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免疫调节高考生物
(北京市专用)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18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五年高考答案
B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相关应用的有关知识。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
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
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
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
攻击,C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D错
误。2.(2017天津理综,2,6分)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答案
C本题考查不同免疫类型的区别。呼吸道黏膜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
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正确;抗体、B细胞仅参与体
液免疫,C错误,D正确。方法技巧免疫三道防线的区分免疫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发生免疫的场所为体外。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等,免疫反应发生在体内,但无淋巴细胞参与,无特异性。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
免疫反应发生在体内且有淋巴细胞参与,有B细胞参与的为体液免疫,只有T细胞参与的为细
胞免疫。3.(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
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
定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吞噬细胞吞噬,C错误;抗体是蛋
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知识归纳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具有与特定抗原
结合的特异性,参与体液免疫反应,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
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4.(2012北京理综,4,6分)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
D培养瓶中加入的细胞是从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和被该
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的是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可判断51Cr是
标记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所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可看作效应T淋
巴细胞作用的靶细胞,该细胞裂解是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结果,所以该实验说明了效应T淋巴
细胞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5.(2008北京理综,2,6分)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
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答案
D
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从
而把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清除掉,属于体液免疫(如果狂犬病毒侵入细胞内,主要是神
经细胞内,就很难预防和治疗了)。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记
忆T细胞是由T细胞分化而来的。6.(2015天津理综,2,6分)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
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
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
C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力下降,可作为抗原,A错误;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
使鸡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会迅
速地增殖与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C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
产生的抗体太少,不足以清除体内的霍乱病原菌,D错误。易错警示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是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及与抗
体结合的特异性。7.(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
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
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
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
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
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60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7①1、2组结果表明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
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
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2)识别(3)体温调节(4)特异生
存与繁衍(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
在物种间差异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解析(1)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时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有葡萄糖(能源物
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核苷酸(DNA复制及转录的原料)等。(2)疟原虫通过特异
性识别并与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3)吞噬细胞产生的致热物质及疟原
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
后,由于宿主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有限,不能将其清除,因此该物种能够生存和繁衍。(5)根据1、
2组结果可知,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3、4组结果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
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由四组实验可知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要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需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
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8.(2016北京理综,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
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
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图1
图2(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
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
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3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
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组别
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ⅰ
ⅱ
对照组1ⅲ
ⅳ
对照组2同ⅱ同ⅱ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
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
。答案(1)抗原特异(2)甲(3)Ⅲ和Ⅴ(4)①方案一:ⅰB,ⅱA,ⅲ无关抗体,ⅳA方案二:
ⅰA,ⅱB,ⅲ无关抗体,ⅳB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
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
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解析本题以全球的热点问题——埃博拉病毒为命题背景,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
能力。(1)EV表面的糖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对机体而言是异物,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反应。(2)据图1可知,甲血液中抗体相对浓度高,最适合分离出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
抗。(3)据图2可知,Ⅲ号和Ⅴ号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4)该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A、B两种单抗与EV-GP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2,可
确定自变量是未标记抗体的种类,荧光标记抗体是无关变量,因变量是荧光强度。①实验组与
对照组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1中ⅳ也应同ⅱ,因为荧光标记抗体在本实验中是无关
变量,所以完善实验方案如下:方案一:ⅰB,ⅱA,ⅲ无关抗体,ⅳA。方案二:ⅰA,ⅱB,ⅲ无关抗
体,ⅳB。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实验组的荧光值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
于对照组2。(5)既然已证实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那么在治疗EV病时就可以单独或
