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TOC\o"1-2"\h\u20834第一章水污染治理概述 273011.1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2308861.2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320756第二章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 3207462.1物理处理技术 316262.1.1过滤技术 351242.1.2沉淀技术 4150132.1.3浮选技术 437362.2化学处理技术 4223172.2.1氧化还原 472542.2.2中和 4275382.2.3混凝絮凝 4285182.3生物处理技术 5261762.3.1好氧生物处理 5137942.3.2厌氧生物处理 514553第三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284283.1悬浮物去除技术 543813.1.1格栅除污技术 559203.1.2沉淀池技术 5209673.1.3气浮技术 5181323.2油脂去除技术 654293.2.1隔油池技术 630163.2.2浮选技术 618823.2.3吸附技术 6106063.3氮磷去除技术 6114633.3.1生物脱氮技术 6118243.3.2化学沉淀技术 6284273.3.3生物除磷技术 626341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 729443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7191574.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723804.1.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 73282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7213604.2.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787594.2.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 719310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7222244.3.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原理 821874.3.2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类型 831979第五章深度处理技术 8131915.1消毒技术 88155.2吸附技术 8280815.3膜分离技术 817899第六章水资源循环利用概述 9188016.1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9245576.2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910302第七章非传统水资源开发 1079847.1雨水收集与利用 10125667.1.1雨水收集技术概述 1091857.1.2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276397.1.3雨水利用方式 1093477.2海水淡化与利用 10127797.2.1海水淡化技术概述 11266827.2.2热法淡化技术 11242297.2.3膜法淡化技术 11206247.2.4海水淡化利用 11224597.3再生水利用 11220567.3.1再生水处理技术概述 11243237.3.2再生水处理系统设计 11143967.3.3再生水利用方式 114262第八章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2237698.1污水再生处理技术 12130188.2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 1241528.3节水技术 1227753第九章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案例分析 129359.1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案例 12246839.2工业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案例 13125029.3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案例 1424800第十章环保行业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策略 141140810.1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41409310.2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14310010.3产业协同与市场推广 15第一章水污染治理概述1.1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治理成为当前环保行业关注的焦点。水污染治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污染来源多样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成为主要污染来源,其中工业废水污染尤为严重,尤其是化工、制药、纺织等高污染行业。(2)水污染类型复杂。水体污染包括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污染、微生物污染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和技术各不相同。(3)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投入,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4)水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国水污染治理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治理工程存在技术水平低、运行不稳定等问题。1.2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面对水污染治理现状,未来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技术创新。水污染治理技术将不断优化和升级,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技术在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2)集成化。水污染治理工程将趋向于模块化、集成化,通过优化组合各种治理技术,实现高效、低耗、稳定的治理效果。(3)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水污染治理设施的智能监控、优化运行和远程控制。(4)绿色环保。水污染治理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二次污染,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利用生物技术、物理方法等处理水污染,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5)区域协同治理。水污染治理将不再局限于单个工程项目,而是实现区域协同治理,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联防联控。通过以上发展趋势,我国水污染治理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水资源循环利用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沉淀、浮选等过程。过滤技术通过物理筛选的方式,将水体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去除。沉淀技术则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浮选技术则是借助浮选剂,将水中细小悬浮物浮升至水面,便于去除。2.1.1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通过过滤介质,如砂、砾石、活性炭等,对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进行拦截和吸附。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快速过滤和慢速过滤。快速过滤主要应用于给水处理,而慢速过滤则适用于污水处理。2.1.2沉淀技术沉淀技术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物沉淀到底部。根据沉淀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快速沉淀和慢速沉淀。快速沉淀主要用于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而慢速沉淀则适用于去除细小悬浮物。沉淀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可有效地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质。2.1.3浮选技术浮选技术是通过浮选剂的作用,将水中细小悬浮物浮升至水面,便于去除。浮选剂可分为无机浮选剂和有机浮选剂。无机浮选剂主要包括铝盐、铁盐等,而有机浮选剂则包括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等。浮选技术在处理含有油脂、浮游动物等悬浮物的水体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去除的物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混凝絮凝等过程。2.2.1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氧化剂主要包括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还原剂则包括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氧化还原技术在处理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2.2.2中和中和技术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将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中和为无害物质。中和剂主要包括石灰、氢氧化钠等。中和技术在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2.2.3混凝絮凝混凝絮凝技术是利用混凝剂或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去除。混凝剂主要包括铝盐、铁盐等,絮凝剂则包括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等。混凝絮凝技术在处理含有悬浮物、胶体颗粒的水体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过程。