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说明
任何一门学科的史学都是其基础学科。《中国新闻事业史》是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作了系统、具体、生动的描述与深入的分析、解说,包括:中国古代新闻事业,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中国现代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分期1、古代报纸发展时期(唐代至19世纪20年代)2、在华外报发展与垄断期(19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初)3、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高潮期(19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10年代)4、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15年至1927年)5、两极格局的新闻事业的形成与演变期(1927年至1949年)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时期(1949年10月至今)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中国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口头传播:舜帝设“纳言”这一官职辅助传播:结绳、图画、雕刻、烽烟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特殊的媒介:木铎(木舌金铃)中国古代文字传播商周时代出现甲骨文和金文秦朝“书同文”秦始皇刻石记行,歌功颂德此举记载传播了新闻信息孔子讲学著书也是一种文字传播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唐朝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进奏院和进奏官唐朝孙樵《经纬集》P8孙樵《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是手抄的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进奏院和枢密院宋代邸报:皇帝御旨、起居动态奏章、官员任免等P11P12宋代小报: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传播者捕风捉影。(泄密、失实)P15明代报纸明朝邸报材料提供者:通政司和六科提塘官:各省巡抚、总兵委派的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他们将在京城抄录的邸报,按其所需,加工复制。邸报内容:宫廷消息、官员动态、军事活动,农事、灾害报道和社会新闻P22女性变男性、牲畜产怪胎清代报纸民间报房的发展和京报的刊行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P34京报有各自的名号(聚兴、周文等)公开发行,满足需求最初手抄,很快有了刻印京报有人专送(山东人)清朝的文字狱新闻传播发展举步维艰中国古代报纸的三种类型
1、朝廷官报2、非法民报3、合法民报朝廷官报产生与发展1、产生于唐:[1]中央朝廷公报性质的报纸[2]地方官员情报性质的报纸2、发展与宋:二者合二为一(进奏院的质变)
3、延伸于明清:性质和内容相同名称和发报机关有了变化非法民报(一)历史沿革产生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二)产生原因
1、社会矛盾激化2、文化发达3、科技发展(三)主要特征
1、有一支专业队伍2、具有商品性格
3、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民意合法民报(一)产生及其原因1、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
2、原因:[1]商品经济的出现[2]西方文明的影响(二)特征与性质
1、特征:[1]有专门的出版机构[2]朝廷官报的翻版[3]形态完备2、性质:古代报纸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邸报:状、报、朝报、塘报、驿报等内容:刊登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有专文,没有专门的采写新闻形式: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发行与传递:官方发布,水陆驿站
第二章
列强入侵与在华外报外报在华的出现背景: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市场、殖民扩张,一些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了鸦片、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鸦片战争前(1840年前)在华外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等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万国公报》、《字林西报》、《上海新报》、《申报》等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传教士的办报活动:马礼逊、米怜和郭士立等人创办的报纸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郭士立《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吉德《天下新闻》、麦都思《各国消息》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重点)人物:创办人(马礼逊)、主编(米怜)、印刷出版工人(梁发)——“铁三角”时间:1815年8月创刊到1822年停刊地点:马六甲(原因:清政府禁止传教,马六甲离中国近且华人多)出版:每月一册,全年合订一卷,印有目录、序文和封面,出版500份到2000份发行:马六甲、新加坡、广州、澳门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重点)办报内容:宗教宣扬上帝的全能(七年总共发表文章224篇,206篇宣传教义),登载一些天文地理知识,也介绍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办报宗旨:阐发基督教义为任务办报性质: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办报特点:将基督教义与孔孟思想结合(封面印有孔子语录——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封面也有关于基督教义内容的署名——博爱者)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创办人——马礼逊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在华25年)办第一份中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把《圣经》翻译为中文的第一人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中英典范)开传教士办学院之先河(英华书院)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