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南_第1页
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南_第2页
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南_第3页
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南_第4页
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南TOC\o"1-2"\h\u7792第一章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概述 3109461.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354861.2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327955第二章病害识别与诊断 426792.1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 4166792.1.1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 4156332.1.2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症状 4181922.1.3植物病原病毒引起的病害症状 4222202.2病害的诊断方法 5270382.2.1症状观察 5188252.2.2显微镜检查 513622.2.3分子生物学检测 544202.2.4病原体培养 5311602.3病害的防治策略 5319842.3.1农业防治 5228472.3.2化学防治 5326062.3.3生物防治 521773第三章虫害识别与防治 5205603.1常见害虫的分类与识别 5113313.2害虫的生活习性 6100193.3害虫的防治方法 625227第四章生物防治技术 6255184.1生物防治的原理 6245494.2天敌昆虫的应用 7244004.3微生物防治技术 727661第五章化学防治方法 7121035.1化学农药的分类 7189365.2农药的使用原则 8109355.3农药的安全使用 87215第六章农业防治措施 9230656.1轮作与间作 9166626.1.1轮作 9253156.1.2间作 936816.2土壤管理 9229496.2.1土壤消毒 9197866.2.2土壤改良 9302036.2.3土壤施肥 1095316.3植物检疫 10161166.3.1检疫制度 10207496.3.2检疫对象 10153366.3.3检疫措施 1069296.3.4国际合作 1021720第七章物理防治方法 10159887.1温度防治 1099147.1.1高温防治 101987.1.2低温防治 10295567.2光照防治 11114317.2.1紫外线防治 11210647.2.2蓝光防治 1179097.2.3光周期防治 11115187.3机械防治 11249817.3.1清洁田园 11141037.3.2深耕翻土 11278857.3.3遮阳网覆盖 11142767.3.4人工捕捉 1191907.3.5物理隔离 111150第八章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1148458.1病虫害监测方法 12147018.2病虫害预警系统 12269298.3监测与预警的应用 1226119第九章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13105779.1基因工程技术 13224029.1.1基因编辑技术 13134249.1.2基因转移技术 13143599.2植物抗性育种 13110049.2.1抗性谱广 13125899.2.2抗性持久 13145139.2.3环保可持续 13286269.3信息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3198639.3.1远程监测与预警 1397929.3.2智能识别与诊断 1451349.3.3精准防治 14149059.3.4病虫害防治信息平台 1413352第十章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 14396010.1病虫害防治法规与政策 141404610.1.1法律法规体系 14578110.1.2政策支持 141226210.2病虫害防治组织与管理 141946010.2.1组织体系 141924510.2.2管理机制 142869710.3病虫害防治的宣传与培训 1584410.3.1宣传教育 151849710.3.2培训工作 151239410.3.3培训方式 15第一章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概述1.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的工作。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降低农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成本,甚至导致农业生产失败。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粮食安全: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的。通过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2)提高农产品品质: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农产品的外观、口感和营养价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通过防治病虫害,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3)减少生产成本: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通过有效防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保护生态环境: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防治方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采用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为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以下基本原则应当遵循:(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核心,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病虫害的预防措施,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互补作用。(3)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在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科学选择和使用农药、化肥,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施肥。(4)生态平衡,绿色防控: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效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第二章病害识别与诊断2.1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2.1.1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植物病原真菌是引起农作物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引起的病害症状主要包括:叶片斑点、枯萎、叶柄腐烂、茎部溃疡、果实腐烂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1)黑斑病: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2)炭疽病:果实表面出现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导致果实腐烂。(3)枯萎病:植株上部叶片突然枯萎,叶片下垂,茎部出现褐色溃疡。2.1.2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症状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腐烂、溃疡、萎蔫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1)软腐病:叶片、茎部或果实出现水浸状软化,逐渐变成黏液状。(2)青枯病:植株叶片逐渐枯萎,茎部出现褐色条纹,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3)疫病: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2.1.3植物病原病毒引起的病害症状植物病原病毒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畸形、斑点、花叶、萎蔫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1)花叶病:叶片出现绿色与黄色相间的花叶症状,严重时导致植株生长受阻。(2)环斑病:叶片出现环形或半环形斑点,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3)蕨叶病:叶片出现皱缩、变形,植株生长矮化。2.2病害的诊断方法2.2.1症状观察通过对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如叶片斑点、果实腐烂、茎部溃疡等。2.2.2显微镜检查利用显微镜对病部组织进行观察,了解病原体的形态特征,从而确诊病害。2.2.3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RTPCR等,检测病原体DNA或RNA,准确诊断病害。