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诵读诗歌,理解诗中“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内涵,感受诗歌空灵澄澈的意境;2、分析本诗情感表达的层次,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感悟人生哲理;3、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壹

自古以来,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经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倾注他们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皎洁的月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往往寄托着别样的情感。《诗经·陈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初唐几乎没有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的诗篇。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首咏月诗,成就了千秋美名,并把大唐引进诗歌的朝代,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便是《春江花月夜》。

1.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诗人。扬州人。其人生平事迹不详,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曾任兖yǎn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近齐梁体。另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2.作品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

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天边的一轮皎月,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3.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属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齐梁与隋唐时期以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为中心的宫廷艳情诗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陈后主《玉树后庭花》春: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夜:具体背景“可怜春半不还家”—仲春大致是春天的什么时候?“江”出现12次——点明地点是江边,大致是长江的哪一段?“春江潮水连海平”——下游初读诗文贰听诵读,读准字音,并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考: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月春、江、花、月、夜五个名词,五种意象,五幅画面,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思考:全诗以什么为线索?写了月的哪几种形态?月的变化:月是诗之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升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悬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月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月落时间顺序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思想变化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月下之景(1-8句)景物美月下之思(9-16句)哲理美月下之情(17-36句)情感美深入探究叁景物美:赏月下之景

思考:本节内容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春江花月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手法:从远及近、从大到小、动静结合、比喻译文:站在奔流的春江之畔,春潮涌动,仿佛连接着大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江潮冉冉升起,渐渐露出皎白的真容。江海相接,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着无所不在的月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折地绕过花草茂盛的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唐·卢纶:“梢梢寒叶坠,滟滟月波流。”宋·晏几道:“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意象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白沙意境清幽静谧空灵梦幻情感赞叹大自然的美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象:指客观事物(景象)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可以是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为什么用“生”不用“升”?“升”仅仅是状态,而“生”字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动感,有声(水)有色(月),景象壮观。“生”字足见诗人眼界和胸襟之大,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宙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景中之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呈现出一种“银装素裹”的状态。月光不可触碰,只能感受,把它比作霜,而且是空里流动的霜,这样既有动态的美感,又能让人深入其境,是由虚变实。作者将“月光”比作“霰”和“白霜”,写出了月色的皎洁和清凉。诗人不直接描写月亮,而是从嗅觉、视觉来写,置身这个月夜,有花的芳香,有月色的皎洁,从侧面(感受)来营造梦幻朦胧的意境。思考:春天的夜晚为什么会出现“霰”和“霜”?哲理美:悟月下之思月下之思: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水、天空自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承上启下,由写景(江天无尘,明月孤寂)转向思考人生。同这偌大的江天一般,诗人的内心亦是清明澄澈的,正因为如此,才引发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思考: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月下之思:明月永照,人生更替,“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才得以共存。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展现出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代悲白头翁(节选)〔初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哲理美“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明月,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诗意在此处再次进行过渡。赏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①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②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③月的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月下沉思图情感美:悟月下之情游子思归图: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你从诗中哪些意象感受到了情思?“白云”: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扁舟子”上的游子。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明)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扁舟子”:指飘荡江湖的游子。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张孝祥青枫浦:指送别之地,“枫”“浦”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类似“长亭”。送美人兮南浦。——《九歌·河伯》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羁旅之愁的寄托,也是不得志后追求自由的象征。“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以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客愁。Tips:“明月相思的女性造型”关联模式月出

诗经·国风·陈风〔先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出

人、物

男女相悦而相恋

以闺中女性为主,抒发的是对于缺席男性产生的伦理空缺的哀叹。明月上高楼

(汉魏)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夫行逾十载,贱妾常独栖。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心中念故人,泪堕不能止。浮沈各异路,会合当何谐。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君怀常不开,贱妾当何依。恩情中道绝,流止任东西。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中怎样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1)“裴回”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2)“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相思之苦,挥不去、遣不散。→情景交融,表面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的离愁,并将这种情绪

展现得淋漓尽致。思妇怀远图鱼龙、鸿雁本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用典——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已音讯断绝。“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饮马长城窟行》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鸿雁——书信。尺素,双鱼、双鲤、鱼书——书信。鱼雁——信使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烘托游子相思之情。既写出了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羁旅的凄苦和落寞。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①海雾——夜色迷蒙,归期难定,充满迷茫。②沉沉——不能如愿归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③无限路——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④碣石潇湘——碣石(河北)潇湘(湖南),天南地北,就是形容相隔的距离非常遥远,思念的距离更加遥远。⑤落月摇情满江树——洒满江树的月光象征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愁思的深厚。

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虚实结合:羁旅在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