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三)-必修三_第1页
【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三)-必修三_第2页
【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三)-必修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十三)一、选择题1.19世纪40年月,魏源等人对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有了初步生疏,认为是()A.军事技术落后 .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 .思想观念陈旧答案A解析魏源等人是地主阶级抵制派,主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化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三项排解。2.在1858年其次次鸦片战斗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大事,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斗推动洋务思想进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其次次鸦片战斗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但政府官员“讳言夷务”表明对西方的一种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选择A项。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排解B项;C项错在彻底崩溃;D项中清政府外交方针并未转变,仍旧是被动的。3.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形式上是新颖的 .方法上是激进的C.学术上是科学的 .思想上是落后的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B项正确。4.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异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精确     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文学革命 .提倡自由公平C.弘扬传统文化 .否定西方文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史实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而辜鸿铭认为传统文化中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精确     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应当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故选C。5.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A.提倡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见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提倡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拥护民主和科学需要反对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同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文化运动通过主见民主和科学来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这实际上是以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6.《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学问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答案C7.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暂留欧洲”、欧洲国家“国家富强……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因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鉴于此孙中山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故提出民生主义。8.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行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C.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解析“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反映了孙中山主见反帝,故C项正确,同时推断A、B、D三项错误。9.在土地革命历史时期,探究中国民主革命策略转变的文献是()A.《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问题》答案B解析关键时间是:“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立。1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需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其次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A.五四运动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斗时期 .解放战斗时期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材料论述了新民主主义论思想,依据所学,材料应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斗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重要思想。11.“热词”是指消灭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共“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规定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两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说法。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说法。D项是2000年提出的。12.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争辩,发表了有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白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日仍旧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A.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强调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内容,故选A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故排解B项;C项的时间是在1978年以后,应排解;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的,故排解D项。二、非选择题13.新文化运动除了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头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从前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留意人道主义,以公平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见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终觉悟之最终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进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消灭的缘由。(3)据材料三及所学学问,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缘由。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学问分子的作用。(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解析第(1)问回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小问,回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其次小问。第(2)问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生疏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受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回忆教材学问可以回答“背景”。第(3)问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缘由”。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究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究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供应了历史的借鉴。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其次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连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究。订正、创新地进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进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均摘自《川高校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过程》(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有何内在联系。答案(1)成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打算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借鉴:留意防止“左”倾错误。(2)贡献: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