2.2.4病原体培养将病部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上,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辅助诊断病害。2.3病害的防治策略2.3.1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品种,提高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2)轮作倒茬,减少病原体的传播。(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体的来源。2.3.2化学防治(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2)采用混合用药,减少病原体对单一农药的抗药性。(3)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2.3.3生物防治(1)利用病原体的天敌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进行生物防治。(2)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3)选用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第三章虫害识别与防治3.1常见害虫的分类与识别现代农业中,害虫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咀嚼式口器害虫:此类害虫具有咀嚼式口器,主要以植物叶片、茎、果实等部位为食。常见害虫有菜青虫、甜菜夜蛾、黏虫等。(2)刺吸式口器害虫:此类害虫具有刺吸式口器,主要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常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粉虱等。(3)锉吸式口器害虫:此类害虫具有锉吸式口器,主要以植物的组织为食。常见害虫有蓟马、盲蝽等。(4)舔吸式口器害虫:此类害虫具有舔吸式口器,主要以植物的表面物质为食。常见害虫有蜗牛、蛞蝓等。对于这些害虫的识别,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危害特点进行判断。3.2害虫的生活习性了解害虫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防治。以下为几种常见害虫的生活习性:(1)菜青虫:成虫喜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幼虫生活在叶片背面,取食叶片。(2)甜菜夜蛾:成虫夜间活动,幼虫生活在植物叶片上,取食叶片。(3)蚜虫:喜在植物嫩叶、嫩茎上吸取汁液,繁殖能力强。(4)红蜘蛛:生活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5)蓟马:成虫和幼虫均生活在植物叶片上,以锉吸式口器吸取汁液。3.3害虫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害虫,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调整作物布局、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减少害虫的发生和传播。(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害虫进行控制。(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降低害虫数量。(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5)综合防治: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实现害虫的可持续控制。第四章生物防治技术4.1生物防治的原理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多种生物抑制另一种生物的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生物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诱导抗性等。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防治效果持久等优点,是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4.2天敌昆虫的应用天敌昆虫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害虫的昆虫,包括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降低农药使用量。捕食性昆虫主要包括瓢虫、草蛉、蜘蛛等,它们通过捕食害虫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寄生性昆虫主要包括赤眼蜂、丽蝇等,它们通过寄生在害虫体内,消耗害虫的营养,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例如,在棉田中,可以利用瓢虫和草蛉控制棉铃虫;在蔬菜地里,可以利用丽蝇防治菜青虫等。4.3微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微生物防治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其中,细菌防治剂如苏云金杆菌、枯草杆菌等,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真菌防治剂如白僵菌、绿僵菌等,可以通过寄生在害虫体内,导致害虫死亡;病毒防治剂如核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可以通过感染害虫,使其死亡。在实际应用中,微生物防治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制剂。同时要注意微生物防治剂的使用方法、用量和防治时机,以保证防治效果。还需加强对微生物防治剂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第五章化学防治方法5.1化学农药的分类化学农药是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其种类繁多,按照其主要成分和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化学药品,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如苯并咪唑类、三唑类、铜制剂等。(3)除草剂:用于防治农田杂草的化学药品,如有机磷类、苯氧羧酸类、脲类等。(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5)杀鼠剂:用于防治农田鼠害的化学药品,如抗凝血剂、急性杀鼠剂等。5.2农药的使用原则为保证农药的安全、高效使用,以下原则应予以遵循:(1)科学选用农药:根据防治对象、农药特性、作物种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2)合理确定用药量:根据农药的防治效果、作物生长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用药量。(3)交替使用农药:为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4)注意用药时期: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期,提高防治效果。(5)加强安全防护:在施药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农药中毒。5.3农药的安全使用为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以下措施应予以采取:(1)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用药量、用药时期、用药方法进行操作。(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减少环境污染。(3)避免农药污染:在施药过程中,避免农药污染水源、土壤和农产品。(4)加强农药残留检测: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保证农产品安全。(5)提高农民用药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农药使用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用药意识。第六章农业防治措施6.1轮作与间作轮作与间作是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农业措施之一,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以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目的。6.1.1轮作轮作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周期,在同一土地上交替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不同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同,通过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存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2)改善土壤结构。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轮作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改善土壤结构。(3)提高作物产量。轮作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6.1.2间作间作是指在相同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间作具有以下优点:(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间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2)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间作作物之间相互制约,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3)提高作物抗逆性。