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TOC\o"1-2"\h\u26386第1章引言 4194121.1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背景 4179281.2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44528第2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594372.1生态环保设计原则 5230702.1.1保护生态环境 5149612.1.2节约能源 5296682.1.3循环再生 5266812.2节能减排设计策略 5228772.2.1建筑体型优化 5191862.2.2高效能源利用 5227542.2.3绿色建筑技术 612791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6238632.3.1评价指标 6149562.3.2评价方法 6160272.3.3评价标准 629849第3章建筑节能技术 623543.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279353.1.1高功能外墙保温技术 6194223.1.2节能门窗技术 62523.1.3绿色屋顶技术 7232373.2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技术 7231503.2.1高效供暖技术 728353.2.2智能通风技术 797863.2.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7229653.3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 7194263.3.1高效电气设备应用 7156593.3.2智能照明系统 722543.3.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788633.3.4能源管理系统 73442第4章智能化绿色建筑技术 7227434.1建筑物联网技术 7299454.1.1建筑物联网架构 8327204.1.2建筑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 8294424.2建筑大数据分析 825524.2.1建筑大数据来源与类型 8123894.2.2建筑大数据分析方法 811174.3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 8223134.3.1建筑能耗监测技术 8177514.3.2建筑能耗优化策略 83849第5章绿色建筑材料 9239215.1环保型建筑材料 9305195.1.1无机非金属环保材料 9175595.1.2木质环保材料 9203005.1.3新型环保材料 9199375.2高功能建筑材料 9205995.2.1高功能混凝土 9323605.2.2高功能钢材 93655.2.3高功能保温材料 920545.3循环再生建筑材料 9252655.3.1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 10284135.3.2废旧砖瓦再生利用 10322905.3.3废旧木材再生利用 10229875.3.4废旧塑料再生利用 1031731第6章生态景观设计 10175996.1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0124156.1.1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地域特色、生态条件和文化背景,实现景观与建筑、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10243256.1.2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优先选用适生、节水、抗污染的植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10290736.1.3可持续性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再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10177316.1.4人性化原则: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舒适、美观、安全、便捷的景观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10141066.1.5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手法,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 10117796.2绿色植被配置 10272436.2.1植物种类选择: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生、节水、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植物种类。 10323776.2.2植物配置方式:采用多样化的配置方式,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 1183016.2.3植物群落构建:模拟自然植被群落,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1129026.2.4生态廊道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设置生态廊道,连接周边绿地和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 1177906.3雨水收集与利用 1161836.3.1雨水收集系统: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建筑屋面、绿地等收集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11180436.3.2雨水净化与回用: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给等,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11108036.3.3雨水调蓄设施:设置雨水调蓄池、渗透池等设施,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应对能力。 11121266.3.4生态景观水体:利用收集的雨水,营造生态景观水体,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22934第7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1135117.1太阳能利用技术 11310157.1.1光伏发电系统 11324667.1.2太阳能热水系统 11142207.2风能利用技术 1128497.2.1小型风力发电系统 11179957.2.2风能辅助通风技术 1296007.3地热能利用技术 12219387.3.1地源热泵系统 1260887.3.2地热供暖技术 1228602第8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12278938.1节水型建筑设计 1217868.1.1设计原则 12248278.1.2设计措施 128258.2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12210988.2.1雨水资源利用 13120408.2.2再生水资源利用 13140288.2.3海水淡化技术 1346348.3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1315508.3.1污水处理技术 13162668.3.2污水回用技术 1377408.3.3污泥处理与处置 1316166第9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318965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3128539.1.1建筑废弃物分类 13105589.1.2建筑废弃物处理 1459749.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4284529.2.1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14282639.2.2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14219609.2.3木材、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 14175589.3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 14194649.3.1绿色设计 14128119.3.2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15253859.3.3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 15240109.3.4完善政策法规 1523976第10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摸索 15446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5450910.1.1案例一:某城市生态综合体 153073510.1.2案例二:某绿色住宅小区 15901610.2国外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152564710.2.1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 153110.2.2创新技术与应用 152387510.2.3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16273610.3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实践摸索与创新方向 162785210.3.1实践摸索 16729410.3.2创新方向 16第1章引言1.1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的能耗和环境压力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近四成,而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亦占据较大比例。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建筑智能化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目标。以下为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1)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BIM技术通过构建虚拟的建筑工程模型,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降低能耗。(2)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建筑能耗。(3)绿色建筑材料:通过研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材料的功能,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产生。(4)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生产、施工方式,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能耗。(5)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6)能源互联网:利用新能源、储能技术及能源管理系统,构建建筑能源互联网,实现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以上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2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2.1生态环保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下为生态环保设计原则的要点:2.1.1保护生态环境(1)尊重地形地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土方工程;(2)保护植被,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绿化覆盖率;(3)注重水资源保护,采用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技术;(4)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2.1.2节约能源(1)优化建筑朝向、体型和空间布局,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2)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3)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4)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功能,降低能耗。