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们有可能预见100年后的世界吗?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过去,在预测未来的时候,除了少数例外,我们总是犯明显低估未来的错误。1893年,曾有74位名人对下一个100年的生活进行了预测。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全部低估了科学发展的速度。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已经基本奠定了,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基本知识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而现代的计算机科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理论,也为我们的预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看到100年后世界的轮廓。但是,人们对信息时代所做的若干预测却没有成为现实。例如很多未来学家预测“无纸办公室”,然而,只要看一看任何一个办公室,你就会发现现在用纸的数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我们再来看一下“可视电话”,在1964年世界博览会期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花了1亿美元去完善一种可以连接电话系统的电视屏幕,你在打电话时可以看到对方,对方也可以看到你。这个产品仅售出很少,这是一个代价昂贵的失败。另外,也有人预测,通过互联网召开会议将会使面对面的生意洽谈不再必要,人们都在家里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城市几乎变为一座空城;“网络旅游”兴起,人们会整天躺在沙发上,通过互联网漫游世界和欣赏景色;还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并非如此。尽管在因特网上进行视频对话很容易,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愿意上镜头,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去外国旅游的人数打破了纪录;因特网改变了整个媒体的面貌,但是并没有消除电视、无线电广播和剧场的作用。为什么这些预测不能成为现实呢?我猜测大部分人拒绝这些高级的方式是因为我所说的洞穴人原理。遗传和化石证据说明,看起来很像我们的现代人是10多万年前从非洲起源的,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说明,与那时相比,我们的大脑和个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拿出一个那个时期的人,在解剖学上他和我们是相同的;如果你给他洗个澡、再刮刮胡子,让他穿上三件套西装,然后把他放在华尔街上,他和其他人在外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我们的需要、梦想、个性和愿望也大同小异,在10万年中恐怕也没有多大变化,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我想说的是,每当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总是这些原始的愿望占上风。这就是洞穴人原理。例如,洞穴人总是要提供“被杀死猎物的证据”,仅仅吹嘘一个大猎物跑掉了是不够的。一个到手的有血有肉的猎物,始终比跑掉的猎物要实惠得多。类似的,当处理文件时,我们总想保存一份打印稿。我们本能地不信任飘浮在我们计算机屏幕上的那些电子,因此会把电子邮件和报告统统打印出来,甚至在毫无必要时也这样做。这就是无纸办公室一直没有出现的原因。同样,我们的祖先喜欢面对面地会见。这有助于加强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无人城市也没有出现的原因。例如,一位老板可能想要仔细地品评他的雇员,通过在线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老板就能够读到这个人的身体语言,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近距离观察一个人,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微妙的身体语言,发现他的头脑中正在想些什么,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的类人猿祖先,在他们能讲话之前的几千年中都是使用身体语言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也能解释网络观光游览始终未能代替实地旅游的现状。看一张泰姬陵的图片是一回事,亲自实地去看它则是另一回事。其中的理由是,我们古代的祖先总是希望亲自看到某件事物或事情,而不依赖道听途说。依靠实际的身体体验而不是传言,对他们在森林中幸存下去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们的祖先是打猎的人,因此,我们喜欢看别人,甚至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无休止地观看我们同类的表演,但是当我们感到别人在看我们的时候就会立即感到紧张。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计算出,当陌生人盯着我们看大约4秒钟,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大约10秒钟后,我们甚至会对盯着我们看的人产生敌视。这就是为什么原来的可视电话会昙花一现。可见,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们两者都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时代畅游,我们仍然有真人演出的剧院、摇滚音乐会,纸张和实地旅游。但是,如果有人拿出一张我们喜爱的歌星的免费照片和一张他的音乐会的门票,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门票。这就是洞穴人原理:我们情愿两者兼得,但是如果要我们选择,我们会像我们的洞穴人祖先那样,选择后者。让我们再回到因特网刚刚创立的时候,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它将演化为科学和进步的论坛,结果它很快就退化成一个让人为所欲为的地方,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在部落中快速传播信息的基本方法是传言,今天,部落传言的规模被大众媒体极度放大了,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就能够绕地球很多次。因此,如果你想预测将来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要想一想1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社会关系并将其放大10亿倍即可。现在,让我们开始遐想下一个100年。(摘编自加来道雄《物理学的未来》,伍义生等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预测未来是个艰巨的任务,而了解科技的基本知识,评估科技的发展速度,有助于人们构想未来图景。B.过去,一些未来学家根据科技带来便利想象将来的生活场景,某些场景与现在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C.我们出于原始时代“提供证据”的心理,总是要把文件打印出来,这使得无纸化办公难以得到普遍实现。D.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这为现代技术总会与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提供了佐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面对面的会见中,微妙的身体语言会透露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应聘者更好的面试策略是多使用肢体语言。B.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可见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生活经验。C.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生存,更需要依靠身体体验而非传言,这给我们大力整治网络谣言带来了重要的启示。D.