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1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

B.24%

C.20%

D.30%

2、已知硫酸溶液的密度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20%

B.等于20%

C.小于20%

D.以上都有可能。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的是rm{(}rm{)}A.rm{CaCl_{2}}rm{KOH}rm{Na_{2}CO_{3}(NH_{4})_{2}CO_{3}}B.rm{FeCl_{3}HCl}rm{MgCl_{2}NaOH}C.rm{HCl}rm{CuSO_{4}KNO_{3}Na_{2}SO_{4}}D.rm{NaNO_{3}}rm{Na_{2}SO_{4}}rm{HCl}rm{H_{2}SO_{4}}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r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

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rm{30隆忙}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m{30%}C.rm{20隆忙}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5、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rm{(}rm{)}A.rm{C_{60}}B.rm{CO}C.rm{C_{2}H_{2}}D.rm{CH_{3}OH}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含有较多可溶性______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______的水叫做软水rm{.}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______rm{.}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生活中通过______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______的方法制取蒸馏水,除此之外还可用化学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rm{.}从上可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可以净化水.7、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rm{(}“rm{隆煤}”表示转化关系,“rm{篓D}”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rm{).}甲与rm{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rm{A}rm{B}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rm{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rm{C}的溶液与rm{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rm{B}rm{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与丙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rm{.}请回答:rm{(1)}甲的化学式是____;rm{D}的化学式是____;rm{B}的俗名为____rm{;C}的化学式为____。rm{(2)}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rm{A}rm{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rm{A}rm{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rm{(3)E隆煤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rm{(4)}乙与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8、如图rm{1}是家用豆浆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rm{(}填编号rm{)}

rm{垄脷}聚苯乙烯指示灯罩rm{垄脺}铜质插孔rm{垄脹}塑料壶身rm{垄脵}不锈钢外壳。

rm{(2)}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的营养素是______;

rm{(3)}若该豆浆机的塑料部分属于可回收制品,则壶身可能有图rm{2}的哪种标志______

9、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10、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A____,B____,C____,D____.评卷人得分三、计算题(共6题,共12分)11、某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钾).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7.5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45g,过滤除去杂质,得到溶液45.5g.(已知碳酸钾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化学性质相似,假设草木灰中除碳酸钾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试计算:

(1)该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006•福州)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E打开C;从长颈漏斗A中加入液体与锥形瓶B中的固体接触,即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观察到D中的蜡烛慢慢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性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关闭C打开E;观察到G中的蜡烛燃烧得更旺,说明有氧气生成.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探究]要检验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钠;可取少量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入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联系]利用虚线框内装置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备______的发生装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3、发酵粉是糕点的常见膨松剂,成分一般是rm{NH_{4}HCO_{3}}rm{NaHCO_{3}}某同学将发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呈无色.

Ⅰ;为确定气体和固体及溶液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rm{(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色rm{.}则该气体为______rm{(}写化学式rm{)}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rm{垄脵}白色固体是rm{CaCO_{3}}rm{垄脷}______;rm{垄脹}白色固体是rm{CaCO_{3}}和rm{Ca(OH)_{2}}.

【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是______.

rm{(3)}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

rm{垄脵}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

rm{垄脷}在另一份中通入足量的rm{CO_{2}}后,滴入酚酞rm{.}生成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rm{.}则原溶液中有溶质______、______rm{(}写化学式rm{)}.

Ⅱ;为确定发酵粉成分含量;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rm{(4)}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rm{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rm{5.3g.}则发酵粉中rm{NH_{4}HCO_{3}}与rm{NaHCO_{3}}的质量比为______.14、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rm{.}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m{.}右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碘酸钾rm{(KIO_{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rm{(2)}碘酸钾rm{(KIO_{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rm{(3)}碘酸钾rm{(KIO_{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rm{(}计算结果精确到rm{0.1%)}

rm{(4)}若成人每天摄入rm{5g}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素rm{mg}rm{(}写出求解过程rm{)}15、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rm{.}请你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

rm{1}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rm{-}偏磷酸.

rm{2}白磷的着火点是rm{40隆忙}红磷的着火点是rm{240隆忙}.

rm{[}知识回忆rm{]}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

rm{[}交流讨论rm{]}

rm{(1)}改进后的装置rm{(}如图二rm{)}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rm{.}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rm{(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rm{(}如图三所示rm{)}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16、我们生活中食用的加碘盐,就是在食盐中添加了适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钾离子______;碘酸根离子______.

