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49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B.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2、某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16条;正常情况下不同细胞在不同过程的不同时期DNA分子数是不同的,据下表所提供的DNA数目,请选择正确答案。

。过程。

时期I

→Ⅱ

→Ⅲ

→Ⅳ

甲。

16(A细胞)

32

16

8(B细胞)

乙。

16(C细胞)

32

16(D细胞)

丙。

8(E细胞)

16(F细胞)

A.F细胞是受精卵B.丙过程为减数分裂C.C细胞是精细胞D.甲过程为有丝分裂3、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突变株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缺失)。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A2小段B.A3小段C.A4小段D.A5小段4、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把非洲紫罗兰叶片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叶柄基部长出的根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mol/L)

0

10-10

10-9

10-8

10-7

10-6

根长(cm)

2.5

2.7

3.0

0.8

0.4

0(叶柄腐烂)

A.自然状态下非洲紫罗兰叶片中不含有生长素B.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在非洲紫罗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均低于10-9mol/LD.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叶柄腐烂的原因是其进行无氧呼吸5、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A.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B.人神经细胞C.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D.蛙的受精卵6、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B.解除向光性C.解除顶端优势D.抑制细胞分裂7、人和动物可以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获取外界信息,以下哪个能获取化学信息的是A.人的耳蜗B.蛇的颊窝C.人的味蕾D.鱼的侧线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时间比较长B.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反应速度比较慢D.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9、下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横放植物根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仍然适用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C段10、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11、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12、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8题,共16分)13、下图1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1,用③和____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2)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5)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6)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_________14、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实验。

授粉。

未授粉。

处理。

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

①1组番茄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中的_____________

②比较___________组实验结果;表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

I组。

施加。

施加。

I组

II组。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l组中施加3H-IAA和NPA部位应分别位于图1的____________处。(填图1中的数字序号)

②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在表中填写a、b、c段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

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均能产生生长素,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果实发育。15、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

(3)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______,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

(4)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_____

(5)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4)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16、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黄豆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表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释根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编号。

1

2

3

4

5

6

7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0(清水)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平均根长(cm)

2.2

2.8

3.6

4.8

6.3

5.0

3.1

(1)如果黄豆幼苗己经表现出向光性;则向光性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通过一定方法测得黄豆幼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

(2)请在表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在浓度__________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

②取长势;长度等生理状况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平均分为5组,并编号。

③分别用__________的上述配制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玫瑰插条相同时间。

④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并___________。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17、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mm)若干,均分为8组,分别浸入7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测量每组切段平均长度,结果见下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素浓度(mg/L)

待测样液

0

0.001

0.01

0.1

1

10

100

切段平均长度

10

6.5

6.8

8.2

10

12

10

5.5

(1)上述实验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项),由上述结果可初步判断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lmg/L还是10mg/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为了研究生长素的作用与不同组织细胞;细胞年龄的关系;某研究团队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1)取10只培养皿,依次贴上A水、A1、A5、A10、A100、B水、B1、B5、B10、B100的标签(注:1;5、10、100的单位为ppm)。按标签名注入20ml相应浓度的IAA溶液、蒸馏水。

(2)选择生理状况相似的30棵豌豆幼苗按图一所示切取等长的A段和B段并纵劈。将纵劈后的A;B各3段分别置于同一浓度的A、B培养皿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分析:

①A组切段在5ppm和10ppm的IAA溶液中呈现凸形弯曲,如图二所示,这表明该浓度IAA对豌豆幼苗上部表皮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_____(大于、等于、小于)上部薄壁细胞,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A切段弯曲的情况和程度又有所不同,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________有密切关系。

③在5ppm和10ppm的IAA溶液中,B切段的弯曲程度小于A切段,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请回答:

(1)由图甲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由图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20、如图为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IAA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结果是否体现了L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请回答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实验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21分)21、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和特点和生长素是一样的;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一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22、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是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正常基因M突变为m)。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自花授粉并结种子。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通过__________法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如下图所示。

(3)向雄性不育植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_________。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为_______荧光植株,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分析,P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