正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原始愿望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指望因特网成为科学与进步的论坛无疑是过于理想化了。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郑也夫在《神似祖先》中说到,现代人往往乐于聚餐、期待聚餐,这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获得的猎物无法长期保存。B.德斯蒙德·莫利斯在《裸猿》中举例说,司机违规被警察截停时,常常不愿意离开驾驶室,这源于原始人保卫领地的意识。C.丹尼尔·利伯曼在《人体故事》中提到,为了获得更健康的身体,一些人尝试像石器时代的祖先一样饮食和运动。D.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及,如果我们不想想采集者祖先的饮食习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抗。4.本文摘自加来道雄《物理学的未来》的引言,作者为什么在“开始遐想下一个100年”之前,先探讨“洞穴人原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56年的债务铁凝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父亲很肯定地回忆说,就是万宝山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过钱。父亲说,好像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家里钱没凑够,我就找当时住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2009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万宝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人称六娃。父亲见六娃点了头,吃力地撑起身子,从枕头底下抽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托在手掌上说,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当然不能是五块。五块钱按定期存款五十三年算利息,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我记得是百分之五,加起来是五十八块左右。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信封下方有红色仿宋体“市人民医院”字样,不觉在心里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都病成这样了,也不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弄到了医院不花钱的信封。万宝山将轻而薄的信封叠了个对折塞进衣兜,这时,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那像是一种乞望,好比儿童对大人撒娇时要大人抱抱。或者那也是一种对托付之事的再次确认: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万宝山对父亲这种姿态缺乏心理准备,他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现在生命垂危的父亲用这种类似外国人的方式要和万宝山拥抱,他顽强地张着胳膊,白发蓬乱,四肢枯瘦,宛若一只凄风中的大鸟。他想,这拥抱的示意本不属于父亲的风格,但谁能判断一个行将结束的生命会有哪些意外举动呢?他微微弯下身子,小心地抱了一下父亲。几天后,父亲去世了。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万宝山出门也要算成本。秋天了,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学校在国庆节之后组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万宝山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出门之前,万宝山才认真想到了债主李玉泽。从前李玉泽和万家住对门,两家都住在纺织厂宿舍。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他和几个孩子围着宿舍楼门口推冰棍车的奶奶买冰棍。他们都知道,这个卖冰棍的奶奶是可以赊账的。万宝山也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指着他,揭短似的说,“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那时的他还没有能力用“羞愧”来形容自己,却明白地知道,借钱不还会让一个人抬不起头。再大一点,他知道了五块钱在1956年的价值,便愈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56年,在这个离北京三百公里的城市,父亲一个月挣三十六块钱就能养活全家八口人。虽然日子拮据,但总能将就着过去。1956年,五块钱,父亲从对门借的,为什么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拒不还钱呢?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他说,那五块钱啊,第一,我没说不还;第二,李玉泽家只一个独子,比咱家条件好不少,他又不急等这五块钱用;第三,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第四,父亲说,就在他准备好还钱的时候李玉泽调到北京去了,一下子就隔了一个城市啊……在万宝山印象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老是觉得饿,他和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放开肚子吃过饭。2009年,一个秋日的早上,万宝山坐在去往北京的城际列车上,衣兜里装着父亲嘱咐他要还的钱。他不吃一口零食,不喝一口需要花钱的水。他只是忽然想到,自己这习性是不是受父亲的影响呢?北京到了。万宝山和同事们一起感叹,到底是首都,到底是开过奥运会的首都,到底是不一样啊……想到在北京打手机太贵,他又谎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借用副校长的手机,按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了电话。电话是李玉泽本人接听,万宝山听出那是一个有点耳背的嗓音洪亮的老人。他大声向老人报出父亲的名字,简单说明是代父亲来看望他老人家的。他没在电话里提到还钱,也没告之父亲已经去世。李玉泽很痛快地答应万宝山来家中拜访,又详细告诉万宝山乘车的路线。他挂掉电话,顺利找到了李玉泽的住址,一个名叫绿水庄园的地方。原来这是一片别墅,当万宝山确凿地站在庄园门口,盯着眼前那两扇巨大的、铸有一对鎏金麒麟的黑色铁艺大门。万宝山正犹豫着不知如何进门,一个身穿藏蓝色制服的保安从警卫室里跑出来,问他贵姓,他报了姓名,保安客气地说,刚才A8座的业主已经通知我们,对您放行。保安引万宝山进了大门,热心地指给他去往A8座的路径。万宝山按照保安的指示走上那座弧度并不太大但跨度不小的罗锅桥,他下了桥,走两百米,他看见了一幢屋顶覆盖着铁灰色龟背形油毡瓦的红房子。一大片修剪整齐的毛茸茸的草坪由房脚处伸展开来,院门的浅褐色毛石门柱上,镶嵌有“A8”字样的紫铜门牌。万宝山站在门口,隔着院墙看见一大片落地窗和一个从落地窗探出的白色大阳台,几位老人正闲坐在那里。在他们当中,应该有一位是李玉泽吧。庭院草坪上有铺着雪白台布的长方形餐台,不远处还有一架烧烤炉,两名头戴雪白高帽的厨师站在炉前忙碌。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跺着脚正大叫:我不喝法国的“依云”,我要刚才那种二十六块钱一瓶的“无量藏泉”……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一阵莫名的瑟缩。他忽然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虽然他早已知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李玉泽和李玉泽的儿子会怎样看待一个老邻居的儿子奉还的这五十八块钱呢?他们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他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一想到滑稽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锅桥走去。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他拔腿往桥上走,过了桥,就离这庄园的大门口不远了。就在这时,他的腿出了问题:他的腿忽然迈不开步了,他没有办法上桥。他定定神,换一条腿再迈步,不行,他还是走不动。