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5t+t2,则该物体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5m/s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1m/s2C.第1s内的位移是5mD.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2、【题文】一物体向上抛出后,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从它被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A.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B.上升加速度大于下降加速度C.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D.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小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3、真空中相距为3a的两个点电荷M、N,分别固定于x轴上x1=0和x2=3a的两点上,在它们连线上各点场强E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点电荷M、N一定为异种电荷B.点电荷M、N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4:1C.x=2a处的电势一定为零D.把一个负电荷沿x轴从x1=0移至x2=3a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4、如图所示是表示磁场B
负电荷运动方向v
和磁场对电荷作用力f
的相互关系图,这四个图中画的正确的是(
图中Bvf
两两垂直)(
)
A.B.C.D.5、关于参考系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被选为参考系数的物体必须是静止的B.除研究对象外,其他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果一定不同E.被选为参考系数的物体必须是静止的E.被选为参考系数的物体必须是静止的6、在行驶的汽车内,小明说:“让我也助车一臂之力!”于是,他站在车厢里用力向前推车厢,如图所示.若小明的质量为m,他手对车的水平推力大小为F,车厢对他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车与小明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行驶距离L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车对小明不做功B.车对小明做负功FLC.车对小明做正功fLD.车对小明做正功maL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如图所示,两物体AB
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B
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
使AB
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关于AB
两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整个过程中弹力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A.由于F1F2
所做的总功为零,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始终不变B.当AB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系统的机械能增加C.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D.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1F2
的大小相等时,AB
两物体速度为零8、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分别固定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AB
两点。一个带电粒子由静止释放,仅受电场力作用,沿着AB
中垂线从C
点运动到D
点(CD
是关于AB
对称的两点)
下图中关于粒子运动的蠀鈭�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B.C.D.9、如图所示分别为物体甲的x鈭�t
图象和物体乙的v鈭�t
图象,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t=6s
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B.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C.甲在整个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D.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10、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关系:s=5t+4t2
则(
)
A.物体的初速度是5m/s
B.物体第2s
内的位移是17m
C.物体的加速度是8m/s2
D.物体在1s
末的速度为13m/s
11、地球“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关于该“空间站”说法正确的有(
)
A.运行的加速度一定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B.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10
倍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性质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B.在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C.在外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D.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移动到负极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电动势13、如图所示,在高h
处有一小球A
以速度v1
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地面上有一小球B
以速度v2
竖直向上抛出,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
A.从抛出到相遇所需的时间为hv1
B.从抛出到相遇所需的时间为hv2
C.两球抛出时的水平距离为hv1v2
D.两球抛出时的水平距离为hv2v1
14、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B.A
的电势高于B
的电势C.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大小是|EA隆盲|>|EB隆盲|
D.当电建K
闭合时,电子从导体沿导线向大地移动15、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m/s
河岸笔直,河宽恒定,河水的流速为2m/s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船速小于流速,船不能到达对岸B.船不能沿一直线过河C.船不能垂直过河D.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一定的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一种氢气燃料的汽车,质量为m=2.0×103kg,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80kW,行驶在平直公路上时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启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0m/s2。达到额定输出功率后,汽车保持功率不变又加速行驶了800m,直到获得最大速度后才匀速行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____m/s;汽车从静止到获得最大行驶速度所用的总时间____s。g=10m/s217、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v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正x方向传播(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列沿负x方向传播(如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____,振幅最小的是x=____.
18、如图a
所示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g
取10m/s2
.(1)
图b
是正确实验后的数据,其中O
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
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一小方格边长L=5cm
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c
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m/s
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为____m/s
.19、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1)
在下列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放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V
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O
点开始,每5
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
都为计数点.
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
那么:在计时器打出4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
点2
到点4
这段时间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m/s2
.
2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A与B,B与C相距均为L,A带电QA=+2q,B带电QB=-q.若在C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能使A、B、C三球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外力F的大小为______;C球带电量QC=______(用正、负号表示电性)。21、【题文】一圆环;其圆心为O,若以它的直径AB为轴做匀速转动,如图所示.
