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桃花源记第三单元单元学习目标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3.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语文核心素养 本单元三篇文言文都以“记”为名,在古代都属“杂记体”,但写法各不相同。《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从体式上说都是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游览经过),但是也有不同。《桃花源记》是借游记之体讲述虚构故事表达社会理想,与真正的游记不是一回事。《小石潭记》则是比较典型的游记,在记述沿途及小石潭上所见的同时,更多地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如写“如鸣珮环”的水声、写“似与游者相乐”的鱼儿;或直接抒发情感,如“坐潭上”看到“寂寥无人”的四周时,直接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核舟记》虽然也名为“记”,但并不是记游,而是记核舟这个“物”,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应重点关注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的顺序等。 《关雎》《蒹葭》这两首诗,特点也比较鲜明,如四言的韵律、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比兴手法的使用等。我们多加诵读,就能感受到与近体诗的不同。名师导学语文要素虚实结合的写法
虚实结合是一种描写方法,是把抽象的叙述和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的一种写作手法。“虚”和“实”的表现1.“虚”指主观心象的表现,是作者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表现为:幻想(虚幻的世界和梦境)、想象(未来之景之境)、回忆(已逝之景之境)、联想(由此及彼的联系)。2.“实”指客观世界的实象(具体事物)、实事(具体事件)、实境(具体情境)。(续表)语文要素“虚”与“实”的作用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慨。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辅相成,互相映衬,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或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或是烘托出某种气氛。(续表)一课一法【文本链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把握虚实结合的特色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桃花源出于想象,行文却处处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索分明,路径具体: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续表)一课一法2.图景真实,对比鲜明:作者描述的和平安宁、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与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前后呼应: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时的“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暗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续表)一课一法
4.铺垫和伏笔
(1)铺垫:文章写桃花林的洁净幽寂,处处显示大自然的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进行了充分铺垫。(2)伏笔:当渔人要离开时,桃花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续表)技法点睛如何辨析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两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的“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在则专指男子的配偶。(续表)技法点睛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交通”一词,在古代指交错相通,现在是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绝境”一词,在古代是中性词,指与世隔绝的地方,而现在则是贬义词,指没有出路的境地。(续表)技法点睛
5.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数量不多,但一定要特别重视。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名师导读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末年,政权交替,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29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1.背景解读(续表)写作背景此文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召,又拒绝同刘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2.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 本文以虚实相生、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名师导练一、字词解释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着,顺着。新鲜美好。对……感到惊异。尽。(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6)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具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交错相通。全,都。详细。同“邀”,邀请。全,都。妻子儿女。(12)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____(13)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15)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16)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_____(17)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_(18)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_竟然,居然。不要说,更不必说。值得。做记号。标记。高兴的样子。随即,不久。2.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B.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D2.(1)D【解析】A.与世隔绝/到极点的;B.不久/寻找;C.出去/在国外;D.离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见其发矢十中八九D.处处志之/非淡泊无以明志C(2)C【解析】A.对……感到惊异/奇异;B.类/附属,依附;C.代词,他;D.做记号/志向。二、句子翻译题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三、内容理解题1.内容理解默写题。(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交代桃花源人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表现桃花源人生活恬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内容理解简答题。(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020西藏自治区中考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2)文章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020广安中考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每空不超过4个字。(2019大连中考题)缘溪行()至山前()游桃花源(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2019达州中考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桃林入洞口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018武威中考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3.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访桃花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花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花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C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3.(1)C【解析】“真实的故事”错误,本文的故事是虚构的。(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C.桃花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B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2)B【解析】桃花源里的人叹惋桃源外时代的变迁,战乱的频繁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比较阅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仅仅,只。整齐的样子。全、都。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参考译文:【乙】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四处游玩、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字型电视钢珠滑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室内负离子加湿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施釉除尘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智能农业设备采购与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收藏买卖合同关键条款分析3篇
- 个人虚拟助理服务合同年度20243篇
- 2025年度车辆拍卖合同电子范本3篇
- 2025-2030年中国草莓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奕成玻璃基板先进封装中试线项目环评报告表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招标文件范本(2020年版)修订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 GB/T 44304-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压痕(IF)法
- 年度董事会工作计划
- 《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学校退休教师欢送会
- 02R112拱顶油罐图集
- 2021年新教材重庆生物高考真题(含答案解析)
- 酒店协议价格合同范文(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