片刻,他镇静着自己慢慢调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A8试着迈步,两条腿立刻又听他的使唤了。夕阳西下,在桥的两岸开阔的草地上,几个仰着脸放风筝的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随着孩子们的目光仰望天空。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他并不迷信,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他就在这样的俯视之下,朝着A8迈步。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座走,那空中的老鹰依然在他头顶的天空翱翔,似是监督,似是护送。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长大一点的万宝山曾鼓足勇气问父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没还钱的原因,父亲进行了解释,主要觉得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块钱用。B.微不足道的五块钱蕴含了巨大的道德容量,表现出吝啬过穷日子的老一辈中国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和捍卫。C.小说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父亲的吝啬,但作者的立意并不在于写吝啬,而是通过一笔债务,对比了两个时代的巨大差异。D.小说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却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并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6.关于文中“父亲临终前跟万宝山相抱”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终前的父亲如凄风中的大鸟张开胳膊的姿势,给了万宝山以承诺的压力,这也是促使万宝山到北京还债的重要原因。B.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它表现了父亲深受欠债的折磨,渴望儿子能还清这笔债务,刻画了父亲讲诚信、坚守道德底线的形象。C.“父亲临终前跟万宝山相抱”的细节,可以帮助读者走进一个一辈子吝啬、人们无法理解的老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D.这一细节,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照应父亲病重住院,“启下”指促使万宝山要替父还债。7.万宝山上北京替父亲还债,他来到李玉泽居住的A8座院门前之后,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8.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万宝山。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9分)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驽马十驾(马车一天的行程)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而闻者彰(清楚)B.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因为长句(于是写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北边)爱而不见(隐藏)C.洵美且异(非常)用心躁也(因)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处在)说怿女美(喜悦)D.作《师说》以贻之(连词,用来)𫐓以为轮(介词,把)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可怪也欤(代词,这)10.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渔樵于江渚之上②泣孤舟之嫠妇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粪土当年万户侯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不耻相师⑦顺流而东也⑧崖限当道者⑨訇然中开⑩栗深林兮惊层巅A.①⑤/②⑩/③⑨/④⑧/⑥⑦/ B.①④⑤/②⑧⑩/③⑦⑨/⑥C.①⑦/②⑩/③⑧⑨/④⑤/⑥ D.①⑤/②⑧/③④/⑥⑩/⑦⑨11.下列句子中,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渺渺兮予怀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山 D.凌万顷之茫然(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倅。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就逮台狱,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1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字母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赴诏狱A有司B移各州取所C留诗D杭州E供数百首F名曰“诗账”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髫年”的“髫”指孩童,与陶潜《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垂髫”含义相同。B.“致书欧阳永叔”与荀子《劝学》“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C.“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两句中的“始”字用法不同。D.“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瞻自幼聪敏,博学多才。对于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B.苏子瞻因事出官,兄弟分离。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C.苏氏兄弟得罪权臣,饱受迫害。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D.苏氏兄弟相约终老,憾未成行。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16.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入狱,后因何原因被改贬黄州?请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北望感怀①陆游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人处境困顿。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人的政治见解。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一文中,士大夫之族看到从师学习现象就“群聚而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极至极。(3)一个人的后天努力尤为重要,哪怕是资质平庸,只要不停努力也能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女》中,用动作细节来展现女子的活泼俏皮和男子的憨厚老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作家在描述情感时,常常运用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比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A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B的药物——胰岛素。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甲:?]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C了。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在他们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乙:。]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20.