(4)雄性不育植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它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__________,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植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23、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日前;美国的艾利森(JamesP.Allison)教授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Honjo)教授提出的癌症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又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癌细胞是发生了遗传变异等病理变化的自体细胞;由于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可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也可能因此发生免疫逃逸。

基于T细胞的监控清除功能;为避免其失控攻击正常细胞,这种特异性免疫会受到严格控制。本次诺贝尔奖的“主角”——CTLA-4和PD-1(称为免疫系统的检查点),是防止T细胞失控的“刹车”。

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用于抑制T细胞的增殖。艾利森开发了一种可以与CTLA-4结合并抑制其作用的抗体,通过该抗体阻断CTLA-4从而松开T细胞的“刹车”,并促使自身的免疫系统重新攻击癌细胞。临床研究显示,该疗法对晚期黑色素瘤效果显著。

PD-1是T细胞表面的另一种膜蛋白。正常细胞表面存在相应的膜蛋白受体PD-L1;当PD-1和PD-L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时,T细胞就不会攻击该细胞。本庶佑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很多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量都有一定的上升,癌细胞表面的PD-L1在一定程度上会骗过T细胞的识别,降低被攻击的概率。

如同其他癌症治疗方法一样;基于免疫检查点的癌症免疫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将不断提升该疗法的治疗效果和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人类长期抑制;甚至治愈癌症的梦想。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__________。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其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3)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主要依靠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其中________细胞可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死亡。

(4)结合材料;基于PD-1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理和特点,请提出针对癌细胞或者T细胞进行操作的治疗思路。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文中的治疗方法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有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3、4都是轴突,2是突触小体,神经元a可通过突触将兴奋传递到肌肉,但神经元b不能将兴奋传递至肌肉。

【详解】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A错误;

B;刺激图中1、2、3处;均符合兴奋产生与传递的调节,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4处,兴奋不能逆突触传递到肌肉,B错误;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此时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C错误;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图,找出图中的4个突触结构,分析突触的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2、A【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说明甲过程为减数分裂,则A细胞是原始的生殖细胞,B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经过乙过程,细胞中的DNA含量不变,说明乙是有丝分裂;E细胞中的DNA含量只有体细胞得一半,经过丙过程其含量恢复到体细胞水平,说明丙是受精作用。

【详解】

A;经过丙过程;D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说明丙是受精过程,F细胞是受精卵,A正确;

B;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经过丙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却加倍了,说明丙过程不是减数分裂,B错误;

C;精细胞中的DNA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C细胞中的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C细胞不是精细胞,C错误;

D;甲过程为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A。3、A【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其中任意片段都有可能缺失,细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详解】

从题干的信息可看出突变株L缺失A3、A4、A5、A6小段,但具有A1、A2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那么点突变株X应具有A3、A4、A5、A6小段,所以未知的点突变可能位于A1、A2小段。突变株K缺失A2、A3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得到转化的细菌都是非野生型,而只有当该点突变位于突变株K的缺失小段上时才能得到上述结果,因此点突变株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2小段,故选A。4、B【分析】【详解】

生长素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自然状态下非洲紫罗兰叶片中也含有生长素,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有两组实验表现为促进作用,三组表现为抑制作用,即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素的浓度为10-9mol/L,是根生长比较适宜的浓度,则促进芽和茎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比10-9mol/L高,C错误;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不能生根,导致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实验组的生根长度,与第一组的对照组相比,确定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5、B【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

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和精原细胞中遗传物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AC正确;人神经元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蛙的受精卵具有旺盛的有丝分裂能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明确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的时候,即容易发生在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中。6、C【分析】【分析】

【详解】

摘除顶芽;能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量减少,侧芽生长素浓度不至于过高,起到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即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C正确,ABD错误。

故选C。7、C【分析】【分析】

化学感受器是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化学刺激的感受器的总称。化学感受器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粘膜、舌部、眼结合膜、生殖器官粘膜、内脏壁、血管周围、神经系统某些部位以及昆虫的触角等。

【详解】

A;人的耳蜗感受声音;属于获取外界物理信息的感受器,A错误;

B;响尾蛇的颊窝:感受红外线的感受器;属于获取外界物理信息的感受器,B错误;

C;人的味蕾是舌的味感受器是感受食物中化学物质的;属于获取外界化学信息的感受器,C正确;

