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次“板桥杯”作文比赛,是让董晓宛去呢,还是让朱刚勇去?B.看上去,她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C.“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D.“这头母牛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2、下列文学常识(作者-作品-选集)连线,不恰当的是()A.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B.司马光--《孙权劝学》--《资治通鉴》C.列御寇--《杞人忧天》--《列子》D.郭茂倩--《木兰诗》--《乐府诗集》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瘫痪(tān)熬夜(áo)沉寂(jì)B.粼粼(lín)诀别(jué)姊妹(zí)荫蔽(yīn)C.一霎时(chà)匿笑(nì)沐浴(mù)脸颊(xiá)D.捶打(chuí)菡萏(hàndàn)徘徊(huí)絮叨(xù)4、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____的一项是()A.柳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六县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____。B.融安的金桔、三江的油茶、融水的重阳酒等特产正____地走进我们的生活。C.柳州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好,人民____,幸福指数不断攀升。D.油豆腐的制作,工序较多,如果疏忽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造成____的后果。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妇儒皆知一反即往决胜千里深恶痛绝。

B.迥然不同家喻户晓目不窥园锋芒必露。

C.心会神凝群蚁排衙无瑕及此慷慨淋漓。

D.悬念迭起万丈狂澜通宵达旦不以为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D.《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读课文《伤仲永》,交代仲永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____,____。8、给加线汉字注音。

________形________开高________。9、下面文段,有一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a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b天上的白云;

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c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d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e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

修改:____10、解释。

昂首挺立:____

畅谈:____

可望而不可即:____

神往:____11、读课文《少年爱因斯坦》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有一次,她忽然觉得背后好像有人,回头一看,是儿子阿尔伯特。____

②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____

③课堂上那些呆板的功课是多么无聊啊!____

④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去独立思考。____12、仿写。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蚌蠕,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仿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____,在那____,在那____。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3、文中语句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富有童趣的是()A.好像滚动的铁环。B.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C.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D.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14、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竟日B.次日C.明日D.他日15、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逢入京使》中“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觉思念自己家乡和亲人,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C.诗人王维《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D.《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无赞美之意。16、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都正确的是()A.踌躇彷徨马革裹尸九曲连环B.分岐瞬息人声鼎沸纭纭众生C.撺掇羸弱迫不及待洋洋得意D.颦蹙默契毛骨耸然变幻多姿17、阅读《渔夫的故事》回答问题,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两项是:()甲:阳光融化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乙: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A.春风吹绿了柳枝。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C.柳枝被春风吹绿了。D.柳枝在春风中染绿。18、下列属于珍惜时间的名言()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C.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36分)19、(10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世隶耕(2)即书诗四句(3)稍稍宾客其父(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20、【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而能以天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内容,分析赵普和傅永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于北魏,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注释】①露布:公开的文告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泯然众人矣(消失)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C、寻复南奔(不久)D、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责备)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并自为其名为崔道固城局参军B、不能称前时之闻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自是指物作诗立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D、于舅家见之与道固俱降于北魏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4.从方仲永失败和傅永成功的例子中,你可以得出什么道理?(3分)2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寺临河干______

②竟不可得______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______

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______

③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______

②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______

(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7)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8)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______