(1)圆环上P、Q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____;
(2)若圆环的半径是R,绕AB轴转动的周期是T,则环上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____;
(3)P点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____.22、为测量国际单位制的三个力学基本量,有下列器材供选择:A.刻度尺B.测力计C.天平D.打点计时器E.秒表.合理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2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m的AABB两物体用细绳悬着,跨过固定在圆盘中央光滑的定滑轮..物体AA与圆盘问的动摩擦因数为娄脤娄脤离圆盘中心距离R.R.为使物体A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则圆盘角速度娄脴娄脴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若剪短细线物体AA做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24、一导弹离地面高度为h
水平飞行.
某一时刻,导弹的速度为v
突然爆炸成质量相同的AB
两块,AB
同时落到地面,两落地点相距4v2hg
两落地点与爆炸前导弹速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不计空气阻力.
已知爆炸后瞬间,A
的动能EKA
大于B
的动能EKB
则EKAEKB=
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8分)25、在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用两只弹簧测力计A、B把小圆环拉到某一位置O,这是AO、BO间夹角∠AOB<90°,如图1所示,现不改变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方向,使其拉力减小,要使小圆环仍被拉到O点,应调节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及β角.在下列调整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
①增大B的拉力;减小β角②增大B的拉力,β角不变。
③增大B的拉力;增大β角④B的拉力大小不变,增大β角。
(2)在这个实验当中,有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挂钩和连杆的重力会使读数有误差,如图2所示,下列三种操作可以减小这些误差的是图______.
2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计为W
当用2
条、3
条、4
条
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
次,第3
次,第4
次
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1)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多选)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实验中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2)
下图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cmBC=1.60cmCD=1.62cmDE=1.62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
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4题,共8分)27、从铝土矿rm{(}主要成分是rm{Al_{2}O_{3}}含rm{SiO_{2}}rm{Fe_{2}O_{3}}rm{MgO}等杂质rm{)}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rm{(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_________,固体rm{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写出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rm{Al^{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写出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rm{Si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为了验证滤液rm{B}中含rm{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___rm{(}填试剂名称rm{)}rm{(5)}滤液rm{E}、rm{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rm{(}填化学式rm{)}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rm{(6)}写出滤液rm{D}rm{Y}中与过量rm{C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化学)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据此判断:(1)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固体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沉淀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4)由溶液D得到固体E所需的瓷质仪器名称:____。(5)沉淀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将其溶于少量稀盐酸所得的溶液中阳离子的检验最好的试剂是____。29、从铝土矿rm{(}主要成分是rm{Al_{2}O_{3}}含rm{SiO_{2}}rm{Fe_{2}O_{3}}rm{MgO}等杂质rm{)}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rm{(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_________,固体rm{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写出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rm{Al^{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写出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rm{Si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为了验证滤液rm{B}中含rm{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___rm{(}填试剂名称rm{)}rm{(5)}滤液rm{E}、rm{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rm{(}填化学式rm{)}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rm{(6)}写出滤液rm{D}rm{Y}中与过量rm{C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化学)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据此判断:(1)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固体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沉淀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4)由溶液D得到固体E所需的瓷质仪器名称:____。(5)沉淀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将其溶于少量稀盐酸所得的溶液中阳离子的检验最好的试剂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试题分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5t+t2,与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at2做对比,可得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5m/s,故A是正确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2m/s2,故B不对;将t=1s代入关系式中,就可以得出第1s内的位移是6m,故C不对;利用公式△s=at2,可得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故D是不对的。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解析】【答案】A2、B|C【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因存在空气阻力,物体回到原地的速度小于初速度,下降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下降过程时间大于上升过程的时间,A错C对D错;上升过程下降过程B对;选BC。【解析】【答案】BC3、B【分析】解:A;若两电荷为异种电荷;在x=2处,电场强度不可能为0,故两电荷为同种电荷.故A错误;
B、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可得:=所以:qM:qN;=4:1,故B正确;
C;x=2a处电场强度为0;但是电势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即零电势的选择是任意的,人为的,故x=2a处的电势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故C错误;
D;在0到2a区间;电场强度为正,负电荷受力向左,所以-q从x=0处沿x轴移到x=2a处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同理,在2a到3a区间,电场强度为负,负电荷受力向右,所以-q从x=2a处沿x轴移到x=3a处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故D错误.
