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分析与利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5903第1章能源概述 3201941.1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3224391.2能源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3207471.3能源发展趋势与挑战 331857第2章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 4316122.1能源转换原理 4253012.1.1能量守恒定律 417362.1.2能量转换效率 4139872.1.3能源转换技术 458632.2能源储存技术 576332.2.1物理储存 5277512.2.2化学储存 518792.2.3电磁储存 5205752.3能源转换与储存设备 5240492.3.1发电机 563202.3.2电池 596632.3.3燃料电池 6203792.3.4超导磁储能设备 610572.3.5电容器 68370第3章能源效率与评价 6274603.1能源效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6324313.2能源评价指标 6120863.3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 720671第4章传统能源分析 7144594.1煤炭资源分析 7110574.1.1储量及分布 7267514.1.2煤炭种类及品质 8303914.1.3开采与利用 898134.2石油资源分析 8170504.2.1储量及分布 8324134.2.2石油品质及加工 885864.2.3开采与利用 8224224.3天然气资源分析 8117604.3.1储量及分布 86614.3.2天然气品质及利用 9312244.3.3开采与输送 932392第5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942585.1新能源概述 969485.2太阳能利用技术 962995.3风能利用技术 9273765.4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028340第6章能源系统分析 1087876.1能源系统概述 10320406.2能源供需分析 10133776.2.1能源供应分析 10322836.2.2能源需求分析 10167146.2.3能源供需平衡分析 1128026.3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 11215206.3.1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11100916.3.2能源系统模拟技术 11323616.3.3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案例分析 1111951第7章能源政策与市场 11176087.1能源政策概述 11311517.1.1能源政策目标 11290777.1.2能源政策手段 1244797.1.3我国能源政策现状 12308797.2能源市场分析 1255287.2.1能源市场结构 1248167.2.2能源市场供求分析 12320427.2.3我国能源市场现状 12155607.3能源政策与市场的关系 12214677.3.1能源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12222857.3.2市场对能源政策的反馈 13219297.3.3能源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展 1323786第8章节能与减排技术 13109648.1节能技术概述 1339068.1.1高效节能设备 13194338.1.2余热余压利用技术 1368668.1.3能源系统优化 1359998.1.4节能改造技术 13158068.2减排技术概述 13117238.2.1燃烧优化技术 14200698.2.2污染物控制技术 1434008.2.3低碳能源替代 14219498.2.4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14305758.3典型节能与减排案例 14168568.3.1工业企业节能改造 14128178.3.2热电联产项目 1464588.3.3生物质发电项目 1424828.3.4碳捕捉与储存示范项目 147715第9章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14266779.1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523089.1.1大气污染 15107419.1.2水资源污染 15316669.1.3土壤污染 15278349.1.4生态破坏 1569329.2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5120659.2.1环境保护政策 15274869.2.2环境保护法规 1531809.3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 16110389.3.1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16327439.3.2清洁能源发展政策与措施 1629739.3.3清洁能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613368第10章能源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2288610.1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161799710.2我国能源发展展望 163224510.3能源技术创新与展望 17第1章能源概述1.1能源的概念与分类能源,简单来说,是指能够进行有用功的物质或现象。它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人类生活具有重大意义。能源按照其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来源。(2)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3)核能:通过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4)其他能源:如地热能、海洋能等。1.2能源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最初的薪柴时代,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应用,再到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能源利用的历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逐年上升。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能源结构逐渐优化。1.3能源发展趋势与挑战未来,全球能源发展将面临以下趋势与挑战:(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2)能源结构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各国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3)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4)能源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对能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5)能源安全: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使得能源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6)国际合作与竞争:在能源领域,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这些发展趋势与挑战,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第2章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2.1能源转换原理能源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源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能源转换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但能量的品质和可用性会发生变化。本节主要介绍能源转换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各类能源转换技术。2.1.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守恒定律为能源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2.1.2能量转换效率能量转换效率是指实际转换的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能量转换过程中,由于能量损耗,实际转换的能量总是小于输入能量。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是能源转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1.3能源转换技术能源转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如蒸汽轮机、内燃机等。(2)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如火力发电、燃料电池等。(3)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等。(4)风能转换为电能:如风力发电机等。(5)水能转换为电能:如水力发电机等。2.2能源储存技术能源储存技术是将能源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和利用。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能源储存技术,包括物理储存、化学储存和电磁储存等。2.2.1物理储存物理储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水储能:如抽水蓄能电站等。(2)气体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天然气储能等。(3)机械储能:如飞轮储能、弹簧储能等。2.2.2化学储存化学储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池储能: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2)燃料储能:如氢燃料、生物质燃料等。2.2.3电磁储存电磁储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超导磁储能:利用超导线圈储存磁场能量。(2)电容器储能:利用电容器储存电能。2.3能源转换与储存设备能源转换与储存设备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能源转换与储存设备。2.3.1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2.3.2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2.3.3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分布式发电等领域。2.3.4超导磁储能设备超导磁储能设备利用超导线圈储存磁场能量,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点,适用于电力系统调峰、频率控制等领域。2.3.5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第3章能源效率与评价3.1能源效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投入与产出效果之比,反映了能源利用的有效性。