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试卷部分讲义_第1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试卷部分讲义_第2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试卷部分讲义_第3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试卷部分讲义_第4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试卷部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中考化学

(安徽专用)A组2014—2018年安徽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安徽,1,2分)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D泥土加水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陶瓷成型过程中,只是形状

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把成型的陶瓷制品晾干,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把成型的陶瓷制品进行烧结,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

正确。2.(2017安徽,1,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C海水晒盐是利用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活

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故B错误;煤制煤气过程中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CO,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C正确;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的性质,发生物理变化,故D错误。思路分析

根据海水晒盐、活性炭净水、煤制煤气、干冰降雨等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解答。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

物质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3.(2016安徽,1,2分)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B

A项,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项,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不

涉及化学变化;C项,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D项,瓷器烧制有新物质生

成,涉及化学变化。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分析出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2015安徽,1,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项,

冰雪由固态融化为液态水,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B项,水的净

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C项,燃料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D

项,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5.(2015安徽,8,2分)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答案

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B正确;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

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尾气中的CO和NO是有毒的,反应后的CO2和N2是无毒无害

的,故D正确。思路分析先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

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最后分析各选项。解题关键能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6.(2014安徽,1,2分)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安庆石油化工B.亳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答案

D

A项,安庆石油化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B项,亳州古井酿酒过程中

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化学变化;C项,铜陵有色冶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D

项,水力发电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解题关键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018云南昆明,2,2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水变成冰D.铁水铸成锅答案

A木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水变成冰、铁水铸成锅均属于

物理变化,故选A。2.(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2分)小琪同学为母亲庆祝生日所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

的是

(

)A.编制花环B.榨取果汁C.点燃蜡烛D.切分蛋糕答案

C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编制花环、榨取果汁、切分蛋糕的过程中,没

有生成新物质,因此均属于物理变化。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

于化学变化。3.(2018吉林,1,1分)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状态C.气味D.硬度答案

A可燃性需发生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状态、气味、硬度

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A。4.(2018云南,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B.面包发霉C.胆矾研碎D.钢铁生锈答案

C纸张燃烧时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并产生光和热,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面

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胆矾研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

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钢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

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5.(2018重庆A,2,2分)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

(

)A.水洗糯米B.刀切肉块C.粽叶包粽D.烧火煮粽答案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洗糯米、刀切肉块和粽叶包粽过程中均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火煮粽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6.(2018四川成都,1,3分)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D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酒精,冶炼生铁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烧制陶器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均涉及化学变化;棉纱织布只是棉纱的形状变了,不涉及化学变化。7.(2018湖北黄冈,18,2分)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B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大理石

投入到稀盐酸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③小苏打和柠檬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④品红在水中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故选B。8.(2017云南昆明,1,2分)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B.可燃性C.熔点D.状态答案

B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密度、熔点、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

必须将物质点燃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9.(2017河北,9,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用于制作暖气片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

A铁用于制作暖气片利用的是铁的导热性,导热性是物理性质,A正确;利用镁粉制作

照明弹是因为镁粉燃烧时放出耀眼的白光,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因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可溶的氯化铁,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小苏打可以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降低盐酸的

浓度,B、C、D分别利用的是镁、稀盐酸和小苏打的化学性质。10.(2017黑龙江哈尔滨,3,2分)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A

A项,胆矾的研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B项,过氧化

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

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11.(2016河南,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电线B.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答案

D

A项,利用了铜的导电性;B项,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C项,利用了干冰升华吸

热的性质,以上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D项,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呈碱性,可

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12.(2015江苏苏州,19,2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答案

C小苏打不能与面粉反应,A说法错误;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乳化油污,油污不能溶

解在洗洁精中,B说法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说法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

具有可燃性,D说法错误。13.(2014浙江杭州,13,3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答案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A错误;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

蒸气凝华而成的,B正确;通常采用加压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C错误;干冰升华吸

热,使周围水蒸气液化形成云雾,不是CO2气体,D错误。14.(2017天津,16,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稀硫酸④碳酸钙

