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试行)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测绘的总体要求,各测绘事项的测量方法、精度指标、
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等基本要求。
本规程所指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类和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不含
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工程及属国家、省级审批的工程。
本规程适用于无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涉及的测绘事项,其中房屋建筑类项目有选址测
绘、用地综合测量、放线测量、验线测量、房产面积预测、规划竣工测量、房产面积及人防测量、
管线竣工测量;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有选址测绘、土地勘测定界、供后测量、放线测量、验线测量、
城市基础设施竣工测量。江阴、宜兴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GB5003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
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5018工程测量通用规范
GB55031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7986.1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17986.2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数据字典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37346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
GB/T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947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
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T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CJJ/T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JGJ10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TD/T1001地籍调查规程
TD/T1008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DGJ32/TJ131-2011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
DB32/T4174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
DB32/T4405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苏防﹝2020﹞58号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面积测绘指南(试行)
江苏省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无锡市区地形图DWG数据提交标准(1:500、1:1000比例尺)(2020年4月)
1
无锡市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及其相应补充规定(锡规总〔2008〕7号、锡规总〔2009〕5
号、锡规总〔2017〕27号))
无锡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锡规规发〔2010〕1号)
无锡市不动产登记与权籍调查成果数据库标准(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工程建设项目constructionproject
是指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总称。本规程特指房屋建筑
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参考:DB32/T4405-2022,3.1,GB/T50841-2013,2.0.1,无锡市工程
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方案(试行)】
3.2规划条件planningbrief
又称“规划设计条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对具体地块的使用和建设
提出的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是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
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重要依据。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括:地块
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须配置
的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建筑界线,开发期限以及其他要求。【来源:城乡规划学名词(2021),
07.057、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第六条】
3.3条件点qualificationpoint
对实现规划条件有制约作用的点位。【来源:CJJ/T8-2011,2.1.13】
3.4道路红线boundarylineofroads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来源:GB50352-2019,2.0.6】
3.5用地红线propertyline
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用地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来源:GB50352-2019,2.0.7】
3.6建筑控制线buildingline
行政主管部门在道路红线、建设用地边界内,另行划定的地面以上建构筑物主体不得超出的界
线。【来源:GB50352-2019,2.0.8】
3.7容积率plotratio;floorarearatio
在一定用地及计容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来源:GB50352-2019,2.0.10】
3.8绿地率greeningrate
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比率(%)。【来源:GB50352-2019,2.0.11】
3.9建筑密度buildingdensity;buildingcoverageratio
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率(%)。【来源:GB50352-2019,
2.0.9】
3.10基底面积areaofbase
基底面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外墙或主体结构(含柱)外围水平投影面积,是计算建筑
密度的必要数据。【参考:DB32/T4405-2022】
3.11建筑高度buildingelevation
建筑高度指建筑±0.00层主出入口室外地坪到女儿墙顶、屋面檐口、屋脊线或屋顶最高处等位置
