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上外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部位①,产生的兴奋信号既可以传到A又可以传到CB.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使得E细胞兴奋C.X中内容物释放至E的穿膜过程需要线粒体的参与D.部位B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程中,细胞膜外的Na+减少2、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C.吲哚乙酸具有催化作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3、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4、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B.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C.物质为抗体,与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细胞丙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电流表①、②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点,电流表②偏转,电流表①不偏转B.刺激a点,电流表②偏转,电流表①不偏转C.b点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刺激a点,b点和c点所处的神经元同时兴奋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最多获取大象20%的能量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7、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碳量。
西黄松。
生态系统。
生产者活生物量()
死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碳()
净初级生产力*(·年)
异养呼吸**(·年)
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进人生物群落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库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8、我国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种间的捕食关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内环境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0、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1、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2、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6分)18、图示为某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及免疫调节的其他问题。
(1)图示生理过程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均填字母)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000个抗体。抗体这样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4)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缺(丧)失。_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5)甲、乙、丙三只大鼠分别属于不同品系。将大鼠甲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大鼠乙的背部,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属于_______免疫,发生免疫的主要是___________细胞。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病。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5分)19、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以来对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
(1)HcNPV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计划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验证该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a~f填入①~④处,选择g~i填入⑤处。组别实验处理统计并记录实验组______,产卵于______中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______对照组______,产卵于______中
a.“带毒”美国白蛾成虫b.“带毒”美国白蛾蛹。
c.“不带毒”美国白蛾成虫d.“不带毒”美国白蛾蛹。
e.HcNPV病毒f.周氏啮小蜂。
g.总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寿命。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0、“稻鸭共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在防害增效;生态环保等方面效果显著。
(1)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吸食水稻汁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2)为研究稻田养鸭对水稻产量、土壤和水稻病虫害防控等的影响,在稻苗密度、灌溉条件和田间日常管理均匀一致的水田,用田埂和铁丝网划分为有鸭活动区和无鸭活动区,实验分四组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应的指标,结果如下表:。处理组别土壤有机质相对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106g-1)稻飞虱相对密度/%水稻产量/(kg·hm-2)水稻产量/(kg·hm-2)稻鸭共生(DR)127.6细菌真菌放线菌23.3104.7109.62338507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但无鸭子进入(ND)119.3细菌真菌放线菌23.197.087.745607667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无鸭子进入,但人工除草(NDW)118.7细菌真菌放线菌13.097.480.319308241不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水稻单作(CK)100细菌真菌放线菌10.169.651.2251005977
①测定放鸭后一段时间内田面水中总氮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曲线A是指______组,曲线B为______组(填处理组别字母)。据表可知稻田放鸭以后,鸭粪提高了______;进而提高了田面水中的总氮量。但是与施用化肥效果不同,在稻田鸭收获后,鸭粪能持续分解一段时间,因此,稻鸭共生的田面水总氮含量仍持续较高。
②请分析ND组水稻产量明显低于DR组和NDW组的原因______。
③下列对结果的分析和推测中,正确的有______。
A.提高水稻的种植密度对稻鸭系统的垂直结构不会产生影响。
B.与CK相比;ND处理阻挡了鸭子取食杂草,因此杂草密度最高。
C.鸭子排粪肥田;部分能量经粪肥流向水稻,利于能量的多级利用。
D.鸭子的游动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稻田的光合作用效率。
E.鸭子搅动水面;有利于加速微生物的增殖和分解作用;驱赶稻飞虱。
F.鸭子可作为水田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的良好替代品;减少环境污染。
(3)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稻鸭共生”生态模式下的碳元素和能量流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途径。
______21、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根据三个神经元的特点可作出判断,A为传入神经元,B为中间神经元,C为传出神经元;D表示轴突末梢,E表示突触后膜.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
刺激部位①,产生的兴奋信号可以传到C,不能传到A,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A错误;D位点为突触前膜,兴奋由电信号引起,E位点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X中内容物释放至E不需要穿膜,属于胞吐,需要线粒体的参与,C错误;部位B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程中,细胞外Na+内流,故导致细胞膜外的Na+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突触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2、B【分析】【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主要的合成部位及其合成过程、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但合成量较少,A错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吲哚乙酸,此过程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过量的色氨酸可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B正确,D错误;吲哚乙酸具有调节作用,C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A选项的判断。因忽略了“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误认为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3、A【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应用及探究实验;解题关键要掌握相关激素的功能,能通过曲线分析得出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关系。
【详解】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排除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属于排除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A正确;
B;本实验前后形成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B错误;
C;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胰岛素后平均体重也有所增加,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后,小鼠平均体重大幅度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因此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不一定更显著,D错误。
故选A。4、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甲为T细胞;细胞乙是B细胞,细胞丙是记忆细胞,细胞丁为效应B细胞,物质为抗体。
【详解】
A;①所在的阶段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的过程;A错误;
B;免疫过程⑥为初次免疫;⑦为二次免疫,免疫效应中⑥比⑦要慢,要弱,B错误;
C;物质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参与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正确;
D;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的为效应T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体液免疫的知识要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B【分析】【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
【详解】
A、由于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双向传导,刺激b点;兴奋同时传到电流表②的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②不偏转。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冲动无法传导至a点所处的神经元,故电流表①不偏转,A错误;