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另外还可以考虑用“生物导弹”,即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也可
以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知识拓展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是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当与其相对应的抗
原或抗体起反应时,在形成的复合物上就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发
出荧光的抗原—抗体结合部位,从而检测出抗原或抗体。9.(2011北京理综,29,18分)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
图1,结果如图2。图1实验一流程示意图图2实验一结果图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
处理。(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
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
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
,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
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实验二结果图(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
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活化巨
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解析(1)B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故B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由图2
中注射血清的Ⅱ、Ⅳ组小鼠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这一信
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注射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小鼠的脾脏
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T细胞对细菌X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X为胞内寄生
菌。(3)图2显示,在感染一天后注射T细胞或血清,即感染时间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
(4)由图3中三条曲线对比可知:活化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细菌X。(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了
某种活化巨噬细胞的物质,需以某种物质(存在于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为实验变量,以体
内无活化T细胞的B组鼠的巨噬细胞为材料,以对细菌X的杀伤力为观察指标设计对照实验。
(6)该系列实验研究的是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0.(2015课标Ⅱ,5,6分,0.832)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
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细胞癌变等知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因此不能消
灭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A项错误;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
化,溶菌酶能使细胞破裂、内容物逸出,导致细菌溶解,故溶菌酶杀菌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
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发生癌变,为病毒致癌因子,C项错误;HIV最初侵入
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
染机会增加,D项正确。知识总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可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致
癌因子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三类。11.(2015四川理综,5,6分)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
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
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
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吞噬
细胞可吞噬并消化内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选D。12.(2015重庆理综,7,10分)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
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
的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
殖、致病。(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
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
抗体治疗该病。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及过程,以及单克隆抗体的产生过程等知
识。(1)吞噬细胞处理埃博拉病毒,可暴露埃博拉病毒的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而埃博拉病
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埃博拉病毒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不能
暴露,导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机体
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给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疫苗可作为抗原刺
激体内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同时,接受抗原
刺激的T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
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用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
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得到杂交瘤细胞,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13.(2014广东理综,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
图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
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
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
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
果。结果见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
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411.200.0400.000.0811.200.01622.400.03289.500.0641113.100.01283136.900.02561011.900.05121416.667.2102433.61720.2>102433.66172.6合计8410084100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答案(1)c1和c2(2分)神经递质(2分)感觉(2分)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2)98.8%(2分)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3
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
产生大量抗体(3分)解析(1)分析图中神经节和神经元间的连接图示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元,b1和b2为中间神经
元,c1和c2为传出神经元。b1和b2兴奋后对c1和c2的作用不同,这说明b1和b2产生的神经递质
是不同的。手指被刺产生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人说话是由言语区的S区调
节控制的。(2)据表格数据,初次免疫阳性率为1-1.2%=98.8%,但再次免疫时阳性率为100%。
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考点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1.(2018课标全国Ⅱ,5,6分)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
B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烟草花叶病毒含RNA和蛋白质,A正确;T2噬菌体
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会破坏T淋巴细胞,使
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正确;通过阻断病
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知识拓展病毒的主要特点(1)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2)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3)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4)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2.(2017课标全国Ⅰ,4,6分)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
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
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
C本题主要考查过敏反应的特点。血糖浓度降低和骨骼肌活动减弱与呼吸困难无直
接关系,A、B错误;由题意知,提取液(A)初次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小鼠无明显的异常表现,再
次注射A,小鼠很快出现异常表现,此现象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故A中可能含有过敏原,引起小
