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方案_第1页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方案_第2页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方案_第3页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方案_第4页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方案TOC\o"1-2"\h\u29969第一章灾害预警概述 3177141.1灾害预警的定义与意义 3325421.2灾害预警系统的构成 3187191.3灾害预警的发展现状 324506第二章灾害预警技术与方法 4272032.1地震预警技术 469262.2洪水预警技术 495112.3火灾预警技术 4185272.4其他灾害预警技术 55464第三章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运维 5227803.1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流程 5253683.1.1需求分析 519483.1.2系统设计 5193833.1.3系统开发 5153333.1.4系统测试 63963.1.5系统部署与培训 6191843.2灾害预警系统运维管理 6186663.2.1运维团队建设 612743.2.2运维制度制定 685793.2.3运维资源保障 6168123.2.4运维效果评估 620693.3灾害预警系统信息安全 6265293.3.1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6313203.3.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643673.3.3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 7305983.3.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716061第四章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7189324.1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7214234.2预警信息传播策略 727024.3预警信息接收与响应 710031第五章应急救援概述 854415.1应急救援的定义与意义 8102665.2应急救援体系构成 875675.3应急救援的发展现状 99117第六章应急救援组织与管理 9196816.1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947986.1.1指挥体系构建 9246636.1.2指挥体系运行 9116336.1.3指挥体系优化 9107856.2应急救援资源调度 10140866.2.1资源分类与评估 10150206.2.2资源调度策略 10223096.2.3资源调度实施 10225686.3应急救援协调与沟通 10112066.3.1协调机制 10243606.3.2沟通渠道 10255356.3.3沟通技巧 1015733第七章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 10283777.1应急救援技术概述 10727.2应急救援装备配置 11306157.3应急救援技术创新 1131112第八章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 12153698.1预案编制流程 12234878.1.1预案编制的必要性 12180168.1.2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12273588.1.3预案编制的主要步骤 12192468.2预案演练与评估 1341128.2.1预案演练的目的 13251908.2.2预案演练的类型 13207718.2.3预案评估与总结 13147468.3预案修订与更新 13287638.3.1预案修订的时机 1343738.3.2预案修订的内容 13244848.3.3预案更新与发布 148885第九章应急救援队伍与志愿者 14190639.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4186199.1.1概述 14215079.1.2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 14112379.1.3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 14213149.2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 15152479.2.1概述 15259029.2.2志愿者招募与选拔 1519699.2.3志愿者管理 15115739.3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 1551059.3.1概述 1578259.3.2培训内容与方法 15133499.3.3演练组织与实施 15156769.3.4培训与演练的持续改进 1617907第十章应急救援国际合作与交流 163162710.1国际应急救援合作概述 163084010.2国际应急救援交流平台 161683610.3应急救援国际标准与规范 16第一章灾害预警概述1.1灾害预警的定义与意义灾害预警是指在灾害发生前,通过科学手段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轻灾害损失的一系列工作。灾害预警旨在为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灾害信息,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高部门应对灾害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预警可以提前告知公众灾害风险,引导居民有序转移,降低人员伤亡。灾害预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效性。1.2灾害预警系统的构成灾害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1)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气象、地质、水文等监测手段,实时收集灾害预警所需的各类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为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持。(2)预警预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历史数据,运用预测模型和专家系统,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进行预警预报。(3)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4)预警响应: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和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行动,组织人员转移、物资调度、应急抢险等工作。1.3灾害预警的发展现状我国灾害预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策层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灾害预警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流程和保障措施。在技术层面,我国灾害预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预警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灾害预警系统已覆盖气象、地质、水文、地震等多个领域。在气象灾害预警方面,已建立起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核心的预警体系,实现了对暴雨、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预警方面,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工作,提高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在水文灾害预警方面,加强了洪水、山洪、泥石流等水文灾害的预警预报。在地震灾害预警方面,初步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提高了地震预警能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灾害预警工作仍需不断加强。今后,应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扩大预警覆盖范围,保证灾害预警工作的有效性。第二章灾害预警技术与方法2.1地震预警技术地震预警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前兆现象,对地震进行预警的技术。目前地震预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震波监测:通过地震台网对地震波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方向和强度等参数,从而预测地震的发生。(2)地震前兆监测:通过监测地形变、地下水位、电磁场等地震前兆现象,预测地震的发生。