D;鱼类的侧线器官:感受水流方向定方位的感受器属于获取物理信息的感受器;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感受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C: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

A;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

B;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错误;

C;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慢;C正确;

D;激素属于信号分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可见,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ACD。9、A: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A、B、E、F四点对应生长素促进生长,其中E、B促进作用相同;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抑制生长。图2中,由于重力作用,a点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a点促进生长,b点抑制生长。

【详解】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照样适用,A正确;

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B正确;

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只能产生一种作用效果,C错误;

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于CD;D错误。

故选AB。10、A:B:D【分析】【详解】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点睛】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A正确;

B.体液调节通过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B正确;

C.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有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并不都是内分泌腺产生的,C错误;

D.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正确。

故选ABD。11、B:D【分析】【详解】12、B:C【分析】【详解】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强,B正确。基因NDM1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使抗菌药物失活,从而表现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D错误。三、实验题(共8题,共16分)13、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1可知:由于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最终导致①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②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③植株直立生长,④植株向光生长;图2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曲线。

【详解】

(1)探究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故应选择图一中③④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由以上分析可知: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背地生长;向光生长;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植株与暗箱一起转动,故茎尖生长情况是弯向小孔一侧生长;

(3)由图二可知;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故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m,小于2m,以保证背光面的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

(5)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远地侧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远地侧的生长效应弱于近地侧面;

(6)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C点以后区间,即z>c(或C点右侧浓度)。

【点睛】

第(2)问需要看清实验条件,若题干信息问的是将装置④中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则茎尖生长情况将是直立生长。【解析】④背地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光源生长)弯向小孔一侧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m<x<2my<mz>c(或C点右侧浓度)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正常的子房的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的种子,子房本身也产生少量生长素,如果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子房发育,导致不能结实。

【详解】

(1)①1组正常授粉;种子正常发育,合成IAA,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②第2组未授粉;不涂抹IAA,不结果,第3组子房涂抹IAA,果实重量大于正常授粉的,表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第3组子房涂抹IAA;果实重量大于正常授粉的,第4组实验花柄涂抹IAA,不结果,说明IAA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

(2)①因要验证芽产生的生长素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故I组中施加3H-IAA应该在芽处;NPA是阻断生长素运输的,故施加部位应位于靠近芽的下面;

②II组的处理应该是施加3H-IAA,不加NPA,使3H-IAA能往下运输;故从左到右依次应为施加;不施加;

③因I组施加3H-IAA和NPA,NPA阻断3H-IAA往下运输,故3H-IAA在a段积累,bd段没有,II组施加3H-IAA,不加NPA,故3H-IAA可以往下运输,bd段均有,但不往c段运输,因此3H-IAA的含量是:a段:I组〉Ⅱ组,b段:I组〈Ⅱ组;c段:I组=Ⅱ组;

(3)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不施加NPA,生长素能运走一部分,种子能正常发育,产生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果实较重;未授粉;施加NPA的,果实也发育,但比较轻,说明子房本身也合成少量生长素;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NPA阻断了生长素运走,造成子房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果实发育,导致番茄不能结果实。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NPA能阻止生长素运输,结合题设实验条件,推测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解析】种子2、3从花柄运输到子房1和2施加、不施加a段:I组〉Ⅱ组b段:I组〈Ⅱ组c段:I组=Ⅱ组发育的种子和子房NPA阻断生长素由花柄运出,导致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15、略

【分析】【分析】

根据图甲可知;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其背光侧生长大于向光侧,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其背光侧生长小于向光侧;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敏感程度大于茎.