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21分)17、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rm{(}如图所示rm{)}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提出了猜想.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提出假设】rm{(}请把你的假设填写在下表,假设一、二物质应各不相同rm{)}

。黑色粉末无色溶液假设一假设二18、三聚氰胺化学式为rm{C_{3}H_{6}N_{6}}是一种化工原料,有轻微毒性,计算:三聚氰胺相对分子质量:19、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rm{(1)n}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rm{(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

rm{(3)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rm{(4)}说出下列微粒符号中rm{2}的含义:rm{H_{2}S}______.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4题,共8分)20、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rm{(1)}若甲;乙、丙均含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甲为______,乙为______,丙为______.

rm{(2)}若甲、乙、丙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甲为红色金属单质,乙是甲的氧化物,则乙为______,写出一个符合丙rm{隆煤}甲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1、邻苯甲酸二辛酯的对分质量是______.

苯二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邻苯二甲二辛属于______rm{.(}有物或无机物rm{)}

邻苯二甲酸二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是______rm{(}精到rm{0.1%)}22、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rm{(}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rm{)}.

rm{(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rm{.}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rm{.}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______.

rm{(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rm{(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23、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rm{.}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rm{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资rm{*}源rm{%}库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实验三____________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rm{(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rm{(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

rm{(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rm{.}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2题,共4分)24、有rm{A}rm{B}rm{C}rm{D}rm{E}rm{F}rm{G}rm{H}rm{I}九种物质,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rm{.}已知rm{B}rm{F}rm{H}是黑色固体,rm{I}是紫红色固体,rm{A}rm{D}是无色溶液,rm{C}rm{E}rm{G}是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已忽略rm{.}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rm{垄脵C隆煤H}______;

rm{垄脷C隆煤G}______;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rm{垄脹C+E隆煤D}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25、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rm{(}“rm{隆煤}”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rm{).A}rm{B}rm{F}均为固体,rm{A}为绿色固体,rm{F}是一种常见金属;rm{C}是常温下一种最常见的液体;rm{E}为无色气体;rm{C}和rm{D}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对应物质名称:

rm{A}______、rm{B}______;

rm{(2)}写rm{F}的一种用途:______;

rm{(3)}写出反应rm{垄脵}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

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0g×48%=4.8g;

设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g;

由镁元素守恒可知;

Mg~MgSO4

24120

4.8gx

解得x=24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0g+110g=120g;

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故选C.

【解析】【答案】根据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利用反应后的溶质为硫酸镁,根据镁原子守恒来计算硫酸镁的质量,混合物与酸的质量和为溶液质量,最后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A【分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哪种溶液的质量大,就偏向于谁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30%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10%硫酸溶液的密度,所以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30%硫酸溶液的质量大于10%硫酸溶液的质量,所以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

故选A.

【解析】【答案】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求解;混合后溶质质量为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质量为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

3、B【分析】解:rm{A}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铵,无法进一步鉴别,错误;

B;观察颜色;黄色的为氯化铁溶液,将氯化铁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将氢氧化钠与其余两种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余的是盐酸,可以鉴别;

C;观察颜色;蓝色的为硫酸铜溶液,将硫酸铜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没有现象,无法鉴别,错误;

D;将溶液两两混合;都没有现象,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B.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判断.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解析】rm{B}4、A【分析】试题分析:rm{A}由溶解度曲线考虑;rm{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rm{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考虑;rm{D}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

