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教材课程_第1页
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教材课程_第2页
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教材课程_第3页
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教材课程_第4页
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教材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概述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三、失业的影响四、通货膨胀概述五、通货膨胀的成因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失业概述Unemployment1.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2.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2)自然失业:由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断上升趋势(1)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3.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失业绝对人口变化状况(单位:万人)年份失业人数年份失业人数1986264.41994476.41987276.61995519.61988296.21996552.81989377.919975701990383.219985711991352.219995751992363.920005951993420.1下岗职工人数(单位:万人)5638159958779376574、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显性失业与隐蔽性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又称为求职性失业是指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不匹配造成的失业。一岗位空缺时失业并存。技术、年龄、性别、地域、观念都可能导致这两种失业总是存在的即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时,仍可能有这两种失业存在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季节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指出和产出下降时造成的。属于非自愿失业,也是凯恩斯主义重点关注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的来源之一技能性失业个人角度考察的技术性失业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显性失业是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现出来的失业隐性失业表面上在工作,但实际上属于失业的一种失业类型,主要指的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中的冗员自愿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在现行工资率下,不愿意就业;或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率而引起的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但因为需求不足或其它原因而引起失业。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把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古典失业,即可以用古典理论来解释的失业现象。一般的,古典理论中,真实工资完全富有弹性,能够随时调整,劳动力市场始终出清。但是,为了解释广泛存在的失业现象,古典理论作出部分调整,认为非市场因素(法律、制度)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失业。2.凯恩斯的解释以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规律说明消费需求不足用资本边际效率MEC递减规律说明投资需求不足消费、投资需求的不足→→总需求不足→→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对需求不足的失业的解释:)450失业AD1AD0NN2N1AD2YY2Y1Y=f(N,K)(3)流动偏好。总把一定货币保持在手里。3.失业的供求分析(1)失业解释:出清、竞争性劳动力市场。NDSWW*NEN*就业自愿失业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E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的工人数量NE。此时,另有数量为N*-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是自愿失业。(2)失业解释: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在无弹性工资的劳动力市场上。NDSWWENEN*就业非自愿失业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E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现劳动过剩N2-

N1。为非自愿失业。N2W*N1三、失业的影响1.失业的损失收入、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国民收入减少。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者2.5个百分点。2.奥肯定理(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四、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指全面、持续的上涨。Currency通货:在实践中,通货指现金——纸币和铸币,即流通于社会上的货币。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2.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家庭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1993年购买一组商品的所花费的支出是857元,1997年购买同样的商品,支出是1174元,则1997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是1174/857=137·[CPI]

3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PPI]

