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2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桶内两种颜色小球大小须一致B.甲、乙两桶内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D.抓取完一次后,将剩余小球摇匀后继续实验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一定是自养生物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3、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生物武器造价昂贵,但却是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B.生物武器是致病微生物、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的总称C.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D.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4、棉、麻和真丝是很多纺织品的原料,它们都来自于生物体,其组成成分主要是()A.纤维素和脂肪B.纤维素和蛋白质C.淀粉和蛋白质D.淀粉和脂肪5、下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I—l是纯合子。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①Y染色体上的基因②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③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④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2014秋•开封校级期中)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过程至少穿过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____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____.7、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模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分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名称).

(2)该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为____模型.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

(4)图中所示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8、(2014•正定县校级三模)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分析回答:

Ⅰ、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其分泌的____减少,从而间接引起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减少,导致机体____性免疫能力下降.

Ⅱ;如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____(激素)的作用相反.

(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____免疫功能.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

(3)有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9、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美国科研人员对一种名叫虹鳉的淡水小鱼进行了长期观察研究.他们把天然的虹鳉鱼放养在一条瀑布的河流上游;该水域没有其天敌.而在瀑布以下的河流下游,也生活着天然的虹鳉鱼,这段河流中有其天敌.8年后,上游的虹鳉鱼发生了进化,在每一个生殖周期内将繁衍出数量更少;个头更大的后代,而下游虹鳉鱼这种变化并没有发生.

(1)上游虹鳉鱼繁衍的后代数量减少、体型增大的变化是____的结果.

(2)上游虹鳉鱼繁育后代较少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

A.后代死亡率较低B.后代个头较大。

C.雌性虹鳉鱼生殖中投入的资源较少D.上游虹鳉鱼无生存斗争。

(3)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多选).

A.虹鳉鱼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上游中每个虹鳉鱼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上游虹鳉鱼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不同生存环境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E.上下游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如表为虹鳉鱼一组体色基因在上下游种群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上游种群(个)下游种群(个)XX50008000XYa36004500XYb4000XYc10003500(4)计算基因b在上游种群中的频率____.

(5)据表比较上下游虹鳉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10、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纤维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可引起B细胞____.

(4)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1处细胞膜外电位为____.1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图乙中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和神经细胞一样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①方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则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是图甲中的____(填标号)方式.

(2)与图甲中A处兴奋传递相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

(3)图乙中神经元①受到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首先进入____,随后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元②膜外____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若给图乙中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若在图乙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5)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___,产生的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12、血脂的平衡是一个综合代谢与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与脂类代谢相关的问题:

Ⅰ.图是关于甘油三酯在肝脏细胞与脂肪细胞中代谢转换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相应编号所代表的物质:

物质乙____;物质丁____;脂蛋白B全称是____;物质戊是____.

(2)写出相应标号所代表的生理过程:①____⑧____(12)____

(3)过程③产生的氨基酸是____氨基酸.

(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的生理过程有____

(5)上图中所标环境中肯定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

Ⅱ.药物X可用来治疗肥胖症;它可以妨碍某种胰脏酶的作用.

(1)服用药物X的人通常会产生带油的粪便.请推断药物X治疗肥胖的机制是____

(2)服用药物X的人每天需要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试解释需要补充的维生素类别____.

(3)以下柱状图显示某人在接受药物X治疗前后;其血浆内某些参数的浓度:

试解释该药物治疗后对糖浓度影响的机制: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____(判断对错)14、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____(判断对错).15、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____(判断对错).16、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17、构成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体相同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3题,共6分)18、下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表为测得A植物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1)据图1,A和B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2)图二中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CO2浓度由f点变为e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瞬间变化是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光照强度由e点变为d点时,则C3含量瞬间变化是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3)若图一曲线A表示该植物A在3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中a、b两点位置如何移动?____、____。(4)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A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该植物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长度相同,则在____℃温度下,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19、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20、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实验设置结果干旱A组:不做处理B组: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C组:将小鬣蜥移走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湿润D组:不做处理E组: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F组:将小鬣蜥移走大鬣蜥的存活率比D组差别不大大鬣蜥的存活率比D组差别不大(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______.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______.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组,原因是______.

(3)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______(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4题,共40分)21、下列哪些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①噬菌体内的基因②R型细菌体内的基因③干细胞质基因④干细胞核基因⑤精原细胞质基因⑥卵原细胞核基因.22、家蚕的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其方式与XY型刚好相反,即雌雄个体的体细胞含2个异型染色体,用ZW表示.家蚕中存在肤色正常(E)和纸样透明皮肤(e)(其他各项生命活动均正常)两个品种,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无相应的等位基因.雄蚕吃的桑叶少,蚕丝产品产量高,质量好.

现有正常肤色和油蚕两个品种的雌、雄尚未交配的纯种蚕蛾若干,请你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设计一种杂交方案,目的是在幼龄阶段就能区分雌、雄个体,以便分别喂养和缫丝,提高蚕丝产量和质量.23、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多少?24、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解:A;甲、乙两桶内两种颜色小球大小须一致;A正确;

B;甲、乙两桶内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正确;

C;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C正确;

D;每次抓小球;统计的小球必需放回桶内,D错误.