故选:B.
通过x=2a处电场强度为0;可知两点电荷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求得两个点电荷的电量的关系;
电势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
根据电场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判断电场力做功情况.
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两点电荷连线之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0,而知道两点电荷为同种电荷,以及知道电势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解析】【答案】B4、B【分析】解:A
根据左手定则:磁感线穿入手心;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相同,拇指指向洛伦兹力方向,可知,洛伦兹力方向向下,不符合左手定则.
故A错误.
B
根据左手定则:磁感线穿入手心;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相同,拇指指向洛伦兹力方向,可知,洛伦兹力方向向左,符合左手定则.
故B正确.
C
根据左手定则:磁感线穿入手心;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相同,拇指指向洛伦兹力方向,可知,洛伦兹力方向向左,不符合左手定则.
故C错误;
D
根据左手定则:磁感线穿入手心;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相同,拇指指向洛伦兹力方向,可知,洛伦兹力方向向里,不符合左手定则.
故D错误.
故选:B
.
运动电荷垂直进入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磁场B
电荷速度v
和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力F
遵守左手定则,由左手定则判断三者的关系是否正确.
本题运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是磁场中的基本问题,搞清两点是关键:一是什么条件下运用左手定则;二是怎样运用左手定则.【解析】B
5、B【分析】解:A;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故参考系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故A错误.
B;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外,其他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故B正确.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果可能相同,可能不同,故C错误.
D;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可以与地面相关,也可以与地面无关,一般选取解答问题最方便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的.
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解析】【答案】B6、D【分析】解:对小明分析可知;小明向左加速运动,则水平方向受到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F=ma;则根据功的公式可知,车对小明所做的功为:W=maL;为正功;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由运动状态确定车厢对人做功的正负;再对人受力分析,人在车厢带动下向左加速运动,可知车厢对人的合力向左,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车厢对人的合力向右,故可以判定各个选项.
本题要注意明确人受力的力包括手和脚受到的力,一定要注意整体分析;用好整体分析,不要在受力分析时候单独的对人受的各个力分析,那样也能得结果,但是就走弯路了.【解析】【答案】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C【分析】解:A
由题意;F1F2
等大反向,在整个拉伸的过程中,拉力一直对系统做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
B;物体AB
均作变加速运动;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当速度减为零时,弹簧伸长最长,系统的机械能最大;当AB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系统的机械能增加;故B正确,C正确。
D;在拉力作用下;AB
开始做加速运动,弹簧伸长,弹簧弹力变大,外力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增大;当弹簧弹力等于拉力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簧弹力大于拉力,两物体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时,弹簧伸长量达最大,因此AB
先作变加速运动,当F1F2
和弹力相等时,AB
的速度最大,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C
对AB
及AB
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根据除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变化,分析机械能的变化.
本题要抓住弹簧的弹力是变力,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紧扣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解析】BC
8、CD【分析】【分析】A、B
为两个等量的同种电荷,其连线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方向若是负电荷则为C隆煤OD隆煤O
若是正电荷则为O隆煤CO隆煤D
点电荷q
仅受电场力作用从C
点到D
点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释放位置不清楚,则电场强度大小变化情况不确定,则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变化情况不确定,加速度变化情况不确定,因此可能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最后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增加。本题考查对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及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抓住电场线的对称性。【解答】两个等量的同种电荷;其连线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方向,若是负电荷则电场强度方向为C隆煤OD隆煤O
若是正电荷则电场强度方向为O隆煤CO隆煤D
点电荷q
仅受电场力作用从C
点到D
点运动的过程中,当从电场强度最大的位置释放时,则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那么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而C
选项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
若从小于电场强度最大值位置释放;则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那么加速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
而D
选项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解析】CD
9、BC【分析】解:AC
甲在0
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2m
处向正方向运动,6s
时达到正向的2m
处,故在整个t=6s
时间内位移为:鈻�x=x2鈭�x1=2m鈭�(鈭�2m)=4m
平均速度为v炉=鈻�x鈻�t=46m/s=0.67m/s
故A错误,C正确.