请在文中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方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显眼包”,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同类中不合时宜地爱出风头,张扬显摆,又有点丢人现眼的人和事物。“内卷高压”时代,“显眼包”逐渐褒义化,因“与众不同”而受欢迎。“显眼包”的行为既是当下人们的一种解压方式,也是人们个性释放的人生态度。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对材料的理解以及现实生活的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及详解【答案】1.D2.D3.C4.①“洞穴人原理”指出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一直共存且相互竞争,当两者冲突时,总是原始的愿望占上风;②作者先用洞穴人原理解释了过去未来学家预测失准的原因,是忽略了原始祖先的愿望;③再将洞穴人原理运用于下一个100年的预测,强调要兼顾科技与人文两大因素。【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人类对未来预测的局限性,强调原始本能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作者通过“洞穴人原理”解释了为何许多科技创新未能改变人类习惯。文章指出,我们在技术进步和原始本能之间保持平衡,并揭示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复杂作用。整体论述逻辑严谨、有理有据,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反思视角。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这为现代技术总会与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提供了佐证”错。原文“还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并非如此。尽管在因特网上进行视频对话很容易,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愿意上镜头,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可见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是为了反驳“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这一观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因此应聘者更好面试策略是多使用肢体语言”于文无据,原文“以面对面的方式,老板就能够读到这个人的身体语言,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是强调从老板的角度可以读取身体语言,而不是从应聘者的角度强化使用身体语言。B.“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可见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生活经验”错,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是一种“洞穴人原理”,是强调原始祖先的愿望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而不是强调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影响的大小。C.“这给我们大力整治网络谣言带来了重要的启示”错,整治网络谣言与“身体体验”之间没有关联,因此不能得出整治网络谣言的启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三段观点是:洞穴人原理,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样貌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没有太大改变。C.“为了获得更健康的身体,一些人尝试像石器时代的祖先一样饮食和运动”,恰恰说明现代人的饮食和运动与我们的祖先不同了。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我想说的是,每当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总是这些原始的愿望占上风。这就是洞穴人原理”“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可知,“洞穴人原理”指出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一直共存且相互竞争,当两者冲突时,总是原始的愿望占上风;②结合“为什么这些预测不能成为现实呢?我猜测大部分人拒绝这些高级的方式是因为我所说的洞穴人原理”“我们的需要、梦想、个性和愿望也大同小异,在10万年中恐怕也没有多大变化,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可知,作者先用洞穴人原理解释了过去未来学家预测失准的原因,是忽略了原始祖先的愿望;③结合“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们两者都需要”“如果你想预测将来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要想一想1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社会关系并将其放大10亿倍即可”可知,再将洞穴人原理运用于下一个100年的预测,强调要兼顾科技与人文两大因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56年的债务铁凝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父亲很肯定地回忆说,就是万宝山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过钱。父亲说,好像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家里钱没凑够,我就找当时住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2009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万宝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人称六娃。父亲见六娃点了头,吃力地撑起身子,从枕头底下抽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托在手掌上说,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当然不能是五块。五块钱按定期存款五十三年算利息,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我记得是百分之五,加起来是五十八块左右。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信封下方有红色仿宋体“市人民医院”字样,不觉在心里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都病成这样了,也不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弄到了医院不花钱的信封。万宝山将轻而薄的信封叠了个对折塞进衣兜,这时,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那像是一种乞望,好比儿童对大人撒娇时要大人抱抱。或者那也是一种对托付之事的再次确认: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万宝山对父亲这种姿态缺乏心理准备,他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现在生命垂危的父亲用这种类似外国人的方式要和万宝山拥抱,他顽强地张着胳膊,白发蓬乱,四肢枯瘦,宛若一只凄风中的大鸟。他想,这拥抱的示意本不属于父亲的风格,但谁能判断一个行将结束的生命会有哪些意外举动呢?他微微弯下身子,小心地抱了一下父亲。几天后,父亲去世了。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万宝山出门也要算成本。秋天了,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学校在国庆节之后组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万宝山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出门之前,万宝山才认真想到了债主李玉泽。