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方案TOC\o"1-2"\h\u4646第一章总论 2291951.1项目背景 226863第二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规划 4175931.1.1资源调查 490651.1.2资源评价 4222401.1.3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原则 473811.1.4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内容 5320211.1.5区域布局 531761.1.6产业结构布局 5150781.1.7技术布局 55116第三章土壤改良与保护 6115801.1.8评价原则 6157141.1.9评价内容 6237911.1.10评价方法 690161.1.11土壤物理改良 6252811.1.12土壤化学改良 6106021.1.13土壤生物改良 6205671.1.14政策法规保障 727621.1.15科技支撑 7117621.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277511.1.17宣传教育与培训 76897第四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7277791.1.18农业废弃物种类 7203271.1.19农业废弃物特点 747021.1.20物理处理技术 8284821.1.21化学处理技术 8279491.1.22生物处理技术 8255631.1.23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255881.1.24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8222531.1.25农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13181.1.26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571第五章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 9235981.1.27调查内容 9249431.1.28评价方法 9174861.1.29农业节水技术 9327651.1.30农业节水管理 9111321.1.31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10110201.1.32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1033631.1.33水资源保护技术 1020403第六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1027638第七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11204891.1.34概述 1128591.1.35生态种植技术 12117441.1.36生态养殖技术 12273651.1.37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 1282201.1.38概述 12267711.1.39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241061.1.40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3111411.1.41农业产业链延伸技术 1397611.1.42集成创新 1318131.1.43推广与应用 132576第八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法规 1418011.1.44政策法规体系概述 14225421.1.45政策法规体系构成 14164151.1.46财政支持政策 1476141.1.47税收优惠政策 1435521.1.48科技支持政策 148091.1.49市场开拓政策 15287211.1.50法规执行 15103991.1.51监管体系 153639第九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 15185531.1.52示范区选择 15208701.1.53示范区规划 16256181.1.54技术培训 16255351.1.55技术推广 16157381.1.56示范区建设 16271281.1.57示范区管理 1711168第十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效益评价 17298721.1.58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直接经济效益 1713011.1.59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间接经济效益 1741261.1.60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7321411.1.61促进就业与人才培养 18141.1.62传承农耕文化 18299021.1.63改善生态环境 18193831.1.6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18270531.1.65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1884911.1.66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8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农业生态循环的理念。本项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战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农业生态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因此,本项目立足于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第二节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农业生态循环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实施,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壤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发展农业生态循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4)推动农村环境治理。通过农业生态循环的实施,解决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5)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通过农业生态循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节实施原则为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整体效益。(2)创新性原则。项目实施中,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项目实施效果。(3)可持续性原则。项目实施要注重长远发展,保证农业生态循环的可持续性,防止产生新的环境问题。(4)社会参与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充分发挥农民、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5)政策支持原则。项目实施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生态循环提供有力保障。第二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规划第一节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1.1.1资源调查为保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需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调查土壤类型、分布、肥力状况、利用现状等,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2)水资源:调查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用水量等,为水资源合理调配提供数据支持。(3)气候资源:调查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等,为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提供参考。(4)生物资源:调查农作物、果树、蔬菜、畜牧、水产等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为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物种基础。1.1.2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根据土壤肥力、适宜作物、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潜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2)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总量、水质、用水量等因素,评价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开发利用潜力及保护措施。(3)气候资源评价:根据气候类型、光照、降水等要素,评价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建议。(4)生物资源评价:根据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因素,评价生物资源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贡献,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第二节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设计1.1.3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生态功能。(2)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3)经济效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社会参与:鼓励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1.1.4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内容(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3)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4)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第三节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布局1.1.5区域布局(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资源条件和生态功能,合理划分农业生产区域,实现区域优势互补。(2)生态保护区域: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保障生态安全。1.1.6产业结构布局(1)农业主导产业: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农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优势。(2)农业多元化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1.1.7技术布局(1)推广农业适用技术: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特点,推广适应性强、效果显著的农业技术。(2)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3)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第三章土壤改良与保护第一节土壤质量评价1.1.8评价原则土壤质量评价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1.1.9评价内容(1)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水分等;(2)土壤化学性质: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3)土壤生物性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活性等;(4)土壤环境质量: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5)土壤生产力:包括作物产量、品质等。