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3)可作补钙剂的是

;(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答案

(6分)(1)⑥

(2)③

(3)④

(4)②

(5)①

(6)⑤解析

(1)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2)稀硫酸能与铁锈等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3)碳酸钙

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作补钙剂;(4)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5)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6)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于

改良酸性土壤。考点二化学反应类型1.(2018山东潍坊A,8,2分)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H2O

2H2↑+O2↑B.S+O2

SO2C.NaOH+HCl

NaCl+H2OD.2Al+6HCl

2AlCl3+3H2↑答案

D

A项,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B项,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

特征,属于化合反应;C项,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D项,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

应,属于置换反应。2.(2018重庆A,11,2分)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

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答案

B该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生成一氧化碳与氧气无关,A错误;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

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

氧元素少,C错误;该反应中体现了C的还原性,D错误。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

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B.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答案

D反应②为铁的冶炼,反应原理为3CO+Fe2O3

2Fe+3CO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SO2+O2

2SO3、SO3+H2O

H2SO4,均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反应①的反应物为FeS2和O2,生成物为Fe2O3和SO2,反应物中Fe、S、O元素的化合价分

别为+2、-1、0,生成物中Fe、S、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2,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

了改变,故B正确;SO2可以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所以SO2可以用氢氧化钙溶

液吸收,故C正确;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蒸馏水加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4.(2018天津,12,2分)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

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

Na2SiO3+CO2↑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C.Na2SiO3中Si为+4价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

B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

应,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题述反应中共生成2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错

误;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C正确;根据反应①和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故D正确。5.(2018云南,16,3分)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

D依据微观示意图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碳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

方程式为C+H2O

CO+H2。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

分;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知识归纳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表达式举例化合反应A+B AB2H2+O2 2H2O分解反应AB A+B2KClO3 2KCl+3O2↑置换反应A+BC AC+BZn+2HCl ZnCl2+H2↑复分解反应AB+CD AD+CBNaOH+HCl NaCl+H2O6.(2017北京,12,1分)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H2+SiCl4

Si+4HCl,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

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

应。故选C。方法技巧

判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

换单”,复分解反应“两交换,价不变”。7.(2017山东济南,5,2分)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

识。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答案

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故A正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故B错误;燃烧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但不一定是化合反

应,如CH4的燃烧,故C错误;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8.(2017云南,17,3分)如图为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C.图中的甲和丁属于氧化物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

醇和水,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由配平后的方程式CO2+3H2

CH3OH+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1×2)=22∶3,故B正确;甲和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由配平后的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

个数比为1∶1,故D正确。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018天津,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B.盐酸挥发C.冰雪融化D.瓷碗破碎答案

A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盐酸挥发属于物理变化;冰雪融化过程中水

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瓷碗破碎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2.(2018广东广州,2,2分)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B.蜡烛燃烧C.粮食酿酒D.水结成冰答案

D铁锅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水结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3.(2017北京,5,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答案

C

物质的颜色、密度、沸点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的性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4.(2017四川成都,2,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水的沸腾A.酒精挥发B.酒精燃烧C.沸水汽化D.水汽凝结答案

B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酒精挥发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沸水汽化、水汽

凝结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5.(2017新疆乌鲁木齐,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纯氧常用于医疗急救D.稀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答案

A

A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项,氢气作燃

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项,纯氧用于医疗急救,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化学性

质;D项,稀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6.(2017湖北黄冈,18,1分)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木材燃烧C.钢铁生锈D.食物腐烂答案

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干冰

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属于物理变化;木材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故B属于化学

变化;钢铁生锈是铁变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故C属于化学变化;食

物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故D属于化学变

化。7.(2016天津,16,6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②活性炭③生石灰④盐酸⑤硝酸钾⑥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6)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答案

(6分)(1)②

(2)①

(3)④

(4)⑤

(5)③

(6)⑥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氧气可供给呼吸;(3)盐酸可用于金

属表面除锈;(4)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5)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某些食品干燥