方式马礼逊大事年表1782年:出生于英国,第八个孩子1799年:17岁患头痛病,终身受折磨1805年:学习中文、拉丁文、希腊文等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23年:圣经中译本出版《神天圣书》1834年:病逝,享年52岁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主编米怜第二位来华宣教士:1813年7月苦读中文:一个人想学好中文,必须具有铜的躯体、铁的肺腑、橡树的头、弹簧的手、麻鹰的眼、使徒的心、天使一样的记忆和马土撒拉的寿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主编:1815年8月米怜生平大事年表1785年:生于苏格兰,六岁丧父1809年:我愿为上帝伐木、挑水(疯狂传教士)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主编1816年:培养梁发为中国第一个传教士1819年:丧偶,独自抚养四个子女1822年:积劳成疾,终年37岁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印刷工人梁发1789年出生,原名恭,字济南,小名阿发基督教第一位中国传教士1815年梁发随米怜到马六甲,帮助他印刷出版中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9年娶黎氏(中国第一个女教徒)1832年写《劝世良言》(天平天国洪秀全深受影响)1855年病逝,终年66岁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时间:1833年8月1日创刊,1838年停刊地点:广州创办人:郭士立办报宗旨:力图消除中国人妄自尊大、敌视外人的思想障碍办报目的:为更快地打开中国的大门,为帝国主义侵华政策服务《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特点事实政治为主,宗教宣传退居次位(1834年,该刊发表《新闻纸略论》一文论述了报纸起源、新闻自由等理论,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设立了新闻专栏,发表国际和广州、澳门的新闻。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言论上设立专栏,重在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注重社会新闻,内容上更贴近生活,题材多样化,稿件末尾的“编者按语”是中文近代报刊首次出现的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价在性质上已完全脱离宗教刊物范畴,成为替外人打开中国大门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在报刊业务方面,在先前传教士所办刊物的基础上有重大改进在新闻报道、言论撰述以及编排技巧诸方面,已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创办人——郭士立郭士立:亦译郭实腊,德国人,牧师,汉学家扮作汉人的洋人:他刻苦地学习汉语,而且很快学会了广东话和福建话。为了表示对中国人的友好态度和取得中国人的尊敬,他还特为自己取了一些笔名,如“爱汉者”,即爱中国人的人;“深德者”,即勤于道德的人。当访问福建时,他不断地自我介绍是福建老乡;当他第一次沿海旅行时,他还穿着当地福建人的衣服甚至戴上头巾。“他很象一个中国人,因此中国人常认为他是一个扮作洋人的汉人”威廉·亨德:《广州番鬼录》郭士立大事年表1803年7月出生于德国1833年到1837年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40年参与起草《南京条约》1851年死于香港(香港中环吉士笠街以他名字命名)郭士立在华活动侵华传教:郭士立首先是一个传教士,他来到中国沿海以后,不顾中国政府对基督教的禁令,利用一切机会向中国人传教,使中国人皈依基督。为了使他的传教更有效,他边传教,边行医,以行医博取人们对上帝的好感。他每到一处,就散发一些简单的特效药和基督教的小册子。他传教的对象,有水手、商人以及普通的农民。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汉语,就是为了更好地接近他们,了解他们。(郭士立决不是一个纯正的基督教徒,他的传教,完全是为西方侵华服务的)鸦片烟贩: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疯狂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年代,郭士立不甘寂漠,积极从事鸦片走私贸易,从中获取暴利。他精通汉语,熟悉中国地理,风俗人情等,这些为他走私贩卖鸦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至于许多英国鸦片贩子都愿意和他合作。在鸦片贸易中最为活跃的大鸦片贩子威廉·查顿曾指示他的船长说:“你将很高兴就与改变自己的有关所有问题与郭士立博士商量,他在语言及中国人的特点方面的广博知识,对你制订及实施计划很有益处。为了我们的利益,我们要很好地意识到合作双方的热情”。英国间谍他在中国沿海进行海道测量、地形勘查、绘制航海地图,调查各地物产及商业贸易情况,搜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提供给英国政府以备采纳。郭士立还直接参加了鸦片战争前胡夏米(东印度公司职员)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参与制订侵华的军事方案。参与侵华1835年,他接受了英国对华商务监督的汉语秘书职务,从此更直接成为英国侵略者中的一员,成为鸦片战争前九龙之战的主要肇事者。鸦片战争爆发后,郭士立作为英国远征军的翻译随军作战,由于英军官和士兵都不懂汉语,翻译的工作尤为重要,他承担了大量重要的任务。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他曾在英国占领的几处地方做民政官。1842年8月,英军打至南京,清政府向英国投降,鸦片战争结束。郭士立参加了《南京条约》的最后谈判和多次谈判会议,从清政府手里攫取了许多侵略特权。对郭士立其人评价一个集传教、鸦片走私和间谍于一身的三位一体式的人物,披着宗教外衣的侵略者。阿瑟·维利(中国诗歌英译名家)称郭士立为“牧师和强盗、江湖郎中和天才、慈善家和骗子的综合体”。《东西洋考》与《察世俗》对比性质上不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纯粹的宗教宣传刊物,它之所以宣传大量天文知识,是因为这类知识是宣扬上帝全能的最佳材料。
《东西洋考》已没有阐释教义的撰文,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言论也不再用来阐述教义,而是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如中国人不要称外国人为蛮夷,中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要公平、诚实,中国应学习各国的长处等等。
内容上不同:
《察世俗》着重介绍西方近代科技的实用知识,如蒸汽机、农业技术、急救方法等等。这类知识既为中国社会所需要,又可反映西方科技水平,改变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看法,显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感情。