鼠发生了过敏反应,C正确;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初次注射提取液时,小鼠就应该出现
异常表现,D错误。审题方法解题时注意“题眼”。该题的“题眼”是再次注射A,小鼠很快出现异常表现,这
与过敏反应中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发生过敏反应等特点相吻合。3.(2016江苏单科,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
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
D
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免疫系统受损,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
免疫力低,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机
体免疫系统只能识别暴露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因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
白,故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侵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能
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3.(2016江苏单科,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
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
D
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免疫系统受损,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
免疫力低,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机
体免疫系统只能识别暴露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因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
白,故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侵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能
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HIV及其感染机体后产生的结果: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导
致免疫力下降。HIV感染初期,HIV含量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进行消灭HIV,但不能
全部消灭,继而HIV增殖,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4.(2015福建理综,2,6分)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
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
A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因患者胰岛B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
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解题关键理解“自身免疫病”的含义: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
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5.(2018北京理综,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
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
清除作用。(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
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白组的数值,
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
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
的
免疫。(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答案(1)分裂/增殖免疫(2)实验一:①高于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③抗
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
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实验二:细胞(3)①F②D③C④B(4)预防和治疗癌症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2)
根据表中数据,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
用后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具有类似的抗原(或DB7具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
的抗原)。给小鼠注射DB7,小鼠形成肿瘤,但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
变小,因此可推测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3)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肿瘤的细胞免疫,给健康小鼠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健康小鼠会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这
种效应T细胞可清除由DB7引发的肿瘤细胞,故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F、D、C、B。(4)通过以
上分析可推测,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知识拓展干细胞的类型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可将干细胞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全能
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多种组织,专能干细胞只分化形
成特定组织。6.(2014北京理综,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
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
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DNA)A1对照剂786383A2疫苗78484B(接种前检出HPVDNA)B1对照剂1125126B2疫苗1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
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
因转录,再以
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
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
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
清除体内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答案(1)载体氨基酸(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3)A1(4)细胞免
疫(5)预防解析(1)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载体
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
白,即获得HPV外壳蛋白。(2)人体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抗体。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侵入,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合成
分泌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内环境中的HPV结合,使其不能吸附、侵染宿主细胞,所以注射疫苗
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接种前检出HPVDNA,癌前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接
种前未检测出HPV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
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使靶细胞内的
HPV病毒释放进而被清除。(5)由表格结果可知: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2014重庆理综,3,6分)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
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
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
C第一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口服疫苗,记
忆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应答效果更显著,A错误,C
正确;抗原侵入机体后全被相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清除,不会积累,B错误。8.(2015课标Ⅰ,40,15分,0.646)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作为模
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
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
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
是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
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
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
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
肿瘤。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每空2分,共6分)(2)抗体(2分)抗原抗体特异
性结合(3分)(3)T(或T淋巴)(2分)(4)监控和清除(2分)解析本题以HIV为题干背景,主要考查了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人体的免疫调节
等。(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要获取目的蛋白的基因,可先从HIV中提取其RNA,再以其作为模
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此cDNA即含有该目的蛋白的基因。(2)目的蛋白作为抗
原注入机体后,可启动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此抗体可与目的蛋白抗原结