(3)地震预警系统:将地震波监测和地震前兆监测数据传输至预警中心,通过预警算法分析,对地震进行预警。2.2洪水预警技术洪水预警技术是通过监测水文、气象、地质等信息,预测洪水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范围的技术。洪水预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水文监测:通过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洪水的发展趋势。(2)气象监测:通过监测降雨、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预测洪水发生的可能性。(3)地质监测:通过监测地质体稳定性、地形地貌变化等,分析洪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4)洪水预警系统:将水文、气象、地质等数据传输至预警中心,通过预警算法分析,对洪水进行预警。2.3火灾预警技术火灾预警技术是通过监测火源、火势、气象等因素,预测火灾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范围的技术。火灾预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火源监测:通过监测火源位置、火源强度等,分析火灾的发生可能性。(2)火势监测:通过监测火势蔓延速度、火焰高度等,分析火灾的发展趋势。(3)气象监测:通过监测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预测火灾发生的可能性。(4)火灾预警系统:将火源、火势、气象等数据传输至预警中心,通过预警算法分析,对火灾进行预警。2.4其他灾害预警技术除了地震、洪水和火灾等灾害预警技术外,还有以下几种其他灾害预警技术:(1)台风预警技术:通过监测台风的、发展、路径和强度等,预测台风的影响范围和强度。(2)山体滑坡预警技术:通过监测地质体稳定性、地形地貌变化等,预测山体滑坡的发生。(3)泥石流预警技术:通过监测地质体稳定性、降雨量等,预测泥石流的发生。(4)污染预警技术:通过监测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等,预测污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5)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技术:通过监测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预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传播趋势。第三章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运维3.1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流程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3.1.1需求分析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之初,首先应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内容等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功能需求。3.1.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灾害预警系统的系统设计。设计内容应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流程、技术规范等。3.1.3系统开发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开发过程应遵循软件工程的相关规范,保证系统质量。3.1.4系统测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应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稳定可靠。3.1.5系统部署与培训完成系统测试后,进行系统部署和运维人员培训,保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运行。3.2灾害预警系统运维管理灾害预警系统的运维管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提高预警效果的关键环节。3.2.1运维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灾害预警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系统运维经验和专业知识。3.2.2运维制度制定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流程、责任分工、应急预案等,保证系统运维工作有序进行。3.2.3运维资源保障合理配置运维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为灾害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3.2.4运维效果评估定期对灾害预警系统的运维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3灾害预警系统信息安全灾害预警系统涉及大量敏感信息,信息安全。3.3.1信息安全策略制定制定灾害预警系统的信息安全策略,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安全措施、应急响应等。3.3.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采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等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系统信息安全。3.3.3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建立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实时监控系统安全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3.3.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分工、资源调配等,保证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第四章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4.1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是保证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至受众的关键环节。当前,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发布渠道:部门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公告等形式发布灾害预警信息。(2)媒体发布渠道: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根据预警级别和紧急程度,实时发布或插播预警信息。(3)社会力量发布渠道:社会组织、企业、社区等,通过自身的宣传渠道,如公众号、APP、户外广告等,转发或发布预警信息。(4)移动通信发布渠道:通过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等移动通信手段,向公众发送灾害预警信息。4.2预警信息传播策略为了保证预警信息的有效传播,以下传播策略应予以重视:(1)建立多渠道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媒体、社会力量和移动通信等多种渠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信息传播网络。(2)优化信息发布流程: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主体、发布程序和发布时限,保证预警信息的快速、准确发布。(3)提高信息发布质量:预警信息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注重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4)加强信息传播效果评估:对预警信息传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4.3预警信息接收与响应预警信息的接收与响应是灾害预警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应予以关注:(1)提高公众预警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灾害预警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2)建立预警信息接收机制: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接收机制,保证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递至相关人员。