3月份我国PPI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0.6%我国零售物价指数(RPI)增长率3.通货膨胀的分类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10%以内。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未预期型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乎意料。预期型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平衡型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上升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公开型: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隐蔽型: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抑制型: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上升速度预料程度价格影响表现形式案例: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20世纪20年代,德国开始靠印刷货币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从1921年中到1922年年中价格上涨了6倍。在以后的12个月里。价格上涨了180倍。但这仅仅是开始。在后来的一年里,价格又上涨了85.4亿倍。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劳动者每小时领一次工资,拿到钱后就交给他们的妻子,赶在货币进一步贬值之前花掉。德国政府夜以继日地开动印钞机,印刷越来越多的货币,并且谴责利用通货膨胀牟取暴利的人,声称政府印刷越来越多的货币,只是为了好让人们能够支付越来越高的价格。当然,德国政府自己是通过印刷货币导致物价上涨牟取暴利的罪魁祸首。有一个关于两兄弟的故事:哥哥勤俭节约,而弟弟整天酗酒。勤俭节约的哥哥因积蓄被德国恶性通货膨胀侵蚀殆尽而陷入贫困,而整天酗酒的弟弟因拥有废酒瓶而比哥哥富有!德国的通货膨胀损害了中产阶级,败坏了社会道德,并且在许多方面为希特勒上台创造了条件。五、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工资的提高超过了同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拥有控制产品市场价格能力的垄断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超过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来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思考: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年进口石油超过1亿吨,请问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吗?如果形成了,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答:有可能,因为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石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厂商生产成本的上升,极有可能演变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历史上出曾出现过这样现象,即20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的“大滞胀”,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油价的大幅上升。对策有三条:一是增加石油供应,可以通过扩大进口或是增加国内石油勘探、生产的规模;二是节约石油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三是尽可能寻找到替代品。下一个问题: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1980(6%)高额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22.6%。1985(8.8%)信贷规模膨胀。贷款余额增长率为23.9%。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19.8%。1988(18.5%)货币超额投放。为启动经济,货币流通量增长了31.8%。通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消费需求膨胀。1994(21.7%)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投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社会投资增长率1993年为12.1%。分配结构失衡造成了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又使得多余的钱花不出去,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最终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为什么在经济加速发展阶段物价却不能像以前那样保持在低水平呢?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国外热钱为博取人民币升值的差价,纷纷涌入中国,这就需要央行不断发央票“对冲”,回收流动性。回收不干净的,就构成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这种说法当然有些道理。问题是,为什么人民币自2005年以来开始升值?这就不能不触到我们经济中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死穴”:经济结构失衡。具体地说,就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是投资的高速增长形成过剩产品和产能;另一方面,是消费的持续萎缩导致内需不足。过剩产品和产能在国内找不到出路,就必须在国外寻找出口,于是,也就形成了经济中另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外贸失衡,出口大于进口。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70%以上。当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的时候,要平衡国际收支以及国外的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报复,在现实条件的约束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促使人民币升值。然而,上述分析仍然没有点到问题的根本。经济结构为什么会失衡,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为什么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答案就在于,分配结构失衡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长期上不去。尽管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居民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平均年收入增长6.7%,但和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相比,百姓收入的增长显得缓慢。分配结构的失衡既存在于二次分配领域,即百姓劳动收入与国家财政收入相比,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更存在于一次分配领域,即劳动者工资与企业利润相比,企业财富向资本倾斜,体现劳动力价格的工资收入长期偏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早期改革缺的是资本,富裕的是劳动力,因此,在分配领域采取的策略是收入向资本倾斜。但在法治不健全,民众权益保障严重缺位的背景下,资本和权利就极易勾结起来,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劳动力低廉的状况就可能被锁定。另一方面,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打破垄断,凡是掌握资源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来换取收入,从而在低工资之外,又扩大了收入差距。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与最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差距约十八倍,且差距仍在向纵深发展。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其后果就是造就大量的低收入劳动者,他们是想消费的一个群体,但由于收入低没有能力增加消费;而占财富绝大多数的、有能力消费的富人,由于消费的边际递减,也缺少消费动力。国内自身的消费市场不可能扩大,生产的产品便只有出口和改为投资消费。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于投资与出口。如果没有等同的进口需求,在当前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出口换回来的就只是一些不断贬值的货币符号。而且,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所以,用一个逻辑链条来表示的话,分配结构失衡造成了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又使得多余的钱花不出去,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最终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依靠变动收入的人获得收益。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平衡和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不产生实质影响。即无经济效应。2.产出效应有3种情况(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不增。产出可能不变,可能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3)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货币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4.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1)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压总需求;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刺激储蓄,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均衡。(2)财政政策。增加税收,使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削减财政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抑制个人收入增加。(3)收入政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阻止轮番上涨趋势。(4)收入指数化政策。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它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而作出调整。(5)人力政策。改善劳工市场,谋求降低与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的失业率。(6)对外经济政策。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7)其它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反托拉斯和垄断,币制改革。从供给方面从需求方面

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可通过承受较高通货膨胀率得到降低。菲利普斯曲线uлPC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ε(u-u*)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通货膨胀率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经济意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下降。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上升。升降幅度,取决于ε。简化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u通货膨胀率лPC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合理组合区域。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运用u%л%PCA444.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他们都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来调整名义工资。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附加预期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πe=-ε(u-u*)π=πe-ε(u-u*)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