合。利用上述原理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含有HIV。(3)HIV致病的机理是HIV主要感染和
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降低了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
清除癌细胞的功能。9.(2016课标全国Ⅰ,31,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
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
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
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
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解析(1)由题意知,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
肿瘤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
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
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知识拓展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区别:免疫预防需注射疫苗(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和记忆细胞,使机体具有长期预防相应病原体的能力;免疫治疗往往注射血清(含有抗体),使机
体快速增强针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但是不能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对该病原体不具有免
疫预防作用。10.(2014课标Ⅱ,30,9分,0.452)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
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
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
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
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
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3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淋巴(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B(1分)抗体(1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1)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作用的对象无特异性。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在特异
性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
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18北京海淀期末,7)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
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
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A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答案
C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家兔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家兔血清中有能使小鼠细胞
凝集成细胞集团的抗体,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C
选项正确。2.(2018北京延庆一模,1)艾滋病病毒(HIV)与其侵染的T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均能进行有氧呼吸B.均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均含有两种核酸D.均具有生物膜系统答案
B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生物膜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只含有
RNA这一种核酸,A、C、D选项错误;HIV侵染T细胞后,利用T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B
选项正确。3.(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17)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
B吞噬细胞吞噬细菌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内吞细菌后形
成吞噬小泡,该吞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处理后将抗原片段呈递到吞噬细
胞膜表面;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先呈递给T淋巴细胞,再呈递给B淋巴细胞;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
过程存在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易错警示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吞噬
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
用,因此机体缺乏T细胞时几乎无特异性免疫能力。4.(2016北京海淀期末,18)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
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此相似的是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D.接种的疫苗在机体内识别病原体答案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分解自身衰老的细胞器,杀灭入侵的病原
体,但对自身正常的结构没有损伤,A正确;疫苗的作用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其
不能识别病原体,D错误。5.(2016北京海淀期末,28)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关于埃
博拉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侵染过程需要经过特异性识别B.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C.不会降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D.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复制增殖答案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
发挥作用;埃博拉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6.(2017北京海淀期末,35)近年来研究发现,H5亚型禽流感能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因此,在
流感疫苗开发中考虑对人流感和禽流感主要亚型进行共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针对
人流感病毒H3以及禽流感病毒H5进行了相关研究。(1)H蛋白是构成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可以作为
制成疫苗,接种到小鼠体内,使小鼠产
生
免疫。(2)研究人员利用p质粒构建p-H5/H3共表达的重组质粒(如下图)。设计思路是:获得H5基因和
H3基因,先将H5基因整合到p质粒(仅含有Nh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上,再将H3基因插入,获得重
组质粒。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在H5基因两端需要引入
酶切位点。
(3)为研究共表达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在第0、21和35天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
度的重组质粒p-H5/H3,对小鼠进行免疫;对照组处理是
。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抗体含量。随着免疫次
数的增加,实验组小鼠体内针对H5和H3的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说明p-H5/H3免疫后诱导小鼠产
生了针对H5和H3的
免疫。(4)研究人员分离了实验组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加入
进行特
异性刺激,发现p-H5/H3免疫后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且产生了大量的干扰素,说明免疫后诱导
小鼠产生了
免疫。(5)科研人员研制的p-H5/H3D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至少写出两点)。答案(1)抗原特异性(2)NheⅠ、ClaⅠ和XhoⅠ(3)将小鼠分三组,在第0、21和35天分
别改为注射等量相同浓度的p质粒、p-H5、p-H3进行免疫体液(4)H5流感病毒或H3流感
病毒细胞(5)能实现两种病毒共预防;不具有“减毒”疫苗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更好”);
生产成本低;稳定性好、便于保存解析(1)抗原是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H蛋白是构成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
可以作为抗原制成疫苗,接种到小鼠体内,使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2)据图分析可知,步骤中
先将H5基因整合到p质粒上,该质粒上仅含有Nh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即用NheⅠ和XhoⅠ两种
酶切割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而将H3基因插入,获得重组质粒需要H5基因右端有ClaⅠ酶切
位点,因此需要在H5基因两端引入NheⅠ、ClaⅠ、XhoⅠ酶切位点。(3)实验组为第0、21、35
天注射一定浓度的重组质粒,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则对照组的处理是将
小鼠分为三组,在第0、21和35天分别改为注射等量相同浓度的p质粒、p-H5、p-H3进行免疫,
这样对比才能看出共表达质粒的免疫效果;由于实验小鼠体内抗体浓度迅速增加,因此p-H5/H
3诱导产生的是体液免疫。(4)如果要进行特异性刺激,则需要分别加入相应的抗原即H3病毒
或H5病毒,由于T细胞产生了大量干扰素,而干扰素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所以p-H5/H3免疫后
诱导小鼠产生了细胞免疫。(5)根据题意可知该DNA疫苗可实现两种病毒共预防,同时不带有
致病DNA分子,因此不具有“病毒”疫苗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更好”),此外DNA疫苗生产成