从前李玉泽和万家住对门,两家都住在纺织厂宿舍。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他和几个孩子围着宿舍楼门口推冰棍车的奶奶买冰棍。他们都知道,这个卖冰棍的奶奶是可以赊账的。万宝山也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指着他,揭短似的说,“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那时的他还没有能力用“羞愧”来形容自己,却明白地知道,借钱不还会让一个人抬不起头。再大一点,他知道了五块钱在1956年的价值,便愈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56年,在这个离北京三百公里的城市,父亲一个月挣三十六块钱就能养活全家八口人。虽然日子拮据,但总能将就着过去。1956年,五块钱,父亲从对门借的,为什么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拒不还钱呢?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他说,那五块钱啊,第一,我没说不还;第二,李玉泽家只一个独子,比咱家条件好不少,他又不急等这五块钱用;第三,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第四,父亲说,就在他准备好还钱的时候李玉泽调到北京去了,一下子就隔了一个城市啊……在万宝山印象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老是觉得饿,他和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放开肚子吃过饭。2009年,一个秋日的早上,万宝山坐在去往北京的城际列车上,衣兜里装着父亲嘱咐他要还的钱。他不吃一口零食,不喝一口需要花钱的水。他只是忽然想到,自己这习性是不是受父亲的影响呢?北京到了。万宝山和同事们一起感叹,到底是首都,到底是开过奥运会的首都,到底是不一样啊……想到在北京打手机太贵,他又谎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借用副校长的手机,按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了电话。电话是李玉泽本人接听,万宝山听出那是一个有点耳背的嗓音洪亮的老人。他大声向老人报出父亲的名字,简单说明是代父亲来看望他老人家的。他没在电话里提到还钱,也没告之父亲已经去世。李玉泽很痛快地答应万宝山来家中拜访,又详细告诉万宝山乘车的路线。他挂掉电话,顺利找到了李玉泽的住址,一个名叫绿水庄园的地方。原来这是一片别墅,当万宝山确凿地站在庄园门口,盯着眼前那两扇巨大的、铸有一对鎏金麒麟的黑色铁艺大门。万宝山正犹豫着不知如何进门,一个身穿藏蓝色制服的保安从警卫室里跑出来,问他贵姓,他报了姓名,保安客气地说,刚才A8座的业主已经通知我们,对您放行。保安引万宝山进了大门,热心地指给他去往A8座的路径。万宝山按照保安的指示走上那座弧度并不太大但跨度不小的罗锅桥,他下了桥,走两百米,他看见了一幢屋顶覆盖着铁灰色龟背形油毡瓦的红房子。一大片修剪整齐的毛茸茸的草坪由房脚处伸展开来,院门的浅褐色毛石门柱上,镶嵌有“A8”字样的紫铜门牌。万宝山站在门口,隔着院墙看见一大片落地窗和一个从落地窗探出的白色大阳台,几位老人正闲坐在那里。在他们当中,应该有一位是李玉泽吧。庭院草坪上有铺着雪白台布的长方形餐台,不远处还有一架烧烤炉,两名头戴雪白高帽的厨师站在炉前忙碌。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跺着脚正大叫:我不喝法国的“依云”,我要刚才那种二十六块钱一瓶的“无量藏泉”……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一阵莫名的瑟缩。他忽然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虽然他早已知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李玉泽和李玉泽的儿子会怎样看待一个老邻居的儿子奉还的这五十八块钱呢?他们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他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一想到滑稽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锅桥走去。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他拔腿往桥上走,过了桥,就离这庄园的大门口不远了。就在这时,他的腿出了问题:他的腿忽然迈不开步了,他没有办法上桥。他定定神,换一条腿再迈步,不行,他还是走不动。片刻,他镇静着自己慢慢调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A8试着迈步,两条腿立刻又听他的使唤了。夕阳西下,在桥的两岸开阔的草地上,几个仰着脸放风筝的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随着孩子们的目光仰望天空。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他并不迷信,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他就在这样的俯视之下,朝着A8迈步。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座走,那空中的老鹰依然在他头顶的天空翱翔,似是监督,似是护送。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长大一点的万宝山曾鼓足勇气问父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没还钱的原因,父亲进行了解释,主要觉得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块钱用。B.微不足道的五块钱蕴含了巨大的道德容量,表现出吝啬过穷日子的老一辈中国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和捍卫。C.小说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父亲的吝啬,但作者的立意并不在于写吝啬,而是通过一笔债务,对比了两个时代的巨大差异。D.小说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却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并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6.关于文中“父亲临终前跟万宝山相抱”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终前的父亲如凄风中的大鸟张开胳膊的姿势,给了万宝山以承诺的压力,这也是促使万宝山到北京还债的重要原因。B.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它表现了父亲深受欠债的折磨,渴望儿子能还清这笔债务,刻画了父亲讲诚信、坚守道德底线的形象。C.“父亲临终前跟万宝山相抱”的细节,可以帮助读者走进一个一辈子吝啬、人们无法理解的老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D.这一细节,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照应父亲病重住院,“启下”指促使万宝山要替父还债。7.万宝山上北京替父亲还债,他来到李玉泽居住的A8座院门前之后,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8.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万宝山。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5.B6.D7.①感到震惊而瑟缩。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超出了万宝山的想象,他感到震惊和莫名的瑟缩,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②怨忿而觉得滑稽。万宝山怨忿自己的还债行为,觉得这有点滑稽。③决意离开,放弃还债。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迅速朝着罗锅桥走去。④心生畏惧而坚持还债,最后逐渐平静。万宝山心有不安甚至心生畏惧,还是决定替父亲还债,然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感到心安。8.示例一:我认为是父亲。①情节上,小说故事因父亲而起,儿子万宝山是替父亲还债;②人物上,小说塑造的父亲形象鲜明,坚韧、吝啬而信守道义,临死前坚持让儿子替他还债;③主题上,通过父亲的故事和还债遗嘱,展示了人性,揭示了主题。