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85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其中甲;乙、丙切取顶芽,丁保留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段时间后将接触过丙顶芽的琼脂块置于丙顶芽原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和4B.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表现为直立生长C.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D.—段时间后,主干枝条不弯曲生长的是甲和丙2、如图表示人体中内环境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三种液体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甲表示血液,乙表示组织液C.与乙、丙相比,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丙和乙3、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酵母菌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在剧烈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4、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1处灵敏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II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温觉感受器既能感受温觉又能感受冷觉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相同C.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D.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体内各器官中也分布着大量的感受器6、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B.对E过度开发利用可能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C是碳循环中联系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种关键成分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7、如图是湖泊生态系统存在捕食关系三个鱼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小于5.45×107kJB.I、Ⅱ、Ⅲ种群和该湖泊其它动物及所有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种群Ⅰ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占流入能量的比例与种群Ⅲ相同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共有3个营养级)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Ⅲ→Ⅱ→IB.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D.可计算出种群Ⅱ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约为54.5×106kJ9、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1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用标志重捕调查鱼数量时,第一次用大网眼捕捞做标记,第二次还用大网眼捕捞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13、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低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14、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果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真菌C.果蚁和真菌都是消费者,协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15、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千焦/m2·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02.612.4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
A.生产者是乙B.初级消费者是丁和戊C.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6%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总输入大于能量的总输出16、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E是化石燃料,对E的过度开发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17、下列关于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激素调节的存在,并发现了促胰液素B.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用到了模型建构法C.达尔文以金丝雀虉草为实验材料,证实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9、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20、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2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2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4、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5、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
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
涂抹IAA
在花柄上。
涂抹IAA
在花柄上。
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
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_______。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图1
。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
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Ⅱ组。
?
?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表中Ⅰ组应在图1的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NPA。
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
③请参考d段书写方式,在横线处填写预期结果a段_________、b段_________;c段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
图2
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果业生产中,有人质疑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请你结合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撰写一段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_______________。(60字内)26、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分析回答: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__________,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
(3)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3)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27分)27、细胞衰老时;细胞内蛋白质和RNA的总量均会下降。将一完整的烟草叶片,一半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另一半用水处理。放置暗处一段时间后,测得叶片中蛋白质和RNA的含量如图所示。请回答:
(1)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往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析出絮状物(蛋白质),但析出的蛋白质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结构变化。
(2)写出细胞分裂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写出蛋白质和RNA共有的一项生理功能_______。
(3)依据图中曲线得出的相关结论(两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28、当人体皮肤创伤;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所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__________免疫。
(2)细菌作为抗原进入内环境后;可被①________细胞识别;吞噬、处理,与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T细胞。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被致敏,在一些淋巴因子(如图中IL-2)的协助下,分裂、分化成[]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前者分泌大量的[]________进入到血浆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29、某人被狗咬伤就医时;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的狂犬病毒抗毒血清中的免疫物质是__________;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2)狂犬病毒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通常_________(具有或不具有)致病性,但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既有_________免疫又有_______免疫。狂犬病毒疫苗要分次打5针,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体内的___________的数量。
(3)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后,立即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实例;考查对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的理解。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去除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
【详解】
甲中去除顶芽后,侧芽1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最先发育为侧枝,丁中在单侧光作用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侧芽4的生长素浓度较高,难以发育为侧枝,A项错误;乙组枝条的尖端仍能感光,在单侧光下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B项错误;丙组枝条没有尖端,不能感光,C项错误;甲和丙中无顶芽,不能感光,—段时间后,主干枝条不弯曲生长,D项正确。2、B【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详解】
A;三种液体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B错误;
C;血浆的成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近;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解题关键是由图中的单向箭头判断丙为淋巴。3、A【分析】【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C错误;
D;剧烈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通过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准确判断问题。4、C【分析】【分析】
根据神经节所处位置分析可知,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入神经,e为感受器。
【详解】
A;Ⅱ是突触后膜;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不能逆突触传到1,故1处灵敏电表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
C;正常机体内;兴奋只能作用在反射弧的感受器上,且在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正确;
D、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到突触后膜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反射弧的组成时,可根据神经节所处位置或突触的传递方向(轴突-胞体或轴突-树突)分析相应的感受器和效应器。5、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温觉感受器只能感受温觉,冷觉感受器才能感受冷觉,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慢,B错误;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体内各器官中也大量分布,D正确。6、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C、D之间存在双箭头,且其它成分都有箭头指向D,所以D为大气二氧化碳,C为生产者,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E为化石燃料的燃烧。a主要代表光合作用,b为呼吸作用;c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解】