句子:______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题,共18分)23、材料一4G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通信行业已经向新一代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简称)技术发起了“冲击”。有这样一个通俗的对比: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人们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但实际上,5G不仅仅是快。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进入万物互联的超级全联接时代。目前,由于99%的物体未实现连接,5G将成为超级“传送门”。随着“万物移动互联”逐渐变成现实,移动数据流量在未来数年内将呈井喷式增长,预计到2020年流量将增长1000倍。因此5G也常被称为“面向2020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与3G、4G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第一次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5G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设计;5G不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它还要关注物联网。一方面帮助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符合和满足物联网需求。爱立信公司最近在瑞典进行的一项5G测试中,通过远程数据中心支持,让1500公里远的巨型卡车在地下500米进行作业,这种远程控制需要非常坚实的网络支持,数据传输要快,不能出现一刻的延迟。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3D息影等都将成为现实。手表、球鞋、自行车等个人物品,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可以连成一体。工厂里的转运箱、机器人都将联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材料二互联网一直在不断变化,在未来10年互联网变化的速度还将会更快,甚至颠覆我们的认知。随着设备的数量不断地增加,网络数据也将随之激增,加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等,这背后需要提供强大且稳定的网络支持。不久的将来,移动视频流量将占主导。预计到2022年,移动视频流量将增长约50%,占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75%左右。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视频直播与朋友、家人和粉丝进行互动。目前,美国约有1/5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对视频直播感兴趣,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高增长市场,对这些应用感兴趣的智能手机用户数是美国的两倍。据介绍,在机器人领域,目前已有远程控制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维护、生化机器人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协作等等。未来机器人将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拥有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同存在。而机器人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目前工业机器人都有安全操作区,以防止对人类造成伤害,未来的协作性机器人不能设立安全围栏,需要通过无线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安全控制问题。图表一图表二(1)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材料一横线处,恰当的是__________【甲】重要的不再只是速度,更是要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乙】重要的不再只是应用和服务体验,更是要提供快的速度。(2)结合两则材料,借助图表一,解释“超级‘传送门’”的具体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两则材料和两幅图表,简要概述5G技术的优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⑴爸爸有一次经常对我讲起他的童年趣事。⑵经过张老师的教育,使小明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2题,共4分)25、题目:令我_________的一件事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一个词,如高兴、激动、懊悔·····文章中要有心理描写,字数不少于600字。26、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张请假条。(只写正文部分,不超过90字)

电话铃声响起

许老师:喂;你好!哪位?

吴一凡:许老师;我吴一凡。我想请个假。

许老师:哦;别急,慢慢说!家里有事还是身体不舒服?

吴一凡:老师;我今天早上起床感觉头晕;喉咙痛、鼻塞、还有发烧症状,估计感冒了,想去医院看一下。

许老师:哦;那打算请多久的假?

吴一凡:老师;估计上午半天吧,下午能回学校。

许老师:好的;下午还是回家休息吧,好好照顾自己!明天来学校时,顺便补写一张请假条,班级要存档!

吴一凡:好的;谢谢老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逗号的用法。“不死不活地说”后边应是逗号。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C2、D【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木兰诗》的作者并非郭茂倩;《乐府诗集》的编辑者是郭茂倩.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对于外国作家,必须掌握其国籍.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外国作家可以按国籍整理.【解析】D3、A【分析】A.正确;

B.“姊妹(zí)”的“姊”读作“zǐ”;“荫蔽(yīn)”的“荫”读作“yìn”;

C.一霎时(chà)的“霎”读作“shà”;“脸颊(xiá)”的“颊”读作“jiá”;

D.“徘徊(huí)”的“徊”读作“huái”;

答案:A

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解析】A4、C【分析】【分析】A项中;”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B项中,”气势汹汹“指人对事或者人的不满情绪发泄的状态,用来形容特产不恰当;D项中,”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用在此处不当。

【点评】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词义,对于成语的解释不能只看字面,大部分成语都有比喻义。5、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A应为:妇孺皆知、一反既往;B应为:锋芒毕露;C应为:无暇及此;D书写正确。故选D。【解析】D6、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析】ABD正确;C有误,《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分析】【分析】文章一开始介绍方仲永的个人情况。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8、chúbāikàng【分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注音时jqc的区别,nl的区别。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9、d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分析】【分析】“声音”是听到;“颜色”是看到。不能“听到”声音和颜色。

【点评】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10、昂着头直立。尽情地谈。只能够望见却不能够接近。心里向往。【分析】【分析】词语的意思主要依靠学生的日常积累,注意“可望而不可即”的“即”是接近的意思。11、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分析】【分析】句子主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如①。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如②。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如③。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如④。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主要的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12、示例:飘满小浮萍的池塘里沉淀着我和伙伴摸泥鳅的欢笑长满荒草的田野上我放过年迈垂死的老牛枯井的木架上搭着我斑斑汗迹的褂衣【分析】【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写要求与例句的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即可。如:飘满小浮萍的池塘里沉淀着我和伙伴摸泥鳅的欢笑,长满荒草的田野上我放过年迈垂死的老牛,枯井的木架上搭着我斑斑汗迹的褂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三、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3、ABC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许多语言都包含作者的情感,理解句子要分析语言运用时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或心理。分析可知,儿童富有想象力,看什么都觉得好玩,以上四句都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故选ABCD。【解析】ABCD14、BC【分析】这两项的意思都为“第二天”。A项的意思为“整天”;D项的意思为“改天(其他时间)”。【解析】BC15、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重要句子及主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根据对诗歌的理解,C项“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理解不正确。D项“无赞美之意”理解不正确。故选CD。【解析】CD16、A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要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利用工具书和课后注释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其次,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去记忆和积累词语的书写。同时,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特殊现象。B.分歧、芸芸众生;D.毛骨悚然。AC书写全部正确,故选AC。【解析】AC17、A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衔接能力。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可用反选排除法。