之间的垂直距离。本规程中一般指室外地坪到女儿墙顶或屋面檐口的垂直距离。【参考:GB50352-2019
4.5节】
2
3.12宗地cadastralparcel
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来源:TD/T1001-2012,3.7】
3.13用地综合测量Comprehensivelandsurvey
用地综合测量是指对与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相关的地类、数量、分布、权属及其上定着物等
特征进行调查、测量的工作,本规程中包括土地勘测定界、拨地测量、地籍调查测绘。【参考:无
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方案(试行)】
3.14锡地码Xidicode
锡地码是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过程中给土地赋予唯一识别码,通
过“项目编号+宗地编号”进行综合编码,并以二维码的形式体现在审批出具的各类证书文件上,作
为项目地块的唯一“身份”信息。
3.15界址点boundarypoint
土地权属界址线的转折点。【来源:TD/T1001-2012,3.6】
3.16界址线boundaryline
宗地的边界线。【来源:TD/T1001-2012,3.5】
3.17宗地图parcelplan
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与相邻宗地关系等要素的地籍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
【来源:TD/T1001-2012,3.10】
3.18定着物tingsfixedonland
固定于土地(海域)且功能完整、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森林、林木
等不能移动的物。【来源:GB/T37346-2019,3.11】
3.19不动产realestate
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来源:GB/T37346-2019,3.15】
3.20不动产单元realestateunit
权属界线固定封闭,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空间。【来源:GB/T37346-2019,3.16】
3.21不动产单元代码identifierofrealestateunit
按一定的规则赋予不动产单元的唯一和可识别的标识码,也可称为不动产单元号。【来源:GB/T
37346-2019,3.17】
3.22挑廊overhangingcorridor
挑出建筑物外墙的水平交通空间。【来源:DGJ32/TJ131-2011,2.2.23】
3.23挑楼overhangingbuilding
二层以上,有一层或多层楼面挑出下层楼面墙体外的楼层。
3.24门廊porch
位于建筑物出入口处,有廊台、有支柱支撑顶盖或借助于建筑墙体形成半围合的开放式建筑空间。
【参考:DGJ32/TJ131-2011,2.2.26】
3.25门斗foyer
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有盖过渡性建筑空间。【参考:DGJ32/TJ
131-2011,2.2.28】
3.26主体结构majorstructure
3
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机联系
的构造。【来源:GB/T50353-2013,2.0.23】
3.27围护结构buildingenclosure
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来源:GB/T50353-2013,2.0.4】
3.28围护设施enclosurefacilities
为保障安全而设置的栏杆、栏板等围挡。【来源:GB/T50353-2013,2.0.7】
3.29阳台balcony;veranda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室外空间。【来源:DGJ32/TJ131-2011,2.2.31】
3.30房屋建筑面积buildingarea
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
等,且具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下同)的永久性的建筑。【来源:DGJ32/TJ
131-2011,2.1.3】
3.31房屋套内建筑面积areaoftheinsideproperty
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使用、套内墙体及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3.32房屋的使用面积usablefloorarea
房屋套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包括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
所、储藏室、壁柜等。【来源:DGJ32/TJ131-2011,2.1.5】
3.33房屋套内墙体面积interiorwallarea
成套房屋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其中各套之间的
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
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有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来源:DGJ32/TJ131-2011,
2.1.7】
3.34共有建筑面积sharedbuildingarea
建筑物内由多个产权人共同占有或使用的建筑面积。包括:幢内应分摊共有(公用)建筑面积、
不分摊共有(公用)建筑面积和非幢内共有(公用)建筑面积。
3.35房屋专有建筑面积proprietarybuildingarea
建筑物内由单个权利人占有或享有独立使用的建筑面积。【来源:DGJ32/TJ131-2011,2.1.9】
3.36人防有效面积effectivefloorareaforcivilairdefence
能供人员、设备使用的面积。其值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与结构面积之差。【来源:GB50038-2019,
2.1.45】
3.37掩蔽面积shelteringarea
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有效面积。其值为与防护密闭门(和防爆波活门)相连接的临空
墙、外墙外边缘形成的建筑面积扣除结构面积和下列各部分面积后的面积。【来源:GB50038-2019,
2.1.46】
①口部房间、防毒通道、密闭通道面积;
②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
③厕所、盥洗室面积。
3.38地下管线探测undergroundpipelinedetectingandsurveying
获取管线走向、空间位置、附属设施及其有关属性信息的全过程。【来源:CJJ61-2017,2.1.2】
4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多测合一”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如无人机航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等,其测绘成果须满足本规程规定的精度要求。
4.1.2“多测合一”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校准),能满足相应测量精度要求并保持良好
状态。使用的软件应获得著作权或通过专业权威部门测试和认证。
4.1.3本规程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测量极限误差。
4.1.4“多测合一”应注重实效,对统一审批阶段事项,如竣工图、规划面积核实、房屋面积实
