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ta=tb=tc B.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后,贝贝带着锣来到空旷的田野里做了一个实验:用锤子使劲敲击锣面后发现,锣面振动发出很大的声响,而当他用手捂住锣面停止振动后声音随即消失.但站在离贝贝400米远处的欢欢却明显感觉到“贝贝捂住锣面后过了一小会儿才没听到锣声”,为此对于声音的产生两个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支持欢欢,声音的产生根本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B.支持贝贝,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不再产生
C.产生声音时,物体可以振动也可以不振动
D.贝贝的听力有问题,“听觉”延迟了我们通常说“甲比乙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A.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B.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短D.甲运动的速度比乙运动的速度三辆小车沿平直公路向北行驶,站在路边的小红先后两次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且全面的是( )
①相对甲车,丙车向南行驶②相对乙车,丙车向南行驶
③相对乙车,甲车向南行驶④相对丙车,甲车向南行驶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③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均匀扫描,P1与PA.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B.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244m
C.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20m/s一列250m长的队伍,以1.25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队伍最前面的传令兵以3.75m/s的速度跑到队伍最后面的副领队面前传令(传令时间不计),传令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跑回到队伍的最前面传令,该传令兵的整个过程中,所跑的路程为多少(A.530m B.542.5m C.550m D.如图所示是各插一面彩旗的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以房子为参照物,两车均是运动的,甲向右运动,乙向左运动
B.以房子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右运动的,乙车一定是静止的
C.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一定是向左运动的,乙车可能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可能是向右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可能向左运动
下列诗句中划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西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在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乙、丙均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 )A.28.33
m/s B.13.60
m/s C.14.78
m/s D.14.17
m/s物体沿直线以15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向20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7.5m/s B.18m/s C.18.33m/s D.18.66m/s如图所示,一个足球在草坪上沿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测得AB的长度等于BC的长度.AB段长度为3m,它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0.5s,则该足球从A经B到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4m/s B.5m/s C.6m/s D.7m/s小明在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山路,上坡的路程是下坡路程的23,若他上坡的速度是0.8m/s,下坡的速度是1.2m/s,则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0.8m/s C.1m/s D.0.96m/s下列物体的长度跟5×108nmA.教室的宽度B.操场的长度C.人的手臂的长度D.人体手指的长度如图所示,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左边的最高点摆到右边的最高点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B.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计时起始点在最高点时测得的误差较小
D.计时起始点在最低点时测得的误差较小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m B.170m C.200m D.230m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前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可能发生的是(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C.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两车运动一样快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A.已经撞到障碍物B.距离障碍物2米C.距离障碍物4米D.距离障碍物6米一列队伍长800m,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6m/s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通讯员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那么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了多少m?( )A.800m B.1200m C.1600m D.1800m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一列250m长的队伍,以1.25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对伍最前面的传令兵以3.75m/s的速度跑到队伍最后面的副领队面前传令(传令时间不计),传令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跑回到队伍的最前面传令,该传令兵的整个过程中,所跑的路程为多少?A.530m B.542.5m C.550m D.562.5m流速为5 km/ℎ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两船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如图所示,( )A.以木桶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速度分别为35 km/ℎ,25 km/ℎ
B.以木桶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速度分别为30 km/ℎ,30 km/ℎ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速度分别为30 km/ℎ,30 km/ℎ
D.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速度分别为35 km/ℎ、25 km/ℎ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一辆汽车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竖直下落,那么,正确的说法是A.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B.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C.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D.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汽车甲作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0m/s,则甲车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______m/s。汽车乙也作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0m/s,则乙车在这段路段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现只有细线、刻度尺和适量的水,要设计一个方法能较准确地测定一个如图所示的薄玻璃酒瓶容积,下面是小明同学不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①用细线绕瓶的下半部一周,测量出细线拉直后的长度为L,则底部的面积S=________。②瓶内盛大约半瓶水后,测出水的高度为ℎ1③盖好玻璃瓶后倒置,________。④玻璃瓶容积V=________。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0m,然后发现该米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______。小明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