故选:D.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解析】【答案】D2、D【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解析】【解答】解:A;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因此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A正确;

B、生产者能利用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所以一定是自养生物,B正确;

C;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是能量转换的载体,C正确;

D;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的;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光能自养的有蓝藻、光合细菌、植物,化能自养有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所以生产者不都是植物,D错误.

故选:D.3、A【分析】【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解析】【解答】解:A;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但却是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A错误;

B;生物武器是致病微生物、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的总称,B正确;

C;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C正确;

D;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D正确.

故选:A.4、B【分析】【分析】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蛋白质的功能的考查、梳理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及蛋白质的功能,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棉;麻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是细胞核生物体的主要的结构物质,真丝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

故选:B.5、C【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系谱图中所示患都是男性,所以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I—l是纯合子,即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该病的致病基因如果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I—2是显性杂合体,后代有患病的也有正常的个体。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系谱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判断遗传病方式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组织液C→B→A4升高神经维持相对稳定【分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组织细胞;B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D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析】【解答】解:(1)A生活在B中;因此A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要先穿过C血浆入B组织液,然后由组织液穿过细胞膜进入A组织细胞,该过程穿过的膜的层数是6层(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

(2)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因此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血糖浓度会具有降低的趋势,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组织液C→B→A4

(2)升高神经。

(3)维持相对稳定7、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流动镶嵌bATP【分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其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为糖链,D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是主动运输进细胞,b为自由扩散进细胞,c为自由扩散出细胞,d为主动运输出细胞.【解析】【解答】解:(1)图中A代表蛋白质分子;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2)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b为自由扩散进细胞;可代表氧气转运过程.

(4)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故答案为:

(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

(2)流动镶嵌。

(3)

(4)ATP8、淋巴因子浆细胞特异效应器抑制胰岛素细胞使机体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分析】【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解析】【解答】解:Ⅰ由题意可知;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进而引起浆细胞生成抗体能力降低,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Ⅱ(1)在反射弧中;分泌激素的腺体属于效应器;从图解中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所以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胰岛素能促进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2)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促进靶细胞的裂解和死亡,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从图中信息可知;在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所以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

故答案为:

Ⅰ;淋巴因子;浆细胞,特异.

Ⅱ;(1)效应器;抑制,胰岛素.

(2)细胞.使机体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

(3)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9、自然选择DAD8%上游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下游种群;因为上游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下游种群为3种/上游种群基因型多于下游种群【分析】【分析】1;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群体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彼此不能相遇.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阻碍了生物的自由迁移、交配、基因交流,最后就形成为独立的种群.

2、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与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解析】【解答】解:(1)上游虹鳉鱼繁衍的后代数量减少;体型增大的变化是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

(2)上游虹鳉鱼繁育后代较少的原因不可能是不存在生存斗争;选D;

(3)A.虹鳉鱼的个体发生的变异为可遗传变异;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群落而非个体;B错误;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上游虹鳉鱼的表现型;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正确;

E.形成不同的物种的标志为生殖隔离而非地理隔离;E错误;

故选:AD.

(4)400÷(3600+400+1000)×100%=8%即为基因b在上游种群中的频率;

(5)据表比较可知;上游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下游种群;因为上游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下游种群为3种/上游种群基因型多于下游种群。

故答案为:

(1)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2)D

(3)AD

(4)8%

(5)上游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下游种群;因为上游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下游种群为3种/上游种群基因型多于下游种群10、感受器d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正电位【分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图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d是突触,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分析图乙可知,乙是突触结构,1是轴突,2是线粒体,3是突触小泡,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A是突触小体,B是突触后膜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解析】【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f是感受器;图乙是突触结构,是甲图中d部分放大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A传导B,不能由B传到A.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突触后膜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可引起B细胞兴奋或抑制.

(4)静息状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后,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因此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1处细胞膜外电位为正电位.

故答案为:

(1)感受器d

(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兴奋或抑制。

(4)正电位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②双向传导突触间隙钠离子不能能抗原【分析】【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图解.图甲中①方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②方式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③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图乙中A、C为神经纤维,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解答】解:(1)若图甲①模式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该调节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其中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又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属于图甲中的②方式.

(2)与图甲中A处为突触;兴奋的传递为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方向的特点是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当给C处一个适宜刺激;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膜外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若在图乙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兴奋会通过神经元③传给神经元①,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5)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产生的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②

(2)双向传导。

(3)突触间隙钠离子。

(4)不能能。

(5)抗原12、甘油二碳化合物极低密度脂蛋白肝糖原消化三羧酸循环脱氨基作用非必需④⑥⑨⑩(12)(13)环境Ⅳ药物X具有抑制(或竞争性或破坏)胰脂肪酶的作用,导致脂肪不能消化吸收,引起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由于脂类吸收过少(基本不吸收),导致脂类的非糖转化能力也下降【分析】【分析】(1)物质甲脂肪酸;物质乙甘油(丙三醇)、物质丙丙酮酸、物质丁乙酰辅酶A、物质戊肝糖原;

