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5cm,BC=24cm,点P从点A开始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开始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P,Q(1)当点P在线段AC上时,若CQ=CP,求t的值;(2)当运动时间t为何值时,CQ=2CP;(3)在P,Q两点停止运动前,点P是否能追上点Q,若能追上,求点P恰好追上点Q的时间t的值;若不能追上,请说明理由.2.已知A,B两地相距30米,小猪佩奇从A地出发前往B地,第一次它后退1米,第二次它前进2米,第三次再后退3米,第四次又向前进4米,按此规律行进,如果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6.(1)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小猪佩奇从A地出发经过第七次行进后到达点P,第八次行进后到达点Q,点P点Q到A地的距离相等吗?说明理由?(3)若B地在原点的左侧,那么经过100次行进后小猪佩奇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已知: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分别为a,b,c,点O为原点,且a,b,c满足a−6(1)直接写出a,b,c的值;(2)如图1,若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R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M.N.R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t为何值时,M,N重合,此时MN②t为何值时,点N到点M,R的距离相等.4.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6+b−122=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右运动,若在点B处放一挡板(挡板厚度器略不计),点P在碰到挡板后立即返回,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运动,设点P活动的时间为(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表示的数______.(2)当点P碰到挡板时,t的值为______.(3)当t=4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______;当t=12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______;(4)试探究:点P到挡板的距离与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能,直接写出相等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5)当点P碰到挡板的同时,挡板从点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运动,直接写出点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到挡板的距离是它到原点距离的2倍时t的值.5.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1)填空:m=_________,n=_________;(2)①问题探究:将一根木棒AB如图1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木棒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n,由此可得这个木棒的长为_________个单位长度;②方法迁移:一天,小明去问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7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时,我就119岁啦!”求爷爷的年龄.(3)在(2)①的条件下,当木棒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和点Q从N、M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和向右运动,记木棒AB运动后对应的位置为A′B′,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3PQ−k6.【问题背景】如图,点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B在数轴的负半轴上,且到点A和原点O的距离均为2,点C在数轴的正半轴上,A、C两点间的距离为7.【初步探究】(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拓展延伸】(2)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a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用含a、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A、B、C表示的数;②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m,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n,当a=3时,判断3n−m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3n−m的值,若不是,并说明理由.7.