(3)加强预警信息响应能力: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灾害预警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4)开展预警信息培训:针对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第五章应急救援概述5.1应急救援的定义与意义应急救援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时,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进行救援的活动。应急救援旨在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应急救援具有以下意义:(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2)减轻灾害损失。通过应急救援,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降低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维护社会稳定。在灾害面前,充分发挥应急救援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5.2应急救援体系构成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应急指挥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2)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救援队伍。(3)应急救援物资。包括救援设备、物资储备、物流配送等,保证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4)应急救援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5)应急救援法规与政策。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相关法规,明确应急救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5.3应急救援的发展现状我国应急救援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政策法规、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技术支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应急救援政策法规,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应急救援队伍日益壮大。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不断发展,志愿者救援队伍积极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格局。(3)物资储备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加大投入,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保证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4)技术支持日益增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5)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事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能力。第六章应急救援组织与管理6.1应急救援指挥体系6.1.1指挥体系构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是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其构建应遵循集中统一、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原则。指挥体系由、地方和基层三级构成,各级指挥机构应明确职责、分工和协作关系。6.1.2指挥体系运行在灾害发生时,各级指挥机构应根据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按照预案确定的流程和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指挥体系运行过程中,应保证信息畅通、指挥有力、协调有序。6.1.3指挥体系优化为提高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应定期对指挥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指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6.2应急救援资源调度6.2.1资源分类与评估应急救援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资金等。在灾害发生前,应对各类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和登记,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6.2.2资源调度策略根据灾害特点和需求,制定资源调度策略。在灾害发生初期,优先保障前方救援队伍的物资和设备需求;灾害救援工作的深入,逐步调整资源分配,保证救援工作的全面开展。6.2.3资源调度实施在灾害发生时,各级救援指挥机构应根据资源调度策略,迅速组织资源调度工作。通过协调相关部门,保证资源及时、准确、高效地送达救援现场。6.3应急救援协调与沟通6.3.1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保证各级救援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行动协同。协调机制包括定期会议、应急响应协调小组等。6.3.2沟通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包括电话、短信、邮件、社交媒体等。在灾害发生时,各级救援指挥机构应充分利用沟通渠道,及时发布救援指令、收集前方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6.3.3沟通技巧在应急救援协调与沟通中,各级救援人员应掌握以下沟通技巧:(1)明确沟通目的,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尊重他人,耐心倾听,避免误解和冲突。(3)善于总结和归纳,提高沟通效率。(4)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应急救援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七章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7.1应急救援技术概述应急救援技术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后,为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降低灾害损失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手段。应急救援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搜索与定位、救援行动、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应急救援技术:(1)搜索与定位技术:包括地面搜索、空中搜索、水上搜索和卫星搜索等,以及利用无人机、红外线探测仪、生命探测仪等设备进行人员定位。(2)救援行动技术:包括破拆、支撑、排水、通风、照明等,以及利用救援、救生艇等设备实施救援。(3)医疗救治技术:包括现场急救、远程医疗、心理干预等,以及利用移动医疗设备、医疗无人机等提供医疗服务。(4)物资保障技术:包括物资调度、运输、储存、分发等,以及利用卫星通信、物流无人机等实现物资快速配送。7.2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应急救援装备是应急救援行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应急救援装备配置:(1)救援车辆:包括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救援车、通信指挥车等,用于现场救援和指挥调度。(2)救援设备:包括破拆工具、救援、救生艇、无人机等,用于实施救援行动。(3)医疗设备:包括移动医疗设备、医疗无人机、远程医疗系统等,用于现场医疗救治。(4)通信设备:包括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无人机通信等,用于保持救援现场的通信联络。(5)物资保障设备:包括物流无人机、物资调度系统、储存设备等,用于保障救援物资的快速配送。7.3应急救援技术创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应急救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以下为几种应急救援技术的新进展:(1)无人机技术应用: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无人机搜索与定位、无人机物资配送、无人机通信等。无人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远程操控特性,使其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救援效率。(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如智能调度系统、智能预警系统、智能医疗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救援行动的精准度和效率。