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三反对本本主义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包含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提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而且在于阐述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问题。重温《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一步做好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是要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不靠本本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多干实事、干出实绩来取信于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二是不能做纸上谈兵、华而不实的“书呆子”,更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发展经验,而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社会实际。三是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我们要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实现变革与创新。四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各种重大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温《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有助于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坚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摘编自杨明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的深刻内涵与现实启示》)材料三:调查研究必须有科学方法。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讲到“调查的技术”,包括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哪些人参加、参会人员规模、制定调查纲目、亲自调查、深入调查、亲自做调查记录等七个方面;他还强调要正确处理长期调查和短期调查的关系,“我们又相信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同时学会剖析典型,“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进而掌握这类问题的普遍规律,切实解决问题。(摘编自胡启明、王鸿志《跟毛泽东学做调查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缺乏对现实与历史情况调查的发言就是“瞎说”,因此,停止这种人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不是野蛮行为。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强调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仅凭主观臆断会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C.由于文化水平落后,中国农民存在一种唯书论的自卑心理:既然已经写到书本上去了,那就一定是对的。D.《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它是我们在新时代务必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领导工作的人脑子不能是“空”的,他要迈开双脚去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困难的办法。B.有些人一遇到困难问题,就只叹气,不能解决。这是因为他们才干能力不足,干不下。C.较之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D.《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实事求是”观点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时,深入农村进行田野调查。B.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C.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5.学校将以“家乡的年味”为主题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活动。材料三中提到毛泽东“调查的技术”,请结合相关论述列出调查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悠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地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地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我们默然地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有删改)[注]20世纪20年代,正是“五四”后新文化阵营最纠结的时期。新文化运动在带来思想解放的同时,也让文化阵营陷入了一时的清冷。在这个时期,一批新文化干将在极度困顿中企图寻求情感的慰藉与出路。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桃花扇》及《板桥杂记》所载的艳迹故事,引发了作者对秦淮河历史的遐想和追思。B.文章写船夫“静静地蹲着”“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的目的是将其与游客的游兴进行对比,表明船夫早已经对秦淮河的一切看惯,漠不关心,突出了船夫的冷漠。C.作者在文末以“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收束全篇,意蕴丰富,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D.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秦淮河上不同时间、不同水域的灯光、河水、月色的变化,表现了华灯映水、灯月交融的独特意境,能让读者品出许多新意的滋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以游踪为线索,有明显的时空顺序,同时又贯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与《荷塘月色》的行文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B.作者在行文中常常不动声色地化用诗词歌赋,让梦境与现实、古与今相互交织转换,虚实相生,增强了文章的内涵与意蕴。C.文末加点的词语“汩汩桨声”和“梦”照应前文,眼前的景色仿佛在暗示这是一场幻梦,作者最终也“梦醒”了,不能尽兴而归。D.全文以灰暗清冷的色调为背景,既给本应华美的秦淮河夜景涂抹上了些许伤感,又烙上了作者鲜明的主观印记。8.请赏析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处句子的妙处。(4分)9.泛舟河上,作者的情感随着他游秦淮河的所见所闻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①,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②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材料二: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注]①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今属河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安郡,因称。②宋玉、景差:楚襄王之侍臣。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昼则A舟楫出没B于其前C夜则D鱼龙悲啸E于其下F变化G倏忽H动心骇目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与“锲而不舍”中的“舍”意思不同。B.指,名词作状语,与《登泰山记》“崖限当道者”的“限”用法相同。C.所以,……的原因,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D.而,表转折,与《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州快哉亭记》的文体是“记”,特点是因亭景而生感慨,借亭名而发议论,结构严谨,文势汪洋。B.文章开篇描绘了长江的浩渺壮阔,江水出西陵后,其水势变得奔腾浩荡,奔放无阻。尤其在赤壁之下,江水波涛滚滚,如同大海一样。C.作者用楚襄王跟从宋玉、景差到兰台宫关于风的对话,意在表达人有遇与不遇之分,如果不以物伤性,心中就会感到快乐。D.张梦得不因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公事之余,尽享大自然美景来自求安适,说明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4分)(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分)14.请简要概括《黄州快哉亭记》中“快哉”的内涵,并结合文本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客至①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②。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①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相过,即探望、相访。②旧醅(pēi):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诗人的心境。B.