测、土地核验、人防测量、绿化测量等宜同步测定,避免多次重复测量。
4.1.5对因超建、少建、漏建、不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等原因,建设单位按自然资源规划、住建、
人防、市政园林等部门的整改意见对工程项目进行专项施工整改后,测绘单位应到实地对整改部位
重新测绘、对其他部位进行巡视,据实重新出具该专项完整的测绘成果资料、并经建设单位验收后
提交审核。新出的专项测绘成果资料应按无锡市“多测合一”管理平台的有关要求上传更新,并在
成果报告中注明修改的内容、原因及前一手资料的编号。
4.1.6“多测合一”测绘成果应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规定执行“两级检
查,一级验收”制度,质量评定合格后方可提供。测绘报告宜由在本单位执业的注册测绘师签章。
4.1.7“多测合一”各类数据、成果应满足无锡市区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平台的要求。
经审批、上传至平台的成果报告应附有标识项目地块“身份”信息的“锡地码”,通过该二维码实
现地块基本信息、关键指标、审批过程及结果信息等的全生命周期的关联管理。
4.1.8“多测合一”测绘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还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测绘系统
4.2.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国家统一3°分带,120°中
央子午线。
4.2.2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3时间系统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测绘报告封面日期为该项测绘的开工日期,批准日期为
测绘完工日期。
4.2.4对需与历史项目进行衔接时,还应同时提供与原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成果。
4.3测量精度
4.3.1地形图测量精度要求
4.3.1.1地形图成图比例尺,中心城区采用1:500,其他地区采用1:1000,具体范围参见《无锡市
区地形图DWG数据提交标准(1:500、1:1000比例尺)》附件1:无锡市区基础地形图幅结合表。基
本等高距采用0.5m,山地可采用1m。
4.3.1.2选址地形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5mm,地物点相
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4mm;
4.3.1.3竣工地形图上条件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05m,条件点间距中误差不
大于0.07m;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07m,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
0.10m,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特征点点位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0.5倍。
4.3.1.4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15m,高程注记注到厘米,
山地可注至分米,其密度应适当,一般为图上每平方分米为8-15个。对竣工建筑的高度,±0层室
内外地坪高程及地下室地坪高程测量精度参照本规程4.3.4执行。
4.3.2放线和验线测量精度要求
4.3.2.1放线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
4.3.2.2验线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0层验线高程测量中误差参
照本规程4.3.4执行。
4.3.3边长测量精度要求
本规程中建筑面积测量的房屋边长测量精度应符合表4.3.3规定。
5
表4.3.3边长测量精度要求
精度等级中误差(m)限差(m)适应范围
一级±(0.007+0.0002D)±(0.014+0.0004D)特殊要求
二级±(0.014+0.0007D)±(0.028+0.0014D)一般房屋
三级±(0.028+0.002D)±(0.056+0.004D)其他
注:D为边长,以m为单位。当D<10m时,以10m计。
4.3.4建筑高度测量精度要求
4.3.4.1建筑物层高测量精度应符合上表4.3.3中二级精度的要求;
4.3.4.2±0层室内外地坪的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03m;
4.3.4.3建筑物屋顶高程、地下室地坪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
4.3.4.4施测困难地方测量中误差可放宽50%。
4.3.5地籍界址点平面精度要求
地籍界址点平面精度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表4.3.5地籍界址点平面精度要求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界址点间距误差
级别
中误差(m)限差(m)中误差(m)限差(m)
一级±0.05±0.10±0.05±0.10
二级±0.075±0.15±0.075±0.15
三级±0.10±0.20±0.10±0.20
注:(1)土地使用权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
(2)土地所有权界址可选择一、二、三级。
4.3.6房屋界址点平面精度要求
房屋界址点平面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级相邻界址点的点位误差、间距大于50m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表4.3.6的规定。
表4.3.6房屋界址点平面精度要求
界址点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
等级中误差(m)限差(m)
一级±0.02±0.04
二级±0.05±0.10
三级±0.10±0.20
b)间距不大于50m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限差不超过公式(4.3.6)的计算结果:
ΔD=±(mj+0.02×mj×D)(4.3.6)
式中:mj表示相应等级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
D表示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单位为m;
ΔD表示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测边长较差的限差,单位为m。
4.3.7建筑面积测算精度要求
规划核实和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中误差和限差应满足下表4.3.7的规定:
6
表4.3.7建筑面积测算精度要求
精度等级中误差(m2)限差(m2)使用范围
一级±(0.01S+0.0003S)±(0.02S+0.0006S)特殊要求
二级±(0.02S+0.001S)±(0.04S+0.002S)一般房屋
三级±(0.04+0.003S)±(0.08+0.006S)其他
备注:S为建筑面积,单位为m2
4.3.8绿化测量精度要求
绿化测量精度参照4.3.1竣工地形图要求执行。
4.3.9地下管线探测精度要求
4.3.9.1明显管线点的埋深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025m。
4.3.9.2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探查中误差不应大于±0.05h,埋深探查中误差不应大于±0.075h,
其中h为管线中心埋深,单位为m,当h<1m时,以1m代入计算。