《东西洋考》却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目的是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另外《东西洋考》每期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数为广州、澳门的地方新闻,后期也录有一些“京报”的材料;此外《东西洋考》比较重视贸易活动,后期曾多次刊登中外进出口的物价表。
编辑业务上不同:《东西洋考》比《察世俗》有明显的进步,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每期有目录,便于阅读,栏目也比较固定。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一]捷足先登的教会报刊—《万国公报》的出版与影响[二]变本加厉的外文报刊—《字林西报》的出版与影响[三]后来居上的外商报刊1、《上海新报》的出版(1861年11月)2、《申报》的出版(1872年4月)及其与《上海新报》的竞争《万国公报》的出版与影响人物:林乐知(美国传教士)时间:1868年9月曾用名:《中国教会新报》(从第201册起改名《教会新报》,从301册起改名《万国公报》——1874年9月)地点:上海发行: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万国公报》特点(重点)更名《万国公报》后,虽然名为教会刊物,实际上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侧重传教演变为侧重刊登政治时事内容,在成为广学会机关刊物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其内容上关注教会内容不多,热衷于“西学”,每期扉页上附印一行字:“本刊是为了推广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万国公报》的政治立场《万国公报》的政治立场:变中国为英国殖民地,敌视东方国家《万国公报》大量的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与评论,为中国官员和文人所重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到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林乐知写了30多篇关于评论中国时局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基本思想是要求中国投降日本,亲近英美,参加拒俄《万国公报》的内容特色《万国公报》对晚清的中国人有较大的吸引力一、在于其大量介绍和评论中国的时政二、及时传播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晚清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戍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孙中山反清革命等,在《万国公报》上都有较详细的报道和各种评论。甲午战争时期,该报及时报导了中日的战况、世界各国的态度、清廷对外交涉和日本的外交,吸引了关心国家命运的晚清臣民。林乐知还以“美国进士”的名义写了多种评论,如《中美关系略论》、《广学兴国说》等,虽带有明显的干涉中国内政的倾向和殖民主义的说教,但也有某种参考价值。他后来将在《万国公报》发表的这些文章辑为《中东战纪本末》,一时成为畅销书。戍戌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对改革颇有兴趣,有关光绪帝和康梁维新派的报导很多,也对维新派支持甚力,还发表了大量传教士对变法的建议和评论。义和团运动发生后,《万国公报》站到了对立面,大加攻击,还发表了《山东义和拳匪论》、《京津拳匪乱事纪要》,暴露了传教士对义和团排外和反帝的仇视,但也保留下了一些难得的史料。对清末的新政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万国公报》也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议论颇多。《万国公报》在介绍欧美的新知、新学方面用力更多。凡西方的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制造、铁路、轮舟、邮政、农业、渔业、开矿等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林乐知都加以译介,并配之以图,给晚清的中国民众以一种新鲜感。欧美的一些近代科学家,如牛顿、达尔文、哥白尼等,《万国公报》亦刊出了他们的传记。西方新的社会科学知识,该报也有选择地进行传播,如西方的经济学、货币理论等都有这样那样的介绍和评价。欧洲刚刚兴起的社会党的活动和社会主义学说,《万国公报》也作了报导。该报第121期到123期连续介绍了欧洲的“安民新学”(即社会主义),并叙述了其基本主张。(晚清中国人最早是通过《万国公报》了解社会主义的)康有为当时的一些论著,就吸收了《万国公报》上的不少知识和理论;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某些文章,亦明显有《万国公报》的影响;谭嗣同的《仁学》,也受到了《万国公报》的影响。(许多寻求新知、立志变革的中国青年,从《万国公报》得到了启迪)客观地讲,林乐知在《万国公报》上作的大量宗教宣传,影响力并不大,倒是其配合宣传宗教而介绍的西方文化打开了晚清中国人的眼界。《万国公报》停刊复刊风波该报出版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7月28日)第750期,因经费困难停刊这一阶段的《万国公报》,主要内容为国内外新闻,按国别分栏编排(周刊)1889年2月《万国公报》复刊,报刊内容开始演变为非宗教性质,成为广学会的机关报,同时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这一阶段的发行量发展到5万余份,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1907年5月30日林乐知在上海病逝后,《万国公报》也在7月终刊(前期周刊出了9年450卷,后期月刊出了19年227册)《万国公报》影响与评价《万国公报》最早把马克思以及他的《资本论》介绍到中国来(1899年)西学新知之总汇——当时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识学问的话,一定要看万国公报在当时的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万国公报》对知识分子的影响由于其广泛介绍西方,受到维新人士和地方要员的重视。从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重要的政府官员到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杂志1、孙中山先生所写“致李鸿章书”、“上李鸿章书”在《万国公报》上发表2、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3、光绪皇帝曾购回广学会出版的89种书籍和全套《万国公报》4、1876年清政府表彰林乐知的贡献授予他五品顶戴官衔《万国公报》
——创办人林乐知林乐知(1836~1907),生于美国乔治亚州职业:清代进士,基督教美国监理会传教士,《万国公报》创办人和主编1858年大学毕业(埃默里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881年建中西书院(1911年迁往苏州,并入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1905年5月林乐知短期回国,受到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接见1907年5月因病在上海逝世。外文报纸《字林西报》英国商人奚安门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创办《北华捷报》周刊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又称《字林报》,前身为《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曾经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一份英文报纸英国人在中国出版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后来居上的外商报纸
