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70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叙述中未涉及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功能的是()A.草原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B.兔子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捕猎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D.通过控制日照时间可以控制开花的时间2、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容纳量不断地减小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生态工程中,依据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移除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来降低水体污染B.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要充分考虑协调与平衡原理D.我国古代先民的“无废弃物农业”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可能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5、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A.沙漠——雨量稀少,温度高且温差小B.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生长较快C.草原——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之间,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等D.落叶阔叶林——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6、下列关于种群S形数量增长曲线中K值及K/2的说法,正确的是()A.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密度达到K/2,若达K/2值处,可能导致有害生物成灾B.种群的K值不会发生变化C.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会超过K值D.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时,能提高种群的K值7、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9、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如图的Ⅰ、Ⅱ、Ⅲ三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曲线Ⅱ和曲线Ⅲ的变化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导致的D.当曲线Ⅲ趋近于0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10、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11、如图甲是1820年人们将某种生物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该生物在某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增长速率最大B.分析图乙可知,该生物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多C.图甲显示的100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12、“鱼菜共生”模式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将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两种不同的技术相结合。在该模式中,水产养殖系统的水被输送到无土栽培系统,经由植物吸收过滤后再输送回水产养殖系统(如图),进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从整体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被蔬菜利用D.该模式所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1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大片天然草地。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草地严重退化。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下降,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B.在草地中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不能提高退化草地稳定性C.实施减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5、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如_______,以及动物的_______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如_______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______。16、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7、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8、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9、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0、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4分)21、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2、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环颈雉时发现;在非繁殖季节,环颈雉的雌雄个体往往分群活动,具有明显的性别隔离现象。有学者提出如下假说来解释这种性别隔离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_____特征。调查该种环颈雉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标志重捕法进行,原因是_____。
(2)为验证学者提出的上述假说是否成立,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统计并记录统计并记录实验组1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用的时间2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__
①分析可知,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自然保护区内的_____。
②对照组中的实验处理为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2分)23、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成分)。
(2)图示的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_____________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详解】
A;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种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兔子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通过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C错误;
D;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此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2、C【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Ⅰ曲线中;开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但最终到达平衡状态,且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Ⅱ和Ⅲ曲线中,开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且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但最终还会下降到环境容纳量之下。
【详解】
A;由图可知;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A项正确;
B;随着人口过度增长;资源不断被消耗,环境容纳量会降低,B项正确;
C;虽然人类能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要在环境容纳量之内,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会降下来,否则会破坏环境,使环境容纳量下降,C项错误;
D;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项正确。
故选C。3、A【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在湿地恢复生态工程中;依据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引种一定数量适宜本地环境的物种,通过物质循环再生来降低水体污染,而不是简单移除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A错误;
B;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整体性原理,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B正确;
C;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所以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要充分考虑协调原理,C正确;
D;“无废弃物农业”指的是生态农业中一些物质被循环利用;没有直接作为废弃物抛弃而污染环境,这一成就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A。4、A【分析】【分析】
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A错误;
B;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正确;
C;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睛】5、C【分析】【分析】
生物和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严寒的环境生长的是耐寒植物,干旱沙漠地区生长的是耐干旱植物。
【详解】
A;沙漠约占地球表面的26%;雨量稀少,温度高且温差大,A错误;
B;苔原气候寒冷;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B错误;
C;草原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之间;草原中的动物一般具有善于奔跑的特点,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等,C正确;
D;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D错误。
故选C。6、A【分析】【分析】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0~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详解】
A;根据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当某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可能导致其成灾,故为预防鼠害,应严防达到K/2,A正确;
B;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
C;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其最大值可能超过K值,C错误;
D;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时;可以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但不会提高K值,K值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关,D错误。
故选A。7、B【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该演替过程发生在松材线虫入侵海岛黑松林群落上;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该过程的演替是逆行演替;由森林演替成灌木,所以呈现出由复杂至简单的趋势,B错误;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所以能够大量繁殖,C正确;
D;乔木的消失减少了其树叶对阳光的遮挡;使野桐等灌木能够接受更多的光能,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D正确。
故选B。
【点睛】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B:C【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
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C。9、A:B: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较高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在较低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
【详解】
A;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能说明环境对生物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A正确;
B;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即增长率大于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正确;
C;曲线Ⅱ种群数量下降且处于较低的状态说明此时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曲线Ⅲ呈现的是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种群的灭绝,C正确;
D;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错误。
故选ABC。10、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11、A:B【分析】【分析】
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
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种群的数量最少。
【详解】
A;分析图甲曲线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斜率最大,则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但是在第10年后开始下降,因此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B正确;
C;图甲显示1820~1850年间;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60年以后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C错误;
D;图乙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12、A: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详解】
A;“鱼菜共生”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
B;从协调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因为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B错误;
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变成无机物供蔬菜吸收利用;C错误;
D;重金属残留会随着生物富集作用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而图示的该模式中通过无土栽培实现了对重金属残留的吸收,进而使用于蔬菜栽培的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残留下降,因而该模式中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D正确。
故选ABC。13、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遵循原理之一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详解】
A;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错误;
B;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实施减畜工程后,减畜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C正确;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15、略
【解析】①.化学物质②.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③.性外激素④.昆虫、鱼类⑤.信息素。16、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0、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详解】
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解题关键是要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进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解析】①.外貌②.物种组成四、实验题(共2题,共14分)21、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22、略
【分析】1;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整栋仓库出租承包及仓储服务合同4篇
- 2024版技术开发与转让合同具体内容
- 2025年度无人机航空拍摄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农业蔬菜大棚承包合同
- 2025年度体育健身充值卡销售与合作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度水电工程招投标代理服务承包合同集锦4篇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代售合同协议范本4篇
- 2025年度商业地产资产保值增值顾问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企业代理记账与绿色金融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窗帘系统承包安装与维护合同范本4篇
- 金蓉颗粒-临床用药解读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2023-2024年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中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必刷500题)
- 藏历新年文化活动的工作方案
- 果酒酿造完整
- 第4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 生涯发展展示
- 法治副校长专题培训课件
- 手术室应对突发事件、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动机-行为背后的原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