群鸥“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诗人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C.颔、颈两联虚写客至。寂寞之中,佳客临门,诗人不由得喜出望外。D.尾联写出了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兴致越高的兴奋与欢快,在写法上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16.《唐七律隽》评价《客至》一诗“只家常话耳。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请结合诗歌颈联,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2)周末,李明去乡下老家玩,安静舒适的乡村环境,偶尔能听到一两声鸡与狗的叫声,自然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境。(3)古人认为猿猴极具灵性。猿的叫声,常被诗人运用到诗歌中来抒发情感,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礼俗本于生活,A。礼是由统治阶级指定的典章制度,而俗是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对礼和俗进行整合,并以此进行社会管理即为“礼治”。在世界上不乏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民族,但在中国“礼俗之界,至难划分”。①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覆盖面最广、传承力最强的重要原因,②五十多年前史学界和社会学界提出礼俗问题,③正是来源探究中华文化这一特性的思考,④而这一特性又本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乡土社会。《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他们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织自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地球的自转,自然安排生产劳动。晴天多出工,雨天就可以少出工或不出工,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甲)就有好收成。年复一年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缓慢的生产节奏,养成松懈而稳定的生活方式。农民在这里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安身立命,人与人之间,非亲即故,彼此都是熟悉的乡亲,费孝通称此为“熟人社会”。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这管理并非对所有成员(乙),而是有轻重厚薄的分别,这种“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如父尊子卑、男尊女卑等,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与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礼治秩序”。这是由君臣父子核心推演的社会关系网,一层驭一层,层层相隶属,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生息,无论是改朝换代或是战争离乱,风雨不惊,即使打散了,很快又复原如初。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史上被公认为文化传承力最强劲的国家。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社会管理秩序,社会才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所以说,《乡土中国》提出的这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这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B,就不了解中国。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结合文段内容,给“礼治秩序”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有“自然”,说说二者用法与表意上的不同。(4分)(1)在世界上不乏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民族,但在中国“礼俗之界,至难划分”。(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地球的自转,自然安排生产劳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摘自习近平的讲话)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上两则材料,对你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24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D(“它是我们在新时代务必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表述有误。材料二中说“重温《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一步做好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知D项曲解文意。)2.A(B项,由原文“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可知,此处是“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不能解决时的无能体现,而不是真正的原因。C项,偷换比较对象,原文中是将“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与“那些不识字的工人”进行对比,而选项是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与“不识字的工人进行对比”;且选项中的“更好地掌握”并不等同于原文中提到的“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D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中的“《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于其包含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可知,原文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而D项所指的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另原文的关系为“句含”,且包含的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并非选项表述说的“构成”。)3.A(题干强调的观点是“实事求是”。A项,符合“实事求是”的观点。B项,强调“独立自主”。C项,强调“群众路线”。D项,强调“为人民服务”。)4.①论证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强调了“调查”的重要性。开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要注重调查研究,接着论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强调调查的重要性,最后更进一步到思想上的“本本主义”,分析了本本主义的危害,用设问的方式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条理清晰,逻辑严密。②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如“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形象地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列举了“蠢人”“许多巡视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等人的做法,论据贴近生活,论证生动有力。③论证语言通俗、易懂、鲜活,如“要不得”“瞎说一顿”等偏口语化语句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每点2分,特点归纳1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5.①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家乡的年味”,收集民风习俗资料:②制定调查纲目,选定好能反映家乡“年味”的代表性场所,能了解家乡“年味”的走访对象,规划好考察路线与调查重点,精心做好调查准备;③亲自深入调查,实地调查中认真观察,详尽地留下第一手资料,并做好实地走访记录;④广泛查阅地方史料或网上资料并实地考证,全方位了解“家乡的年味”的丰富内涵与变迁史;⑤做好调查记录,及时整理,梳理出重要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为后续的调查和分析提供基础;⑥学会剖析典型,对自己的调查材料作深入挖掘分析,并写出自己对“家乡的年味”的现状认识与思考。(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6分。另有其他案,若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表明船夫早已经对秦淮河的一切看惯,漠不关心,突出了船夫的冷漠”曲解文意。他的“无可无不可”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历经岁月后的从容与淡定,是对秦淮河日常景象的熟悉和适应,而不是对周围一切漠不关心。7.D(“全文以灰暗清冷的色调为背景”分析有误。文中对秦淮河华灯初上,灯影波光交相辉映等热闹繁华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出秦淮河的明亮与美好,并不能仅用“灰暗清冷”来概括。)8.①叠词运用极具表现力。如“黄黄的散光”“黯黯的水波”“缕缕的明漪”“悠悠的间歇的桨声”等句子,从颜色、光影、声音等角度细腻地描绘出秦淮河夜晚的独特景致,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真实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水乡夜景图。