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_第1页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_第2页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_第3页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_第4页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一、目的

本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表的制定,旨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明确排查整改流程,提高排查整改效率,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居民住宅区、公共场所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2.本制度规定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基本要求、排查范围、排查方法、整改措施、考核等内容。

3.各级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个人,均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三、职责

1.各级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1)制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明确排查重点、排查频次、整改措施等。

(2)组织培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排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档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验收。

(4)对排查整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2.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职责: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制定排查整改计划。

(3)定期组织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5)保障消防设施设备完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3.个人职责:

(1)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不私拉乱接电源、不乱扔烟蒂等。

(2)积极参与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3)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

(4)配合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四、隐患排查范围

1.建筑结构安全排查: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是否存在裂缝、酥松、倾斜等安全隐患;

-建筑物的屋面、墙体、门窗等部位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渗漏、破损等情况;

-建筑物的楼梯、电梯、通道等交通部位是否畅通,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消防设施设备排查:

-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是否齐全、完好、有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消防安全标志是否明显、清晰,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是否可靠。

3.电气设备安全排查:

-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是否存在乱拉乱接现象;

-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过载、短路等安全隐患;

-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防雷设施是否完善。

4.易燃易爆物品排查:

-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是否符合消防要求,安全距离是否达标;

-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装卸是否采取安全措施。

5.安全疏散通道排查: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障碍物;

-疏散指示标志是否明显,应急照明是否正常;

-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6.火源管理排查:

-烟蒂、火柴、打火机等火源是否妥善存放,是否有人为纵火风险;

-烹饪、焊接等作业是否采取安全措施,操作人员是否具备安全意识;

-火灾危险区域是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

7.环境安全排查:

-周边环境是否存在火源、易燃物等安全隐患;

-排放物、废弃物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安全距离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8.其他安全隐患排查:

-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电器、乱丢垃圾等不良习惯;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拥挤、踩踏等安全隐患;

-临时设施、施工现场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定期组织综合检查,全面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2.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消防设施设备、电气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疏散通道、火源管理、环境安全等。

3.检查小组应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组成。

4.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个人,并跟踪整改情况。

(二)专业检查

1.对专业性较强的消防设施设备,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应进行专业检查。

2.专业检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负责。

3.检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4.专业检查的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实际情况确定。

(三)季节性检查

1.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季节性检查。

2.春季重点检查电气线路、火源管理等,预防春燥引发的火灾;

3.夏季重点检查防雷设施、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预防高温引发的火灾;

4.秋季重点检查落叶、枯草等易燃物的清理,预防秋季火灾;

5.冬季重点检查供暖设备、电气设备,预防低温天气下的火灾风险。

(四)节假日检查

1.在重大节假日前后,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特别检查。

2.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设备、火源管理等。

3.加强对节假日期间临时活动、装饰等可能增加火灾风险的因素的检查。

4.节假日期间应安排值班人员,确保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或指定人员进行,每天至少一次。

2.日常检查应覆盖所有消防重点部位,及时发现并整改小隐患。

3.定期检查按照既定的周期进行,通常为每月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4.定期检查应结合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的内容,形成闭环管理。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工业生产区域的长假期间安全检查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检查前应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包括检查时间、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人员等。

3.检查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工业设备的安全性: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存在磨损、腐蚀、松动等安全隐患。

-安全防护设施的完整性:确保防护栏杆、安全警示标志、紧急停止按钮等安全设施齐全且功能正常。

-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检查电线电缆是否老化,电气设备是否有过载保护,接地是否良好。

-爆炸危险区域的防护措施:确保防爆设备、通风系统等安全措施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化学品储存与使用的安全管理:检查化学品储存是否符合规范,使用是否遵循安全操作程序。

-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4.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识别安全隐患。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制定整改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跟踪。

-检查记录应详细记录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作为后续整改和跟踪的依据。

5.长假期间,企业应安排值班人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6.长假结束后,企业应对长假期间的安全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确保所有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改。

(二)交通安全

1.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检查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交通安全机构负责实施,确保交通安全措施的落实。

2.检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车辆安全性能:检查车辆制动系统、灯光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驾驶员资质与培训:确认驾驶员是否持有有效驾驶执照,是否接受过交通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培训。

-车辆维护保养记录:审查车辆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车辆装载安全:检查车辆装载是否符合规定,货物固定是否牢固,防止运输途中货物滑落或散落。

-车辆行驶路线与时间:规划合理的行驶路线,避免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行驶,减少交通安全风险。

3.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检查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检查技能,能够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准确判断。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驾驶员和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必要时暂停车辆运营直至隐患排除。

-检查记录应详细记录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及整改措施,以便于后续跟踪和监督。

4.针对长假期间的交通安全,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制定长假期间的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安排专职安全员或值班人员,对车辆行驶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交通安全问题。

-在车辆上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和物资,如急救包、灭火器、防滑链等。

5.长假结束后,企业应对交通安全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三)环境保护安全

1.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安全检查由企业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确保企业在假期中的环境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环境保护安全检查应涵盖以下关键领域:

-污染物排放控制:检查污染物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排放指标是否满足国家标准。

-废弃物处理:确保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有害废物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堆放或非法排放。

-应急准备:检查环境事故应急响应计划是否完备,应急物资和设备是否准备充分。

-环境监测:确认环境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监测数据是否准确记录和报告。

-生态保护:检查企业周边生态环境是否受到保护,是否存在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

3.检查过程中应关注以下细节:

-检查人员应具备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环境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必要时暂停相关作业活动。

-检查记录应详尽,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

4.针对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安全,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制定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确保在环境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安排环境保护值班人员,负责长假期间的日常环保管理和应急响应。

-对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重点监控,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5.长假结束后,企业应对环境保护安全检查进行总结,分析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以持续提升企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管理水平。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排查分级旨在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对隐患进行分类管理,确保重点隐患得到优先处理。

2.隐患等级分为以下几级:

-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隐患。

-较大隐患: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隐患。

-一般隐患: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隐患。

-小型隐患: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较小影响,易于整改的隐患。

3.隐患等级的判定应根据隐患的性质、影响范围、整改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4.对不同级别的隐患,应采取相应的排查频次、整改措施和跟踪管理。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管理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管理体系。

2.管理内容包括: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范围、排查频次、排查方法和整改要求。

-组织实施隐患排查,确保排查工作按照计划进行。

-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建立隐患档案,实行闭环管理。

-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定期对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隐患排查管理的效果。

-组织隐患排查培训,提高排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加强隐患排查的宣传和动员,形成全员参与隐患排查的良好氛围。

3.隐患排查管理应实行责任到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排查人员的职责。

4.企业应定期对隐患排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报告、记录和跟踪,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2.隐患排查报告:

-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流程、报告内容和责任人。

-隐患排查人员在进行排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填写《事故隐患排查报告表》。

-报告表应详细记录隐患的地点、时间、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已采取的临时措施等信息。

-报告表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隐患进行评估和分类。

3.隐患建档监控:

-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排查报告中的隐患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档案》。

-隐患档案应包括隐患的详细描述、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结果等信息。

-对重大隐患,应实施重点监控,定期跟踪整改进展,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隐患档案进行审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隐患整改与反馈: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整改到位。

-整改完成后,整改责任人应提交《隐患整改反馈表》,详细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

-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5.隐患排查报告和建档监控的流程:

-隐患排查人员发现隐患并提交报告。

-安全管理部门接收报告并进行评估和分类。

-安全管理部门建立隐患档案并进行监控。

-整改责任人实施整改并反馈结果。

-安全管理部门验证整改结果并更新隐患档案。

6.企业应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