如图,数轴上有A、B、C三个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10,且满足a+24+b+102=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1)a=,b=;(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与点P同时相向而行,当t=s时,点P与点M相遇;(3)若点P到A点的距离是点P到B点的距离的2倍,求点P对应的数;(4)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N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N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请说明理由.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点A在点B的左边,a=7,a+b=61,ab<0(1)a=________,b=___________;(2)若一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①若点M,N在数轴上的点C处相遇,求点C表示的数;②经过多长时间,两动点M,N在数轴上相距15个单位长度?9.如图,已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DE的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1)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求点C表示的数.(2)若点A为原点,在数轴上有一点F,当EF=3时,求点F表示的数.(3)如果点B,E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动点P从点B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也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求运动几秒后,点P可以追上点Q?10.如图,点A、点B是数轴上两点,分别表示数a、数b,且a、b满足a+3+(1)直接写出a、b的值,a=______,b=______;(2)点P、点Q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4个单位长度,经过几秒,点P、点Q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此时点P、Q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3)在(2)的条件下,当点P、点Q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时,另一点C从原点出发向点P运动.在点P、Q、C运动的过程中,当点C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又立即返回向点P运动,如此往返.若点C一直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当点P与点Q相距3个单位长度时,点C运动了多少个单位长度?11.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4,8.如图,若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都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运动2秒时P,Q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2)运动t秒时P,Q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P,Q两点相遇时,求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4)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时,求t的值.12.对于数轴上不同的三个点M,N,P,若满足PM=kPN,则称点P是点M关于点N的“k倍分点”.例如,如图,在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2,1,可知原点O是点M关于点N的“2倍分点”,原点O也是点N关于点M的“12在数轴上,已知点A表示的数是−4,点B表示的数是2.(1)若点C在线段AB上,且点C是点A关于点B的“5倍分点”,则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2)若点D在数轴上,AD=10,且点D是点B关于点A的“k倍分点”,求k的值;(3)点E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当点E运动t秒时,在A,B,E三个点中,恰有一个点是另一个点关于第三个点的“14倍分点”,直接写出t13.若点C在直线AB上,且AC=2BC或BC=2AC,我们就称点C是点A,B的“倍分点”;若点A是点C,B的“倍分点”,同时点C是点A,B的“倍分点”,而点B不是点A,C的“倍分点”,我们就称点A,C互为“伴生倍分点”.(1)数轴上点A表示数−1,点B表示数1,点C1,C2,C3,C4分别表示数−13,0,2,3,那么点C1,C2,C3(2)数轴上点M表示数−5,点N表示数15,点K是数轴上一点,点K表示数x;若点K在点N的左侧,且点K是点M,N的“倍分点”,求数x;若点K在点N的右侧,则点M,N,K中,是否存在“伴生倍分点”?若存在,求出数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b(1)已知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是40,点B对应的数是−80,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是_____.(2)在(1)条件下,如图1,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B、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Q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Q的中点,线段PQ+OT与MN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2,若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50,0,30.