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TOC\o"1-2"\h\u25167第一章引言 3310921.1新兴科技产业概述 327571.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322466第二章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377832.1技术创新现状 3287572.2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 4155922.3技术创新趋势 413389第三章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 526123.1人才培养现状 566373.1.1人才培养规模 595723.1.2人才培养质量 5179903.1.3人才培养结构 5603.2人才培养需求 523593.2.1人才数量需求 5255013.2.2人才质量需求 6262633.2.3人才结构需求 642473.3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6321273.3.1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6110063.3.2人才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6263803.3.3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616814第四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123104.1教育体系改革 6107214.1.1课程体系改革 7280744.1.2教学方法改革 7200354.2产学研合作模式 7108264.2.1校企合作 7224474.2.2产学研协同创新 767234.3国际化人才培养 812024.3.1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 8142294.3.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8282324.3.3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 810823第五章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 8111265.1课程设置原则 8184535.2课程体系构建 947735.3课程内容更新 93805第六章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1038226.1教学方法改革 10223326.1.1强化实践教学 10288606.1.2引入项目驱动教学 10105466.1.3采用案例教学法 1072656.2教学手段创新 10109536.2.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10201316.2.2引入跨学科教学 1084656.2.3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 10118416.3教育技术运用 11322476.3.1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 11232896.3.2教育技术的个性化应用 1124856.3.3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 1128076第七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1278927.1实践教学原则 11149787.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1186517.3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1227960第八章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12134608.1产学研合作现状 1264178.1.1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12297238.1.2合作模式多样化 13248168.2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1367278.2.1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13168118.2.2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 1362638.2.3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 1360428.3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 1441698.3.1完善政策体系 144898.3.2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 1482458.3.3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 146460第九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 14271609.1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4237109.1.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14191789.1.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1438069.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5136119.1.4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15204109.2人才培养评价方法 15276089.2.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15224169.2.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1525299.2.3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15126549.3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 15252099.3.1建立健全质量改进机制 15283359.3.2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16268089.3.3强化质量文化建设 1626769第十章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1634810.1发展战略制定 16189310.2政策环境优化 163065510.3政策建议与实践路径 17第一章引言1.1新兴科技产业概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新兴科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新兴科技产业是指以先进技术为核心,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风险特点的产业。其主要涵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这些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1.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新兴科技产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人才培养是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兴科技产业领域,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尤为短缺。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是推动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技术创新需要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另,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才能为新兴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新兴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二章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2.1技术创新现状我国新兴科技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1)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兴科技产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技术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为我国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3)技术创新政策环境优化加大了对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2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在核心关键技术、高端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投入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导致研发能力有限,影响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3)技术创新生态体系不完善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2.3技术创新趋势(1)技术创新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技术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2)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产业升级为技术创新创造了新需求,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3)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才培养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未来,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将更加紧密地结合,为新兴科技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第三章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3.1人才培养现状3.1.1人才培养规模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涵盖理、工、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为新兴科技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数量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3.1.2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我国高校在新兴科技领域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实验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另,高校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与此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3.1.3人才培养结构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所需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目前我国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培养较为充足,但在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环节的人才培养仍显不足。新兴科技产业对跨界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跨界人才培养体系。3.2人才培养需求3.2.1人才数量需求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新兴科技产业人才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数量,是满足新兴科技产业人才需求的关键。3.2.2人才质量需求新兴科技产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新兴科技产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是满足新兴科技产业人才需求的核心。3.2.3人才结构需求新兴科技产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大量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另,也需要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环节的人才,以推动产业发展。新兴科技产业的跨界融合,对跨界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具备多元化能力的人才,是满足新兴科技产业人才需求的关键。3.3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3.3.1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的关注不够,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适应新兴科技产业的需求。3.3.2人才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虽然我国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为提高我国新兴科技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质量。3.3.3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我国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人才较多,而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环节的人才培养不足。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满足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是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挑战。第四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1教育体系改革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兴科技产业需求的人才,教育体系改革显得尤为重要。4.1.1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础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新兴科技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基础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储备。(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应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3)增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新兴科技产业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教育部门应增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跨领域的创新能力。4.1.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2)推广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讨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4.2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培养新兴科技产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几种典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4.2.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将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2)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实践项目。(3)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成果转化。4.2.2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技术创新的过程。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各方资源。(2)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3)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4.3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科技产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以下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几个方面:4.3.1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程质量。(2)增设国际交流课程,拓宽学生视野。(3)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4.3.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促进科研合作。(2)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水平。