(用D1、D2、n表示)。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
C=______。鞋码34353637383940脚长L/mm220225230235240245250脚围C/mm205210215220225230235某同学看到一列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头冒出的白烟恰好是竖直向上的,则这列火车是向______方向行驶的,其行驶速度是______千米/时。(此时风向是西风,风速是5米/秒)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______ s内通过的路程。从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从出发到20s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______ m,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______m。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已知物体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与此对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是两辆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在s~t、v~t坐标图中均分别描述出小轿车和大卡车的大致运动情况图象。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8.0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5)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如图。(1)测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较_____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下落距离s/m下落时间t下落时间t下落时间t下落时间平均值t/s①________________1.801.41.61.5②_____③
_______________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新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788279828180双层20232424242522222125(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课本中也有实验运用了相同的物理实验方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图中铜铃作为声源。请你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若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0,下列关于铜铃所在的位置,最合理的是(
)A.甲处
B.乙处
C.甲乙中点处
D.甲乙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在远离甲的过程中,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此时他会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
m/s.在图中,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
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ms。(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____如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左图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右图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左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几根弦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和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④小明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
(2)请你据图2判断,在松紧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_点。五、计算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能力,教练员经常要求运动员做击球训练和追球训练。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30 m处设置一个挡板,如图,做击球训练时,运动员从起跑线将冰球往挡板方向水平击出,冰球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起跑线和挡板,遇到挡板后立即垂直于挡板反弹回来,反弹后速度变为碰撞前的一半,教练员帮助计时。某次击球,冰球从被击出到回到起跑线用时3 s,则(忽略冰球大小):(1)请计算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2)设冰球每次被击出时速度大小都同第(1)问中的一样。做追球训练时,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垂直于起跑线出发追击冰球,已知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为刚击出的冰球速度的13,且大小不变,请通过计算确定运动员在离挡板多远处能接到冰球。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小球分别位于A、B两点,同时开始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匀速运动,已知AC=50 cm、BC=90 cm,甲的速度为0.2 m/s.求:(1)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t.(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求乙小球的速度.(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现将乙小球换成长MN=10 cm的滑块(宽度很窄),N端放于B点,如图2所示,为使两者相碰,求滑块的速度范围.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v/km反应距离s制动距离s6011208015341001954(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_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如图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小东的家距学校1800m,中午他骑自行车去上学,先以5m/s的速度走完一半路,停下来买文具耽误了5min的时间,为了不迟到,接下来他加快骑车速度,只用了1.5min就到了学校。(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问:
(1)小东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2)小东全程所用的总时间是多少秒?
(3)小东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爸爸驾驶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静静坐在副驾驶位置,她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指在108km/ℎ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静静测出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为5s.已知大客车长10m,小轿车长5m.求:(1)静静经过大客车的5s内,小轿车运动的距离;(2)大客车行驶的速度;(3)小轿车完全超越大客车的过程所需的时间.
如图所示,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了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的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子后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表示的时间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子弹飞行的时间?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 m、宽2.2 m的客车正以10 m/s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 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 m.则: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