A;C为生产者;因此,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
B;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B正确;
C;B是分解者;C是生产者,二者是碳循环中联系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种关键成分,消费者A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错误;
D;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即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故选C。7、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应小于(111-15-41.5)×106=5.45×107kJ;A正确;
B;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图示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与该湖泊其它动物及所有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
C;种群Ⅰ同化量为15;呼吸消耗是9,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15-9=6,占流入能量的百分比为6÷15×100%=40%,而种群Ⅲ同化量为3.0,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则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0-1.8=1.2,占流入能量的百分比为1.2÷3×100%=40%,即种群Ⅰ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占流入能量的比例与种群Ⅲ相同,C正确;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流动,D正确。
故选B。8、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的数值;并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错误;
B;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单向传递,且逐级递减,B正确;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3×106)÷(15×106)×100%=20%;C错误;
D、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111-15-41.5)×106=5.45×107kJ;D错误。
故选B。9、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A正确;
B;生长激素调节的是个体本身;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出发点是生态系统,从宏观上分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是指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向同种或者不同种的其他个体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所以生长激素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B错误;
C;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植物开花有利于其繁衍后代,故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正确;
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是物理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退耕农田还保留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从草本变为灌木再到乔木,所以演替方向是草本→灌木→乔木,B正确;
C;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C错误;
D;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CD。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群落演替的知识,分析图中发生在退耕农田中的演替过程。11、C:D【分析】【分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错误;
C;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亢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正确;
D;人体处于非常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CD。12、C:D【分析】【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进行,应在人群中应随机抽样调查。
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及其顶点的菌体,计数时不包括芽体。
【详解】
A;都用大网眼捕捞实际调查是大鱼的数量;比实际值偏小。A错误;
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
C;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选择生长茂密茂盛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正确;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D正确。
故选CD。13、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比进行统计的结果。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该季节社鼠种群数量相对较少;春季社鼠种群中雌性仍多于雄性,但性比有所下降,而社鼠种群数量有所增加;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时,社鼠种群中雌性数目接近于雄性,此时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夏季社鼠种群中雄性多于雌性,此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详解】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B;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B正确;
C;由图可知;在9~11月份,社鼠雌性个体明显多于雄性个体,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D错误。
故选CD。14、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A;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A正确;
B;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落叶;少部分来自果蚁含蛋白酶的排泄物,果蚁同化的能量并没有传递给真菌,B错误;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点睛】15、A:C:D【分析】【详解】
由表格可知乙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丁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0.9÷15=6%。16、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详解】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A:B:C:D【分析】【分析】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2;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3;激素调节的发现史: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使一个顽固的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物质促进胰液的分泌,取名叫做促胰液素。
4;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详解】
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斯他林和贝丽斯通过实验证明,A正确;
B;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运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正确;
C;达尔文的实验用不透光的锡箔将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尖端罩住;则直立生长,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C正确;
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
本题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能量流动的特点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需要考生熟记生物学上各种知识的发现。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2、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3、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4、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可知;与正常番茄相比,没有授粉的三种处理,只有在在子房上涂抹IAA,才结果实,其他两种处理都没结果实,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产生的生长素。根据实验模型图1和图2所示,结合实验处理情况即可对第二个表格中未知项作出判断。
【详解】
(1)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种子。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在子房上涂抹IAA,即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
(2)①根据实验模型图1;表中Ⅰ组应在图的1处施加3H−IAA,在2处施加生长素阻断剂NPA,因为生长素是极性运输。
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施加;不施加;与Ⅰ组形成对照。
③a、b;c段的预期结果分别是:Ⅰ组>Ⅱ组、Ⅰ组<Ⅱ组、Ⅰ组=Ⅱ组。
(3)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授粉后,发育的种子和子房均产生生长素,由于NPA阻断生长素由花柄运出,导致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果实发育。
(4)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因为激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人体细胞膜上没有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受体,所以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解析】①种子②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③从花柄运输到子房①12②施加、不施加③a段:Ⅰ组>Ⅱ组b段:Ⅰ组<Ⅱ组c段:Ⅰ组=Ⅱ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和子房均产生生长素,由于NPA阻断生长素由花柄运出,导致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果实发育激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人体细胞膜上没有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受体,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26、略
【分析】【详解】
(1)若幼苗的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n,且促进生长的效应小于n,综合这两点,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
(2)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且促进根的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如图丙),自变量为胚芽鞘茎段的方向,故实验组为:.
(4)由于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而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所以其作用机理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定位】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 物理(含答题卡、答案)
- 【高考总动员】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9-基因的表达-
- 《线路媒体介绍》课件
- 生物质锅炉操作和维修试题
- 《创业学课件定稿》课件
- 【名师课堂-备课包】2013-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第1节2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06月山东/北京恒丰银行博士后工作站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八省联考)云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华西医院运营管理部招考聘用3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放射科工作计划
- 【8地RJ期末】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中国干粉涂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副班主任工作总结(3篇)
- 课题申报书:古滇青铜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及活态深化研究
- 医院医用耗材SPD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 建筑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