当A、C两点同时向左运动,同时B点向右运动,已知点A、B、C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3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当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B=3BN.15.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技月活动,小航同学设计了一套电子设备,有两个电子蚂蚁P、Q在直线AB赛道上运动,电子蚂蚁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电子蚂蚁Q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且两点同时出发.小航同学在学习《有理数》之后,发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建立数轴可以较快的解决问题,小航同学设计在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满足a=2k−2,且k为最大的负整数,OB=3OA.(1)则a=________,b=________.(2)如果P、Q相向运动,经过几秒钟P、Q之间距离为4个单位.(3)当点P、Q两点同时向右方向运动,同时又有一个电子蚂蚁C从原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CP=2CQ,若存在求出t值,并求出点C所表示的数.16.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C=,BE=;(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①设AF长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结果需化简);②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P、Q两点都停止,求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17.我们规定:对于数轴上不同的三个点M,N,P,当点M在点N右侧时,若点P到点M的距离恰好为点P到点N的距离的n倍,且n为正整数,(即PM=nPN),则称点P是“如图,已知在数轴上,原点为O,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4,−2.(1)原点O(填“是”或“不是”)“[A,B]n关联点”;(2)若点C是“[A,B]整2关联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3)若点A沿数轴向右运动,每秒运动1个单位长度,同时点B沿数轴向左运动,每秒运动2个单位长度,则运动时间为秒时,原点O恰好是“[A,B]n关联点”,此时n的值为.(4)点Q在A,B之间运动,且不与A,B两点重合,作“[A,Q]2关联点”,记为A′,作“[Q,B]3关联点”,记为B′,且满足A′,B′分别在线段AQ和BQ上.当点Q运动时,若存在整数m,n,使得式子mQA18.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2,点B表示10,点C表示20,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32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当点P到终点C时停止运动:点P出发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当点Q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1)t=3秒时,点P在“折线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______;点P到点Q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2)动点Q从点C运动至A点需要______秒;(3)当t为______时,P、Q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为3个单位?(4)如果动点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直接写出求出t的值______.参考答案1.(1)解:由题意得,AP=2t,CQ=t,当点P在线段AC上时,此时0≤t≤15CP=AC−AP=15−2t,∵CQ=CP,∴t=15−2t,解得t=5;(2)解:当点P在线段AC上时,CQ=t,CP=15−2t,由题意得t=215−2t,解得t=6当点P在线段BC上时,此时152<t≤392,由题意得t=22t−15,解得t=10综上,t的值为6s或10(3)解:点P是否能追上点Q,此时点P在线段BC上,152CQ=t,AP=2t,由题意得CQ+AC=AP,即t+15=2t,解得t=15<39答:点P恰好追上点Q的时间t的值为15s2.(1)解:−16+30=14,−16−30=−46.答: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或−46;(2)解:第七次行进后:−1+2−3+4−5+6−7=−4,第八次行进后:−1+2−3+4−5+6−7+8=4,因为点P、Q与A点的距离都是4米,所以点P、点Q到A地的距离相等;(3)解:当n为100时,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6−1+2−3+4−…−(100−1)+100=−16+1×50=34,34−(−46)=80(米).答:经过100次行进后小猪佩奇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80米.3.