剂;(6)石油属于化石燃料。考点二化学反应类型1.(2018河北,6,2分)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答案

D生成物中没有单质,题述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生成物丙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错误;生成物丁为CO2,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2)=3∶8,C错误;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6+7O2

6H2O+4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D正确。方法技巧

先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

式进行判断。2.(2018湖北黄冈,23,2分)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黑钨矿[主要含有FeWO4(钨酸亚

铁)]制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①4FeWO4+4Na2CO3+O2

4Na2WO4+2Fe2O3+4CO2②Na2WO4+2HCl(热浓)

H2WO4+2NaCl③H2WO4

H2O+WO3④3H2+WO3

W+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①②③④的产物都有氧化物C.反应①④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答案

B

A项,反应③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B项,由反应②的化学

方程式可知,反应②的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C项,反应①中铁、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从

+2、0变成了+3、-2,反应④中氢、钨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从0、+6变成了+1、0,这两个反应中

元素化合价均有改变,故正确;D项,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

应速率,故正确。3.(2017重庆A,13,2分)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

和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纳米镍粒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二氧化碳的排放易引起温室效应答案

A

A项,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镍粒子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甲烷和水均是化合物,故

不属于置换反应;B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正确;C项,纳米镍粒子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正确;D项,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4.(2017上海,46,1分)关于化学反应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分解反应B.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反应是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能等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答案

D

A项,如Zn+H2SO4

ZnSO4+H2↑,有单质生成,但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B项,如2NaOH+CO2

Na2CO3+H2O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C项,如2H2O

2H2↑+O2↑,H、O元素的存在形态均发生了改变,但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D项,如H2+Cl2

2HCl属于化合反应,且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故正确。5.(2016江西南昌,13,2分)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

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

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H2

B.H2CO3

C.KOH

D.CH4

答案

D

A项,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项,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项,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D

项,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故选

D。6.(2016湖南郴州,13,2分)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

CO2B.CO+CuO

Cu+CO2C.2H2O

2H2↑+O2↑D.HCl+NaHCO3

NaCl+CO2↑+H2O答案

D

A项,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项,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

质,不是复分解反应;C项,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D项,该反应属于复分

解反应。7.(2016新疆,7,2分)下列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叙述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 2Hg+O2分解反应B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 Cu+CO2置换反应C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H2O HCO3化合反应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 AlCl3+3H2O复分解反应答案

D

A项,化学方程式不正确,氧气属于气体,化学式后面应标气体符号;B项,置换反应是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没有单

质,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生成物化学式写错,应为H2CO3;D项,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和所属反应类型都正确。8.(2016湖南怀化,26,7分)置换反应是中学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已知:化合物A+单质B

化合物C+单质D。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D为氢气,A为稀硫酸,则B应满足的条件是

。(2)若D为铜,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能为

。(3)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家中发生燃气(天然气)泄

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

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

2NaCl+Br2、I2+Na2S

2NaI+S↓、Br2+2KI

2KBr+I2由此判断S、Cl2、I2、Br2四种单质中非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5)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置换反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排在氢前面的金属(2)CuO[或CuSO4、CuCl2、Cu(NO3)2等](3)C+H2O(气)

CO+H2

C(4)Cl2

S(5)属于解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若D为铜,则化合物A为含铜元素的物质,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能为CuO、CuSO4、CuCl2、

Cu(NO3)2等。(3)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

CO+H2;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可行的措施是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轻轻打开门窗通风,而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这样容易引起爆炸。(4)由反应可知:Cl2能把Br2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Cl2的非金属活动性强于Br2;I2能把S从

Na2S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I2的非金属活动性强于S;Br2能把I2从KI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Br2的

非金属活动性强于I2,由此可知S、Cl2、I2、Br2非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S。(5)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三年模拟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1.(2018安徽芜湖二模,1,2分)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答案

B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只说明了该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而没说明是生成