B、D
乙开始时速度为沿负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
后做正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总位移为:x=12隆脕2隆脕3m鈭�12隆脕2隆脕3m=0
所以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x鈭�t
图象是位移鈭�
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等于x
的变化量,而v鈭�t
图象是速度鈭�
时间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
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鈻�x
表示位移.【解析】BC
10、ABCD【分析】解:A
根据x=v0t+12at2=5t+4t2
得v0=5m/s
加速度a=8m/s2.
故AC正确。
B;前2s
内的位移为:x2=5隆脕2+4隆脕22m=26m
前1s
内的位移为:x1=5隆脕1+4隆脕12m=9m
第2s
内的位移为:鈻�x=x2鈭�x1=17m
故B正确。
D;1s
末的速度为:v=v0+at=5+8隆脕1m/s=13m/s
故D正确。
故选:ABC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12at2
求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第2s
内的位移为前2s
内的位移与前1s
内的位移之差,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的1s
末得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12at2
【解析】ABCD
11、AC【分析】解:A
根据GMmr2=ma=mg
知空间站的加速度等于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故A正确.
B、根据GMmr2=mv2r
解得v=GMr
因为空间站离地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的十分之一,但轨道半径不是十分之一,则运行速度不等于同步卫星速度的10
倍.
故B错误.
C、根据GMmr2=mv2r
解得v=GMr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空间站的线速度,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角速度相等,根据v=r娄脴
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所以空间站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所以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
故C正确.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仅受万有引力,靠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故D错误.
故选AC.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从而知道线速度的关系.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同步卫星的特点,以及知道卫星线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解析】AC
12、AB【分析】解:A;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正确;
B;在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在外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C错误;
D;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动到正极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故D错误;
故选:AB.
电动势是描述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由E=可知;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移动到负极所做的功.
电动势是电源本身的决定的,其大小与电路的性质无关.【解析】【答案】AB13、BC【分析】解:AB
设从抛出到相遇所需的时间为t
由v2t鈭�12gt2+12gt2=h
得t=hv2
故B正确;A错误;
CD
两球的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x=v1t=v1hv2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
A
球做平抛运动;B
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两球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等于h
求出抛出到相遇所需要的时间.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相遇时A
球的水平位移,即为两球抛出时的水平距离.
解决本题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及知道两球相遇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之和等于H
.【解析】BC
14、AC【分析】解:A
枕形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
因此在枕形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故A正确;
B;AB
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电势相等,故B错误;
C、点电荷的产生电场在A
点的场强大于在B
点的场强,在枕形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叠加后电场为零,所以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A隆盲|>|EB隆盲|
故C正确;
D;当电键S
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移向导体中和枕形导体右端的正电荷,相当于右端正电荷流向远端,故D错误.
故选:AC
枕形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
因此在枕形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只有叠加后电场为零时,电荷才不会移动.
当点电荷移走后,电荷恢复原状.
该题考查静电平衡的特点,明确处于静电感应现象的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荷全部分布在表面.
且导体是等势体.【解析】AC
15、CD【分析】解:由题意可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流速,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则有船不可能垂直到达对岸,但可以过河,也可能沿直线过河,若船头垂直与河岸行驶,则渡河时间最短,与水流速度无关,故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
小船在河水中参与了两个运动;一是随水流向下的运动,二是船在静水中的运动,则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确定答案.
