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扶贫实施策略手册_第1页
三农扶贫实施策略手册_第2页
三农扶贫实施策略手册_第3页
三农扶贫实施策略手册_第4页
三农扶贫实施策略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扶贫实施策略手册TOC\o"1-2"\h\u11610第一章扶贫政策与三农概述 2307711.1三农扶贫政策背景 216281.2三农扶贫政策目标 2305181.3三农扶贫工作原则 323637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3104682.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398912.2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3157612.3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2770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297613.1农村道路建设 4287233.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541383.3农村能源与信息设施建设 515499第四章农村扶贫项目规划与实施 5316254.1扶贫项目规划与筛选 5305604.2扶贫项目实施与监管 625184.3扶贫项目绩效评价 628466第五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773835.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779105.2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7192475.3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729859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236266.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8277736.1.1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8196796.1.2完善养老保险政策 814006.1.3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8267236.1.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829906.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8100116.2.1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9185886.2.2提高医疗保险待遇 9157906.2.3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9294126.2.4推进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 9292936.3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9166426.3.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116856.3.2建立健全农村特困供养制度 9242626.3.3加强农村临时救助工作 996556.3.4促进农村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917303第七章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9196657.1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960847.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054937.3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102421第八章农村扶贫资金管理 1131228.1扶贫资金筹集与分配 11138088.2扶贫资金使用与监管 12307868.3扶贫资金绩效评价 1212889第九章农村扶贫与社会治理 134819.1农村扶贫与社会稳定 13222889.2农村扶贫与基层政权建设 1352789.3农村扶贫与社会组织发展 1319287第十章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 14946010.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143147310.2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 143172610.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 14第一章扶贫政策与三农概述1.1三农扶贫政策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农扶贫政策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严峻性。据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艰巨。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加大扶贫力度,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农村扶贫目标的关键。三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2三农扶贫政策目标三农扶贫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三农扶贫政策的根本目标,旨在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小康。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扶贫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四是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通过扶贫政策,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1.3三农扶贫工作原则在实施三农扶贫政策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贫困人口的民生需求,保证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坚持精准施策。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保证扶贫效果。三是坚持可持续性。在扶贫工作中,既要注重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保证扶贫成果持续稳定。四是坚持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农扶贫工作。五是坚持法治保障。依法依规开展扶贫工作,保证扶贫政策的合法性、合规性。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几个关键方面:(1)作物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2)农业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3)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4)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2.2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畜牧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关键方面:(1)优化畜牧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畜牧品种。同时加强良种繁育,提高畜牧生产功能。(2)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牧生产效率。加强疫病防控,降低畜牧业风险。(3)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推广秸秆还田、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加强畜牧业产业链建设: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培育畜牧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2.3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以下是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1)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布局合理化。(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3)优化产业链条:加强农村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推动产业链条优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4)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助力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乎农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本章主要就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村能源与信息设施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3.1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道路的建设旨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道路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农村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因素,制定切合实际的道路建设规划。(2)质量第一,安全至上。保证道路建设质量,保障农民出行安全。(3)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农民参与。应承担农村道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同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道路建设与管理。3.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加强农村供水管网建设,提高农村供水覆盖率。(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保障农业灌溉需求。(3)防治水污染。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证农村水环境质量。(4)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3农村能源与信息设施建设农村能源与信息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村能源与信息设施建设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农村能源自给率。(2)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3)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力供应能力,保障农民生活用电需求。第四章农村扶贫项目规划与实施4.1扶贫项目规划与筛选农村扶贫项目规划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明确扶贫目标、确定扶贫内容和选择扶贫方式。规划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贫困人口的需求,保证扶贫项目真正惠及贫困家庭。(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和贫困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项目。(3)长短结合,既注重短期效益,又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扶贫项目筛选应遵循以下步骤:(1)项目申报:贫困地区根据扶贫规划和贫困人口需求,申报扶贫项目。(2)项目评估:扶贫部门对申报的扶贫项目进行评估,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3)项目审批:根据评估结果,扶贫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进行审批。(4)项目公告:将审批通过的扶贫项目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4.2扶贫项目实施与监管扶贫项目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责任,保证项目实施主体明确,责任到人。(2)规范操作,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3)进度监控,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期完成。(4)质量保障,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扶贫项目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进度监管: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定期检查,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2)项目质量监管:对项目质量进行监测,保证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3)项目资金监管: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控,防止资金挪用和浪费。(4)项目效益监管: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益。4.3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是对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估,旨在检验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政策调整和项目优化提供依据。扶贫项目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评价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2)全面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项目实施过程、效益、影响等方面。(3)分类评价,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4)动态评价,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及时发觉问题和调整策略。扶贫项目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项目实施进度:评价项目实施是否按计划进行。(2)项目质量:评价项目质量是否符合预期目标。(3)项目效益:评价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项目影响:评价项目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5)项目管理: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水平。第五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5.