示例二:我认为是万宝山。①情节上,儿子万宝山替父亲还债的故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②人物上,小说塑造的万宝山形象鲜明,他不喜欢父亲但满足父亲的遗愿,还债过程的波折更令其形象立体而饱满;③主题上,通过万宝山还债的故事,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人性,揭示了主题。【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万宝山替父亲偿还1956年债务的经历,反映了两个时代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父亲因五元债务而显得吝啬,却在死前坚守道德底线,执意要还清欠款。这一行为引发万宝山在家庭道德责任和时代变化中的内心挣扎与反思。通过细腻的情节与人物心理描写,揭示了个人生活中的道德坚守及细微变化,既表现了人性的光辉,也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无奈。【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主要觉得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块钱用”错误。由原文“第一,我没说不还;第二,李玉泽家只一个独子,比咱家条件好不少,他又不急等这五块钱用;第三,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可知,父亲解释了多方面的原因,并没表明“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块钱用”是主要的。C.“对比了两个时代的巨大差异”错误。小说中没有对比两个时代的巨大差异,选项的这种说法属于过度解读。D.“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错误。小说情节简单,只是叙述了父亲在临终前嘱咐儿子还债,儿子战胜卑怯还债的故事,所以这篇小说并没有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情节的能力。D.“承上启下”分析不当,该细节描写既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又起到照应结尾的作用,但没有承上的作用。这一细节描写促使万宝山要替父亲还债,起到了引起下文情节的作用;另外,万宝山在还债感到瑟缩时,从一只展着双翅的黑鹰风筝想到父亲的乞望,坚定了还债的决心。这一细节描写起到照应结尾万宝山最终还债的情节。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由原文“万宝山站在门口,隔着院墙看见一大片落地窗和一个从落地窗探出的白色大阳台,几位老人正闲坐在那里。在他们当中,应该有一位是李玉泽吧。庭院草坪上有铺着雪白台布的长方形餐台,不远处还有一架烧烤炉,两名头戴雪白高帽的厨师站在炉前忙碌。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跺着脚正大叫:我不喝法国的‘依云’,我要刚才那种二十六块钱一瓶的‘无量藏泉’……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一阵莫名的瑟缩。他忽然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可知,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超出了万宝山的想象,他感到震惊和莫名的瑟缩,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此时他感到震惊而瑟缩。②由原文“……他们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他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可知,万宝山怨忿自己的还债行为,觉得这有点滑稽。③由原文“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锅桥走去。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可知,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迅速朝着罗锅桥走去,此时他决意离开,放弃还债。④由原文“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他并不迷信,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和“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可知,万宝山心有不安甚至心生畏惧,还是决定替父亲还债,然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感到心安。【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示例一:我认为是父亲。①由原文“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父亲很肯定地回忆说,就是万宝山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过钱。……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可知,情节上,小说故事因父亲而起,儿子万宝山是替父亲还债。②由原文“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可知,人物上,小说塑造的父亲形象鲜明,坚韧、吝啬而信守道义,临死前坚持让儿子替他还债。③由原文“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父亲见六娃点了头,吃力地撑起身子,从枕头底下抽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托在手掌上说,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当然不能是五块。五块钱按定期存款五十三年算利息,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我记得是百分之五,加起来是五十八块左右”可知,主题上,通过父亲的故事和还债遗嘱,展示了人性,揭示了主题。示例二:我认为是万宝山。①由原文“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出门之前,万宝山才认真想到了债主李玉泽”“借用副校长的手机,按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了电话”“片刻,他镇静着自己慢慢调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A8试着迈步,两条腿立刻又听他的使唤了”等信息可知,情节上,儿子万宝山替父亲还债的故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②由原文“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现在生命垂危的父亲用这种类似外国人的方式要和万宝山拥抱,他顽强地张着胳膊,白发蓬乱,四肢枯瘦,宛若一只凄风中的大鸟。他微微弯下身子,小心地抱了一下父亲”和“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座走,那空中的老鹰依然在他头顶的天空翱翔,似是监督,似是护送。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等信息可知,人物上,小说塑造的万宝山形象鲜明,他不喜欢父亲但满足父亲的遗愿,还债过程的波折更令其形象立体而饱满。③由原文“……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他并不迷信,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等信息可知,主题上,通过万宝山还债的故事,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人性,揭示了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9分)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驽马十驾(马车一天的行程)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而闻者彰(清楚)B.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因为长句(于是写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北边)爱而不见(隐藏)C.