其他物质的气态还是变为原物质的气态,若是生成新物质的气态则为化学变化,若是变为原物

质的气态则是物理变化。2.(2018安徽六安霍邱一模,1,2分)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B.出土的文物中,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C.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D.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答案

D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A错误;铁器上产生的红褐色斑点是铁与氧气、水反

应生成的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水分蒸发,有氯

化钠固体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3.(2018安徽安庆一模,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

发展。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A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烧

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B错误;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涉

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4.(2017安徽合肥庐江模拟,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跟化学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答案

B

A项,高炉炼铁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干冰升华是二氧

化碳固体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金属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5.(2017安徽合肥蜀山一模,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D冰雪融化、水果榨汁、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6.(2017安徽阜阳颍泉模拟,1)《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弘扬了中华传

统诗词之美,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古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

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涉及物理变化,

故A符合题意;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项涉及化学

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发生了石蜡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7.(2016安徽滁州模拟,5)近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体系恶化,气候

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现象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产生闪电B.刮飓风C.掀起巨浪D.形成酸雨答案

D产生闪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刮飓风的过程中没有

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掀起巨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故C错误;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8.(2016安徽蚌埠怀远模拟,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答案

D

A项,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项,刀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C项,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9.(2016安徽合肥名校联考,1)下列民俗活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歙砚写春联B.糯米做元宵C.宣纸做风筝D.桂花酿桂花酒答案

D

A项,歙砚写春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糯米做元宵的过程

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宣纸做风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项,桂花酿桂花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2016安徽安庆二模,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答案

D

A项,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黄豆酿酱油的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项,水果榨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考点二化学反应类型1.(2018安徽合肥蜀山一模,7,2分)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

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动性比Cu要强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答案

C

R是单质,硫酸铜是化合物,生成的铜是单质,RSO4是化合物,R+CuSO4

Cu+RSO4是置换反应,故A正确;R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R的活动性要比铜强,故B正确;铝能与硫酸铜发

生置换反应,但是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而RSO4中R显+2价,该金属不

能是铝,故C错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故D正确。2.(2018安徽亳州蒙城模拟,9,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B.生成物是氧化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A错误;生成物是由三种

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

确;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3.(2017安徽合肥38中模拟,8)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

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

肼,同时用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O4+R

4H2O+2CO2+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化学式是C2H8N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改变答案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求出反应物R的化

学式为C2H8N2,故A正确;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错误;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分子数发

生了变化,故C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D错误。4.(2016安徽合肥蜀山二模,7)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类型,高中化学中把有

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以下对化学反应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AS+O2 SO2化合反应是B2H2O 2H2↑+O2↑分解反应是CBa(OH)2+H2SO4 BaSO4↓+2H2O复分解反应是DFe+H2SO4 FeSO4+H2↑置换反应是答案

C

A项是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B

项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C项是两种化合

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

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项是置换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正确。B组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2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8安徽合肥包河二模,1)《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人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从化学角度对古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进行分析,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身碎骨全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答案

A千锤万凿出深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烈火焚烧

若等闲这句诗词中涉及碳酸钙的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误;粉身

碎骨全不怕这句诗词中涉及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要留清

白在人间这句诗词中涉及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发生了物理变化,D

错误。思路点拨本题将古诗词与化学相结合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解题时注意认真理解诗句

的内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2.(2018安徽亳州利辛一模,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

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B

A项,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项,蚕丝纺织的过程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C项,火药应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

生成,涉及化学变化;D项,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涉及化学变化。3.(2018安徽芜湖二模,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可分

D.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答案

B分析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

化合反应,故B错误。思路分析先根据微观模拟图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根据“多变一”为化合反应,“一变

多”为分解反应分析。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

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4.(2017安徽名校模拟,1)下列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B.煤的燃烧C.风力发电D.酸雨腐蚀建筑物答案

C

A项,火箭发射过程中涉及燃料的燃烧,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

煤的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项,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D项,酸雨在腐蚀建筑物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2017安徽合肥瑶海一模,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没有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