【解析】rm{A}5、A【分析】解:一氧化碳、乙炔、甲醇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rm{C_{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rm{.}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rm{.}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特点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解析】rm{A}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钙镁化合物;钙镁化合物;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煮沸;蒸馏;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分析】解: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rm{.}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肥皂水rm{.}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生活中通过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除此之外还可用化学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rm{.}从上可知;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故答案为:钙镁化合物;钙镁化合物;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煮沸;蒸馏;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根据已有的硬水和软水的概念进行分析解;根据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和降低水的硬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净化水的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和降低水的硬度方法,常见的净水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钙镁化合物;钙镁化合物;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煮沸;蒸馏;吸附;沉淀;过滤;蒸馏7、rm{(1)Fe}rm{Na_{2}CO_{3}}火碱rm{(}或烧碱、苛性钠rm{)}rm{Ca(OH)_{2}}

rm{(2)}石蕊溶液

rm{(3)CaO+H_{2}O=Ca(OH)_{2}}

rm{(4)CuSO_{4}+Ba(OH)_{2}=Cu(OH)_{2}隆媒+BaSO_{4}隆媒}【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解答】根据“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与rm{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生成了亚铁离子;根据“rm{A}rm{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说明生成氯化钠;根据“rm{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rm{C}的溶液与rm{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rm{B}”,则说明rm{C}为氢氧化钙,rm{D}为碳酸钠溶液,rm{B}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rm{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根据“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则说明乙、丙分别可能为硫酸铜、氢氧化钡;结合图框,推测甲可能为铁,rm{E}可能为水,rm{A}可能为稀盐酸,代入检验,符合题意。rm{(1)}根据分析,甲是铁,其化学式是rm{Fe}rm{D}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rm{Na_{2}CO_{3}}rm{B}是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rm{C}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rm{Ca(OH)_{2}}故填:rm{Fe}rm{Na}rm{2}rm{2}rm{CO};火碱rm{3}或烧碱、苛性钠rm{3}rm{(}rm{)};rm{Ca(OH)}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rm{2}rm{2}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rm{(2)}rm{A}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紫色石蕊溶液;故填:石蕊溶液;rm{B}反应,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m{A}故填:rm{B}rm{(3)E隆煤C}rm{CaO+H_{2}O=Ca(OH)_{2}}rm{CaO+H}rm{2}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故填:rm{O=Ca(OH)}rm{{,!}_{2}}rm{{,!}_{2}}rm{(4)}rm{Ba(OH)_{2}+CuSO_{4}篓TCu(OH)_{2}隆媒+BaSO_{4}隆媒}rm{CuSO}rm{4}rm{4}rm{+}rm{+}rm{Ba(OH)}【解析】rm{(1)Fe}rm{Na_{2}CO_{3}}火碱rm{(}或烧碱、苛性钠rm{)}rm{Ca(OH)_{2}}rm{(2)}石蕊溶液rm{(3)CaO+H_{2}O=Ca(OH)_{2}}rm{(4)CuSO_{4}+Ba(OH)_{2}=Cu(OH)_{2}隆媒+BaSO_{4}隆媒}8、②③;蛋白质;B【分析】解:rm{(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答案为:rm{垄脷垄脹}

rm{(2)}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是蛋白质rm{.}故答案为:蛋白质;

rm{(3)}塑料部分属于可回收制品,则壶身应该有图rm{2}的rm{B}的回收装置标志rm{.}故填:rm{B}.

rm{(1)}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进行解答;

rm{(2)}根据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是蛋白质进行解答;

rm{(3)}根据回收标志进行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学材料等,基础性比较强rm{.}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该好好把握rm{.}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解析】rm{垄脷垄脹}蛋白质;rm{B}9、略

【分析】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2Al+6HCl═2AlCl3+3H2↑.

【解析】【答案】根据盐酸会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10、略

【分析】

由于是可溶性盐,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盐离子和阴离子对应物质一定是可溶性,根据盐类物质溶解性情况可知:Ba2+不能和SO42-、CO32-结合,而只能和NO3-、Cl-;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结合,而只能和NO3-结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结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

(1)中由于C盐是蓝色的,所以为CuSO4;

(2)四支试管加入盐酸,B有沉淀,则B溶液为AgNO3;而D生成无色气体,则为二氧化碳,即D为Na2CO3.

故答案为:ABaCl2,BAgNO3,CCuSO4,DNa2CO3.