洵美且异(非常)用心躁也(因为)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处在)说怿女美(喜悦)D.作《师说》以贻之(连词,用来)𫐓以为轮(介词,把)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可怪也欤(代词,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及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全部正确。句意:劣马连走十天的路程。/君子不屑于与之并列。/知道上面这种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可是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B.正确。句意:从京城冒着大风雪。正确。句意: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错误。“阳”,南面,山南水北为阳。聚义: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正确。句意:隐藏起来看不见。C.错误。“洵”,诚然、实在。句意: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正确。句意: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正确。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错误。“说”通“悦”,喜欢。句意:喜爱你的美丽。D.正确。句意:写作《师说》来送给他。正确。句意: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并把它做成车轮。正确。句意: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先。错误。“其”,副词,表反问,难道。句意:难道值得奇怪吗?故选A。10.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渔樵于江渚之上②泣孤舟之嫠妇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粪土当年万户侯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不耻相师⑦顺流而东也⑧崖限当道者⑨訇然中开⑩栗深林兮惊层巅A.①⑤/②⑩/③⑨/④⑧/⑥⑦/ B.①④⑤/②⑧⑩/③⑦⑨/⑥C.①⑦/②⑩/③⑧⑨/④⑤/⑥ D.①⑤/②⑧/③④/⑥⑩/⑦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①名词作动词,砍柴。句意: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泣。句意: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③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粪土。句意: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⑤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句意:把鱼虾当作伙伴,把麋鹿当作朋友。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句意:不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⑦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句意:顺着水流向东进军。⑧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⑨名词作状语,从中间。句意: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①⑦名词作动词;②⑩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⑧⑨名词作状语;④⑤名词的意动用法;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故选C。11.下列句子中,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渺渺兮予怀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山 D.凌万顷之茫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居高庙堂则忧其君”。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A.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兮渺渺”。句意:我的心怀悠远。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蚯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崖,世皆谓之天门山”。句意: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称它天门山。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倅。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就逮台狱,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字母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赴诏狱A有司B移各州取所C留诗D杭州E供数百首F名曰“诗账”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髫年”的“髫”指孩童,与陶潜《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垂髫”含义相同。B.“致书欧阳永叔”与荀子《劝学》“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C.“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两句中的“始”字用法不同。D.“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瞻自幼聪敏,博学多才。对于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B.苏子瞻因事出官,兄弟分离。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C.苏氏兄弟得罪权臣,饱受迫害。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D.苏氏兄弟相约终老,憾未成行。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16.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入狱,后因何原因被改贬黄州?请简要分析。【答案】12ADF13.D14.B15.(1)我命途不顺,遭受这样的痛苦,我死容易,就是最终不能够见子由一面啊!(2)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心连累他。16.①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②狱卒将诗交给了皇上,皇上对苏子瞻非常怜惜。③恰逢太后哭泣着询问求情,皇上就将子瞻贬到黄州。【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叙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苏子瞻)的生平经历,展示了他自幼聪慧、学识渊博以及遭遇政治波折的历程。文章通过一些关键事件,如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因“诗账”事件入狱及其与弟弟苏辙的离合来描绘他的性格与命运。文章还通过苏轼与弟弟终生不离不弃的兄弟情深,体现了苏轼在面对仕途坎坷及人生命运时的从容与坚定。整体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具有历史与文学价值。【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赴诏狱”的主语是前句的“中使”,“赴诏狱”是一省略句,即“赴(之于)诏狱”,其后A处断开;“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主谓宾齐全,其中“移各州取所留诗”为连动短语,其后D处断开;“杭州供数百首”主谓宾齐全,其后F处断开。故选ADF。【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幼年。