——《上海新报》时间:1861年11月地点:上海人物:第一任主编华美德,第二任博兰雅,第三任林乐知(始终由传教士主笔)地位: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1872年12月31日,在与《申报》长期竞争后失败而停刊《上海新报》内容特点发刊词: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新报》创刊时逢太平天国运动,其刊登了许多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闻,此报纸就成了人们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来源1868年2月1日起采用英国式固定版面安排,扩展为四版,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商业信息等1870年3月24日开始采用新闻标题《申报》的出版
及其与《上海新报》的竞争时间:1872年4月30日创刊,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办报77年,共出版25600号)地点:上海人物:美查(英国商人)等创办,中国人主编地位:《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申报》
——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前后历时77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创刊之初就公开征集“令人可惊可愕可喜”的来稿,刊登过很多谈神说鬼、志怪述异的新闻确立了“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的办报模式。
《申报》的办报特色1874年,《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1875年7月,《申报》在北京、南京、苏州和武昌、汉口等城市聘定特约记者年,以报道当地新闻《申报》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自1874年4月至1877年4月该报连续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3年之久,最终洗清两人的冤屈,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新闻)《申报》的办报特色《申报》很重视报纸言论工作(美查声称,办报为了赢利,但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该报所刊言论或为中国的富强献计,或对官府的陋规指责,此外该报还注意发表读者的来信和来论)《申报》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该报公开征集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篇幅,1872年6月该报发表《戏园琐谈》一文对正在演出的京剧进行评论,为我国报纸上刊出的第一篇剧评)《申报》的办报特色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1879年,美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该报印了格式画像1万张,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画像之始)在广告、发行等报业经营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经验(采用廉价销售,雇佣报童街头叫卖。发行时各地设立分销处,此外该报积极宣传广告的作用,鼓励人们刊登广告)《申报》与《上海新报》竞争
——取胜之道该报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聘请中国人担任编辑:蒋芷湘、钱昕伯、何桂笙等)该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和广告该报重视经营管理,注意刊发广告,廉价销售报纸《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面向社会大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小结: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结
——外报对中国现代报刊的影响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在印刷技术和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林则徐林则徐个人简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林则徐的译报活动派人到早期外报的集中出版地澳门,搜集外国人出版的外文报刊将有关鸦片贸易的相关消息、言论翻译成中文将译好的材料整理装订,分送总督和军方参考,这些材料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
——洪仁玕办报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办报思想的人:太平天国玕王洪仁玕洪仁玕个人简历:1822年出生到1864年去世广东人,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总理朝政写作《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办报观点报纸是维系政权、加强统一领导的工具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改变社会风气)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王韬和郑观应的新闻思想背景:维新变法思潮在中国萌芽,创办报纸成为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人物:王韬和郑观应代表作:王韬《循环日报》
郑观应《盛世危言》王韬及其他的新闻思想王韬个人简历(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编《循环日报》王韬的新闻思想:
1、论述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政治主张)
2、论述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3、论述新闻自由的思想
4、论述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