本低,稳定性好、便于保存。考点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1.(2018北京昌平期末,16)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对外来组织或器官免疫赦
免,其原因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而使后者不启
动免疫应答。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免疫系统存在缺陷B.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坏死C.免疫赦免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D.排斥外来器官依靠体液免疫完成答案
C据题干信息,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B选项错误;排斥外来
器官过程中,免疫的对象是非己的组织细胞,依靠细胞免疫完成,D选项错误;这种免疫赦免是长
期进化的结果,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2.(2018北京昌平期末,15)科学家对溶瘤病毒进行改造,使该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
在其中复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及健康组织。下列措施不属于改造范畴的是
()A.使溶瘤病毒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B.使溶瘤病毒基因与肿瘤细胞基因启动子重组C.对不同溶瘤病毒基因进行重组以增强杀伤力D.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对宿主进行暂时免疫抑制答案
D科学家改造的是溶瘤病毒,D选项不是对病毒进行改造,D选项错误。抢分妙招准确把握题干信息,认准改造对象,即可轻松作答。3.(2017北京西城二模,1)科学家在埃博拉病毒表面发现多种特殊蛋白,用这些蛋白制成的复合
物作为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埃博拉病毒具有独立的代谢系统B.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C.接种疫苗会使相应B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D.病毒侵入不会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答案
B本题以埃博拉病毒在免疫预防的作用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病毒的特点和免疫学
相关知识的理解。病毒为纯寄生生物,不具备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故A错误;埃博拉病毒侵入
机体会先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再引发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一、二道防线完成,若两道
防线被突破,特异性免疫会发挥作用,D错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埃博拉病毒表
面有多种特殊蛋白,它们可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接种埃博拉病毒疫苗后,疫
苗作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会使B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C错误。B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2018北京朝阳期末,10)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
C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A选项错误;青霉素
是一种抗生素,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选项错误;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机体的
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选项错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
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选项正确。知识归纳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2018北京海淀零模,1)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B.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
C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
中发育成熟,A选项错误;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使其致敏,再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增殖
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丙,C选项正确;丙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再分裂,
其功能是分泌抗体,其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膜上不具备识别抗原的受体,B、D选项错误。抢分妙招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丙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乙细胞上有识别抗原的受体。3.(2018北京大兴一模,4)破伤风是破伤风芽孢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
痉挛的一种疾病。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阵发性痉挛等临床特
征。对于事故中伤口很深和出现开放性骨折的人,医务人员要对其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针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B.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D.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清除人体细胞中的病原体答案
A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产生沉淀等。破
伤风免疫球蛋白是抗体,B错误。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C错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
合形成的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D错误。4.(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2)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
毒(HIV)感染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B.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C.细胞中合成膜蛋白S5的场所是核糖体D.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相同4.(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2)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
毒(HIV)感染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B.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C.细胞中合成膜蛋白S5的场所是核糖体D.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相同答案
B据“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可知,若S5
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提高,B选项错误。5.(2017北京东城期末,24)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绿脓杆菌的感染,头孢菌素是
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使用该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头孢菌素时,机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答案
B效应T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A错误;吞噬细胞会对绿脓杆菌进行摄取并处理,
暴露出相应的抗原,并将这种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抗生素滥用
能够对耐药细菌进行选择,但是不能诱导其发生耐药突变,C错误;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再次
使用头孢菌素时,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D错误。易错警示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6.(2018北京海淀一模,29)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
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5分)(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
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
宿主细胞。(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
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非选择题(共60分)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b组: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组:
的参照。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
,可得出
的结论。(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
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
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备选实验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不发生ADE时,
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实验方案:组别实验处理检测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
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
的感染率对照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
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①请指出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