/老年人和儿童。B.正确,给予;/到达。句意: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C.正确,动词,开始;/时间词,做状语,最初、一开始。句意: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从此开始了。/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D.错误,两个“之”的用法不同,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子瞻却认为兄弟为做官在外漂泊分别的时间短。/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理解错误,原文是“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由此可知是子由大为感伤,子瞻却安慰他不必悲伤。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舛薄”,不顺;“荼苦”,艰苦,苦楚,痛苦;“竟”,最终;“得”,能够。(2)“会”,正赶上,“伏暑”,中暑;“穷用”,用度窘迫;“累”,连累。【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是在文章第四段:①依据文句“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可知,苏子瞻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②“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可知,狱卒将诗交给了皇上,皇上看到苏子瞻托狱卒交给子由两首诗,对苏子瞻非常怜惜,从此决意对他宽大免罪。这是苏轼被放的原因之一。③依据文句“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分析可知,曹太后哭泣着询问这件事,让皇上的心结更加解开了。于是(将子瞻贬到)黄州的命令就下达了。参考译文:苏子瞻(苏轼),聪明早熟。喜欢读书,亲手抄写过的经书和史书都普遍通晓。每抄完一本书就变换一种字体,因此书法变得精巧。幼年,就有议论著述。父亲是苏明允(苏洵),认为他非常出色。二十岁那年,(子瞻)陪着父亲,带着弟弟子由(苏辙)来到成都,拜访张安道。张安道非常倾慕器重他,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欧阳永叔看了明允和子瞻、子由的文章,非常喜爱,极力推举引荐,于是(明允等三人)声名鹊起。明允去世以后,子瞻做判官告院,与王介甫(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京城出任杭州的副职。从这时起兄弟在仕途中分散两地,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从此开始了。(子瞻)在杭州任职三年没有调动。改任彭城知州后,与子由约定在澶州濮州之间相会,相伴到彭城,住在逍遥堂。到这时兄弟一别,已经过去七年。子由想到兄弟久别重逢,二人共处一室互相倾诉离别之苦,内心就有不尽的离合无常之感。子瞻却认为兄弟为做官在外漂泊分别的时间短,以后退隐歇息在一起的日子会很长,不必悲伤难过。但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深了。子由住了一百多天就离开了。(子瞻)调任湖州知州,这年,议论朝政的人(即御史)认为(子瞻的)到任谢表是毁谤皇帝的,同时摘录了(子瞻)往常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满。朝廷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子瞻由此)被逮捕到御史台监狱。子瞻知道自己灾祸难免,于是自我感叹说:“命途不顺,遭受这样的痛苦,我死容易,就是最终不能够见子由一面啊!”于是就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狱卒不敢隐瞒,就把诗交给了皇上。皇上看到了诗文非常怜惜子瞻,从此决意对他宽大免罪。恰逢曹太后哭泣着询问这件事,皇上的心结更加解开了。于是(将子瞻贬到)黄州的命令就下达了。哲宗继位,子瞻以礼部郎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子由跟着升任侍从,兄弟聚会,朋友聚集,把酒言欢赏心适情,正道大振。然而元丰诸臣章惇等人也在朝。子由上书揭发他们所干的奸恶事实,章惇非常生气。因为这个子瞻被贬到五岭以南,子由贬到筠州。苏门四学士也相继全部离开(京城)。掌权的人还说罪过大处罚轻,又把子瞻贬到儋州,把子由贬到雷州,兄弟二人从此没有来往。元符三年,子瞻北回中原,子由也从雷州回到许州。开始,子瞻已经在阳羡定居,子由来信催促他回许州。(子瞻)考虑到临近暮年的境况,不想兄弟两人分隔两地生活,于是决定从长江逆流而上到汴州,在陈留走陆路到许州。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连累他。于是(子瞻)又返回阳羡,回到以前住的地方。不久,病情严重,几天以后就去世了。子由听说(子瞻)去世,悲伤悼念痛不欲生。(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北望感怀①陆游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人处境困顿。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人的政治见解。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7.D18.①山河沦陷,禾黍悲秋,忧虑故国残破。②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愤慨复国大计被误。③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以隐晦的表达方式”错误。由尾联可知,作者是直抒胸臆,用反问形式表达作为孤立的远臣对国事的忧心忡忡。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由内容可知,黄河洛阳京都一带,七十年来一片破败,作者写山河沦陷,禾黍悲秋,表明对故国残破的忧虑。颔联,“遒”,临近;“遗民”,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由内容可知,作者写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时光岁月快到尽头,是愤慨国家大事被误。颈联,古诗中常以“新丰酒”泛指美酒;“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在此,作者借“恨入新丰酒”和季子裘的典故,表明自己身在山阴,处境困顿,联系尾联,吃饭不能无益于世,作为孤臣不能放下忧虑,可知,作者抒发了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的感慨。(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一文中,士大夫之族看到从师学习现象就“群聚而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极至极。(3)一个人的后天努力尤为重要,哪怕是资质平庸,只要不停努力也能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女》中,用动作细节来展现女子的活泼俏皮和男子的憨厚老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作家在描述情感时,常常运用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比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位卑则足羞②.官盛则近谀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驽马十驾⑥.功在不舍⑦.爱而不见⑧.搔首踟蹰⑨.问君能有几多愁⑩.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谀、蜉、蝣、渺、粟、驽、搔、踟、蹰。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A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B的药物——胰岛素。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甲:?]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C了。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在他们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乙:。]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