【详解】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其向光侧生长小于背光侧,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若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小,且生长程度也小于背光侧,故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3)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影响下;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程度却小于向光侧,说明在根的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其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即其具有两重性特点。

(4)M为根的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实验目的为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故自变量为形态学上端的位置变化,故实验组应该设计为:

(5)IAA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该抑制剂不破坏IAA也不影响细胞呼吸即不影响能量供应,而经其处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故最大可能影响了载体蛋白的作用,进而推测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点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解析】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茎A、B两重性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16、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分析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分析表格三: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株高最高。

【详解】

(1)向光性出现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黄豆幼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小于2m,才能保证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

(2)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10-8mol/L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10-10~10-6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

③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所以将5组玫瑰插条分别放入上述配置的等量生长素溶液中处理相同时间。

④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为了使结论更准确,还需计算根长度的平均值。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实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点睛】

结合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题图和表格,在进一步结合实验设计的原则解答。【解析】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黄豆幼苗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大于m小于2m10-10~10-6等量且适宜计算平均值吲哚乙酸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17、略

【分析】【分析】

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因变量是切根平均长度,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生长素浓度为100时,对应的切根平均长度小于对照组,故体现了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其余生长素浓度对应的切根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故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详解】

(1)生长素浓度为0mg/L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属于实验组,据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切根平均长度,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因此上述实验遵循的原则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在生长素浓度为0~1mg/L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为1〜10mg/L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最适浓度范围应在0.1~10mg/L之间。

(2)生长素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生长素浓度为100时,对应的切根平均长度小于对照组,故体现了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其余生长素浓度对应的切根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故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所以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mg/L还是10mg/L,可以将待测样液稀释,重复上述实验。若切段长度小于10mm(切段比原来的短),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1mg/L;反之就为10mg/L。【解析】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0.1mg•L-1〜10mg•L-1能本实验既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也体现了高浓度抑制生长(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既表现出促进作用,也表现出抑制作用)将待测样液稀释,重复上述实验(注:稀释倍数不能超过100倍)若切段长度小于10mm(切段比原来的短),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1mg•L-1;反之则为10mg•L-118、略

【分析】【分析】

结合题图可知;切段的弯曲生长与否取决于薄壁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详解】

(3)该实验在进行了分组;编号、处理后;要将各培养皿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各切段的生长状况。

(4)①由图示可知;切段弯向内侧即薄壁细胞一侧,说明切段的外侧即表皮细胞的生长快于薄壁细胞的生长,表明该浓度IAA对豌豆幼苗上部表皮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上部薄壁细胞,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组织细胞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不同)。

②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A切段弯曲的情况和程度又有所不同,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密切关系。

③由于A切段位于幼苗上部;B切段位于幼苗下部,所以A切段的细胞年龄小于B切段。在5ppm和10ppm的IAA溶液中,B切段的弯曲程度小于A切段,推测原因是生长素的作用与年龄有关,A切段的细胞年龄小于B切段,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敏感,所以弯曲程度大于B切段。

【点睛】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部位的生理作用可能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部位的生理作用可能不同。【解析】将各培养皿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各切段的生长状况大于不同组织细胞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与年龄有关,A切段的细胞年龄小于B切段,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敏感19、略

【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故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分析丙图,丙图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图示,据图可知,2,4-D溶液浓度在10-12mol/L~10-9mol/L之间时,对月季枝条生根都是促进作用,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为抑制作用;据此分析。

【详解】

(1)由图甲可知,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故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结合甲图可知,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10-8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促进作用。

(3)由图可知,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mol/L之间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所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mol/L~10-10mol/L;当2,4-D溶液浓度在10-12mol/L~10-9mol/L之间时促进生根,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抑制生根;所以该试验结果能体现两重性。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要求学生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能正确判断不同浓度处理下生长效应,难度不大。【解析】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10-8促进10-11~10-10mol/L能20、略

【分析】【分析】

IAA是植物激素的一种;生长素在浓度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1)

通过对比清水组和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和平均根长;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浓度I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或探究(索)IAA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

由图可知;三个实验组设置的梯度共为400mg/L,每个梯度的浓度差为200mg/L,A组的IAA浓度为100mg/L,故B组IAA浓度应为300mg/L,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IAA对扦插枝条生根只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3)

由于不同植物对IAA的敏感程度不相同,故本实验的实验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植物。【解析】(1)探究(索)IAA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不同浓度I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300mg/L否;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IAA对扦插枝条生根只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3)不同植物对IAA的敏感程度不相同(“IAA促进不同植物生长最适浓度不同”)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21分)21、略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理解生长素作用特点是解题关键。

(1)生长素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敏感,适当生长素浓度处理,双子叶杂草死亡而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所以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②

(3)据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