如图,一只信天翁距地面高度ℎ,以恒定速度v=15m/s沿水平方向正对着高为ℎ的墙滑翔,滑翔路线与太阳光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0°。
(1)求信天翁的影子在墙上移动的速度;(2)假设此后有一只鹰沿同一条路线,以相同速度滑翔,鹰的影子在墙上移动得比信天翁的影子快。请通过分析说明,与信天翁飞过时相比,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变化情况。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解:我们通常说“甲比乙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短;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长。所以,甲运动的速度比乙运动的速度大。
4.【答案】D
【解析】解:
①由图可知,丙车和甲车的距离在变大,所以相对甲车,丙车向南行驶,故①正确;
②由图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从乙车的前面到达乙车的后面,则丙车是向南运动的,故②正确;
③由图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变小,则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故③正确;
④由图可知,相对丙车,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变大,则甲车是向北运动的,故④错误。
故选:D。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
(1)图b中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t=3.6s9=0.4s,故C错误;
(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1=12×0.4s×3=0.6s,
由v=st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m/s×0.6s=204m,故A错误;
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2=12×0.4×2s=0.4s,
由v=st得,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声t2=340m/s×0.4s=136m,故B错误;
(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204m−136m=68m,
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时:
t=△t+t2−t1=3.6s+0.4s−0.6s=3.4s,
则汽车的速度:
v车=st=68m3.4s=20m/s,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分析得出传令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并求出跑过队伍长度的距离所用时间是本题的关键。知道队伍长L,从队伍最前面到队尾的传令兵的实际速度(相对于队伍)等于传令兵的速度加上队伍的速度,而从队尾到队头的实际速度等于传令兵的速度减去队伍的速度,求出总用时,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所跑的总路程。【解答】
解:从队伍最前面到队尾的传令兵的相对于队伍的实际速度:
v1=v人+v队伍=3.75m/s+1.25m/s=5m/s,
所用时间:
t1= L v1 = 250m 5m/s =50s
7.【答案】D
【解析】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右飘,所以风是向右吹,
AB、以房子为参照物,乙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左运动
2、静止3、向右运动,车速小于风速;因为甲车旗向右飘,所以甲车只能向右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AB错误;
C、因为甲车一定向右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一定向左运动,但甲车的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而乙车若向右运动时,速度小于风速,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不可能静止,故C错误;
D、因为乙车可能想向左运动,有可能静止故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可能是向右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一定难度。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综上分析,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A.由题意可知,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A正确;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错误;
D.“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易出错;要明确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首先根据地面为参照物判断丙飞机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甲看丙的情况,判断甲的运动状态;最后根据乙看甲的情况,再结合题意来判断乙的运动状态。
【解答】
他们各自以自己所乘的飞机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直升机都在上升。说明丙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在匀速下降;
甲看见丙乘坐的直升机上升,说明甲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也在匀速下降,且速度大于丙的速度;
乙看见甲乘坐的直升机匀速下降,丙看见乙的直升机都在匀速上升,说明乙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有三种情况:
①匀速下降,且速度均小于甲和丙;
②匀速上升;
③静止;
综上所述,这三架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均匀速下降,且满足条件v甲>v丙>v11.【答案】D
【解析】解: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12X1=0.32s2=0.16s,
由v=st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波1=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12X2=0.24s2=0.12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
12.【答案】B
【解析】【解析】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 km/ℎ,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 km/ℎ−5 km/ℎ=25 km/ℎ,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 km/ℎ+5 km/ℎ=35 km/ℎ,木桶的速度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于平均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对于平均速度的计算需要得到总的路程和总时间,便可得到平均速度。
【解答】
由题意知,设总路程为s,则前三分之一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1=s1v1=s45;后三分之二的路程所用时间为:t2=s2v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估测足球的平均速度问题,根据题意求出足球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足球的平均速度。通过相同的路程,物体运动越快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慢所用时间越长;根据题意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解答】由题意知:AB=BC=3m,
足球由A运动到C,速度越来越慢,
tBC=0.5s,所以tAB<tBC,tAB<0.5s,
tAC=tBC+tAB=0.5s+tAB<0.5s+0.5s=1s,
s=AB+BC=3m+3m=6m,
从A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求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首先要从题中找出总路程和总时间,题中没有给出路程的大小,可以利用上坡路程是下坡路程的23,假设出上下坡路程,分别求出上下坡时间,代入公式v=s总t总中,消掉假设的未知数s,最后得出平均速度。
本题不难理解,但推导过程比较麻烦,牵扯到复杂的数学运算,比较容易出错。
【解答】由题意上坡的路程是下坡路程的2/3,假设这段山路上坡的路程为2s,则下坡路程为3s;
上坡时间t上=s上v上=2s0.8m/s;下坡时间t下=s16.【答案】C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题目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答】