4.3.9.3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03m。
4.3.10人防测量精度要求
4.3.10.1人防建(构)筑物外轮廓点的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其边长测量精度不
低于本规程表4.3.3中三级精度要求。
4.3.10.2人防工程地坪的高程及战时主要出入口地面高程测量精度按本规程4.3.4的要求执行。
4.3.10.3人防面积测量精度不低于本规程表4.3.7中三级精度要求。
4.4计量单位与取位
4.4.1测量坐标、高程、长度、高度、角度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及取位应符合下表4.4.1规定。
表4.4.1测量值的计量与取位
坐标高程长度高度角度
计量单位/格式面积(m2)
(m)(m)(m)(m)(°′″)
测量/计算取位0.0010.0010.0010.0010.1″0.01
成果取位0.0010.010.010.011″0.01
4.4.2本规程中边长为特征点到特征点间的水平距离,面积的量测为其水平投影面积。
4.4.3对精密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参照精密工程测量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执行。
4.5质量检查与验收
4.5.1测绘单位应按《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和主管部门有关“多测合一”成果
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对测绘成果严格按照“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进行质量控制。
4.5.2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
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其要求如下:
a)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
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量参照GB/T24356表四执行),样
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b)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样本量按上条a)执行。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
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
c)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d)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
量错漏处理。
7
5控制测量
5.1一般规定
5.1.1本规程的控制测量是指为项目服务而建设的工程控制网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量。
5.1.2控制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宜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
规模、工期和范围选择控制网等级和加密级次,一般按两级布设为宜。
5.1.3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应布设于工程建设项目周边稳固区域,宜共点布设,便于发展和保存。
5.1.4控制网应与高等级城市控制网进行联测;首级控制施测等级应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平面控制
宜采用四等及以上;高程控制宜采用三、四等及以上。
5.1.5控制点作用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使用前应按本规程要求进行检核,检核较差满足要求
后方可使用。
5.2平面控制测量
5.2.1平面控制测量方案应根据已有控制点的等级、分布情况和测区的大小、环境条件进行制定,
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
5.2.2平面控制网应在高等级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可根据工程项目场地适当加密。
平面控制网宜与最新的无锡市D级GNSS控制网联测。
5.2.3首级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不少于3个两两通视的控制点,应埋设控制点标石,并绘制点之记。
标石埋设和点之记绘制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有关规定。加密平面控制点位布设于水
泥地面、沥青地面等硬化地面时,可采用带十字丝水泥钉、钢钉等作为固定标志。
5.2.4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静态、动态GNSS测量及导线测量方法。
5.2.5GNSS测量要求
5.2.5.1测量仪器应采用双频或多频GNSS接收机,标称精度应不低于10mm±2*10-6*D。
5.2.5.2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2.5.2的规定:
表5.2.5.2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等级平均边长(km)测量方法
中误差(mm)
四等2≤1/45000≤50静态
一级静态:1;动态≥0.5≤1/20000≤50静态、网络RTK(4测回)
静态<1;动态≥静态、网络或单基站RTK
二级≤1/10000≤50
0.3(3测回)
网络或单基站RTK(3测
三级动态≥0.2≤1/6000≤50
回)
5.2.5.3静态GNSS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5.2.5.3的规定:
表5.2.5.3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
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平均重复设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
PDOP值
(°)星数站数(min)(s)
≥15≥4≥1.6≥4510~30<6
5.2.5.4动态GNSS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观测前,手簿中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0.02m,垂直收敛阈值不应超过0.03m。
b)观测时,卫星高度15°以上的卫星颗数不应少于5颗,PDOP值应小于6。
c)天线应采用三脚架架设,仪器的圆气泡应稳定居中。
d)观测值应记录收敛、稳定的固定解。经纬度应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
到0.001m。
e)测量前,应至少采用一个已知的高等级点或两个同等级控制点进行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
应大于0.05m。
f)一测回的自动观测值个数不应少于10个,定位结果应取平均值。
g)测回间应至少间隔60s,下一测回测量开始前,应重新初始化。
8
h)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0.02m或经、纬度的分量较差应小于0.007″,垂直坐
标分量较差应小于0.03m。最终观测结果应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
i)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启卫星定位接收机,再次