船渡河时,当船头正对河岸运行时渡河时间最短;而当船速大于水速时,船可以垂直河岸过河.【解析】CD
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试题分析: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匀加速运动时汽车的牵引力为汽车匀加速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汽车从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到匀速运动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解得t=35s考点:机车在恒定的牵引力及恒定功率下的启动及动能定理。【解析】【答案】403517、略
【分析】
由题意可知;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相遇会发生干涉现象.设波长为λ,由图看出,处于1;2、3、4、5、6、7、8位置的各质点到两波源P、Q的距离差分别为:
质点1或7的△x1=λ-λ=λ;
质点2或6的△x2=λ-λ=λ;
质点3或5的△x3=λ-λ=λ;
质点4的△x4=λ-λ=0;
质点8的△x8=λ-λ=λ.
据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应满足的条件为△x=nλ(n=0;1,2),可知处于4和8位置的质点振动加强振幅最大;
振动减弱区域应满足的条件为△x=(2n+1)(n=0;1,2),可知处于2和6位置的质点的振幅最小.
故答案为:4和8;2和6.
【解析】【答案】两列波的频率相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当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振幅等于两列单独引起的振幅之差;当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偶数倍时,振动加强,振幅等于两列单独引起的振幅之和.根据路程差判断质点振动情况,再确定振幅.
18、略
【分析】【分析】(1)O
点为平抛的起点,水平方向匀速竖直方向自由落体据此可正确求解;(2)
根据竖直方向运动特点求出物体运动时间,然后利用水平方向物体做匀速运动,可以求出其水平速度大小,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B
点的竖直分速度大小,根据速度的合成原理求出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本题不但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还灵活运用了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好题目。【解答】(1)
由于O
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将x=32cmy=20cm
代入解得:v0=1.6m/s
(2)
由图可知,物体由A隆煤B
和由B隆煤C
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由图可知鈻�y=2L=10cm
代入解得,T=0.1s
将x=3L=15cm
代入解得:v0=1.5m/s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所以故答案为(1)1.60(2)1.52.5
【解析】(1)1.60(2)1.52.5
19、略
【分析】解:(1)
实验步骤要遵循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原则进行;注意实验中为了使打点稳定后再进行实验,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将纸带上打满点,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故正确的操作步骤为:ABDEC
.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v4=x4+x52T=2.88+3.392隆脕0.1隆脕10鈭�2隆脰0.31m/s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鈻�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a=(x4+x5+x6)鈭�(x1+x2+x3)9T2
代入数据,解得:a=(2.88+3.39+3.87)鈭�(1.40+1.90+2.38)9隆脕0拢庐12隆脕10鈭�2隆脰0.5m/s2
故答案为:(1)ABDEC(2)0.310.5
.
(1)
在具体进行实验操作时;一般本着先安装器材;再进行实验、最后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的步骤进行的,因此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步骤,即可正确解答;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
与6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鈻�s=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对于基本实验仪器;要会正确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为将来具体实验打好基础,对于实验装置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
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解析】ABDEC0.310.5
20、【分析】解:A;B、C三者作为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3ma①
所以加速度方向向右;而A带正电,B带负电,B若要向右加速,则C带正电荷。
以A为研究对象,有=ma②
以B为研究对象,有=ma③
由①②③可解得:qc=qF=
故答案为:
先把A;B、C三者作为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运用静电力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库仑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析】2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P、Q两点在同一圆环上,以圆环的直径AB为轴做匀速转动,因此P、Q两点的角速度相同,轨迹圆的圆心不是环的圆心,在AB轴上。由几何关系知,P、Q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由知,
(2)由及得:
(3)由于P;Q两点在同一圆环上;以圆环的直径AB为轴做匀速转动,因此轨迹圆的圆心不是环的圆心,而在AB轴上,过P点作AB轴的垂线,交于AB轴上一点,该点为轨迹圆的圆心,向心加速度始终指向轨迹圆的圆心,所以P点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从P点垂直指向AB。
考点:本题考查圆周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解析】【答案】(1)1;(2)(3)从P点垂直指向AB22、略
【分析】解: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测量仪器分别是:A刻度尺、C天平、E秒表.