根据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得:5×10A.教室的宽度约为7m=70dm,不符合题意;B.操场的长度约为100m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的手臂的长度约为75cm=0.75m,符合题意;D.人体手指的长度在5cm左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C
【解析】【分析】
为减小实验误差,应从摆球在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多个周期的总时间,然后求出单摆的周期。
(1)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叫做一个周期;
(2)为了减小计时误差,应在摆的速度最小时计时。
【解答】
AB.从左边的最高点摆到右边的最高点、再从右边的最高点摆到左边的最高点的时间为一个周期,故AB错误;
CD.为了减小测量误差,计时位置应该选择单摆摆动到最高处时计时,此时单摆的摆动速度小,方便计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解:
AB、乙图是A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0−2s内无路程,从第二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A=st=10m4s−2s=5m/s;
从开始计时A物体运动路程为:
sA=vAtA=5m/s×(10s−2s)=40m;
由丙图可知,10s后根据v=st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sc=3m+3m/s×(10−2)s=27m
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67m,可判断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
Vc=sct'=27m10s=2.7m/s
根据题意,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无法判断物体B往哪边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左运动了10m,速度为:
vB1=sB1t'=10m10s=1m/s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右运动30m,速度为:
vB2=sB2t'=30m10s=3m/s
故AB错误;
C、计时20s后,由v=st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sA'=vAtA'=5m/s×(20−2)s=90m
根据v=st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路程为:
sC'=3m+vCtC'=3m+3m/s×(20−2)s=57m
a、c之间的距离为80m,则计时20s后,A离a点
90m−80m=10m
则此时A、C两物体相距
57m−10m=47m
故C错误;
D、由上已知计时1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27m,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左运动10m,而b,c两点之间相隔
80m−30m=50m
此时B、C两物体相距
50m+10m+27m=87m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计时19.【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知s车=30m,s桥1=70m
通过第一座桥时,车通过总路程s1=s车+s桥1═30m+70m=100m
v车=s1t1=100m10s=10m/s
当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故车通过总路程s2=20.【答案】D
【解析】解:A、当旅游车仍然静止,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此选项不可能;
B、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当旅游车向后运动,以旅游车为参照物,卡车向前运动.此选项不可能;
C、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若两车运动一样快时,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不会感觉旅游车在向前运动,此选项不可能;
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更快.此选项可能.
故选D.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不同的.
21.【答案】B
【解析】解:(1)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t=s月地v电磁波=3×108m3×108m/s=1s;
(2)从探测器发现障碍物到发现刹车出现故障的时间t1=5s,探测器前进的路程s1=32m−22m=10m;
月球探测器行进的速度为V探测器=s1t1=10m5s=2m/s;
(3)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m处存在障碍物“,该时刻是“显示“为32m,在此信息传回地球的1秒内,探测器又前进了1s,所以,显示为32m的时刻实际距离是30m;以此类推,5s后,显示为22m,但实际距离是20m;再经过5s,发现故障,此时显示为12m,但实际距离为10m.此后输入指令3s,指令传给探测器1s,共4s,在这22.【答案】D
【解析】解: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速度为:
v=v通−v队=6m/s−2m/s=4m/s,
因为v=st,
所以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
t=sv=800m4m/s=200s。
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速度为:
v'=v通+v队=6m/s+2m/s=8m/s,
所以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
t'=sv'=800m8m/s=100s。23.【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ℎ,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ℎ−5km/ℎ=25km/ℎ,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ℎ+5km/ℎ=35km/ℎ,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ℎ,
根据v=st2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分析得出传令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并求出跑过队伍长度的距离所用时间是本题的关键。知道队伍长L,从队伍最前面到队尾的传令兵的实际速度(相对于队伍)等于传令兵的速度加上队伍的速度,而从队尾到队头的实际速度等于传令兵的速度减去队伍的速度,求出总用时,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所跑的总路程。【解答】
解:从队伍最前面到队尾的传令兵的相对于队伍的实际速度:
v1=v人+v队伍=3.75m/s+1.25m/s=5m/s,
所用时间:
t1= L v1 = 250m 5m/s =50s;
从队尾到队头传令兵的相对于队伍的实际速度:
v2
25.【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一定难度,解答的关键是理清甲乙两船,以及木桶与水的流速的关系。
甲船逆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顺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
【解答】
AB.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
由图可知,甲船和乙船相对于水流的速度:v甲船=v乙船=30km/ℎ,
即甲船和乙船相对于木桶的速度:v甲船=v乙船=30km/ℎ,故A错误,B正确;
CD.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即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速度:v甲实=26.【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汽车向西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这说明雨滴和车相对静止,即和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相同,车相对于地球是向西匀速行驶,所以雨滴也是斜向西下落,则当时刮的是东风。故选D。
27.【答案】7.5
4.2
【解析】解:(1)设甲的总时间为t,则前、后一半时间均为12t,
根据v=st可得,前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有:
s1=12v1t,
后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有:
s2=12v2t,
全程有:s=s1+s2,
甲全程的平均速度:
v甲=st甲=s1+s2t甲=12v1t+12v2tt=v1+v22=9.0m/s+6.0m/s2=7.5m/s。
28.【答案】(1)L(3)测量出没有水部分的高度ℎ(4)
【解析】【分析】(1)用细线绕瓶的下半部一周,测量细线拉直后的长度为瓶底的周长,利用周长与半径关系,计算半径的长度,从而计算瓶底的面积;