1.1.10评价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获取土壤质量的基础数据;(2)模型评估法:运用土壤质量评价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3)指数法:根据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壤质量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第二节土壤改良措施1.1.11土壤物理改良(1)改良土壤质地: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客土改良等方法,改善土壤质地;(2)增加土壤孔隙度:采用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孔隙度;(3)调节土壤水分: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含量。1.1.12土壤化学改良(1)调节土壤pH值:根据土壤酸碱度,施用石灰、石膏等调节剂;(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有机肥料、绿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调节土壤养分:合理施用化肥、微生物肥料等,保持土壤养分平衡。1.1.13土壤生物改良(1)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用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等,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2)改善土壤生物活性:采用生物技术,如接种土壤微生物、施用生物农药等,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第三节土壤保护策略1.1.14政策法规保障(1)制定土壤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土壤保护的责任和义务;(2)加强土壤保护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土壤资源的行为。1.1.15科技支撑(1)加强土壤保护技术研发,推广土壤改良技术;(2)建立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土壤质量变化情况。1.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土壤生产力。1.1.17宣传教育与培训(1)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土壤保护意识;(2)开展土壤保护培训,提高农民土壤改良技术能力。第四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一节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1.1.18农业废弃物种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具有一定污染风险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根据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农作物废弃物:主要包括秸秆、壳皮、叶片、残枝、残叶等。(2)畜禽粪便:包括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的粪便。(3)农药废弃物:包括过期、废弃的农药及其包装物。(4)农膜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的塑料薄膜、地膜等。(5)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废弃物:如废弃的农具、种子、饲料等。1.1.19农业废弃物特点(1)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产生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分布范围广泛。(2)数量巨大: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3)污染风险: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处理,将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产生污染。(4)资源价值:农业废弃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能源,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第二节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1.1.20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填埋、堆肥、焚烧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体积,降低污染风险。1.1.21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农业废弃物的化学性质,减少其污染风险。1.1.22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微生物发酵等。这些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资源。第三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1.1.23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秸秆还田:将秸秆直接翻入土壤,作为有机肥料。(2)秸秆饲料:将秸秆加工成饲料,用于养殖业。(3)秸秆生物质能源: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供暖等。1.1.24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1)畜禽粪便肥料:将畜禽粪便发酵制成有机肥料。(2)畜禽粪便饲料: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饲料,用于养殖业。(3)畜禽粪便生物质能源:将畜禽粪便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供暖等。1.1.25农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回收利用:对过期、废弃的农药进行回收,重新利用。(2)无害化处理:对农药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风险。1.1.26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回收利用:对废弃的农膜进行回收,重新利用。(2)燃料化利用:将农膜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供暖等。(3)塑料制品制造:将农膜加工成塑料制品,用于生产各种生活用品。第五章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第一节农业水资源调查与评价1.1.27调查内容农业水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资源的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水资源分布、水量、水质、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1.1.28评价方法(1)水资源总量评价:根据水资源调查数据,计算区域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2)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包括供水能力、用水效率、水资源消耗等方面。(3)水资源质量评价: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水质进行评价,包括水质指标、污染程度和污染源分析。(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合区域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程度和水质状况,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第二节农业节水措施1.1.29农业节水技术(1)灌溉节水技术:改进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作物布局,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土壤改良技术:采用生物炭、有机肥料等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保水能力。1.1.30农业节水管理(1)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农业用水定额:制定农业用水定额,引导农民合理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3)农业用水监测:加强农业用水监测,掌握用水状况,及时调整用水策略。第三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1.31雨水收集利用技术(1)雨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屋顶、农田等区域的雨水,用于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2)雨水利用技术:采用雨水渗透、雨水储蓄、雨水净化等技术,提高雨水利用率。1.1.32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1)废水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2)废水回用技术: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1.1.33水资源保护技术(1)水源保护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染,保证水质安全。(2)水土保持技术:采用梯田、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持水土,减少水资源流失。(3)水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水资源的自净能力。第六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第一节种植结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作物单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尤其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少,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生态环境压力较大。(2)品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的种植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多样化,容易受到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产量波动和品质下降。(3)资源利用效率低: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较低,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4)生态环境影响:单一作物种植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源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第二节种植结构调整策略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提出种植结构调整的策略:(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合理配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推广多样化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和经济价值的作物,以增加收入和抵御风险。(3)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品质。(4)强化政策引导: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步骤种植结构调整的实施步骤如下:(1)现状调查与评估:对当前种植结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潜在优势,为调整提供依据。(2)制定调整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包括作物布局、品种选择、技术支持等内容。(3)推广示范: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推广,通过实践验证调整方案的有效性。