故答案为:ACE
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时间、质量;根据对应的物理量选择仪器.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以及对应的基本单位,需识记.【解析】A;C;E23、平抛运动【分析】【分析】对B
列出牛顿第二定律;对A
当拉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时,角速度最大,当拉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反时,角速度最小。本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题目,不难。【解答】对物体B
进行受力分析:T=mg
对A
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鈭�娄脤mg=m娄脴12R
两式联立得出:mg鈭�娄脤mg=m娄脴12R
故娄脴1=g(1鈭�娄脤)R
当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时,mg+娄脤mg=m娄脴22R
解得:娄脴2=g(1+娄脤)R
若剪断细线,A
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圆盘后后平抛运动。故填:g(1鈭�娄脤)Rg(1+娄脤)R
平抛运动【解析】g(1鈭�娄脤)Rg(1+娄脤)R
平抛运动24、略
【分析】解:爆炸后瞬间,A
的动能EKA
大于B
的动能EKB
知AB
的速度反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m2vA鈭�m2vB
解得vA鈭�vB=2v
平抛运动的时间t=2hg
则(vA+vB)2hg=4v2hg
所以vA+vB=4v
联立解得vA=3vvB=v
.
则EKAEKB=91
.
故答案为:91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结合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从而求出两物体爆炸瞬间动能之比.
本题考查了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的规律,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需加强训练.【解析】91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8分)25、略
【分析】解:(1)该题本质上考查了物体的动态平衡;由题意可知:保持O点位置不动,即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不变,只要符合该条件而且能够做出平行四边形即可,由此可知C可以做出平行四边形,故③正确.
(2)图c因为是在水平方向拉伸弹簧;弹簧受力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弹簧测力计弹簧;挂钩、连杆的重力影响,进而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③;(2)C
要使结点不变;应保证合力大小;方向不变,保持A的读数减小,方向不变,即要求一个分力方向不变,故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分析得出结果.
明确矢量合成的法则,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题.【解析】③;C26、(1)ACD;
(2)0.81【分析】【分析】(1)
从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中可以适当抬高木板的一侧来平衡摩擦阻力,受力平衡时,小车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摩擦力后,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合力,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
(2)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12mv2
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
与v2
成正比.
实验原理是:W=12mv2
实验中要清楚是如何改变W
如何获得的速度v
即可,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难度适中.【解答】A;B.
当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袋做匀速运动时;沿长木板方向的重力的分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即在实验中可消除摩擦力的影响,所以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故C正确.
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都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D正确;
故选ACD。
(2)
从纸带上我们可判断出打C
点时;小车具有最大的速度。
vD
可由C
到E
的平均速度求出:
即:vD=xCE2T=0.0162+0.01620.04=0.81m/s
故答案为:(1)ACD(2)0.81
【解析】(1)ACD;
(2)0.81
五、推断题(共4题,共8分)27、(1)SiO2MgO、Fe2O3
(2)Al2O3+6H+=2Al3++3H2O
(3)SiO2+2OH-══SiO32-+H2O
(4)硫氰化钾