(1)∵a−62∴a−6=0,∴a=6,(2)①根据题意得,3t−t=6−2,解得,t=2,此时,点MN表示的数是2+3t=2+3×2=8②由题意得,(6+t)−(2+3t)=(2+3t)−(1+2t),或(2+3t)−(6+t)=(2+3t)−(1+2t),解得,t=1,或t=5,∴t为1s或5s时,点N到点M、4.(1)解:∵a+6+∴a+6=0,b−12=0,∴a=−6,b=12;∴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12;(2)12−−6∴当点P碰到挡板时,t的值为9;(3)当t=4时,点P表示的数为:−6+2×4=2;当t=12时,由(2)可知点P运动9秒后碰到挡板,∴点P表示的数为:12−3×12−9(4)能,①当点P碰到挡板之前,点P表示的数为−6+2t,当点P在原点和挡板中间时,满足题意,即:−6+2t=6,解得:t=6,②当点P碰到挡板之后,点P表示的数为12−3t−9=39−3t,当点P在原点和挡板中间时,满足题意,即:39−3t=6,解得:综上:t=6或t=11;(5)①当点P碰到挡板之前,点P表示的数为−6+2t,由题意,得:2−6+2t=12−−6+2t,解得:t=5②当点P碰到挡板返回时:点P表示的数为12−3t−9=39−3t,挡板表示的数为12−t−9=21−t,由题意,得239−3t综上:t=5或t=12或t=15.5.(1)∵m−12∴m−12=0,n+3=0,∴m=12,n=−3;(2)①由题意得:3AB=m−n,∴AB=m−n∴木棒的长为:5个单位长度,②设小明今年x岁,爷爷今年2x+37岁,根据题意可得2x+37−x=119−2x+37解得:x=152x+37=67,答:爷爷的年龄是67岁;(3)由题意可得PQ=(12+3t)−(−3−t)=15+4t,B′∵3PQ−kB′A=3(15+4t)−k(5+2t)=45−5k+(12−2k)t∴12−2k=0,∴k=6∴3PQ−kB6.解:(1)∵点A在点B的左侧,点B在数轴的负半轴上,且到点A和原点O的距离均为2,∴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2,∵A、C两点间的距离为7,∴点C表示的数为−4+7=3,(2)①因为点A以每秒a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所以点A表示的数为:−4−at.因为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点B表示的数为−2+3t,点C表示的数为3+5t.②3n−m的值为定值13,理由:当a=3时,点A表示的数为−4−3t,由图可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m=−2+3t−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n=3+5t−−2+3t因为3n−m=32t+5所以3n−m的值为定值13.7.(1)解:∵a+24+∴a+24=0,b+10=0,∴a=−24,b=−10;(2)解:由题意得,点P表示的数是−24+t,点M表示的数是10−4t,由题意得−24+t=10−4t,解得t=34∴当t=345s时,点P与点(3)解:由题意得,点P表示的数是−24+t,∵点P到A点的距离是点P到B点的距离的2倍,∴−24+t−(−24)即t=2t−14解得t=28或t=28当t=28时,−24+t=−24+28=4;当t=283时,∴点P对应的数为4或−44(4)解:设在点N开始运动后第a秒时,P、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当点P在点N的右侧,且点N还没追上点P时,3a+4=14+a,解得a=5;当点P在点N的左侧,且点N追上点P后时,3a−4=14+a,解得a=9;当点N到达点C后,且点P在点N左侧时,14+a+4+3a−34=34,解得a=12.5;当点N到达点C后,且点P在点N右侧时,14+a−4+3a−34=34,解得a=14.5;综上,当点N开始运动后第5秒或9秒或12.5秒或14.5秒时,P、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8.(1)解:由a=7得a=−7或a=7因为ab<0,且a<b,所以a<0,所以a=−7因为a+b=61,所以b=68,即a,b的值分别为−7,68;(2)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点M表示的数是−7+3t,点N表示的数是68−2t.①根据题意,得−7+3t=68−2t,解得t=15,所以−7+3×15=38,即点C表示的数为38;②若点M与点N在相遇前相距15个单位长度,则有:−7+3t+15=68−2t,解得t=12;若点M与点N在相遇后相距15个单位长度,则有:−7+3t−15=68−2t,解得t=18.∴经过12秒或18秒,两动点M,N在数轴上相距15个单位长度.9.(1)解:∵A、B互为相反数,且AB=2,如图:∴A表示−1,B表示1,∴C表示的数为5;(2)解:由题意,可知点F在点E的左边或右边:当点F在点E的左边时,如图:由图可知点F表示的数是−5;当点F在点E的右边时,如图:由图可知点F表示的数为1,∴当EF=3时,点F表示的数为−5或1;(3)解:∵B、E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即互为相反数,可确定原点为点A,则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6,∴点P追上点Q所用时间为6−23−2答:运动4秒后,点P可以追上点Q.10.(1)解:∵a+3+∴a+3=0,b−12=0,∴a=−3,b=12;(2)设经过t秒后,点P、点Q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由题意,得:−3−t+12−4t解得:t=9∴−3−t=−24∴点P表示的数为−245,点Q表示的数为∴PQ=2×(3)设经过x秒后,P,Q相距3个单位长度,①当点P在点Q左边时:4−1x=解得:x=11∴此时点C运动了5×11②当点P在点Q右边时,则:x=4x−485−3此时点C运动了5×21综上:点C运动了11或21个单位长度.11.