(2)由于水的体积不变,因此盖好玻璃瓶好后倒置,测量出没有水部分的高度ℎ2(3)利用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ℎ计算瓶子的容积。此题考查了利用特殊方法计算瓶子的底面积和瓶子的容积;掌握周长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瓶底的半径:r=L2π(3)由于水的体积不变,因此盖好玻璃瓶好后倒置,测量出没有水部分的高度ℎ2(4)玻璃瓶容积V=Sℎ=s(故答案为:(1)L24π;(3)测量出没有水部分的高度ℎ
29.【答案】0.982m
【解析】解:
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980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2cm;
读数是0.980m,相当于98个1.002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98×1.002cm=98.2cm=0.982m。
故答案为:0.982m。
分析题义可知,该米尺的实际长度大于其刻线显示的长度时,其分度值变大了,也就是说在这把刻度尺上刻线显示的长度是1m(即此刻度尺的测量值)时,因刻度尺的实际长度是1.002m,也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为1.002m,即此刻度尺的测量值小于物体的实际值。
该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以及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科的渗透。
30.【答案】D2【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厚度,记录数据时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掌握利用缠绕法测量物体的厚度,这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加强练习。
【解答】
圆环直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之差为:D2−D1,纸带绕了n圈,因此纸带的厚度为:D2−31.【答案】L−15mm
【解析】解:
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0mm−15mm=205mm;
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5mm−15mm=210mm;
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0mm−15mm=215mm;
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
故答案为:L−15mm。
这是个实验题,根据复杂的数据表中利用数学的归纳知识,找到相关的数学解析式。
本题是探究脚围C与脚长L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要学会从数据中总结规律性的结论。
32.【答案】东
18
【解析】解:车头冒出的白烟恰好是竖直向上的,
白烟受到风的作用,风的方向和白烟的方向相反,速度相等,所以白烟的速度为5m/s,方向向西。
火车的运动方向和白烟方向相反,速度相等,所以火车的速度为5m/s,方向向东。
5m/s=18km/ℎ。
故答案为:东;18。
在无风的时候,火车行驶时,车头冒出的白烟会向车尾方向移动,白烟的速度是火车的速度,火车行驶时,白烟恰好是竖直向上的,白烟一定受到了风的作用,风把白烟吹得竖直向上,风的方向和白烟的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相同。
无风时,火车的冒出的白烟向车尾方向运动,风的作用使白烟竖直向上,由风的速度和方向可以判断白烟的运动和方向,由白烟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来推知火车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33.【答案】2;20;80
【解析】【分析】
(1)根据图1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析;
(2)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算出各段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题中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中等题。
【解答】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物体在2s内通过的路程;
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知:
0~20s人做加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为:s1=12×20s×2m/s=20m;
20s~60s人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2=vt=40s×2m/s=80m;
60s~80s人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3=12×20s×2m/s=20m;
80s~100s人向反方向做加速运动,
通过的路程为:s4=−12×20s×2m/s=−20m;
100s~120s人向反方向做减速运动,
通过的路程为:s534.【答案】解:甲图为s−t图象,由甲图可知,物体在0−2s内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物体静止,即速度为零;
2−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st=6m6s−2s=1.5m/s;
乙图为v−t【解析】根据图甲得出物体在0−2s、2−6s的运动状态,并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2−6s内速度大小,然后画出与此对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本题是物体运动图象的画法,通过作图,应该加深对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要学会从图象中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5.【答案】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两车的位置情况与速度大小关系,然后画出s−t图象与v−t图象。
本题考查了对物体描述的方法,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t图象和s−t图象的画法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小轿车和大卡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轿车超过了在前面的大卡车,
说明开始时小轿车在后,大卡车在前,小轿车的速度大于大卡车的速度。
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作图如下:。
36.【答案】(1)v=st
(2)较小
(3)25
(4)小
(5)小于
(6)不正确;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小车通过下半程B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要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1)(2)此实验的实验原理是:v=st;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根据图像可知道小车运动距离;运用公式v=st求出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6)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下半程的路程与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若斜面倾角较大,则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会较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较短,计时会比较困难,所以为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由图可知,sAB=80.0 cm−40.0 cm=40.0 cm,小车通过AB段时的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40.0cm1.6s=25cm/s。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37.【答案】(1)v=st;
(2)大;大;
(3)①下落的平均速度v/m/s;
②1.5;【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器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其中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器材都要围绕实验原理。
(1)根据速度的定义分析,速度v=st;
(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
(1)测量的原理是v=st;