5、论述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韬的《循环日报》时间:1874年2月4日地点:香港人物:王韬办报宗旨: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目的:立言地位: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政论文体郑观应及其办报思想郑观应个人简历(1842——1922)郑观应的新闻观点:
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
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手段
3、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4、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在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身份比较复杂在办报性质方面,一般都是私营性质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在政治立场上,表现出反侵略爱国思想在业务工作上,参照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模式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很困难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公车上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康有为以及他的办报活动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光绪21年进士(1895)婚姻爱情:中外妻妾共6位,12个孩子社会贡献:主张君主立宪,书法艺术成就斐然创办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维新派报刊——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间:1895年8月地点:北京报纸名称来源:仰慕《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而沿用了此名编辑:梁启超麦孟华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改名:1895年12月,强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中外纪闻》内容特点《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康有为《开会主义说》是一篇重要的维新派政治宣言1896年1月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只存在1个月零5天维新派报刊——强学报时间:1896年1月地点:上海地位: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内容:旗帜鲜明的倡导变法,发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不能久矣”的警告,提出“开设议院”等政治主张办报宗旨: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强学报》只存在14天,张之洞停办该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报刊思想作为报人的梁启超:1873——1929年,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政治活动家,学者,政论家1895年参加康有为主持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编辑工作(报刊生涯开始)1896年,参加创办《时务报》,任主笔1897年,兼任《知新报》编辑1898年于日本主编《清议报》1912年发表演说,表示“愿终身不离报馆”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创办时间:1896年8月创办地点:上海内容:政论文章《变法通议》、《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等梁启超与汪康年《时务报》之争:维新派的失败而告终(报纸在任何时候都是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1、报馆有益于国事(政治上看报刊的功能与作用)
2、去塞求通他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这是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的表述报刊功能和作用的论述)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他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论述梁启超认为,考察报章是否办得好,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速而确”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他还提出,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梁启超提倡的“新文体”19世纪70年代开始,王韬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写时事评论,但它仍然属于文言文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成就,创造一种“新文体”(报章体)“新文体”的基本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梁启超文章不足:过于庞杂和过度夸张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1897年2月,康有为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华南地区的舆论阵地)1897年,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华中地区的阵地)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华北地区的阵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报刊数量多(从1895年到1898年三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创办报刊达90余种)办报地区广(维新运动期间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上海最多,其余依次为浙江、湖南、广东等地)报刊种类多(综合性报刊、专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等)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开创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新闻报道中夹带着评论编辑工作有所改进重视新闻采访工作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维新派办报活动——