B、由于a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双向传导,刺激a点,兴奋同时传到电流表①的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①不偏转。刺激a点,兴奋从a点传导至b点所处的神经元;兴奋先传导至电流表②左电极,后到右电极,故电流表②发生两次偏转,B正确;
C、b点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和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错误;
D、刺激a点,兴奋传导方向为a→b→c,因此b点所处的神经元先兴奋;c点所处的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故选B。
【点睛】
明确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部双向传导,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只能通过突触单向传递,进而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C【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生产者除外)。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详解】
A;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不能获取大象的能量;因为大象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大象的上一个营养级,A错误;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这只狼也不能代表下一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所以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满足10%——20%,B错误;
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C正确;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永远不会倒置,生物量金字塔一般也不会倒置,D错误。
故选C。7、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是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进入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详解】
A;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
B;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进而被还原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也有部分碳是通过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被固定),B正确;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部分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C正确;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收”即净初级生产力,“支”即异养呼吸,即“收”小于“支”,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考生需要识记碳循环的基本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C【分析】【分析】
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成,竹林能带给人赏心悦目的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A正确;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枯枝落叶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被生产者再次吸收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主要为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析】稳态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4、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15、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16、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6分)18、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其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出其抗原;细胞B为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细胞E为记忆细胞。
【详解】
(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细胞C(B细胞)和细胞E(记忆细胞);图中细胞A(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D(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T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E(记忆细胞)。
(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E(记忆细胞)能识别该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D(浆细胞),该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凝集反应,从而将抗原消灭,其具体过程为:
(3)抗体这样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的、损伤的、癌变的细胞;故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缺(丧)失。免疫抑制剂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5)甲;乙、丙三只大鼠分别属于不同品系。将大鼠甲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大鼠乙的背部;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属于细胞免疫,发生免疫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点睛】
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结合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和过程的名称。【解析】C、EB、C、E抗原ED沉淀或凝集反应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监控和清除免疫抑制剂细胞效应T自身免疫五、实验题(共1题,共5分)19、略
【分析】【分析】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生物防治既对病虫害起到控制作用,又能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还能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
(1)HcNPV是病毒;寄生在美国白蛾幼虫体内,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2)放蜂区和对照组的不同点就是是否使用农药;所以推测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它天敌的死亡率从而使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
(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带毒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应为美国白蛾蛹是否带毒,因变量为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情况,可通过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的寿命衡量。所以本题的实验组为周氏啮小蜂产卵于“带毒”美国白蛾蛹,对照组为周氏啮小蜂产卵于“不带毒”美国白蛾蛹,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的寿命差异不大,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
【点睛】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从题干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寄生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它天敌的死亡率fbfdghi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六、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0、略
【分析】【分析】
1;由表格可知;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2;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于互利共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稳定性就越高,否则就越低。
【详解】
(1)杂草与水稻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吸食水稻汁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①鸭粪可以提高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而提高水中的总氮量,由图可以看出A组是稻鸭共生(DR)组;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但无鸭子进入(ND)和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无鸭子进入,但人工除草(NDW),B组的水中的总氮量基本相同,是不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水稻单作(CK)组。据表可知稻田放鸭以后,鸭粪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相对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田面水中的总氮量。
②ND组中;杂草密度和稻飞虱相对密度均高于DR组和NDW组,因为ND组中无鸭子取食杂草和人工除草,杂草与水稻竞争;无鸭子和人工活动,稻飞虱密度高,稻飞虱吸食水稻,使水稻产量降低。
③A;在稻鸭系统中;提高水稻的种植密度会使水稻和杂草之间竞争加剧,可能会使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杂草地位下降,而其他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所有会对稻鸭系统的垂直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权许可使用与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宾馆咖啡厅运营管理承包合同2篇
- 西班牙语教学课程设计
- 疫苗研发与实验课程设计
- 2024年苗木物流服务详细协议模板版B版
- 证劵投资学课程设计
- 2025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文学作品授权有声读物制作2篇
- 2025年度物业管理企业品牌挂靠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房地产合作开发协议3篇
- 2024版加盟商海鲜店合同协议书
- 神通数据库管理系统v7.0企业版-3概要设计说明书
- 生产异常问题反馈流程图
- 安置房项目二次结构砖砌体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 SB/T 10756-2012泡菜
- GB/T 20492-2006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
- 公司变更评审表
- 医院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 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 自由战争-简体素材表
- 气道评估与处理课件
-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