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职业技能缺乏、就业信息不畅通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2)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促进其在非农产业就业。(3)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透明度。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5.2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其转移就业的关键。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需求,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特点,制定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目标。(2)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提高培训效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3)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针对性。根据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针对性。(4)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发其培训积极性。5.3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为完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在县、乡、村三级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2)完善就业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权益。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3)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水平。(4)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机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政策措施。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以下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策略:6.1.1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以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为原则,构建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集体补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6.1.2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合理确定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加大对集体补助的扶持力度,保证养老保险待遇的可持续性。6.1.3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意识,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6.1.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保证基金的安全、合规运作,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6.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下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策略:6.2.1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构建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险制度。6.2.2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合理确定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比例,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待遇,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6.2.3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保证基金的安全、合规运作,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率。6.2.4推进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实现医疗保险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医便利性。6.3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下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策略:6.3.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救助力度,保证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6.3.2建立健全农村特困供养制度对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实施分类救助,提高救助水平,保证特困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6.3.3加强农村临时救助工作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农村居民,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缓解其生活压力。6.3.4促进农村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七章农村金融服务创新7.1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需求日益旺盛,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关键。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贷产品创新针对农村信贷需求,金融机构应开发符合农村特点的信贷产品,如农村小额贷款、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这些产品应具有手续简便、审批快速、利率优惠等特点,以满足农村居民的融资需求。(2)储蓄产品创新为吸引农村居民存款,金融机构应推出多样化的储蓄产品,如农村养老保险、农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产品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便捷的储蓄服务。(3)支付结算产品创新针对农村支付结算需求,金融机构应推出农村支付结算产品,如农村支付一卡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这些产品应具备便捷、高效、安全的特点,提高农村居民的支付结算体验。7.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应加大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建设,优化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推进农村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2)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同时加强对社会资本的监管,保证农村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7.3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保障。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1)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需求、客户信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保证金融服务的安全性。(2)完善风险控制机制金融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农村金融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信贷、投资、支付等环节的风险管理,保证农村金融服务的稳健发展。(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应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激发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4)加强监管与协作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管,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协作,共同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第八章农村扶贫资金管理8.1扶贫资金筹集与分配扶贫资金的筹集与分配是农村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扶贫资金的筹集应遵循多元化、可持续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积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1)财政投入:应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扶贫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占有一定比例,并根据扶贫任务的需要进行调整。(2)企业捐赠: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事业,通过捐赠资金、技术、物资等方式,支持农村扶贫工作。(3)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资金筹集,通过开展公益项目、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等方式,拓宽扶贫资金来源。(4)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为农村扶贫提供金融保障。在扶贫资金的分配方面,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扶贫任务:根据各地的扶贫任务和贫困程度,合理分配扶贫资金。(2)资源配置: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优化扶贫资金分配。(3)政策导向: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4)项目效益: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扶贫资金投入产出比。8.2扶贫资金使用与监管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监管是保证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益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扶贫资金使用与监管的主要措施:(1)制定扶贫资金使用计划: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和具体项目,保证资金精准投放。(2)完善资金拨付流程: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拨付制度,保证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合规性。(3)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对扶贫项目实施全程监管,保证项目进度、质量、效益符合预期。(4)资金审计与监督: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安全。(5)社会监督与公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资金监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8.3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效益、贫困人口受益程度等。(2)评价方法: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扶贫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3)评价周期:根据扶贫项目周期,定期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评价。(4)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扶贫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推动扶贫工作不断改进。(5)问题整改:针对评价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第九章农村扶贫与社会治理9.1农村扶贫与社会稳定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农村扶贫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扶贫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贫富差距。通过扶贫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村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扶贫有助于改善农村民生。扶贫项目往往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些领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扶贫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就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9.2农村扶贫与基层政权建设农村扶贫与基层政权建设相辅相成,基层政权建设为农村扶贫提供组织保障,农村扶贫为基层政权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基层政权建设为农村扶贫提供组织保障。基层政权组织是农村扶贫工作的实施主体,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另,农村扶贫为基层政权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农村扶贫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基层政权组织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9.3农村扶贫与社会组织发展农村扶贫与社会组织发展相互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有助于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村扶贫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舞台。社会组织发展有助于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可以在农村扶贫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如提供技术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