②拟人修辞活泼灵动。“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这里的“逗起”一词将水波拟人化,赋予了水波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传递了水波的活泼与灵动。③反问句增强了感染力。“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强调了这个场景的美丽和迷人之处,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陷入美好的幻想之中。④视听结合让描写更富意蕴。当读者沉浸于作者所描绘的如梦如幻的视觉画面时,悠悠的桨声间歇响起,仿佛这桨声也有了色彩和画面,让秦淮河的夜景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⑤化用古典诗词,增添了语言的古典美。如:“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联想到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形象可感,为文章平添了一份雅趣,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⑥长短句相间,让文章的节奏有张有弛,舒缓自然,读来富有韵律美。(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①夜游伊始,作者对秦淮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充满了神往。②泛舟之时,秦淮河的夜色、桨声、灯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作者心生喜爱,陶醉其中。③随着游览的结束,作者的情感最终归结为怅惘与幻灭。文章结尾处,“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种繁华的景象最终并没有给作者带来预期的满足和愉悦,反而引发了一种幻灭的情思和怅惘,作者从之前的幻梦中回归到现实,只留下满心的惆怅和一种对美好事物在现实中难以追寻的失落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CFH(白天有船只出没于亭前,夜晚有鱼龙在亭下哀鸣,景物瞬息万变,动人心魄,使人瞠目。)11.C(A.“锲而不舍”中的“舍”是“放弃”的意思,意思不同。B.指,用手指,名词作状语;“崖限当道者”的“限”,像门槛一样,为名词作状语,用法相同。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译为“用来……的”,意思不同。D.“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用法不同。)12.C(“楚襄王跟从宋玉、景差到兰台宫”有误,原文“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中“从”应该是“使……跟从”,意译为“带领”)13.(1)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安然自得,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呢?(得分点:“使”“不自得”“何往”“病”各1分。使,假使;不自得,不安然自得;何往,宾语前置,到哪里去;病,忧愁。)(2)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得分点:“是……也”“造物者”“适”各1分,句意1分。“是……也”判断句式;造物者,指自然界;适,享有,享受。)14.①观赏风景之“快”:在快哉亭上所见之景令人心旷神怡,畅快舒适:②凭吊古迹之“快”:三国古迹,让人想起曹操、周瑜等英雄豪杰驰骋沙场的故事,令人心生快意;③旷达洒脱之“快”:作者认为士处于世,应该安然自得,不受外界羁绊,不被名利牵累,这样才能快意人生。(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5.C(“颔、颈两联虚写客至”错误,颔联虚写客至,颈联转入实写待客。)16.①“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意思是说自己家远离街市,买东西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好酒好菜,只有家酿的陈酒。②淳朴的“家常话”使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诗人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毫无“深艰作意之语”。③读者很容易从这样的话语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体会到主客之间“天然真致”的深厚情谊。(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示例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每空1分)18.(示例)甲:风调雨顺乙:一视同仁(每空1分)[解析]甲处可填“风调雨顺”之类的成语,前面提到“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且甲处前文说“逢上”,后文说“就有好收成”,由此可以推断此处应填“风调雨顺”。乙处可填“一视同仁”之类的成语,文本提到“并非对所有成员”“有轻重厚薄的分别”,可知不是对所有成员都同等看待,而是有分别的。一视同仁;本指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之心。后泛指对人对事不分亲疏远近、高低责贱,都同等看待。19.(示例)A.但礼和俗并不是一回事B.不了解这样的乡土社会(每处2分)[解析]材料中有两处空缺,A处为段首句,结合文本中对“礼”与“俗”的阐释,可知该句指向的是“礼”“俗”的不同,故填“但礼和俗并不是一回事”;B处,前文提到“这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后文说“就不了解中国”,由此可以对应写出“不了解这样的乡土社会”。20.(示例)(1)序号:①修改:删去“因为”或“的重要原因”(2)序号:③修改:“来源”修改为“来源于”(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共4分。其他修改方案正确亦可得分。)[解析]第一处,①句中的“这是因为……的重要原因”为句式杂糅,“因为”“的重要原因”二者任删其一即可。第二处,③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此处“来源”应修改为“来源于”。21.(示例)礼治秩序是(判断句1分)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1分)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管理(1分)的社会管理秩序(1分)。[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其表达上一般用“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形式,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根据语段可知,“礼治秩序”的属概念为“社会管理秩序”。根据文段“农村的基层组织……即‘礼治秩序’”可以提炼关键信息,即“礼治秩序”的基本特点为:“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序列管理”。综上即可得出“礼治秩序”的定义22.(1)句中的“自然”作定语,“自然界”“天然、非人为”的意思;(2)句中的“自然”作状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自发地”的意思。(用法与表意各1分;每句2分,共4分。)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1.材料一摘自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我们需要‘本本’”是说要向书本学习;“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强调学习的书本知识要符合实际情况且经得起实践检验。2.材料二摘自习近平的讲话,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1)首先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能放飞梦想,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成就事业;(2)然后阐述了“学什么”,为青年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即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3)最后阐述了“怎样学习”,道出了学习之法,强调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密封胶产品环保标准制定与执行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温室大棚设施买卖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园林除草项目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发承包经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开发框架授权许可合同3篇
- 2024面粉市场推广与品牌代言合同3篇
- 2024版设备维修及日常保养合同合同一
- 2025年度床垫行业展会参展与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玻璃行业研发成果转化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承包合同终止协议3篇
- 2025年湖北武汉工程大学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 学】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能力提升卷
- GB/T 26846-2024电动自行车用电动机和控制器的引出线及接插件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妊娠咳嗽的临床特征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4年金融理财-担保公司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书
-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