2.1.3循环再生(1)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2)建筑空间可变性强,适应不同功能需求;(3)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建筑拆卸和重组。2.2节能减排设计策略为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目标,以下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2.1建筑体型优化(1)降低建筑体形系数,减少外表面积;(2)采用错层、跃层等设计手法,提高空间利用率;(3)合理布局,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2.2.2高效能源利用(1)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耗;(2)利用建筑一体化设计,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需求的实时监测和优化。2.2.3绿色建筑技术(1)采用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技术,降低建筑热岛效应;(2)利用雨水收集和透水铺装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3)采用节能窗、隔热材料等,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功能。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评估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下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2.3.1评价指标(1)生态环保:包括土地利用率、绿化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等;(2)节能减排:包括能耗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等;(3)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等;(4)建筑功能:包括结构安全、耐久性、功能性等。2.3.2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对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案的阐述,评估绿色建筑的符合度;(2)定量评价:采用模拟计算、实验测试等手段,对绿色建筑功能进行量化评估;(3)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评分。2.3.3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以指导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施。第3章建筑节能技术3.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3.1.1高功能外墙保温技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外墙保温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采用高功能外墙保温材料,如真空绝热板、石墨聚苯板等,可大幅提高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现象,降低建筑供暖与空调负荷。3.1.2节能门窗技术采用低辐射涂层玻璃、断热型材等节能门窗材料,提高门窗的保温功能和气密性,降低空气渗透,从而减少建筑能耗。3.1.3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通过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屋顶表面温度,减少室内外温差,降低空调负荷。绿色屋顶还具有延长屋顶寿命、提高室内舒适度等优点。3.2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技术3.2.1高效供暖技术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热泵供暖等高效供暖技术,提高供暖设备能效,降低能源消耗。3.2.2智能通风技术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自动调节通风量,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最优化,降低通风能耗。3.2.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采用变频空调、热回收型空调等节能空调系统,提高空调设备能效比,减少能源消耗。3.3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3.3.1高效电气设备应用推广高效电动机、节能型变压器等高效电气设备,降低电气系统的能耗。3.3.2智能照明系统利用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室内外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降低照明能耗。3.3.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屋面、墙面等部位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电力,降低传统能源消耗。3.3.4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4章智能化绿色建筑技术4.1建筑物联网技术建筑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绿色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建筑内的各个系统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对建筑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控制,从而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耗。4.1.1建筑物联网架构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物联网的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收集建筑内各类信息,传输层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4.1.2建筑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介绍建筑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以及相关设备,如智能传感器、网关、控制器等。4.2建筑大数据分析建筑大数据分析是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建筑内大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持。4.2.1建筑大数据来源与类型阐述建筑大数据的来源,如传感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以及数据类型,如能耗数据、环境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4.2.2建筑大数据分析方法介绍建筑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建筑能耗优化、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应用。4.3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是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管理,降低建筑能源消耗。4.3.1建筑能耗监测技术介绍建筑能耗监测技术,包括能耗分项计量、远程抄表、实时监测等,以及相关设备,如智能电表、能耗监测系统等。4.3.2建筑能耗优化策略分析建筑能耗优化策略,如需求响应、能源管理系统、节能措施等。这些策略可根据建筑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能源使用,实现节能减排。通过本章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技术的阐述,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方案,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5章绿色建筑材料5.1环保型建筑材料环保型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材料。这类材料具有以下特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可再生及可循环利用。在绿色建筑中,推广环保型建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5.1.1无机非金属环保材料无机非金属环保材料主要包括石膏、石灰、火山灰等,这些材料资源丰富、生产能耗低、污染小,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5.1.2木质环保材料木质环保材料具有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同时具有优良的力学功能和装饰效果。在建筑行业中,木质材料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家具制作等方面。5.1.3新型环保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如聚乳酸、生物基塑料等,具有生物降解性,可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5.2高功能建筑材料高功能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低能耗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5.2.1高功能混凝土高功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良好的工作功能,可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建筑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5.2.2高功能钢材高功能钢材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焊接功能和耐腐蚀功能,可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5.2.3高功能保温材料高功能保温材料如真空绝热板、气凝胶等,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5.3循环再生建筑材料循环再生建筑材料是指通过回收和利用废弃物资源制备的建筑材料,具有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优点。5.3.1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再生骨料等技术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5.3.2废旧砖瓦再生利用废旧砖瓦经过破碎、筛分、再生骨料等技术处理后,可作为再生砖瓦的原材料,降低砖瓦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5.3.3废旧木材再生利用废旧木材经过加工、重组、防腐等技术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木材应用于建筑结构、装饰等领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5.3.4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废旧塑料经过回收、分选、造粒等技术处理后,可作为再生塑料应用于建筑模板、管道等领域,减少环境污染。