(2)①肠道内消化;②吸收;进入血液、③转氨基作用、④糖异生、⑤糖酵解、⑥羧化作用、⑦脱羧基作用、⑧三羧酸循环、⑨β氧化、⑩脂肪水解、⑾酯化、⑿脱氨基作用、⒀肝糖原的分解、⒁糖原合成、⒂脂肪酸的合成、⒃β氧化。

(3)环境I小肠内(体外)、环境II血液+淋巴液、环境III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内)、环境IV组织液(组织间隙中).【解析】【解答】解:Ⅰ(1)物质乙是甘油;物质丁是二碳化合物;脂蛋白B的作用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是极低密度脂蛋白;物质戊是由葡萄糖形成的,是肝糖原.

(2)①是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发生在小肠内,属于消化的过程;⑧是三羧酸过程;(12)是脱酸及作用.

(3)在人体内能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血糖的升高;图中能够促进合成葡萄糖的是④糖异生;⑥羧化作用、⑨β氧化、⑩脂肪水解、(12)脱氨基作用、(13)肝糖原的分解、(16)β氧化.

(5)环境I小肠内(体外);环境II血液+淋巴液、环境III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内)、环境IV组织液(组织间隙中);所以最可能是内环境的是环境IV组织液.

Ⅱ(1)服用药物X的人通常会产生带油的粪便;说明不吸收脂类物质,也就是防止脂肪在消化道内水解,所以妨碍了脂肪酶的作用.

(2)由于服药影响了脂类物质的吸收;同时影响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分析图形可知:由于脂类吸收过少(基本不吸收);导致脂类的非糖转化能力也下降.

故答案为:Ⅰ.(1)甘油二碳化合物极低密度脂蛋白肝糖原。

(2)消化三羧酸循环脱氨基作用。

(3)非必需。

(4)④⑥⑨⑩(12)(13)(16)

(5)环境Ⅳ

Ⅱ.(1)药物X具有抑制(或竞争性或破坏)胰脂肪酶的作用;导致脂肪不能消化吸收,引起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脂肪.

(2)脂溶性维生素。

(3)由于脂类吸收过少(基本不吸收),导致脂类的非糖转化能力也下降.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分析】【分析】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解析】【解答】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

故答案为:×.14、√【分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解析】【解答】解:根据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正确.

故答案为:

√15、√【分析】【分析】选择育种是人类利用生物所固有的遗传变异性,选优除劣培育优良品种.它的要素在于选择有益的、可遗传的变异,并使这些变异固定下来,在种群内得以发展.【解析】【解答】解: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指人类利用生物所固有的遗传变异性,选优除劣培育优良品种.它的要素在于选择有益的、可遗传的变异,并使这些变异固定下来,在种群内得以发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局限性是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所以题干正确.16、F【分析】略【解析】F17、√【分析】【分析】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解析】【解答】解: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均为多糖;淀粉和纤维素为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原为动物特有的多糖,其基本单位即单体均为葡萄糖.

故答案为:√四、探究题(共3题,共6分)18、略

【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曲线,找准各点的含义,能分析环境因素变化,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能分析表格,明确光照下吸收CO2量和黑暗中释放CO2量所代表的含义,再结合有关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图一: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曲线。

分析表格:光照下吸收CO2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黑暗中释放CO2量代表呼吸作用,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A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达到光合作用的最大值;即A植物属于阳生植物,并且阳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也较强,所以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光照强度较弱,A植物受到的影响大。

(2)图二中e点与f点相比较,e点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加快二氧化碳的固定,导致C3含量升高,d点与e点相比较,d点的光照强度较小,因此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C3的还原受阻,导致C3含量升高。(3)将温度调节到25℃,呼吸速率下降,a点上移,光补偿点减小,b点左移。

(4)根据表格数据,光照下吸收CO2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黑暗中释放CO2量代表呼吸作用;则10小时光照积累的有机物的量=3.75×10=37.5,14小时的黑暗消耗的有机物的量=2.25×14=31.5,所以每天A植物都有有机物的积累,A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同理可以算出在20℃时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解析】(1)A(2)增多增多(3)a点上移b点左移(4)能2019、略

【分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2)容器内上层为有氧环境;底层为无氧环境,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则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4)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被脂肪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故答案为:

(1)菌种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本题可借鉴腐乳制作的相关原理。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本题考查豆豉的制作及相关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能进行迁移应用;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菌种;发酵时间;好氧菌;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20、略

【分析】解:(1)A组是对照;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有可能是两者有共同的资源表现为竞争,也有可能大鬣蜥捕食小鬣蜥,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可以排除大鬣蜥捕食小鬣蜥.

(2)当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对彼此的影响较弱,与对照组差别不大,AD比较,D环境较适宜,食物相对充足,小鬣蜥较多,相对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稳定性强.

(3)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量,环境的改变会引起K值的改变.

(4)在自然情况下;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而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1)竞争和捕食捕食。

(2)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DD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3)不是。

(4)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