【解析】【答案】给出八种离子,形成四种可溶性物质,这个可以通过一一组合的形式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之后结合进行实验和颜色限制进行继续排除,从而最终确定.如Ba2+不能和SO42-、CO32-结合,而只能和NO3-、Cl-;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结合,而只能和NO3-结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结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

三、计算题(共6题,共12分)11、略

【分析】

设草木炭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K2CO3+2HCl═2KCl+H2O+CO2↑溶液质量增加。

xy45.5g-45g=0.5g

=x=0.73g

=y=0.79g

(1)该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7%;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7%

答:(1)该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7%;(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

【解析】【答案】采取差量法;由加入草木炭前后溶液质量增加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及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然后分别利用碳酸钾与草木炭的质量比;氯化钾与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计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及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略

【分析】

(1)二氧化碳气体使D中的蜡烛慢慢熄灭,说明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这是必须掌握的.

(2)检验碳酸钠的方法是加入稀盐酸,看是否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虚线框内装置适于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因此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可选择锌和稀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aCO3+2HCl=CaCl2+CO2↑+H2O

(2)稀盐酸(或稀硫酸)玻璃片上出现白色固体(合理答案均可)

Ca(OH)2+CO2=CaCO3↓+H2O

2Na2O2+2CO2=2Na2CO3+O2

氢气(或H2);Zn+H2SO4=ZnSO4+H2↑

【解析】【答案】首先仔细研究装置图;明白每个装置的作用,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检验碳酸盐时一般与稀盐酸反应,看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在书写新的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注意配平和条件.对装置进行迁移利用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思考是否适合.

13、NH3;Ca(OH)2+NH4HCO3=CaCO3↓+NH3↑+2H2O;Ca(OH)2;CaCO3;Ca(OH)2;NaOH;4:21【分析】解:rm{(1)}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是:rm{Ca(OH)_{2}+NH_{4}HCO_{3}=CaCO_{3}隆媒+NH_{3}隆眉+2H_{2}O}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rm{(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白色固体可能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故白色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rm{(3)}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铵,通入足量的rm{CO_{2}}后,滴入酚酞rm{.}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rm{(4)}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rm{x}.

rm{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CO_{2}隆眉+H_{2}O}

rm{2NaHCO_{3}dfrac{

overset{;;triangle;;}{

.}}{;}Na_{2}CO_{3}+CO_{2}隆眉+H_{2}O}rm{168}

rm{106}rm{x}

rm{dfrac{168}{x}=dfrac{106}{5.3g}}

rm{5.3g}

发酵粉中rm{dfrac{168}{x}=dfrac

{106}{5.3g}}与rm{x=8.4g}的质量比rm{NH_{4}HCO_{3}}rm{NaHCO_{3}}rm{=(10g-8.4g)}

答:发酵粉中rm{8.4g=4}与rm{21}的质量比为rm{NH_{4}HCO_{3}}rm{NaHCO_{3}}.

故答案为:

rm{4}rm{21}

rm{(1)NH_{3}}rm{Ca(OH)_{2}+NH_{4}HCO_{3}=CaCO_{3}隆媒+NH_{3}隆眉+2H_{2}O}

rm{(2)Ca(OH)_{2}}rm{CaCO_{3}}

rm{(3)Ca(OH)_{2}}rm{NaOH}.

rm{(4)4}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进行解答;

rm{21}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rm{(1)}根据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铵,通入足量的rm{(2)}后,滴入酚酞rm{(3)}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进行解答;

rm{CO_{2}}根据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残留固体就是碳酸钠,利用碳酸钠的质量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发酵粉中rm{.}与rm{(4)}的质量比即可.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rm{NH_{4}HCO_{3}}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rm{NaHCO_{3}}【解析】rm{NH_{3}}rm{Ca(OH)_{2}+NH_{4}HCO_{3}=CaCO_{3}隆媒+NH_{3}隆眉+2H_{2}O}rm{Ca(OH)_{2}}rm{CaCO_{3}}rm{Ca(OH)_{2}}rm{NaOH}rm{4}rm{21}14、+5;39:127:48;59.3%【分析】解:rm{(1)}钾元素显rm{+1}价,氧元素显rm{-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rm{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rm{(+1)+x+(-2)隆脕3=0}则rm{x=+5}价.

rm{(2)}碘酸钾rm{(KIO_{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rm{39}rm{127}rm{(16隆脕3)=39}rm{127}rm{48}.

rm{(3)}碘酸钾rm{(KIO_{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rm{dfrac{127}{39+127+16times3}隆脕100%隆脰59.3%}.