。答案(1)浆细胞吸附并侵染(2)①无关抗体(血清中其他抗体)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
果②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3)①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②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解析(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并
侵染宿主细胞。(2)由题干文字信息和曲线图信息可知,①a组为实验组,b组为阴性对照组,目
的是排除正常人血清中的其他无关抗体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c组是阳性对照组,提供抗原—
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的参照;d组是c组的对照。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
度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可推知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3)①实验
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②改正方案如下表:组别实验处理检测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对照组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到细胞系U、W的培养体系中7.(2017北京东城一模,29)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炎症反应
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5分)(1)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
结合后调节免疫
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
,促进免疫炎症反
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
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
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
,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
,
结合甲、乙的作用分析,推测RA的发生可能是
导致
的免疫失调。请针对甲类细胞因子提出两种治疗RA的思路。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
质分泌功能
,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
,以防止肾
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3)G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
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进行如下处
理,造模组前期处理需完成RA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
完成实验方案(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b.注射生理盐水c.注射姜黄素d.关节肿胀e.关节不肿胀后期处理15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两类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值,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
,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
的抗RA作用。答案(1)特异性受体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NF-α和IL-6IL-4和IL-10甲类细胞因子增
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思路一: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思路二:使用甲类细
胞因子拮抗剂;思路三: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促炎症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思路四:降低
靶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2)减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答案(1)特异性受体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NF-α和IL-6IL-4和IL-10甲类细胞因子增
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思路一: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思路二:使用甲类细
胞因子拮抗剂;思路三: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促炎症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思路四:降低
靶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2)减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姜黄素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解析(1)第一空考查免疫调节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信号分子需要和相应或特异性受体结合,进
而调节细胞代谢。第二空较为基础,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第三、
四空需要结合题干信息。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引起自身免疫,乙类细胞因子抑制
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因此正常人较RA患者,甲类细胞因子偏低,如TNF-α和IL-6浓度
偏低、乙类细胞因子偏高如IL-4和IL-10浓度偏高。第五空是在上一问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推
测,RA的发生可能是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的免疫失调。第六空,需要考
生针对甲类细胞因子提出两种治疗RA的思路,可以从甲类细胞因子的来源、作用对象(相应
受体)、拮抗剂或受体阻断剂等角度寻找思路,若其他表达也能够达成该效果,也可认为是合
理的方案。(2)本小题解题关键在于正常情况下GC负反馈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进而降低GC的分
泌。长期大量使用GC会导致CRH和ACTH降低,进而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降低,因此
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3)造模是动物实验中的常用方法,即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
的或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
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故此推测弗氏完全佐
剂处理的目的是得到关节肿胀的大鼠。造模成功后,需要使用它去判断姜黄素对关节肿胀的
干预效果,因此模型组和姜黄素处理组的变量为姜黄素的有无,故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生
理盐水,而姜黄素组注射姜黄素。若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则实验结果应为姜黄素组
甲类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思路梳理本题素材贴近生活实际,在关注人类健康的同时,要求考生逻辑思维严密。本题的
命题思路是:个体水平的RA患者的特征→细胞水平相关细胞的生理功能→分子水平两类细胞
因子相互作用失调→常规治疗方法(GC治疗)的优缺点→新治疗方案干预效果的实验设计与
分析。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前沿和理性认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在真实的科学实验中体会
生命科学的严谨和魅力。8.(2017北京朝阳一模,29)B淋巴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用常规手段治疗时,会损伤大量的正
常组织细胞,因此探索高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热点问题。(15分)(1)B淋巴细胞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正常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对肿瘤细胞发挥着免疫监控和清除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肿瘤细胞表面抗原
表达量
,无法被识别,从而成功躲避攻击而快速增殖。(2)实验证实,CD19是B淋巴细胞瘤中特异性表达的一种抗原,在少数正常细胞,如B细胞、浆细
胞中也有少量表达;CD28、CD137可激活T细胞,使其恢复增殖和抗肿瘤能力。科研人员利用
技术获得的CD19单克隆抗体,与CD28、CD137组成嵌合抗原受体(CAR),结
构如图。请预测CAR在免疫应答中的优势:
。(3)利用
酶将控制CD19单抗、CD28、CD137等合成的相关基因构建成嵌合基因,
并与作为
的病毒结合,导入到T细胞并整合到
上,检测到目的(嵌合)基因
表达后,培养并获得大量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4)对CAR-T的抗肿瘤效果进行检测,过程如下:
①选取裸鼠的原因是
。②B组注射适量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陕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浙江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课件模板
- 《蛋糕制作》课件
- 工艺管道培训课件
- 《海南海口夏竞》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合集【人员管理篇】
- 有机玻璃操作箱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节油设备项目评估报告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3:“8运行-8.3创新过程”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无人机应用技术概论-第-1-章-绪论
-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 (每日一套共25套)
- 【安踏集团国际化战略环境的PEST分析及SWOT分析4100字(论文)】
- 污水厂智慧化运维模式与绩效评估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地理试卷(浙江)(1月)(解析卷)
-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解读
- 清热解毒片的复方配伍研究
- 顶管工程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