(1)解:运动2秒时,AP=2×2=4,BQ=2×6=12,∴−4−4=−8,8−12=−4,∴P,Q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8,(2)解:根据题意,AP=2t,BQ=6t,且点P,点∴P,Q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4−2t,8−6t,(3)解:当P,Q两点相遇时,则P,Q两点表示的数相等,∴−4−2t=8−6t,解得t=3,当t=3时,−4−2t=−4−2×3=−10,∴点P表示的数是−10;(4)解:若点P在点Q的左侧,则8−6t−−4−2t解得t=2;若点P在点Q的右侧,则−4−2t−8−6t解得t=4,∴t的值为2或4.12.1)∵点C是点A关于点B的“5倍分点”,∴AC=5BC,∵AB=−4−2即AC+BC=6,∴5BC+BC=6,∴BC=1,∴点C表示的数1;(2)①当点D在点A左边时,∵点A表示的数是−4,点B表示的数是2,AD=10,∴点D表示的数为−14,∴BD=2−−14=16,∴k=BD②当点D在点A右边时,∵点A表示的数是−4,点B表示的数是2,AD=10,∴点D表示的数为6,∴BD=AD−AB=10−6=4,∴k=BD综上,k的值为85或2(3)∵点E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BE=3t,AE=3t+6,①当BE=1即3t=1解得:t=1②当BE=1即3t=1解得:t=2③当AB=1即6=1解得:t=8;④当AB=1即6=1解得:t=6;综上,t的值为12或213.(1)解:∵数轴上点A表示数−1,点B表示数1,点C1,C2,C3,C4分别表示数−13,∴AC1=−∴BC∴点C1是点A,B∵AC2=0−∴BC∴点C2不是点A,B∵AC3=2−∴AC∴点C3不是A,B∵AC4=3−∴AC∴点C4是点A,B综上所述,点A,B的“倍分点”是C1、C(2)①若点K在点N的左侧,且点K是点M,N的“倍分点”,分三种情况:当点K1在点M则K1即15−x=2解得:x=−25;当点K2在线段MN上,且K则15−x=2x−解得:x=5当点K3在线段MN上,且K则x−−5解得:x=25综上所述,若点K在点N的左侧,且点K是点M,N的“倍分点”,则数x的值为−25或53或25②若点K在点N的右侧,则点M,N,K中,存在“伴生倍分点”,理由如下:∵点K在点N的右侧,∴x>15,当点K是点M、N的“倍分点”时,x−−5=2解得:x=35或x=−25(不合题意,舍去);当点N是点M、K的“倍分点”时,15−−5=2x−15解得:x=25或x=55;当点M是点N、K的“倍分点”时,x−−5=2解得:x=35或x=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x=35时,点K是点M、N的“倍分点”,同时点M是点N、K的“倍分点”,而点N不是点M、K的“倍分点”,即存在点M、K互为“伴生倍分点”,此时x的值为35.14.(1)解: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0−40|=120,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是−80+402(2)解:PQ+OT=2MN,理由:根据题意知:P表示的数是−80−5t,T表示的数是−t,Q表示的数是40+2t,∴PQ=40+2t−−80−5t=7t+120,∴PQ+OT=7t+120+t=8t+120,∵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Q的中点,∴M表示的数是−80−5t−t2=−40−3t,N表示的数是∴MN=20+t−−40−3t∴PQ+OT=8t+120=24t+60(3)解:设运动时间为x秒时恰好满足:MB=3BN,∵若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50,0,30,∴A运动后表示的数是−50−5t,B运动后表示的数是3t,C运动后表示的数是30−t,∵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M表示的数是−50−5t+3t2=−25−t,N表示的数是∴MB=3t−−25−t=4t+25,∵MB=3BN,∴4t+25=3|2t−15|,解得t=2或t=35,答:当运动时间为2秒或35秒时,恰好满足:MB=3BN.15.(1)解:∵k为最大的负整数∴k=−1∵a=2k−2∴a=−2−2=−4又∵OB=3OA∴b=3∴b=12(2)设经过x秒钟P、Q之间距离为4个单位.当P、Q两点相遇时,根据题意,得x+2x=12−(−4)解得,x=P、Q相遇前由题意,得x+2x+4=12−(−4)解得,x=4②P、Q相遇后由题意,得x+2x−4=12−(−4)解得,x=综上所述,当P、Q相向运动时,经过4或203秒钟P、Q(3)由(1)可知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根据题意,可得P、Q、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t、12+2t、5t当C追上Q时,根据题意,可得5t=解得,t=4①C还未追上Q∵CP=2CQ∴5t−(−4+t)=2(12+2t−5t)解得,t=2∴5t=5×2=10即点C所表示的数为10.②C追上Q后∵CP=2CQ∴5t−(−4+t)=2解得,t=14∴5t=5×14=70即点C所表示的数为70.综上所述,t的值为2或14,点C所表示的数为10或70.16.(1)解:∵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AB=12−−4∵CE=8,CF=1,∴EF=7,∵点F是AE的中点,∴AE=2EF=14,AF=EF=7,∴AC=AF−CF=6,∴BE=AB−AE=2.(2)①∵AF长为x,∴AE=2x,∴BE=16−2x.②∵CF=CE−EF=8−x,∴BE=2CF;(3)∵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CE=8,∴点E表示的数为−6;当点P向x轴正方向运动,且与Q没有相遇时,由题意可得:3t+1=2t+2,解得t=1;当点P向x轴正方向运动,且与Q相遇后时,由题意可得:3t−1=2t+2,解得t=3;当点P向x轴负方向运动,且与Q没有相遇时,由题意可得:2t−6解得t=27当点P向x轴负方向运动,且与Q相遇后时,由题意可得:2t−6解得t=29综上所述:t=1或3或274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