rm{dfrac{127}{39+127+16times

3}隆脕100%隆脰59.3%}根据题中信息:含碘量rm{(4)}可知成人每天摄入rm{(20-30)mg/kg}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素质量为:rm{5g隆脕dfrac{20mg}{1000g}=0.1mg}

故答案为:rm{5g}rm{5g隆脕dfrac

{20mg}{1000g}=0.1mg}rm{(1)+5}rm{(2)39}rm{127}rm{48}

rm{(3)59.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rm{(4)0.1mg}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rm{(1)}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rm{(2)}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rm{=}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rm{隆脕}根据题中信息:含碘量rm{(3)}即可计算成人至少补充碘元素。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m{(4)}【解析】rm{+5}rm{39}rm{127}rm{48}rm{59.3%}15、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擦干;氧气【分析】解:【知识回忆】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与氧气rm{(}空气rm{)}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rm{[}交流讨论rm{](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取出的试管壁上有水,应擦干后再进行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故答案为:减少污染;擦干;

rm{(2)}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

rm{[}知识回忆rm{]}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rm{[}交流讨论rm{](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rm{(2)}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根据燃烧所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对实验中物质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影响燃烧发生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解析】与氧气rm{(}空气rm{)}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擦干;氧气16、略

【分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钾中钾离子符号为K+,碘酸根离子符号为IO3-

故答案为:K+,IO3-

【解析】【答案】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四、简答题(共3题,共21分)17、解:由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的信息,溶液中溶质的一个粒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且能与黑色粉末CuO、MnO2、Fe3O4、铁粉、炭粉中混合后反应生成气体.符合条件的常见无色液体有双氧水(H2O2)和稀硫酸(H2SO4);其中黑色粉末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能放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黑色粉末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有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黑色粉末无色溶液假设一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假设二铁粉稀硫酸【分析】

由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的信息,符合标签特征的有双氧水和硫酸等,结合初中阶段常见的黑色粉末有rm{CuO}rm{MnO_{2}}rm{Fe_{3}O_{4}}铁粉、炭粉,能与无色液体混合后生成气体的有rm{MnO_{2}}铁粉;据此作出猜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初中阶段常见的黑色粉末色的种类、酸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解:由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的信息,溶液中溶质的一个粒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且能与黑色粉末rm{CuO}rm{MnO_{2}}rm{Fe_{3}O_{4}}铁粉、炭粉中混合后反应生成气体rm{.}符合条件的常见无色液体有双氧水rm{(H_{2}O_{2})}和稀硫酸rm{(H_{2}SO_{4})}其中黑色粉末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能放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黑色粉末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有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黑色粉末无色溶液假设一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假设二铁粉稀硫酸18、126【分析】解: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rm{=(12隆脕3)+(1隆脕6)+(14隆脕6)=126}.【解析】rm{126}19、nCO2;H2O;2SO42-;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分析】解:rm{(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rm{n}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rm{nCO_{2}}.

rm{(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rm{H_{2}O.}

rm{(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rm{2SO_{4}^{2-}}.

rm{(4)}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rm{H_{2}S}中的“rm{2}”表示rm{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rm{2}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rm{(1)nCO_{2}}rm{(2)H_{2}O}rm{(3)2SO_{4}^{2-}}rm{(4)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rm{2}个氢原子.

rm{(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rm{(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水分子.

rm{(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rm{(4)}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rm{(}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rm{)}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nCO_{2}}rm{H_{2}O}rm{2SO_{4}^{2-}}rm{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rm{2}个氢原子五、探究题(共4题,共8分)20、CaCO3;CaO;Na2CO3;CuO;CuSO4+Fe=FeSO4+Cu【分析】解:rm{(1)}由于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甲为碳酸钙,含有的元素为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rm{.}由于甲乙丙含有相同的一种非金属元素,所以共含的元素为氧元素或者碳元素rm{.}若共含元素为碳元素,则乙为二氧化碳,丙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等rm{.}若共含元素为氧元素;则乙可以为氧化钙或者是二氧化碳,若为氧化钙,则丙可以为氢氧化钙;

rm{(2)}由于甲乙丙含有相同的一种金属元素,甲为红色金属单质,乙是甲的氧化物,所以该元素为铜元素rm{.}则乙为氧化铜,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的可溶性盐,而采用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可置换出铜盐中的铜;例如rm{CuSO_{4}+Fe=FeSO_{4}+Cu}就可实现该转化;