间作作物之间相互补充,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6.2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有:药剂消毒、生物消毒、物理消毒等。6.2.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生长环境。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等。6.2.3土壤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施肥时应根据作物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6.3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和传出我国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3.1检疫制度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制度,对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入我国。6.3.2检疫对象明确植物检疫对象,对危险性病虫害进行重点监控和防控。6.3.3检疫措施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如隔离、销毁、处理等,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和扩散。6.3.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植物病虫害问题,维护全球农业生产安全。第七章物理防治方法7.1温度防治温度防治是利用高温或低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物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7.1.1高温防治(1)热处理:将受害作物或种子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杀死病原体。例如,将种子在50℃热水中浸泡30分钟,可以有效地消灭部分病原菌。(2)热风处理:利用热风机对受害作物进行热风处理,使病原体失去活性。此方法适用于温室和大棚等封闭环境。7.1.2低温防治(1)冷藏:将受害作物或种子置于低温环境中,使病原体生长受到抑制。例如,将受害作物在4℃冰箱中存放一段时间,可以减缓病原菌的生长速度。(2)冷冻:利用低温冷冻技术,直接杀死病原体。此方法适用于受害作物的局部处理。7.2光照防治光照防治是利用光线的强度、波长和持续时间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物理方法。7.2.1紫外线防治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将受害作物置于紫外线照射下,可以有效地消灭部分病原菌。7.2.2蓝光防治蓝光具有抑制病原体生长的作用。通过调整光源的蓝光比例,可以降低病原菌的生长速度。7.2.3光周期防治利用光周期的变化,调整作物的生长节奏,使其不利于病原体的生长。例如,通过调整光照时间,使作物在光周期较长的条件下生长,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7.3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通过机械设备或人工操作,对病虫害进行物理干预的一种方法。7.3.1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园中的病残体、杂草等,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场所。7.3.2深耕翻土通过深耕翻土,将土壤中的病原体和害虫翻到地表,使其暴露在阳光下,失去生存环境。7.3.3遮阳网覆盖在作物生长期间,使用遮阳网覆盖,降低阳光直射强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7.3.4人工捕捉对一些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7.3.5物理隔离利用物理隔离材料,如防虫网、防虫膜等,将病虫害与作物隔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第八章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8.1病虫害监测方法农业病虫害的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田间调查法:通过定期对农田进行实地调查,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而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分布规律。(2)诱集法:利用病虫害对特定诱剂的趋性,设置诱集器,收集病虫害信息,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3)遥感监测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分析作物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因素,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4)生物监测法:通过监测害虫天敌的数量和种类,了解害虫的发生动态。8.2病虫害预警系统病虫害预警系统是根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土壤、生态环境等因素,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预报。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病虫害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2)模型构建: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构建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模型。(3)预警阈值设定: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设定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达到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4)预警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农民和农业部门。8.3监测与预警的应用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农业生产:根据预警信息,农民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2)优化防治策略:通过监测与预警,农业部门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3)降低防治成本:监测与预警有助于农业部门合理调配防治资源,降低防治成本。(4)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监测与预警的应用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九章病虫害防治新技术9.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基因转移等手段,培育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转基因植物,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9.1.1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确的基因操作方法,通过对植物基因组进行定向改造,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目前CRISPR/Cas9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其操作简便、高效,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9.1.2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是将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从而培育出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植物。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抗虫棉、抗病水稻等作物的培育。9.2植物抗性育种植物抗性育种是利用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杂交等手段,培育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品种。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9.2.1抗性谱广植物抗性育种可以针对多种病虫害,提高作物的综合抗性。9.2.2抗性持久植物抗性育种培育的品种具有较长时间的抗性,有利于长期防治病虫害。9.2.3环保可持续植物抗性育种不依赖化学农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9.3信息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应用:9.3.1远程监测与预警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