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学基础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控制身体的所有活动。周围神经系统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特点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基本的功能单位。神经元具有独特的结构,使其能够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细胞体的分支,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轴突是细胞体的一个长而细的延伸,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神经元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2传导性兴奋能够沿着神经元传导。3可塑性神经元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1静息电位神经元处于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内负电位,外正电位,形成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形成电信号。3传导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并以跳跃式传导,提高传导速度。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也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必经之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囊泡释放神经递质,并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从而传递神经信息。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例如谷氨酸,能使神经元更容易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例如γ-氨基丁酸(GABA),能使神经元更难兴奋。其他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如学习、记忆、情绪和运动控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其调节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钙离子流入。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钙离子促使突触囊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融合后的囊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神经元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和降解释放的神经递质会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或被突触间隙的酶降解,从而终止其作用。感觉神经系统的概述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和脊髓。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将各种感觉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感觉通路感觉信息通过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并最终被大脑解释。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眼球结构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共同完成光线的折射和成像。大脑视觉皮层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导至大脑枕叶的视觉皮层,进行识别和处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声音信息。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负责收集声音并将其传导至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咽鼓管,负责将声音振动传导至内耳。内耳包含耳蜗和前庭,耳蜗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前庭负责维持平衡。听觉系统将声音信号传导至大脑,最终被大脑皮层识别和解读。嗅觉和味觉系统的特点嗅觉气味分子刺激嗅觉感受器味觉化学物质刺激味蕾躯体感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感受器感受器遍布全身,接收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2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将感受器传来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3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收感觉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并进行整合和分析,产生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概述神经元运动神经系统由专门的神经元组成,它们将信号从大脑和脊髓传递到肌肉,控制运动。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是运动系统的核心,它们接收来自大脑的指令,并通过神经冲动将指令传递到肌肉,引发肌肉收缩,从而产生运动。运动控制运动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各种运动,从简单的反射性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的运动,如步行、跑步、写作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包括思维、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感觉等。脊髓是连接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通道,负责传递脑部发出的指令和接收周围神经传来的信息。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运动区控制身体的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和精细运动。感觉区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如触觉、温度、疼痛等。视觉区处理视觉信息,包括颜色、形状、运动等。听觉区处理听觉信息,包括声音的频率、强度、方向等。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大脑皮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经验和学习不断变化。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建立、加强和减弱,以及神经元数量的变化,都是可塑性的体现。可塑性使我们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学习新技能,并从损伤中恢复。大脑功能的整合协调1多区域协作不同脑区之间相互连接,协同工作2神经网络神经元之间形成复杂网络,传递信息3突触可塑性突触连接强度可调节,支持学习记忆自主神经系统的分类和功能交感神经系统参与“战或逃”反应,提高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以应对紧急情况。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休息和消化”功能,降低心率、血压,促进消化过程。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1协同作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2神经内分泌系统一些神经元能够分泌激素,形成神经内分泌系统。3快速与缓慢神经系统控制快速反应,内分泌系统调节长期效应。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1胚胎期神经管形成,神经细胞分化2出生后脑容量增长,神经连接形成3青春期神经元凋亡,突触修剪4成年期神经可塑性,学习和记忆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神经元丢失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元逐渐减少,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突触连接减少突触连接数量和效率下降,影响神经信号传递。神经胶质细胞变化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影响神经元存活和修复。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多种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涵盖广泛的疾病,影响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它们可以是遗传性的、感染性的或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症状多样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从轻微的疼痛和麻木到严重的瘫痪和认知障碍。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可能很复杂,需要多种检查,如神经影像学、脑脊液分析和神经生理学测试。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和诊断头痛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肢体无力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言语障碍说话不清楚,表达困难,甚至失语。视力障碍一侧或双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1遗传因素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通常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出现症状。2家族史遗传性疾病往往具有家族史,家族成员可能出现类似症状。3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帮助诊断和预测遗传性疾病,并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如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影响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亨廷顿病遗传性疾病,影响运动、认知和行为。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导致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可造成脑震荡、脑挫伤、脑出血等。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也会导致神经系统创伤,例如脑震荡、脊髓损伤等。意外跌落意外跌落是导致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可造成头部损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脑瘤脑瘤是指发生在颅内神经组织或其周围结构的肿瘤。脊髓肿瘤脊髓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本身或其周围结构的肿瘤。周围神经肿瘤周围神经肿瘤是指发生在脑神经或脊神经及其分支的肿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脑损伤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周围神经病神经纤维受损导致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等。肌肉疾病肌肉本身发生病变导致无力、萎缩、疼痛等,如肌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发部项目管理年终总结
- 第八章 幼儿园数与运算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学案例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大客车常用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0413-2021应急物流公共标识代码编制规则》全新解读
- 寒假旅游出行安全
- 护理科研的意义和特点
- 小自考行政管理挑战与试题及答案
- 学校项目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甲乙双方村庄共建桥梁合同模板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安全审计试题及答案
- (新课标)专题08+易考必考典型选择题专项复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统编版)
- 2024年中央戏剧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公开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药学知识联合用药
- 2025年江苏太仓市文化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装饰装修木工施工合同
-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检验课件
- DBJ50T-187-2014 重庆市住宅用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