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新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新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新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新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6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2、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胚芽鞘尖端只有受到单侧光照射才能产生生长素B.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C.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D.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3、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4、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5、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营养级B至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B.营养级A是生产者,固定能量时必须依赖叶绿体C.营养级A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营养级B的全体数量D.管养级B的个体数量越多,则营养级C获得的能量越少6、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若电机以10转/min的速度匀速旋转,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

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C.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D.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C.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O3-、NO3-等离子有关D.葡萄糖、无机盐、水分、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8、生理学家对某动物的代谢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环境温度为t3时,该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最低,代谢最慢B.动物体内的CO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来自细胞质基质C.环境温度由t1升至t3的过程中,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切除下丘脑后,将该动物从40℃移至10℃环境时C02产生量的变化量不明显9、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T细胞等10、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结构”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都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B.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大信封需装入4种不同形状卡片C.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做底物是因为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加快D.用黑藻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可见具两层膜结构的叶绿体随着胞质环流运动11、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关系呈现周期性波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现象与种内竞争无关B.二者的数量变化是不同步的C.所有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该模型D.呈现出这种变化规律是因为两种群互相制约、互为因果12、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碳元素转移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碳在乙和丙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丙中的生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其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两种C.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D.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常用样方法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4、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5、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6、请补充完成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填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功能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____特征具有____和空间特征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开放性、自我调节性

①_____________②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17、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1、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1题,共7分)22、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1)1931年科学家从人体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________;它是由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乙图中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a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mol/L。

(3)在认识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是因为去掉顶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酶活性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__作用。

③为了探究生长素适宜喷施的最适浓度,有必要进行______,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3、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2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以此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用图中的数字可将碳中和量的关系构建成数学模型,即_____。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生物圈在物质上可以自给自足,原因是_____。

(3)蝗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我国古代有“早极而蝗”的记载。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存活。蝗虫呈两种生活状态,数量多时是群居型,体色较深,背部黑色;数量少时是散居型,体呈绿色。蝗灾主要是由群居型蝗虫引起的,严重干旱时,群居型蝗虫不易被天敌捕食,而散居型蝗虫易被大山雀等鸟类捕食。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析,散居型蝗虫易被捕食的原因是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A正确;

图中①→③→④→⑤过程需要下丘脑;大脑皮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故B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故C正确;

寒冷时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但产热和散热是相等的,故D错误。

【点睛】

解答D选项,要注意只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人体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就保持相等。2、C【分析】【分析】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

1.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2;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部分;幼根(叶)>老根(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

【详解】

A;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A错误;

B;生长素是色氨酸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可以合成生长素,但人体缺少合成生长素的酶,所以在人体内不能发生该过程,B错误;

C;人体细胞缺乏生长素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C正确;

D;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与尖端以下区段分布不均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分布、运输及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B【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Ⅰ仅包括Ⅱ和Ⅲ,Ⅱ包括Ⅳ。

【详解】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故A项正确;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而突触小泡存在与突触小体中;将化学信号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并不包含于突触前膜,故B项错误;

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RNA又可分为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故C项正确;

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D项正确。

故选B。4、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图中;物质在甲与大气可以双向传递,所以甲是生产者;甲和乙的物质都可以流向丙,丙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5、A【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的同化量=175+875+200=1250kJ;B的同化量为200kJ;而C的同化量为30kJ。

【详解】

A;营养级之间的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30/200×100%=15%;A正确;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可以是生产者,但它固定能量时,可以是真核植物的叶绿体,也可以是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光合片层,此外,化能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B错误;

C;营养级A的能量一般多于营养级B;但个体数量不一定多,C错误;

D;营养级B的能量以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营养级C;与其数量多少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A。6、D【分析】A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B的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尖端虽然能感受光的刺激,但由于电机匀速旋转,使得尖端均匀接受光照,导致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直立生长;C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因云母片的阻隔,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D的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只有暗箱的窗口朝向光源时,胚芽鞘的尖端才能感受到光的刺激,造成胚芽鞘背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朝向窗口的一侧,植株向窗口侧弯曲生长。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B:C:D【分析】【分析】

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详解】

A;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就是体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B错误;

C、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错误;

D;葡萄糖、无机盐、水分、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BCD。

【点睛】8、A:B:C【分析】【详解】

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t3之前,环境温度越低,CO2产生量的相对值越高,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该动物是恒温动物,其体内酶的活性应该基本不变,A错误;该动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B错误;环境温度由t1升至t3的过程中,该动物呼吸减弱,产热减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加,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切除下丘脑后,没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就没有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故从40℃移至10℃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就没有变化,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D正确,所以选ABC。9、A:C: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方式有神经系统参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和免疫系统参与,即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图中③为神经递质;⑤为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等,⑧可以代表激素,即三者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B正确;

C;⑧可表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C错误;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只有浆细胞,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0、A:B:D【分析】【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详解】

A;“DNA双螺旋结构”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利用了数学模型构建法,A错误;

B;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大信封需装入2种不同的卡片,分别代表等位基因,从两个信封中取出的卡片组合起来代表的是配子的种类,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进行实验,C正确;

D;用黑藻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可见叶绿体随着胞质环流运动;但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ABD。11、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捕食者和猎物种群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有周期性波动,且无论猎物还是捕食者,种群体内部的数量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增减。

【详解】

A;该模型体现的是捕食者和猎物的种间关系;种内竞争会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该模型的形成,故这种现象与种内竞争有关,A错误;

B;由图示可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制约,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减少会限制捕食者的数量增加,故二者的数量变化是不同步的,B正确;

C;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猎物数量还会出现升高,故不是所有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该模型,C错误;

D;呈现出这种变化规律是因为捕食者种群与猎物种群之间相互制约;二者的数量变化互为因果,D正确。

故选AC。12、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详解】

A;碳在乙和丙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A错误;

B;丙中的生物不一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例如青蛙处于第三营养级,有的鱼也是第三营养级,丙中生物种间有捕食和竞争等关系,B错误;

C、水稻生长期,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C正确;

D;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5、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6、略

【分析】【详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数量物种组成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9、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20、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1、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1题,共7分)22、略

【分析】【分析】

1、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

2、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详解】

(1)1931年科学家从人体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根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b侧为低浓度,促进生长,a侧为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10-8mol/L。

(3)顶端优势指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故在认识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是因为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5)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促进细胞伸长。故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②生长素也能促进细胞伸长;故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协同作用。③为了探究生长素适宜喷施的最适浓度,有必要进行预实验,其目的为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点睛】

识记生长素的作用,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及不同生长素浓度的效应;正确判断图乙中不同点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解析】吲哚乙酸(IAA)色氨酸促进大于10-8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浓度降低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抑制协同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六、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

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1)自身呼吸消耗(2)流入下一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

【详解】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