初始化。当重启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
5.2.6导线测量方法
5.2.6.1测量仪器应采用测角精度2″级或以上、测距精度为I级的全站仪。
5.2.6.2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2.6.2的规
定。
5.2.6.2导线测量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闭合环测角测回
平均测距中测角中
等或附合最弱边相数方位角闭测距测
边长误差误差
级导线长对中误差合差(″)回数
(m)(mm)(″)DJ1DJ2
度(km)
四往返各
≤101600≤18≤2.5≤1/4000046
等5n1
一
≤3.6300≤15≤5≤1/14000—2往测2
级10n
二
≤2.4200≤15≤8≤1/10000—1往测1
级16n
三
≤1.5120≤15≤12≤1/6000—1往测1
级24n
注:(1)n为测站数;
(2)一、二、三级导线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个级别;
(3)导线网中结点与起算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4)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闭合差不应大于0.13m;
(5)特殊情况下附合导线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按上表放宽至1.5倍,但其全长闭合差不应大
于0.26m;
(6)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
(7)当导线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5.2.6.3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与平差计算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
技术标准》CJJ/T73的规定要求。
5.3高程控制测量
5.3.1高程控制测网应在城市高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精度等级宜为三、四等,宜采用水
准测量方法施测,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GNSS高程测量等方法。
5.3.2高程控制网宜一次同级布设,一般不少于2点。
5.3.3采用水准测量施测时应与城市高等级水准控制网进行联测,组成附合或闭合路线。高程起算
点宜采用最新的无锡市二等水准控制网成果作为依据,高程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
差不得大于±0.02m。
5.3.4特殊情况下高程控制点破坏或密度不足时,可按相应规范要求同级加密,但是必须组成附合
路线。
5.3.5水准测量要求
5.3.5.1仪器应采用DS3级以上水准仪。
5.3.5.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3.5.2的规定。
表5.3.5.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
每千米高差中数附和路线或环线闭
测段、区段、测段、路线的检测已测
中误差合差
等级路线往返高左右路线高测段高差
偶然全中
差不符值差不符值平原山区之差
中误差误差
三等36√√√√√
四等510√√√√√
9
注:1——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符合路线或环线长度(km);
——检测测段长度(km)。
2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大于400m的地区。
5.3.5.3观测要求
5.3.5.3.1光学水准仪测量要求
采用光学水准仪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可采用中丝读数法往返观测或光学测微法单程双转点观
测,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采用光学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当水准路线组成附合
路线或闭合环时可采中丝读数法单程测量。如果采用单面标尺应变换仪器高观测两次。观测顺序为
“后—前—前—后”。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等要求应符合下表5.3.5.3.1的规定。
表5.3.5.3.1光学水准仪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单位:m)
任意测站上前后
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
视距差累积
DS3≤75
三等≤2≤5三丝能读数
DS1、DS05≤100
DS3≤100
四等≤3≤10三丝能读数
DS1、DS05≤150
5.3.5.3.2数字水准仪测量要求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三、四等水准观测时,应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顺序与光学水准仪的观测顺
序相同。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等要求应符合下表5.3.5.3.2的规定。
表5.3.5.3.2数字水准仪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单位:m)
前后视任意测站上前后重复测
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视线高度
距差视距差累积量次数
三等DSZ1、DSZ05≤100≤2≤5三丝能读数≥2
四等DSZ1、DSZ05≤150≤3≤10三丝能读数≥2
5.3.5.3.3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下表5.3.5.3.3的规定。
表5.3.5.3.3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单位:mm)
基辅分划或黑基辅分划或黑红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检测间歇点
等级
红面读数的差面所测高差的差左右路线转点差高差的差
三光学测微法1.01.51.53.0
等中丝读数法2.03.0——3.0
四等3.05.04.05.0
5.3.5.3.4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中5.3.10条款要求执行。
5.3.6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5.3.6.1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进行四等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三等以上水准点。
5.3.6.2线路距离观测宜采用对向观测,也可采用隔点设站观测。隔点设站时,应采用单程双测法,
变换仪器高度或位置观测两次,应保证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100m。
5.3.6.3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3.6.3的规定。
表5.3.6.3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视线垂视线高度距离观各次读测回中垂直角测回仪器高、棱
等
边长直角离开障碍测测回数互差数互差差和指标差镜高施测前
级
(m)(′)物(m)数(mm)(mm)互差(″)后互差(mm)
四
700≤15≥1.52≤10≤15≤5≤3
等
5.3.7GNSS高程控制测量
10