故答案为:rm{(1)CaCO_{3}}rm{CaO}rm{Na_{2}CO_{3}}rm{(2)CuO}rm{CuSO_{4}+Fe=FeSO_{4}+Cu}

本题是物质转化型的推断题;但是总题干限制后,在分题中两个分题之间没有必然的限制关系,所以审题时要避免受到彼此的影响.

rm{(1)}由于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甲为碳酸钙rm{.}由于甲乙丙均含相同的一种非金属元素,所以共含的元素应该是碳元素或者是氧元素rm{.}之后根据这个限制分析.

rm{(2)}由于甲乙丙均含同一金属元素,甲为红色金属单质,乙是甲的氧化物,所以该元素为铜元素rm{.}而甲rm{隆煤}乙是实验室制取初中常见一种气体的反应;所以乙为氯化钙.

找出一种特殊的物质或反应为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rm{.}本题突破口在于对甲物质的确定.【解析】rm{CaCO_{3}}rm{CaO}rm{Na_{2}CO_{3}}rm{CuO}rm{CuSO_{4}+Fe=FeSO_{4}+Cu}21、有机物;390;144:19:32;73.8%【分析】解:由邻苯二酸辛酯,学为rm{C24H384}可知;含有碳元素以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故:机物;

由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rm{C24H38O4}知,苯二辛酯的对子质rm{=12隆脕4+1隆脕38+16隆脕4=39}故填rm{390}

邻二甲二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rm{=dfrac{1224}{390}隆脕10%=73.8.}故填rm{=dfrac

{1224}{390}隆脕10%=73.8.}.

根据相对分质量组成分子的各子的对原质量之和;进行分解;

根据含有碳元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简称有机进行答;

根据化物元素质量分数rm{=dfrac{{脧脿脭颅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进行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式确组成物质元素间的质量以及有机物的义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rm{73.8}【解析】有机物;rm{390}rm{144}rm{19}rm{32}rm{73.8%}22、锌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锌>铁>铜>银【分析】解:rm{(1)}本题中第一和第二支试管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是第二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因此锌比铁活泼rm{.}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因此铜的活动性比银强rm{.}故答案为:锌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rm{(}或锌片表面比铁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快rm{)}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rm{(2)}本题还需要证明铁和铜的活动顺序,要比较铁的性质比铜活泼,只要用硫酸铜溶液即可rm{.}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仔细观察.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铁的活动性比铜强rm{(}其它合理答案均可rm{)}

rm{(3)}通过以上探究,锌比铁活泼、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答案为:锌rm{>}铁rm{>}铜rm{>}银。

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要证明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只要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即可rm{.}对于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看能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本题中第一和第二支试管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是第二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因此锌比铁活泼rm{.}第三只试管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因此铜的活动性比银强rm{.}本题还需要证明铁和铜的活动顺序,要比较铁的性质比铜活泼,只要用铜的盐溶液即可rm{.(}也可以把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rm{)}.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rm{.}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解析】锌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锌rm{>}铁rm{>}铜rm{>}银23、反应很缓慢;向盛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前后的质量;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分析】解:rm{(1)}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能使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实验一中,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速度慢;实验二中,我们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不分解,加入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了二氧化锰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对比上面两个实验,要得到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结论,只要向盛有rm{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果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说明了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rm{(3)}两次称量的目的是比较rm{MnO_{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有无变化,要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只要简单设计实验说明rm{MnO_{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即可rm{.}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rm{MnO_{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rm{(}化学性质没变rm{)}.

故答案为:

rm{(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rm{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很缓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资rm{*}源rm{%}库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实验三向盛有rm{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rm{(3)}第一方面:比较rm{MnO_{2}}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前后的质量;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rm{(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能分解产生大量氧气;这是课本实验,容易解答;

rm{(3)}属于实验反思部分;结合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即可作出解答.

此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以及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来解答此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解析】反应很缓慢;向盛有rm{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比较rm{MnO_{2}}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前后的质量;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六、推断题(共2题,共4分)24、O2+2Cu2CuO;C+O2CO2;发出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