(4)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保证种植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5)政策配套与实施:完善相关政策,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6)监测与反馈:建立种植结构调整的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反馈调整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第七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第一节生态农业技术1.1.34概述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方面。1.1.35生态种植技术(1)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节能型农业生产设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1.1.36生态养殖技术(1)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2)饲料资源替代技术:开发新型饲料资源,降低对传统饲料的依赖,减轻生态环境压力。(3)疾病防控技术:加强疫病防控,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37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1)水土保持技术: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2)污染防治技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3)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第二节循环农业技术1.1.38概述循环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技术体系。循环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等方面。1.1.39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资源替代技术:开发新型资源,替代传统资源,降低资源消耗。(2)资源回收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资源互补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40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有机肥料等资源。(3)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纳入农业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41农业产业链延伸技术(1)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2)农业产业融合技术: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3)农业产业链整合技术:优化农业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第三节集成创新与推广1.1.42集成创新(1)技术集成创新:将生态农业技术与循环农业技术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技术体系。(2)管理集成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水平。(3)政策集成创新:制定有利于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1.1.43推广与应用(1)技术推广:加强农业生态循环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2)示范推广:建立农业生态循环技术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政策推广:落实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政策,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集成创新与推广,构建完善的农业生态循环技术体系,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八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法规第一节政策法规体系构建1.1.44政策法规体系概述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法规体系是保障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该体系旨在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循环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45政策法规体系构成(1)法律层面:以《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等为基础,制定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方向。(2)行政法规层面:制定《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办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等,对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实施进行具体规定。(3)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法规进行细化和补充。(4)政策文件层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等,对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明确。第二节政策支持措施1.1.46财政支持政策(1)加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投资力度,优先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2)实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补贴政策,对从事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农民、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3)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和保险服务。1.1.47税收优惠政策(1)对从事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2)对购买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设备、技术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1.1.48科技支持政策(1)加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2)推广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1.1.49市场开拓政策(1)鼓励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2)加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节法规执行与监管1.1.50法规执行(1)加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意识。(2)完善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法规执行机制,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1.1.51监管体系(1)建立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监管机构,负责对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制定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内容、程序和方法。(3)强化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监管力度,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4)建立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动态,为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提供数据支持。第九章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第一节示范区选择与规划1.1.52示范区选择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能够体现当地农业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结构特点。(2)可持续性:示范区需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长期发展。(3)可推广性: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应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以便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4)政策支持:优先选择政策支持力度大、地方积极性高的地区。1.1.53示范区规划(1)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产业布局: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产业协同发展。(3)技术创新与集成:整合各类农业技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构建农业生态循环技术体系。(4)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第二节技术培训与推广1.1.54技术培训(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示范区实际需求,制定技术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和地点。(2)建立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师资、教材、场地等。(3)开展培训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示范区农民、企业等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其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水平。1.1.55技术推广(1)制定推广计划:根据示范区实际需求,制定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计划。(2)建立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推广机构、人员、经费等。(3)开展推广活动: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推广活动。第三节示范区建设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LED灯具安装与节能效果评估合同3篇
- 2024粮食购销代理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薪资保密制度与员工隐私保护专项合同3篇
- 2025年度现代农业土地承包种植技术引进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大门研发与购销合同4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能源优化承包经营协议4篇
- 2024水泵安装项目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五星级酒店厨师服务合同细则4篇
- 2024跨越国界的艺术品买卖合同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承揽工程施工合同4篇
- 锐途管理人员测评试题目的
- 焊接材料-DIN-8555-标准
- 工程索赔真实案例范本
- 重症医学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ICU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品管圈QCC持续质量改进成果汇报
- 个人股权证明书
- 医院运送工作介绍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
- 学习游戏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 小学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新版个人简历Excel表格模板共2联
- (完整)中国象棋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