【解答】

B.是“把字句”;无法同前后句照应,故B错误。

C.是“被动句”;无法同前后句照应,故C错误。

​故选AD。

【解析】AD18、AB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格言的理解能力。许多格言都表达一定的主题,因此要结合具体的格言具体分析。分析可知,前三项都是“惜时”的,D项属于“勤奋”类名言。故选ABC。【解析】ABC四、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36分)19、略

【分析】1.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宾客”意动用法;“扳”为通假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如“就”“文理”等词要重点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3】试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学生理解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析】【答案】1.(4分)(1)属于(2)写(3)以宾客之礼相待(4)通“攀”,牵,引2.(3分)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3.(3分)先天聪明的人,后天不学习,也会一事无成。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好好学习,增长才干。20、略

【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翻译本句注意“涉猎”的词义。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赵普勇敢,机智,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敢于冒死奏荐人才,临危不惧。傅永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根据对二人的性格分析回答本题即可。【解析】【小题1】傅永于是就努力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同时具有文韬武略。【小题2】他们都发奋读书。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傅永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21、略

【分析】1.试题分析:宾客:把当作宾客。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项中的为:题写;作为。B项中的之:的;代词。C项中的自:从此。D项中的于:在;向。故选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利”“扳”“环谒”的意思。2句中“书”的意思。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从二人的最终结局看,成就的高低与天资没有关系,后天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析】【答案】1.B2.C3.(1)父亲认为他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里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2)有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4.不管有没有天赋,后天教育都是极其重要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干:水边;河岸.

②句意为:最终没找到;竟:终于;到底.

③句意为: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暴涨:指洪水.

④句意为: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遂:于是.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圮:倒塌;于:在.句意为: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②句中重点词有:颠:通假字;同“癫”,疯狂.句意为: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3)本题考查理解代词指代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①句意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之”指讲学家所说的话.

②句意为: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之”代石兽.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故选C.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是:石必倒掷坎穴中;故选D

(5)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解释正确.

B.句意:划着几只小船.解释正确.

C.句意:不是疯了吗;颠:通假字;同“癫”,疯狂.解释不正确.

D.句意: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解释正确.

故选:C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分析正确;

B.分析正确;

C.分析正确;

D.分析有误;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分析不正确.

故选:D

(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分析即可.从“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中可知,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9)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第一问:在分析文章所阐释的道理的时候;从文中最后一句议论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再结合文章中所出现的三种观点得出什么事情不能只凭一知半解就做出主观判断.

第二问:文中的主旨句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的文章主旨来谈即可.把握文章主旨可知,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明确对问题不能“据理臆断”,从而得到生活的启迪.

答案:(1)①水边;河岸;②终于,到底;③指洪水;④于是.

(2)①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②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3)①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②代石兽.

(4)C;D

(5)C

(6)D

(7)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8)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9)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遂”的解释:

①然操遂能克绍(终于;竟然)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就)【解析】水边,河岸;终于,到底;指洪水;于是;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指讲学家所说的话;代石兽;C;D;C;D;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五、其他(共2题,共18分)23、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思考重点句子和材料间关系的能力。先读懂材料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思考二者间的关系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承接文段开头句子“5G与3G、4G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第一次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这里说的是5G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那么下句就应c从用户的角度来写。用户注重的不只是速度,还要有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故选【甲】。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答题即可。答题格式为:什么是什么。结合两则材料和图表一可知,“超级‘传送门’”的具体含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