5.3.7.1GNSS高程控制应采用静态观测方法,按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施测,宜与GNSS平面控制
测量同时进行。
5.3.7.2采用GNSS高程测量方法时,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应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其高程异常模型内符合中误差不应大于0.02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3m。
5.3.7.3GNSS高程控制测量时,应联测一个以上高程控制点,检核高程较差不应大于0.06m。
5.3.7.4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与平差计算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
技术标准》CJJ/T73的规定要求。
5.4成果提交
建设工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a)控制测量成果报告;
b)控制点成果表;
c)控制点布网图和点之记;
d)平差计算资料;
e)仪器的检定校准证书。
11
6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
6.1选址测绘
6.1.1一般规定
6.1.1.1本规程中选址测绘的工作内容有:地形测量、地下管线探测、日照测量等。
6.1.1.2选址测绘范围应满足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审批需要,一般为选址用地范围外扩30~50米。
6.1.2地形测量
6.1.2.1选址地形测绘是为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审批提供现状地形图,用于项目前
期用地许可和规划许可等。
6.1.2.2本章节内容适用于房屋建筑类和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
6.1.2.3测量比例尺
地形测量的比例尺中心城区采用1:500,其他地区采用1:1000。
6.1.2.4测量工作内容
地形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控制测量、地形要素采集、地形图编辑、成果提交。
6.1.2.5资料收集
地形测量开展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a)项目选址范围及立项、审批的有关文件;
b)测区已有控制成果;
c)测区已有分幅DWG地形数据。
6.1.2.6控制测量
a)控制测量应满足本规程第5章相应要求,控制点密度不够时可以加密布设图根控制点。
b)图根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图根控制点应根据测区地物密度和通视环境合理布设,保证能与大部分重要地物点直接
通视,并与相邻图根控制点相互通视;
2)图根控制点应便于保存、埋设于牢固的硬化地面,可采用测钉,必要时应埋设图根标石;
3)图根控制点宜采用网络RTK方法进行施测并利用已布设的首级或加密控制点进行检校。
测量方法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有关要求。
6.1.2.7地形要素采集
a)选址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应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点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
貌、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境界应采用已有界线成果,并应着重表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
的各项要素。
b)选址地形图测绘要素种类、要素编码《无锡市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数据字典》、《无锡市区地形图DWG数据提交标准》的相关规定。
c)选址地形图测量方法,应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相关规定执行。
6.1.2.8地形图编辑
a)数据编辑应选用通过测试的成图软件进行作业,最终提交符合入库要求的图形文件和数据
库文件。
b)地物符号、编码、分层、分色等应符合《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江苏省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无锡市区地形图DWG数据提交标准(1:500、1:1000
比例尺)》的要求。
c)地物符号的定制与尺寸应符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17中3.1和3.2的要求;地物符号的定位点按以下规则进行
设置:
1)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定位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2)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3)宽底符号(烟囱、水塔等)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4)底部为直角的符号(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5)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教堂、气象站等)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6)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
12
7)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其他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心点;
8)线状符号(道路、河流等)定位线在其符号的中轴线;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线的中轴线;
9)符号除简要说明中规定按真实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d)文字注记以单行文字绘制,正中对齐。跨图幅注记不裁剪,仅保留文字定位点所在图幅内
的完整注记。同一个注记作为一个整体,线状注记必须以编组形式绘制(如道路名称、河
流名称等),不打散为单个独立文字;
e)线面要素绘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均以多义线绘制,禁止使用圆、圆弧或样条曲线等绘制,多义线从
左往右按逆时针方向绘制,有线型时,突出部分在前进方向左侧;
2)线状和面状要素不因注记、符号等间断;所有线状要素或者面状要素在同一图幅范围内
应连续或者封闭,跨图幅要素以图廓为边界断开或者封闭;
3)面状居民地、面状水体和面状绿地等面状要素只绘制一次边线,保证构面的边线为闭合
多义线;
4)多个要素的公共边,应保持完全一致;
5)面状水体应保持连续,遇桥、水闸等设施不应断开。同一名称的河流应连续、连通,不
同名称的河流分开绘制;
6)池塘数据需要区分,用于人工养殖鱼、虾、蟹等的需加注“(鱼)”“(虾)”“(蟹)”
等字,其它的池塘水域部分加注“塘”字;
7)对于闭合环岛的地物以编组形式绘制,外轮廓与内轮廓构成编组;
8)电力线、通信线应在电线杆(塔)之间用线连接起来,保证电力线和通信线的连续性;
9)要素的点、线、面几何特征正确,实体对象进行编辑时,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分割要合
理,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的拓扑关系要正确。