提高能源效率是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源效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次能源效率:指一次能源消耗与产生的有用能量之比,计算公式为:一次能源效率=有用能量/一次能源消耗(2)二次能源效率:指二次能源消耗与产生的有用能量之比,计算公式为:二次能源效率=有用能量/二次能源消耗(3)综合能源效率:指能源系统总投入与总产出之比,考虑了能源转换、分配和利用过程中的各种损失,计算公式为:综合能源效率=(有用能量非有用能量)/能源系统总投入3.2能源评价指标能源评价指标用于衡量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能源评价指标:(1)能源强度: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量,反映了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能源强度越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3)能源消费结构:指各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反映了能源消费的多元化程度。(4)能源转换效率:指能源转换过程中,输入能源与输出能源之比,反映了能源转换设备的技术水平。(5)能源终端利用效率:指能源在终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有用能量与能源消耗总量之比,反映了能源利用的终端效果。3.3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提高能源效率是能源分析与利用的关键任务,以下是一些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1)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2)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技术创新与改造:采用先进适用的能源技术,对能源生产、转换和利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4)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加强能源终端利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推广节能产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提高消费者节能意识,引导绿色消费。(6)政策引导与激励:制定相关政策,对节能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第4章传统能源分析4.1煤炭资源分析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自古以来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资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储量及分布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近40%。4.1.2煤炭种类及品质我国煤炭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烟煤、无烟煤、褐煤等。煤炭品质差异较大,发热量、硫分、灰分等参数各不相同。优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区。4.1.3开采与利用我国煤炭开采技术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年上升。但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在煤炭利用方面,我国正逐步推进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煤炭转化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4.2石油资源分析石油是另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石油资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储量及分布我国石油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居世界第十三位。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等地区。其中,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4.2.2石油品质及加工我国石油品质各异,轻质油、重质油、稠油等资源均有分布。石油加工技术不断提高,炼油能力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4.2.3开采与利用我国石油开采主要采用陆上和海上两种方式。在石油利用方面,我国正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发展石油替代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4.3天然气资源分析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天然气资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储量及分布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青海、陕西等地区。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天然气储量不断增长。4.3.2天然气品质及利用我国天然气品质较好,甲烷含量较高。天然气利用领域广泛,包括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化工等。我国正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4.3.3开采与输送我国天然气开采主要采用陆地和海洋两种方式。在输送方面,我国已建成多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实现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5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5.1新能源概述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本章主要介绍新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5.2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热发电。(1)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清洁、环保、无噪音等优点。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等领域。(2)太阳能热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等。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通过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为用户提供热水、供暖或制冷等服务。(3)太阳能光热发电: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具有发电效率高、可调度性强等优点。5.3风能利用技术风能是地球表面大气运动产生的动能,具有可再生、分布广泛、环保等优点。风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1)风力发电: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风力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风力提水:利用风力驱动水泵提水,为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提供动力。风力提水技术在我国部分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应用。5.4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除了太阳能和风能,其他可再生能源还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1)水能:通过水力发电站将水能转换为电能。水能利用技术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长期的发展历史。(2)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资源(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通过直接燃烧、气化、发酵等方式转换为热能、电能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有助于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3)地热能:利用地壳内部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暖。地热能利用技术在我国西藏、云南等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将为我国能源事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6章能源系统分析6.1能源系统概述能源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源的开发、转换、分配、存储和利用等过程的有机整体。它包括能源资源、能源加工转换设备、能源运输网络、能源消费设备等多个方面。本章将从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入手,对能源系统进行概述。6.2能源供需分析能源供需分析是研究能源系统中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关系的方法。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6.2.1能源供应分析能源供应分析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的储量、产量、进口量等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能源加工转换装置的产能、效率等参数的研究。还需关注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6.2.2能源需求分析能源需求分析主要研究能源消费领域的结构、规模和变化趋势。通过对不同行业、地区和用途的能源消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规划提供依据。6.2.3能源供需平衡分析能源供需平衡分析旨在评估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供需差额、供需比等指标。通过这一分析,可以揭示能源市场供需状况,为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6.3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6.3.1能源系统优化方法能源系统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能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6.3.2能源系统模拟技术能源系统模拟技术通过对能源系统的数学建模,模拟实际运行过程,为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规划提供依据。常见的模拟技术包括系统动力学、电力系统模拟、能源经济模拟等。6.3.3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案例,总结成功经验,为我国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提供借鉴。本章从能源系统概述、能源供需分析、能源系统优化与模拟三个方面对能源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能源分析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7章能源政策与市场7.1能源政策概述能源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措施。