(3)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讲学,分享前沿知识。4.3.3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1)加强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比赛,提升创新能力。(3)开展国际实习项目,提高学生国际就业竞争力。第五章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5.1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原则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和指导。在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案中,以下原则应被遵循:(1)针对性原则:课程设置应针对新兴科技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紧密联系产业发展趋势,保证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2)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具有系统性,涵盖新兴科技产业的基础知识、技术原理、工程应用等多个方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灵活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5.2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是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以下是一个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1)基础知识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新兴科技产业的基本原理、技术体系、发展历程等课程,让学生对产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专业技术课程:针对新兴科技产业的具体技术领域,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核心技术。(4)工程应用课程: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运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创新与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创业指导,助力学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实践与实训课程:设置实验、实习、实训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5.3课程内容更新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以下课程内容更新的策略:(1)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密切关注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与产业发展同步。(2)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技术方法和工程实践引入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3)加强校企合作:与新兴科技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4)开展课程评估与反馈: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第六章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6.1教学方法改革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6.1.1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新兴科技产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强化实践教学,首先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6.1.2引入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中,项目驱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入项目驱动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经验,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6.1.3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和总结。在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6.2教学手段创新6.2.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6.2.2引入跨学科教学新兴科技产业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引入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跨学科教学可以采取课程交叉、团队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2.3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互动式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3教育技术运用6.3.1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是将各种教育技术手段相互融合,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以提高教学效果。6.3.2教育技术的个性化应用教育技术的个性化应用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个性化应用可以包括智能推荐课程、在线辅导、学习数据分析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6.3.3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关注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第七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7.1实践教学原则实践教学是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原则应予以遵循:(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应紧密联系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注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具备适应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3)循序渐进:实践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实践难度,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4)开放性与创新性:实践教学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开放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7.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步骤:(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根据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与产业发展相结合。(2)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结合专业特点,设置覆盖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实践项目等。(3)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求、方法和评价标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5)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7.3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1)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等,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2)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3)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4)开展实践教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实践教学研讨会、竞赛等活动,促进实践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5)推进实践教学国际化:借鉴国际先进实践教学经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第八章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8.1产学研合作现状8.1.1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逐渐拓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格局。但是当前产学研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层次不高、资源整合不足、成果转化率较低等。8.1.2合作模式多样化当前,产学研合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活动。(2)产学研合作基地: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核心,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项目研发。(3)产学研联盟:由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4)产学研人才培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8.2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8.2.1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可以尝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台可以提供以下功能:(1)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提高成果转化率。(2)人才培养与交流: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人才培养、交流渠道,提高人才素质。(3)产学研项目合作: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研发。8.2.2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1)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企业、社会等多方投入,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2)建立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各方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权益,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3)建立产学研合作评价体系: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评价,为合作提供参考。8.2.3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1)新兴产业:紧跟国家战略,聚焦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2)传统产业升级:利用产学研合作,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3)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水平。8.3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8.3.1完善政策体系应制定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主要包括:(1)税收优惠政策: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税收减免。(2)资金支持政策: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3)人才政策: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8.3.2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和支持。8.3.3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应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解决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推动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第九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9.1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9.1.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为保证新兴科技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政策法规应涵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明确各方的权责,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推进。9.1.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2)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关注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2)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3)加强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9.1.4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1)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要求。(2)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3)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发觉问题并及时整改。9.2人才培养评价方法9.2.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1)定量评价:通过统计数据、考试成绩等量化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客观评价。(2)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审、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主观评价。9.2.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1)过程评价:关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学、实践、科研等,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动态评价。(2)结果评价:关注人才培养成果,如毕业生就业率、创新能力等,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9.2.3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1)内部评价:高校、企业等人才培养主体对自身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自我评价。(2)外部评价:社会中介组织等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化停车场车位租赁管理服务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厨房系统安装工程合同规范版4篇
- 2024版牛奶饮料购销合同
- 2025年度专业代理记账服务合作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文化宣传活动传单派发合作协议范本4篇
- 2024年道路扩建工程爆破作业协议样本一
- 2025年度水利枢纽冲孔灌注桩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规范4篇
- 2025年度新型瓷砖产品研发运输合作协议4篇
- 2024石材开采与石材加工厂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果园承包合作协议范本4篇
- 供应链管理培训
- 202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
- 气管插管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防治
- 湖南高职单招《综合素质测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失能老年人康复指导
-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铣床的编程
- 内科疾病的门诊管理和科室建设
- 分子生物学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供应商年度评价内容及评分表
-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培训机构入驻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