2.3.1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活性污泥,从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3.2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等。UASB是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处理工艺,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EGSB则是一种新型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第三章污水预处理技术3.1悬浮物去除技术污水预处理过程中,悬浮物的去除是的环节。悬浮物主要包括泥沙、悬浮固体、纤维、油脂等,对水质具有显著影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悬浮物去除技术:3.1.1格栅除污技术格栅除污技术是利用格栅将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拦截并去除。根据格栅间隙的大小,可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格栅除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等特点。3.1.2沉淀池技术沉淀池技术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使悬浮物在水中自然下沉,从而实现去除。根据沉淀池的设计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等。沉淀池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大的污水。3.1.3气浮技术气浮技术是通过向污水中注入微小气泡,使悬浮物附着在气泡上,利用气泡上升的力量将悬浮物带到水面,从而实现去除。气浮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3.2油脂去除技术油脂是污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影响。以下是几种油脂去除技术:3.2.1隔油池技术隔油池技术是利用油水比重差异,使油脂浮到水面,通过设置隔油池将油脂与水分离。隔油池技术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污水。3.2.2浮选技术浮选技术是通过向污水中注入微小气泡,使油脂附着在气泡上,利用气泡上升的力量将油脂带到水面,从而实现去除。浮选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3.2.3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油脂的吸附作用,将油脂从污水中去除。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硅藻土等。吸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去除效果好等特点。3.3氮磷去除技术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对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种氮磷去除技术:3.3.1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过程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去除。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硝酸盐氮还原、氨氮氧化等过程。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3.3.2化学沉淀技术化学沉淀技术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氮磷以固体形式沉淀,从而实现去除。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硫酸铁、硫酸铝、石灰等。化学沉淀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去除效果好等特点。3.3.3生物除磷技术生物除磷技术是通过生物代谢过程将污水中的磷转化为有机磷,从而实现去除。生物除磷技术主要包括聚磷菌除磷、反硝化除磷等过程。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环保、运行稳定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4.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摄取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实现生物降解。4.1.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等。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它通过微生物与悬浮污泥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耗低、产泥量少、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4.2.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厌氧微生物通过还原二氧化碳、氧化二氧化碳等途径,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4.2.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厌氧消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膨胀床等。其中,UASB工艺因其高效、稳定的特点,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生物膜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4.3.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原理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在生物膜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有机污染物通过扩散、对流等途径进入生物膜,被微生物吸附、降解。生物膜法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死亡使生物膜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持续降解。4.3.2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类型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因其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五章深度处理技术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深度处理技术是的环节。本章将重点讨论消毒技术、吸附技术以及膜分离技术。5.1消毒技术消毒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主要用于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目前常用的消毒技术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等。化学消毒主要采用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通过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物理消毒技术包括紫外线消毒和高温消毒等,其中紫外线消毒因其无二次污染、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生物消毒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产物或生物酶来消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5.2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活性炭吸附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对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沸石则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对氨氮等特定污染物具有高效的吸附功能;离子交换树脂则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类污染物。吸附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优化吸附条件,以提高吸附效果和吸附容量。5.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特定孔径的膜将水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质分离,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根据膜孔径的大小,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微滤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较大颗粒物质;超滤则可去除病毒、胶体等微小颗粒物质;纳滤和反渗透则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可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膜污染、膜老化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针对具体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第六章水资源循环利用概述6.1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水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础资源。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水资源循环利用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水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降低新鲜水资源的消耗,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环境。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水环境污染,有利于维护水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饮水安全。水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水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6.2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趋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核心是降低能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未来,高效节能技术将在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高效反渗透膜技术、高效蒸发技术等。