能源政策涉及能源开发、利用、节约、环保和对外合作等多个方面。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能源政策进行概述:7.1.1能源政策目标能源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保障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提升能源产业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7.1.2能源政策手段能源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7.1.3我国能源政策现状我国能源政策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能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加大能源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源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安全。7.2能源市场分析能源市场是能源产品和服务供求关系的总和,包括能源生产、运输、储存、交易和消费等环节。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能源市场进行分析:7.2.1能源市场结构能源市场结构主要包括:能源生产市场、能源运输市场、能源储存市场、能源交易市场和能源消费市场。各市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7.2.2能源市场供求分析能源市场供求分析主要关注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价格波动、市场容量等方面。通过对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了解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7.2.3我国能源市场现状我国能源市场现状主要表现在: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供需总体平衡;能源价格逐渐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能源市场结构优化,清洁能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能源市场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活力不断释放。7.3能源政策与市场的关系能源政策与市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能源政策对市场具有引导、调控和保障作用,而市场则是能源政策实施的基础和载体。7.3.1能源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能源政策通过影响能源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和市场结构,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能源政策有助于优化能源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效率。7.3.2市场对能源政策的反馈市场对能源政策的反馈主要体现在:市场参与者根据能源政策调整自身的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市场信号(如价格、供需关系等)对能源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市场发展状况反映了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7.3.3能源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展能源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能源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同时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能源政策与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8章节能与减排技术8.1节能技术概述节能技术是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在我国能源分析与利用领域,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节能技术:8.1.1高效节能设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是节能降耗的基础。高效节能设备具有以下特点:结构合理、材料先进、运行稳定、能耗低。包括高效电机、变压器、风机、水泵等。8.1.2余热余压利用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能源进行回收和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余热锅炉、热泵、热管技术等。8.1.3能源系统优化通过对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包括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综合优化、能源管理系统等。8.1.4节能改造技术针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电机调速、照明系统改造、建筑节能等。8.2减排技术概述减排技术是指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在我国能源分析与利用领域,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减排技术:8.2.1燃烧优化技术燃烧优化技术是指通过改进燃烧设备、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等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包括富氧燃烧、低氮氧化物燃烧、煤粉燃烧等。8.2.2污染物控制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燃煤、燃油等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8.2.3低碳能源替代低碳能源替代是指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利用等。8.2.4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碳捕捉与储存(CCS)技术是指将燃煤、燃气等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压缩和储存,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8.3典型节能与减排案例以下为我国能源分析与利用领域典型的节能与减排案例:8.3.1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某钢铁企业通过电机调速、照明系统改造、热能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年节能量达到万吨标煤。8.3.2热电联产项目某城市热电联产项目,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年减排二氧化碳数十万吨。8.3.3生物质发电项目某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燃料,年发电量达到数亿千瓦时,同时实现减排二氧化碳。8.3.4碳捕捉与储存示范项目某燃煤电厂开展碳捕捉与储存示范项目,年捕捉二氧化碳达到数十万吨,为我国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本章完)第9章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9.1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节主要分析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9.1.1大气污染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燃烧,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9.1.2水资源污染能源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容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例如,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含重金属的废水,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9.1.3土壤污染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这些污染物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崩溃。9.1.4生态破坏能源开发过程中对地表、地下资源的破坏,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生态破坏。如煤炭开采导致的土地沉陷、油气开采对草原和湿地的破坏等。9.2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为了减轻能源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旨在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9.2.1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污染源治理、环境监管等方面。这些政策通过限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等措施,降低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9.2.2环境保护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了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利用监管等方面。这些法规对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天然产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福建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软件项目管理与软件工程经济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筑工程招投标沙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黑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品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程电力之DCS系统受电及系统复原调试措施
-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 早爆、拒爆事故预防与处理
- 七年级美术上册-向日葵-湘教版优秀PPT
- 人教精通版(三起点)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套
- 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
- GB/T 4795-1999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
- GB/T 34370.2-2017游乐设施无损检测第2部分:目视检测
- GB/T 28650-2012公路防撞桶
- GB/T 2463.2-1996硫铁矿和硫精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三氯化钛-重铬酸钾容量法
- GB/T 19559-2008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