(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如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救援人员的位置、健康状况等信息,为救援行动提供数据支持。(4)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评估和预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灾害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等。(5)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应急救援训练、预案制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救援场景,提高救援人员的应对能力。应急救援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应急救援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和降低灾害损失。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关注应急救援技术的创新,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第八章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8.1预案编制流程8.1.1预案编制的必要性为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降低灾害损失,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8.1.2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1)预案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2)预案编制应充分考虑灾害类型、特点、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应急救援资源等因素。(3)预案编制应注重与其他预案的衔接,形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8.1.3预案编制的主要步骤(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由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明确预案编制的职责和任务。(2)调研与分析: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等资料,分析灾害风险、应急救援资源、应急预案现状等。(3)编制预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预案内容,包括预案目标、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救援措施、物资保障、应急演练等。(4)审查与批准:预案编制完成后,提交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后予以发布。8.2预案演练与评估8.2.1预案演练的目的(1)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增强参演人员的应急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3)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效率。8.2.2预案演练的类型(1)模拟演练:通过模拟灾害场景,检验预案的响应流程、组织协调、救援措施等。(2)实战演练:在实际灾害场景中,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检验预案的实际应用效果。8.2.3预案评估与总结(1)评估演练效果: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评估预案的执行情况、参演人员的表现等。(2)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演练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3)完善预案: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8.3预案修订与更新8.3.1预案修订的时机(1)当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发生变化时。(2)当灾害风险、应急救援资源、应急预案现状发生变化时。(3)当预案演练评估结果表明预案存在问题时。8.3.2预案修订的内容(1)预案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案目标,保证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相衔接。(2)组织体系:根据预案演练评估结果,调整组织体系,提高协同作战能力。(3)预警与响应:根据灾害风险变化,优化预警与响应流程,提高响应速度。(4)救援措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救援措施,保证救援效果。(5)物资保障:根据应急救援资源变化,调整物资保障措施。8.3.3预案更新与发布(1)预案修订完成后,提交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后予以发布。(2)及时将修订后的预案传达给相关参演人员,保证参演人员了解和掌握预案内容。第九章应急救援队伍与志愿者9.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9.1.1概述在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本章主要阐述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管理及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9.1.2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1)确定队伍规模与结构:根据灾害类型、地域特点、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队伍规模与结构。(2)人员选拔与培训:选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责任心的人员加入队伍,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3)设备与物资配备:为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防护装备及生活物资。9.1.3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制度,明确队伍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2)加强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建设等活动,提高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3)定期评估与调整:对队伍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队伍结构,保证队伍始终保持高效运转。9.2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9.2.1概述应急救援志愿者是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本章主要探讨如何对应急救援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9.2.2志愿者招募与选拔(1)制定志愿者招募计划:明确志愿者招募的条件、程序、时间等。(2)宣传与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志愿者工作,提高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3)选拔与培训:对志愿者进行选拔,保证其具备一定的救援能力和责任心,并进行专业培训。9.2.3志愿者管理(1)建立志愿者档案:对志愿者的基本信息、救援技能、服务时长等进行登记,建立完整的志愿者档案。(2)制定志愿者工作制度: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服务规范、激励措施等。(3)加强志愿者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救援能力,并进行考核评估。9.3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9.3.1概述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是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救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章主要介绍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组织、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