第6章生态景观设计6.1生态景观设计原则生态景观设计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6.1.1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地域特色、生态条件和文化背景,实现景观与建筑、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6.1.2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优先选用适生、节水、抗污染的植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6.1.3可持续性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再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6.1.4人性化原则: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舒适、美观、安全、便捷的景观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6.1.5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手法,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6.2绿色植被配置6.2.1植物种类选择: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生、节水、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植物种类。6.2.2植物配置方式:采用多样化的配置方式,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6.2.3植物群落构建:模拟自然植被群落,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6.2.4生态廊道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设置生态廊道,连接周边绿地和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6.3雨水收集与利用6.3.1雨水收集系统: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建筑屋面、绿地等收集雨水,减少地表径流。6.3.2雨水净化与回用: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给等,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6.3.3雨水调蓄设施:设置雨水调蓄池、渗透池等设施,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应对能力。6.3.4生态景观水体:利用收集的雨水,营造生态景观水体,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7章可再生能源利用7.1太阳能利用技术7.1.1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行业中,光伏发电系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该系统通过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仅清洁环保,而且具有取之不尽的能源优势。在绿色建筑中,光伏发电系统可应用于屋顶、墙面等部位,实现建筑与能源的有机结合。7.1.2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该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光能,将其转换为热能,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与传统的热水供应方式相比,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7.2风能利用技术7.2.1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小型风力发电系统适用于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建筑行业中,该系统可以安装在建筑屋顶、阳台等位置,利用风力产生电能,为建筑提供一定的电力供应,降低传统能源消耗。7.2.2风能辅助通风技术在绿色建筑中,风能辅助通风技术通过对建筑内部空气流动的引导和控制,实现自然通风,降低空调等设备的能耗。该技术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7.3地热能利用技术7.3.1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通过热泵机组将地热能转换为热能或冷能,为建筑提供供暖和制冷。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运行稳定、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绿色建筑中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7.3.2地热供暖技术地热供暖技术利用地热资源,通过地热能交换器将地下的热能传递给建筑供暖。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减少燃煤、燃气等传统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通过以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建筑行业在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继续摸索和推广这些技术,将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第8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8.1节水型建筑设计8.1.1设计原则节水型建筑设计应遵循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8.1.2设计措施(1)采用节水型卫浴设备,降低用水量。(2)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减少管道损失。(3)利用建筑屋面、场地收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4)提高建筑内部用水循环利用率,如冷却水、空调水回收利用。8.2非传统水资源利用8.2.1雨水资源利用(1)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并利用屋顶、庭院等区域的雨水。(2)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增加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8.2.2再生水资源利用(1)利用再生水进行绿化、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2)建立再生水供应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2.3海水淡化技术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满足建筑用水需求。8.3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8.3.1污水处理技术(1)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对污水进行处理。(2)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等,提高污水处理效果。8.3.2污水回用技术(1)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建筑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冲厕等。(2)采用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等,提高污水回用品质。(3)建立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8.3.3污泥处理与处置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如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等,降低污泥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摸索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如用作绿化肥料、建筑材料等。第9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建设、维修、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本节主要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9.1.1建筑废弃物分类建筑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土石方类:主要包括渣土、弃土、弃石等;(2)混凝土类:包括废弃混凝土、砖块、瓷砖等;(3)金属类:如钢筋、铁丝、铝合金等;(4)木材类:包括废弃木材、木屑等;(5)塑料类:如塑料管材、泡沫塑料等;(6)玻璃类:包括废弃玻璃、镜子等;(7)复合材料类:如复合材料板材、复合材料管道等;(8)其他类:包括废弃物料、包装材料等。9.1.2建筑废弃物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填埋:将废弃物运输至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2)焚烧:对可燃性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实现减量化;(3)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进行资源化利用;(4)稳定化处理:对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成分的废弃物进行稳定化处理。9.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可用资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9.2.1再生骨料制备技术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制备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砖块等。9.2.2金属回收利用技术对废弃物中的金属类物质进行回收,如废钢筋、废铝合金等,通过熔炼、精炼等工艺,制备成金属制品。9.2.3木材、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对这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清洗、加工等,制备成相应的再生产品。9.3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为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出以下减量化措施:9.3.1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建设管理培训40
- 中原地产-拓展客户与行销技巧
- 〈〈钱塘湖春行〉课件图
- 《我要健康成长》课件
- 《展会招商的技巧》课件
- 梵高-英文课件(在文辑中配有英文演讲稿)
- 低温预制食品智能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工学《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设计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品读汇编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员工管理十篇
- 【讲座】2020年福建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指导讲座
- 性格决定命运课件
- 球磨机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 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课件
- 口腔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双面埋弧焊螺旋钢管公称外公壁厚和每米理论重量
- 富士施乐VC2265打印机使用说明SPO
- 幼儿园绘本故事:《小年兽》 课件
-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最全课件
- 小班数学《香香的饼干》
- 医院工会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制度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