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核心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二轮复习导学案4:地表形态的塑造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河南焦作的云台山红石峡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构成石峡的红色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读红石峡谷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构成红石峡的红色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侵入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4.红石峡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海水侵蚀 D.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海水侵蚀核心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下面小题。5.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6.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C.③D.④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甲山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B.褶皱——断层——侵蚀——沉积C.断层——侵蚀——褶皱——沉积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8.乙为中生代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A.象牙化石B.三叶虫化石C.恐龙蛋化石D.原始鱼类化石卡帕多西亚地区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方向,在该地的沟壑和谷涧中分布着许多拔地而起的石柱,石柱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为石灰岩,呈灰白色。这些石柱就像是一颗颗树木,人们就称其为“石柱森林”。完成问题。9.土耳其地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和运动方式是()A.生长边界彼此张裂 B.消亡边界挤压碰撞C.生长边界挤压碰撞D.消亡边界彼此张裂10.“石柱森林”中的石柱形成过程可能是()A.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侵蚀B.陆地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沉积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侵蚀D.陆地沉积—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沉积核心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面小题。1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1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B.土壤C.地形 D.光照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整休海拔在4200-5100m之间,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下图为该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地质剖面中()A.地壳先上升后下降 B.侵入体岩石结晶颗粒较大C.化学风化作用强烈 D.岩层沿水平节理进行侵蚀14.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峡谷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B.方山以冰川堆积作用为主C.峡谷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方山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海洋性冰川是海洋性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冰川。这类冰川的冰温较高、活动性强,冰舌常能伸延到山地海拔较低的森林带内(如下图),形成冰川与森林交错共生的奇观。完成下面小题。15.山地上冰川与森林交错共生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 B.降水多 C.坡度小D.海拔低16.我国最有可能存在海洋性冰川的地区是()A.东南丘陵 B.吉林长白山 C.甘肃祁连山 D.西南横断山脉1.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错误。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正确。甲地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C。2.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图文信息表明,构成红石峡的红色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灰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因此按成因分类,构成红石峡的红色岩石属于沉积岩,B符合题意;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喷出岩以玄武岩、流纹岩等为主,变质岩包括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块,这些岩石与图中岩石类型、特征及形成环境不同,排除ACD。故选B。4.材料信息表明,构成红石峡的红色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且属于沉积岩,因此形成红石峡首先应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红色岩石,形成的红色岩石往往在地壳深处,需要地壳抬升至较高处,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红石峡,因此红石峡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读图,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正确。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河流流向自北向南,A错误。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错误。河流东西岸等高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6.读图,断层西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断层东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向斜与背斜均经过三个岩层。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B正确,C错误。①图所示岩层没有褶曲,不表示向斜与背斜构造,A错误。④图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东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7.沉积作用形成甲山地的岩层;在地壳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受到强大张力而断裂,在地壳垂直运动下形成断层;甲处顶部被侵蚀造成部分岩层缺失,故A正确,8.恐龙是中生代晚期的大型爬行动物,因此该沉积岩中可能含有恐龙蛋化石,故C正确,其它选项排除。9.土耳其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二者碰撞挤压形成消亡边界,故B正确,10.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呈灰黑色,含有气孔”是喷出岩的特征;“沟壑和谷涧中分布着许多拔地而起的石柱”中的“沟壑和谷涧中”流水作用强。因此“石柱森林”中的石柱形成过程可能是: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形成石灰岩;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海洋变成陆地;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岩浆上涌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喷出岩;年长日久,裸露地表的岩石在阳光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之下,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在流水作用下,在地上形成峡涧沟壑,比较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成为千姿百态的石柱。故选C。11.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景观;黄土高原崎岖不平主要是受到外力侵蚀作用,B正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到冰川侵蚀影响不大,C错误。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无关,AD错误。故选B。12.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受到地形影响,植被多集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相对较好的低洼处,C正确。该处植被呈斑块状有序重复出现,与气温、土壤、光照等因素关系不大,故选C。13.根据图中信息,该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红色碎屑堆积,堆积发生在低地,该时期(或之前)地壳下降;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地),A错误;侵入体为岩浆侵入岩体形成,由于冷却较慢,结晶体颗粒较大,B正确;海拔高,气温低,缺乏氧气,化学风化不强烈,C错误;岩层主要沿垂直裂缝进行侵蚀,D错误。故选B。14.由图可知,峡谷处为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峡谷处以流水侵蚀为主,C正确;此处冰川量少,冰川的侵蚀作用弱,A错误;方山处岩层虽有断裂但基本完整,相对不易被侵蚀,与冰川堆积无关,B错误;该处主要以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