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初步形成B.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C.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通讯工具方便了世界联系D.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2、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B.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C.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3、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A.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③④4、16世纪的欧洲,报刊业出现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融合;涌现了大量的图书机构,开办了阅览室和“文学陈列馆”,方便人们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按天出租图书的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到了各种读者手里。这些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活字印刷术普及B.推动了思想不断解放C.根源于高等教育的发展D.保护了古代文化典籍5、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但这一文化遗产在中世纪几乎湮灭,幸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成为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根源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D.为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重要作用6、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灵之苦。”;《黄帝内经》指出“天赋地载,万物悉备,莫责与人。”这说明中医药学A.蕴含以人为本的思想B.立足社会实践C.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D.利于健康养生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当然,理学家也会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等熔铸其中。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15世纪以来,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科技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材料二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11、(古代西方文明)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中国古代家训节选孔子曰:“著则不孙(孙:同进,恭顺),俭则固(固:简陌、部函)。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稿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的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材料二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的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近代家训节选——摘编自陈延《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三近代家训节选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3)与据材料一相比,材料三中近代家训的内容有何变化?试作一简要评价。张之洞《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ー,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统计,据统计,1940世纪4年代,新(新加坡)马(马来亚)地区的华侨约为1911万人,916600年,英属马来亚华侨总数为222655人,其中新加坡华侨为19人。世纪后期,曾游历南洋的洋务派智囊马建忠记载:“埠(槟城)中督理玛·马克谓,本埠殷商,尽系华民”。同治年的《游历笔记》载,“新加坡华人皆闽广人,善贸易,绅商富户甚多。其中华街,大小店铺、庙宇、会馆、戏园、酒楼、茶店成备其间,闽人十之七,广人十之二三。”槟榔屿、新加坡先后成为南洋华工的集散地。新马地区经济的骨干行业采锡和树胶,所用几乎全是华侨劳工。——摘编自庄国土《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20材料二701984世纪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推广儒家伦理运动。政府规定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马地区华侨数量快速增长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政府独立后文化建设的影响。年始,在中学三、四年级的德育课程中增设儒家伦理课程。此后,还邀请海外一些著名儒学专家访问新加坡,在政府新闻界的协助下举行专题讨论与演讲。新加坡社会各界也都很重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华人社团组织,如南洋学会、亚洲研究会、中华总商会等,在这一过程中都极为活跃。新加坡华人从原先全面认同西方文化,逐渐转向认同糅合马来文化、印度文化精华部分的儒家文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材料二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材料三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8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然而,在人类文明的朝霞时期,当中华文明同西方文明各古代文明勃兴之后,就自然地波浪式的向外扩展,影响着各自的周边地区,日渐远去日久天长,自然会获得彼此的最初信息。中国和遥远的西方这两种陌生的文明一经接触,就势必引出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的更大兴趣与需求。——河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1分)16、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7、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8、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1860年和1880年两个时段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展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A正确;B与材料无关;表中数据没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C不正确;D新航路开辟早于题干时间信息。

点睛:本题考查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有所掌握和了解。2、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可知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AC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文化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古代雅典早期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的繁荣;经济社会繁荣,使得人们有可能致力于文化发展;本身是地中海文明属沿海文明,是文化繁荣的地理因素。与周边国家文明交流频繁,也有与东方文化交流。3、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所以①正确;根据材料“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③正确。由此可知,①③均正确,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所以②表述错误,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闭关自守和开放创新政策的影响,所以④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B【分析】【详解】

据材料“16世纪的欧洲,报刊业出现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融合;方便人们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按天出租图书的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到了各种读者手里”可知,16世纪的欧洲报刊业发展,并涌现了大量的图书机构,开办了阅览室和“文学陈列馆”,方便人们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报刊和阅览室的设立,方便人们阅读,而非印刷术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报刊和阅览室的设立,方便人们阅读,而非古代文化典籍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体现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产生深远影响,C项正确;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起到的是间接作用,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A【分析】【详解】

根据“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灵之苦”“万物悉备,莫责与人”可知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宗旨是减轻人的痛苦,治病救人,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故选A;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医药学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体现立足社会实践和利于健康养生,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中医药学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排除C。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详解】

(1)基本内涵:根据“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得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根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得出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明理学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主要是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

(2)贡献:根据“15世纪以来,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科技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得出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得出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民主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解析】(1)基本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

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

(2)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民主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政府承担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2)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3)神庙、祭司等与宗教相关的事务及相关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总“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大多数从更远的地区获取”作答。

第(2)题第一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舟“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第二问可根据第一问的答案作答,最后得出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的价值结论。【解析】(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祯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方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特点:根据材料“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知,拜占庭文明的特点是包容性;开放性;根据材料“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可知,与宗教密切联系;根据材料“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可知,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知,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根据材料“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知,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根据材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可知,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解析】(1)影响: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政治: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12、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根据“著则不孙(孙:同进;恭顺),俭则固”可得出强调节俭;谦恭;根据“生民之本,要当稼稿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得出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因素:结合所学可从小农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角度概括。

(2)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可得出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3)变化:根据“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得出重视工商业发展;根据“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可得出培养军事强国意识;根据“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可得出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评价: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清代家训所反映的爱国救亡意识、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理解与评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内涵:强调节俭、谦恭;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因素:小农经济;儒家思想。

(2)原因: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3)变化:重视工商业发展;培养军事强国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评价: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13、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新(新加坡)马(马来亚)地区的华侨约为4万人,1911年,英属马来亚华侨总数为916600人,其中新加坡华侨为222655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晚清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东南沿海的百姓生活艰难;根据材料“新加坡华人皆闽广人,善贸易,绅商富户甚多。其中华街,大小店铺;庙宇、会馆、戏园、酒楼、茶店成备其间,闽人十之七,广人十之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以来,东南沿海居民为了谋生有下南洋的传统;根据材料“槟榔屿、新加坡先后成为南洋华工的集散地。新马地区经济的骨干行业采锡和树胶,所用几乎全是华侨劳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侨开发南洋,推动新马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东南沿海百姓产生吸引力;英国殖民者开发马来半岛,需要大量劳动力。

(2)影响: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推广儒家伦理运动。政府规定自1984年始,在中学三、四年级的德育课程中增设儒家伦理课程。此后,还邀请海外一些著名儒学专家访问新加坡,在政府新闻界的协助下举行专题讨论与演讲”可知,提升人口的素质;根据材料“新加坡社会各界也都很重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华人社团组织,如南洋学会、亚洲研究会、中华总商会等,在这一过程中都极为活跃”可知,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根据材料“新加坡华人从原先全面认同西方文化,逐渐转向认同糅合马来文化、印度文化精华部分的儒家文化”可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新加坡经济、外交等方面作答,如为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新加坡扩大国际合作;推动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解析】(1)背景:明清以来;东南沿海居民为了谋生有下南洋的传统;英国殖民者开发马来半岛,需要大量劳动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晚清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东南沿海的百姓生活艰难;华侨开发南洋,推动新马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东南沿海百姓产生吸引力。(答出其中4点即可)

(2)影响: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提升人口的素质;为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新加坡扩大国际合作;推动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答出其中4点即可)14、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中“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等方面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一中“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及材料二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分析说明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三中“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社会就业、国家安全等方面分析说明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消极影响。【解析】(1)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

(2)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

(3)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四、论述题(共1题,共8分)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当中华文明同西方文明各古代文明勃兴之后,就自然地波浪式的向外扩展,影响着各自的周边地区,日渐远去日久天长,自然会获得彼此的最初信息”、“中国和遥远的西方这两种陌生的文明一经接触,就势必引出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