f)要素属性信息的录入应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江苏省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
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无锡市区地形图DWG数据提交标准》的要求进行编辑。
6.1.2.9成果提交
选址地形测量完成后应提交的主要资料有:
a)地形测量报告(报告的封面、目录、测绘责任人、测绘说明参照附录A);
a)控制点成果表、检核表(参照附录B);
b)选址地形图(参照附录C);
c)选址地形入库文件(标准参见《无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标准(试行)》);
d)其他相关文件。
6.1.3地下管线测量
6.1.3.1本阶段地下管线测量是对选址测绘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查和测绘(简称探测),其成
果为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管线迁改与维护等提供数据依据。
6.1.3.2本章节内容适用于房屋建筑类和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
6.1.3.3地下管线探测应查明测绘范围及周边地下管线的类别、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材
质、建设年代和产权单位及管线附属构筑物信息等,测量管线三维坐标,编绘以地形图为背景的地
下管线图。
6.1.3.4地下管线探测的工作内容包括前期准备、地下管线探查、地下管线测量、地下管线图编绘、
成果提交与入库等工作。
6.1.3.5地下管线测量的具体要求应符合本规程8.3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规定。
6.1.4日照测量
6.1.4.1日照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过程中,对需要核实日照影响或日照时数的建
筑物或建筑群及场地的平面位置、高度进行测量,为主管部门日照分析审批与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6.1.4.2本章节内容适用于房屋建筑类项目。
6.1.4.3日照测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建构筑物测量、日照测量图制作、成果编制与提
交。
6.1.4.4资料收集
日照测量前应收集下列相关资料:
13
a)测区已有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成果;
b)测区周边已建建(构)筑物、场地等已有资料;
c)日照测量主体、客体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d)其他需要的相关资料。
6.1.4.5建(构)筑物测量
a)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已有建(构)筑物、场地的平面位置;
2)已有建(构)筑物首层室内地坪、室外地坪高程;
3)已有建(构)筑物立面上的门、窗、阳台等位置和高程;
4)已有建(构)筑物底层及以上为非居住用房层的,应测量其非居住用房层高度;
5)遮挡建筑的檐口,屋顶楼梯间、机房等位置和高程;
6)遮挡建筑为坡屋面的,应测量屋脊线、天沟线、檐口线等位置和高程;
7)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等。
b)测量方法:
1)平面位置测量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
2)高度测量宜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法、悬高测量法、手持测距仪直接量取法;
3)地面高程测量宜采用图根水准或三角高程测量法。
6.1.4.6日照测量图绘制
日照测量图件一般包括平面图和平立面示意图:
a)日照测量平面图应在现状地形图基础上制作,标识测量建筑编号、位置、南立面阳台、窗
户位置、建筑檐口、结构高度、首层室、内外地坪高程等信息。
b)日照测量平立面示意图以单栋建筑为对象进行绘制,平面示意图上表示建筑平面轮廓、结
构、层次、阳台、窗户位置、檐口、结构高度、±0高程等;立面示意图上表示建筑立面
轮廓、±0位置各层窗户位置、高度等。
6.1.4.7成果提交
日照测量结束后应提交的主要资料有:
a)日照测量报告(封面、目录、测绘责任人、测绘说明的格式参照附录A);
b)控制点成果表、检核表(参照附录B);
c)日照测量平面图(参照附录C);
d)日照测量平立面示意图(参照附录C);
e)其他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6.2用地综合测量
本审批测绘事项包含的工作有土地勘测定界、拨地测量、地籍调查测量。本章节内容适用于房
屋建筑类和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
6.2.1土地勘测定界
6.2.1.1一般规定
6.2.1.1.1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
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
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
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6.2.1.1.2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成果应按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数据申报与上传。
6.2.1.1.3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内容有:收集勘测资料、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绘、地类
核定、用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规划位置分析、成果编制与提交等。
6.2.1.2收集勘测资料
勘测定界工作开展前,测绘单位应向建设单位、审批主管部门收集项目相关资料,主要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天然产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福建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软件项目管理与软件工程经济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筑工程招投标沙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黑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品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防技能训练-射水姿势与形式课件讲解
- 公安学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警察学院
- 2024智慧医院医用耗材SPD供应链绩效评价指南
- DB44-T 2480-2024 铝及铝合金深井铸造安全技术规范
- 护士分级分类管理规定及评价细则
- GB/T 15115-2024压铸铝合金
-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现状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可打印)
- 一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查房
- 农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 咸阳租房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