(5)NaHCO3灭火器或制糕点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分析】【分析】本题以氧化铝提取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无机物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相互转化、除杂的方法、离子方程式等。【解答】由工艺流程甲可知,铝土矿与盐酸反应得固体rm{A}和滤液rm{B}则固体rm{A}为rm{SiO_{2}}滤液rm{B}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等,滤液中加入过量的rm{NaOH}可推知沉淀rm{C}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滤液rm{D}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所以向滤液rm{D}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沉淀rm{F}为rm{Al(OH)_{3}}滤液rm{E}中含有rm{NaCl}rm{NaHCO_{3}}根据工艺流程乙可知,铝土矿中的rm{Al_{2}O_{3}}rm{SiO_{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可知固体rm{X}为rm{Fe_{2}O_{3}}rm{MgO}等,滤液rm{Y}为硅酸钠、偏铝酸钠,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沉淀rm{Z}为rm{Al(OH)_{3}}硅酸,滤液rm{K}中含有rm{NaHCO_{3}}则rm{(1)}由分析可知,rm{A}为rm{SiO_{2}}固体rm{X}为rm{Fe_{2}O_{3}}rm{MgO}故答案为:rm{SiO_{2}};rm{MgO}rm{Fe_{2}O_{3}}rm{(2)Al_{2}O_{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物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rm{Al_{2}O_{3}+6H^{+}篓T2Al^{3+}+3H_{2}O}故答案为:rm{Al_{2}O_{3}+6H^{+}篓T2Al^{3+}+3H_{2}O}
rm{(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二氧化硅不能拆,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rm{SiO_{2}+2OH^{-}篓TSiO_{3}^{2-}+H_{2}O}故答案为:rm{SiO_{2}+2OH^{-}篓TSiO_{3}^{2-}+H_{2}O}
rm{(4)Fe^{3+}}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使溶液变红色,检验滤液rm{B}中是否含rm{Fe^{3+}}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滤液rm{B}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rm{Fe^{3+}}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rm{Fe^{3+}};故答案为:硫氰化钾;
rm{(5)}根据工艺流程甲可知,固体rm{A}为rm{SiO_{2}}滤液rm{B}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等,沉淀rm{C}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滤液rm{D}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所以向滤液rm{D}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用于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故答案为:rm{NaHCO_{3}}灭火器或制糕点rm{NaAlO_{2}+CO_{2}+2H_{2}O=Al(OH)_{3}隆媒+NaHCO_{3}}
【解析】rm{(1)SiO_{2}}rm{MgO}rm{Fe_{2}O_{3;}}rm{(2)Al_{2}O_{3}+6H^{+}=2Al^{3+}+3H_{2}O}rm{(3)SiO_{2}}rm{+2OH^{-}篓T篓TSiO_{3}^{2-;}+H_{2}O}rm{(4)}硫氰化钾rm{(5)NaHCO_{3}}灭火器或制糕点rm{NaAlO_{2}+CO_{2}+2H_{2}O=Al(OH)_{3}隆媒+NaHCO_{3}}28、略
【分析】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C中是KAl(SO4)2,沉淀Ⅰ是Al2O3和Fe2O3;向沉淀Ⅰ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沉淀Ⅱ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溶于少量稀盐酸所得的溶液中还有三价铁离子,检验三价铁离子,最好用硫氰化钾溶液;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Al(OH)3沉淀Ⅲ,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溶液C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剩余的是K2SO4和(NH4)2SO4,经过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E为K2SO4和(NH4)2SO4;蒸发;结晶操作中使用到仪器: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
【解析】(1)Al2O3;K2SO4和(NH4)2SO4;(2)2AlO2-+CO2+3H2O=2Al(OH)3↓+CO32-或AlO2-+CO2+2H2O=Al(OH)3↓+HCO3-;(3)Al2O3+2OH-=2AlO2-+H2O;(4)蒸发皿;(5)Fe2O3;KSCN溶液29、(1)SiO2MgO、Fe2O3
(2)Al2O3+6H+=2Al3++3H2O
(3)SiO2+2OH-══SiO32-+H2O
(4)硫氰化钾
(5)NaHCO3灭火器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委托代理协议书
- 预存话费合同协议书
- 退役定向就业协议书
- 信用卡书面和解协议书
- 酒楼废品回收协议书
- 菏泽学院战略协议书
- 餐厅联营经营协议书
- 非全日制竞业协议书
- 集体公寓转让协议书
- 邻居之间接电协议书
- [北京]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测算实例及表格(全套)
- 黄腐酸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立项备案
- 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 自动旋转门PLC控制
- 电影场记表(双机位)
- 毕设高密电法探测及数据处理解释
- 【课件】第2课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Q-GDW-11179.4-2014 电能表用元器件技术规范 第4部分:光电耦合器
- 坐标纸直接A4打印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查房
- 少先队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