(2)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自动化水平。(3)集成化技术的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多种技术的优化组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整体效益。(4)生态友好型技术的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发展绿色、低碳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如生物处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5)跨界融合与创新。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与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其他领域技术相互融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跨界创新。(6)国际合作与交流。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走向世界。第七章非传统水资源开发7.1雨水收集与利用7.1.1雨水收集技术概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水资源,其收集与利用成为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雨水收集技术主要包括收集系统、存储系统和净化处理系统。7.1.2雨水收集系统设计(1)收集区域:根据建筑物屋顶、广场、停车场等不同收集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2)收集设施:包括雨水斗、雨水管道、蓄水池等,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3)过滤设备:采用过滤器、沉淀池等设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步净化。7.1.3雨水利用方式(1)生活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生活用途。(2)工业用水:雨水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洗涤等环节。(3)农业用水:雨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园林景观等农业用途。7.2海水淡化与利用7.2.1海水淡化技术概述海水淡化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过程,主要包括热法淡化、膜法淡化等技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为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7.2.2热法淡化技术热法淡化技术主要包括多级闪蒸(MSF)和低温多效蒸馏(MED)两种。该技术具有运行稳定、产水质量好等优点,但能耗较高。7.2.3膜法淡化技术膜法淡化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RO)和电渗析(ED)两种。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膜材料及设备投资较大。7.2.4海水淡化利用(1)生活用水:淡化海水可用于城市供水、岛屿居民生活用水等。(2)工业用水:淡化海水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洗涤等环节。(3)农业用水:淡化海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园林景观等农业用途。7.3再生水利用7.3.1再生水处理技术概述再生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传统水资源。再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7.3.2再生水处理系统设计(1)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设施,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2)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深度处理:包括过滤、消毒、吸附等环节,提高再生水的水质。7.3.3再生水利用方式(1)生活用水:再生水可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生活用途。(2)工业用水:再生水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洗涤等环节。(3)农业用水:再生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园林景观等农业用途。(4)生态环境用水:再生水可用于湿地保护、河流补水等生态环境建设。第八章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1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是水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格栅、沉淀、过滤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混凝、絮凝、氧化还原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8.2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是指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以满足更高标准的要求。提标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如改进活性污泥法、引入生物膜法等;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活性炭吸附等;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8.3节水技术节水技术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功能等手段,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水排放的技术。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节水: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的循环水系统,降低新鲜水用量;加强设备维护,减少泄漏。(2)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生活节水: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型器具;优化城市供水管网,减少漏损;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缓解水资源压力。(4)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技术研究,提高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比例。通过以上节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九章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案例分析9.1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案例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以下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分析。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城市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水处理厂采用A2/O工艺,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具体流程如下:(1)进水预处理: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2)A2/O生物处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实现脱氮除磷。(3)沉淀池:去除生物处理后的悬浮物。(4)消毒池: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保证水质达标。(5)回用水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包括反渗透、离子交换等,使其达到回用水标准。(6)回用水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工业用水等。通过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现了以下效果:(1)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2)污水再生利用,降低了新鲜水资源的消耗。(3)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减少了水污染的发生。9.2工业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案例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工业园区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分析。该工业园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多家企业,涉及化工、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工业园区采用了以下措施:(1)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通过收集雨水、中水回用、废水处理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企业内部水资源管理:鼓励企业采用节水设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新鲜水资源的消耗。(3)企业间水资源调配:通过管网输送,将富余的水资源调配给缺水企业。(4)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工业园区内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降低处理成本。通过以上措施,该工业园区实现了以下效果:(1)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降低了新鲜水资源的消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