进步作用和历史贡献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有力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变法的实现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国人办报热潮的意义两个突破: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两个开端: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两个创新: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方面出现新面貌(新闻思想来源于西方,特别推崇《泰晤士报》,文风上从采用浅显的文言文到倡导半文半白的“报章体”)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报刊活动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人报刊(省略)资产阶级维新派海外港澳报刊宣传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海外港澳报刊宣传活动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大论战(重中之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历史背景: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逃亡海外,仍坚持办报宣传保皇办报情况:1898年到1911年,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报刊有30多家,最有影响的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新民丛报》维新派创办的《清议报》时间:1898年12月地点:日本横滨人物:梁启超等地位: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机关报内容:尊皇攘后,关于君主立宪的宣传停刊:1901年12月,《清议报》出满100期,因为失火而停刊
维新派创办的《新民丛报》时间:1902年2月地点:日本横滨人物:梁启超等命名:取意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内容: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大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深远宗旨: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发行量:14000份,国内外97个代销处停刊:在与《民报》的笔战中惨败,1907年停刊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宣传活动历史背景:1894年兴中会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孙中山在反清革命中受挫后下决心办报纸,宣传革命主张,与保皇派抗衡三件事促使和激发孙中山办报决心:伦敦蒙难;同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广州起义失败办报情况:从兴中会成立到1905年,革命派报纸以《中国日报》为首,不下40余种;从1905年起,革命派以《民报》为代表,共出版的报纸有160多种,海外60多种,国内100多种革命派创办的《中国日报》时间:1900年1月5日地点:香港人物: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主要宣传内容: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与保皇派报纸论战地位: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民主革命的报纸(宣传舆论阵地+重要活动据点)停刊:1913年8月被袁世凯的代理人查封革命派创办的《民报》时间:1905年11月地点:日本东京人物:孙中山,汪精卫,宋教仁等定位: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办报宗旨: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宣传内容: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大量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等新文化新思潮停刊:1910年2月终刊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历史背景:19世纪60到70年代日本进行民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很快富强。从1898年开始,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样中国留学生想要改变社会,选择了革命的道路,由此在日本出现了宣传革命的报刊留日学生刊物:《开智录》(1900年11月创刊于横滨,半月刊,郑贯公主编)、《译书汇编》(1900年12月创刊于东京,月刊,杨廷栋等主编)、《国民报》(1901年创刊于东京,月刊,秦力山主编)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背景:在《民报》创刊之前,革命派报刊与保皇派报刊已经有一些小规模的笔战。《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扫除障碍,主动向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笔战论战的中心问题是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两报的论战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第二,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结局:这场大论战持续到1907年冬《新民丛报》停刊,以《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革命党《民报》论战获胜的原因第一,20世纪初期,革命反映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历史要求和人民愿望第二,《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列举清朝政府腐败、立宪虚伪等读者看得见的事实,结论是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令人信服;《新民丛报》的论断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第三,《民报》一方有孙中山坐镇指挥,参与论战的是一群青年革命家;而《新民丛报》一方应战者只有梁启超一人,势单力薄两派论战的性质以及意义政党报刊论战(两革命派有自己的政党,有各自的机关报,这样政党报刊性质就表现得十分鲜明)真正战斗的民主主义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战斗的民主主义,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是伟大的宣传家、活动家)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在革命、保皇这问题上,革命派报刊占了主导地位,预示革命即将胜利两派论战的性质以及意义这次论战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的斗争,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时间长,地区广,人员多,影响远和维新派的宣传相比,这是一场更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民主义入人心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支持改良派的人纷纷投入同盟会论战培养了革命骨干,促进了革命报刊发展政论文得到空前发展,论战促进了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在国内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国内的发展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迫害报刊和报人;制定报刊法规;出版官报