(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换用锥角较大纸锥,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根据实验目的是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知:①应是下落的平均速度v/m/s;下落时间的平均值为:v=t1+t2+t33=1.4s+1.6s+1.5s3=1.5s38.【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起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解析】解:(1)实验中,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应逐渐增大橡胶球与玻璃板间的距离,这样数据就会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无法用眼直接观察,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让发声的音叉接触吊挂着的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起.(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在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得出结论:受到相同敲击力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振动强.
39.【答案】(1)D(2)B(3)B(4)320
【解析】【分析】(1)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0,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
(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
(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
(4)设声速为v,利用速度公式v=s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速的基本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声音的基本特性。【解答】(1)若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0,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铜铃所在的位置是甲乙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故选D;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故选B;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故时间差也会减少,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故选B;
(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s1v,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s2v;
由题意知:t2−t1=1.875×10−3
40.【答案】(1)固体能传声(2)用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3)捏住线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不能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如果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时振动被空隙吸收,无法传递振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该题中的小实验可以自己动手按题意完成,做了实验,你就会更好的理解本题包含的物理知识。【解答】(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声(2)用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3)捏住线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不能。
41.【答案】(1)0;(2)不变;(3)B;(4)333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的统一。
(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
(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
(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
(4)设声速为v,利用速度公式和题中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就可以求解出声速。
【解答】
(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时间差为0,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所以时间差也会减少,故选B;
(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s1v,
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s2v,
由题意知:t2−t1=1.800×10−3s,
所以s242.【答案】音调
频率
其他条件一定时,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振幅
其他条件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声音的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应熟知。【解答】
(1)读图1可知,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两次书面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读图2可知,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发出用力越大,小球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探究的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音调;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3.【答案】长度
a
b
控制变量法
A
B
【解析】解:
(1)①由图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琴弦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b进行实验;
④小明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
故答案为:(1)①长度;②a;b;④控制变量法;(2)A;B。
(1)①由图示可知,b、d琴弦的材料、粗细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应用该琴弦所能探究的实验;
②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粗细不同,分析所给琴弦,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进行实验;
④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琴弦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在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所给琴弦即可正确解题。
44.【答案】解析
(1)设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为v,则遇到挡板反弹后速度v'=12v,由v=st可得,冰球被击出后运动到挡板的时间t1=sv,冰球遇到挡板反弹后回到起跑线的时间t(2)设运动员运动的总时间为t',则冰球遇到挡板反弹后到运动员接到球的时间为t'−t1,因冰球和运动员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起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寒假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抵冲货款跨境电商金融结算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担保合同范本(含租赁合同登记备案)3篇
- Unit 6 My clothes,my style welcome to the un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房租赁与临时办公解决方案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间电子合同范本及操作手册2篇
-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 Project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Unit 5读写课第一课时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液化气供应站安全管理制度和营业制度
- 停车场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GB/T 21385-2008金属密封球阀
- GB/T 18994-2003电子工业用气体高纯氯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国志-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完整版)招聘面试方案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调休单、加班申请单
- 肉制品生产企业名录296家
- 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 山区道路安全驾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