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背景:1901年之后,随着“报禁”的废除,慈禧“新政”的成果开始在报刊界显现,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官绅士民自办的报刊纷纷创办,数量年年递增。代表报刊: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等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活动
在国内的复苏与发展办报背景:戊戌政变后的最初几年内,清廷悬赏10万元通缉康梁,因此他们不能在国内办报。1903年后,孙中山的革命派活动日趋活跃,康党与清王朝的矛盾降为次要矛盾。立宪派利用这一时机回国创办了许多报纸代表报刊:《大公报》、《京话日报》、《东方杂志》等立宪派国内代表性报刊
——《大公报》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2——1916)由英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第二阶段(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1926——1949)由新记公司街办,发展成为全国影响的大报第四阶段(1949年至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大公报革命派报刊在国内的发展办报背景:同盟会成立后,大批革命志士回国办报,形成了上海、港穗、武汉三大报刊中心代表报刊:《中国女报》(1907年1月创刊,主编是女革命家秋瑾);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等;《大江报》(1911年1月创刊,主编是詹大悲)革命家于右任的办报活动于右任(1878——1964)年轻时因发表“爱自由如发妻,挽太平以颈血”遭通缉,1906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很快他回上海从事革命办报活动《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1907年创刊,该报详细报道了秋瑾烈士遇害的经过和各地武装起义的消息,揭发贪官罪行,很受读者欢迎。可惜只办了80天,报馆被焚,于右任无力恢复而退出革命家于右任创办的“竖三民”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互衔接,故人们称之为“竖三民”1909年5月,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呼”就是“为民请命”。当时甘肃一带发生灾荒,该报将官吏侵吞救灾赈款的情况披露,引起贪官的怨恨和报复,同年8月报馆被迫关闭1909年10月,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民吁日报》,该报因为报道“伊藤博文事件”而被查封,只出版了48天1910年10月,于右任又办起了《民立报》,宋教仁等任编辑,他以“渔夫”为笔名发表政论,受到读者喜爱。1911年7月该报成为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于右任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清政府迫害报刊和报人制定报刊法规出版官报清政府迫害报刊和报人清末年间当中国人自办报刊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时,清王朝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报刊的控制。清王朝对报刊、报人实行残酷的迫害,据不完全统计,从1899年到1911年,至少有53家报刊被查封,有两位报人被杀、17人被监禁、100多人被传讯、拘捕、警告、押回原籍或流放边疆几个重大报案:“重庆日报案”、“苏报案”和“大江报案”等清末时期三个重大报案重庆的“重庆日报案”上海的“苏报案”(重点)武汉的“大江报案”重庆的“重庆日报案”1904年10月卞小吾在重庆创办革命报纸《重庆日报》,由于该报报道清廷腐败和鼓吹民主革命,受到当局的迫害。1905年6月1日,发行人卞小吾被诱捕到衙门软禁,《重庆日报》停刊。1908年6月12日,卞小吾在狱中被乱刀捅死,成为清末报纸发行人被公开杀戮的第一人卞小吾(1872——1908),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被追赠为“辛亥革命烈士”,其子是卞稚珊,黄埔军校革命党人上海的《苏报》《苏报》具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胡璋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S/T 6150-2024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揉混仪法
- 2025-2030年中国钢材贸易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公众物业管理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外探测器行业营销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智慧屏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4中国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年产6万吨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年产汽车横拉杆总成项目申请报告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导播理论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4年道路清障拖车服务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河南新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建设工程检试验工作管理实施指引
- 软件租赁合同范例
- 汇川技术在线测评题及答案
- 双方个人协议书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内部管理档案制度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电气自动化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