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方案_第1页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方案_第2页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方案_第3页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方案_第4页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方案TOC\o"1-2"\h\u6180第1章引言 3195401.1研究背景 34845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90501.3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323640第2章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现状分析 4280942.1国内外技术转移现状 4212112.1.1国际技术转移现状 4113382.1.2国内技术转移现状 4183272.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 5309972.2.1技术转移效率低 5112252.2.2技术转移政策环境不完善 524332.2.3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 5275542.3影响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 5320382.3.1技术成熟度 5259422.3.2技术供需匹配度 5187512.3.3政策环境 5122952.3.4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5195382.3.5产学研协同创新 511513第3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构建 5133433.1创新服务模式概述 616093.2国内外典型创新服务模式分析 6287133.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框架 63045第4章技术转移机制与政策研究 7320744.1技术转移机制概述 7105554.1.1技术转移的定义 7315464.1.2技术转移的主体 7167004.1.3技术转移的途径 7171314.1.4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 7275654.2我国技术转移政策现状与问题 7115604.2.1政策现状 796974.2.2存在问题 7294114.3政策建议与措施 823114第5章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分析 874255.1技术转移主体及其作用 8321315.1.1企业 8265575.1.2高校与科研机构 8135055.1.3部门 9240125.1.4中介机构 9227435.2技术转移客体及其特点 9209645.2.1知识产权属性 95475.2.2技术成熟度 9208335.2.3应用领域广泛 9279405.2.4更新换代速度快 9166595.3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 917548第6章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构建 1075506.1创新服务体系概述 1012856.2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的融合 10251026.2.1构建多元化技术转移渠道 1041026.2.2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 10304866.2.3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激励机制 10282676.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10175526.3.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022186.3.2促进创新资源整合 11143166.3.3优化创新环境 1125296.3.4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11157486.3.5深化产学研合作 113081第7章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1292817.1创新技术转移平台的功能与定位 11243407.1.1功能布局 11147117.1.2定位 1125067.2创新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支持 12306027.2.1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12231867.2.2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1249427.2.3区块链技术 12203727.2.4物联网技术 129027.3创新服务平台运营与管理模式 1263547.3.1运营模式 12172047.3.2管理模式 12195027.3.3服务模式 1210397.3.4保障措施 1225205第8章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实践案例 13311918.1国内外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成功案例 1335568.1.1国际案例 13115988.1.2国内案例 13158198.2案例分析与启示 13317008.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实践 1445第9章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研究 14207249.1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风险概述 14147459.1.1技术风险 14208479.1.2市场风险 14114049.1.3政策法规风险 14111429.1.4合作风险 14217859.1.5资金风险 1578169.2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156929.2.1模糊综合评价法 1571609.2.2故障树分析法 15105639.2.3蒙特卡洛模拟法 15140279.2.4德尔菲法 15276319.3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15311029.3.1技术风险防范与应对 15141559.3.2市场风险防范与应对 15169349.3.3政策法规风险防范与应对 16117129.3.4合作风险防范与应对 16316479.3.5资金风险防范与应对 16107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40810.1研究结论 162451910.2研究局限与展望 162676310.3政策建议与未来发展趋势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全球科技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作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将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套适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具体研究意义如下:(1)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优化创新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1.3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际情况,对以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1)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的现状与问题。(2)国内外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的比较与启示。(3)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的关键要素。(4)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证分析。本研究内容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现状与问题分析。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国内外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比较与启示。对国内外典型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进行梳理,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第四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关键要素分析。从政策、机制、服务等方面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的关键要素。第五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基于前述分析,构建适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第六部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的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七部分: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2章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现状分析2.1国内外技术转移现状2.1.1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全球科技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活动日益频繁。跨国公司、国际研发机构和高等学府成为技术转移的主要载体。国际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技术,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叉转移。国际技术转移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如技术联盟、国际合作研发等。2.1.2国内技术转移现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加大了对技术转移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技术转移主体逐渐多元化,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转移途径也日益丰富,如技术交易、产学研合作、技术并购等。2.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2.2.1技术转移效率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对接成功率不高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2.2.2技术转移政策环境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术转移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高。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差异化支持政策。2.2.3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不足。技术转移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2.3影响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2.3.1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是影响技术转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成熟度较高的技术更容易被企业接受,从而提高技术转移成功率。2.3.2技术供需匹配度技术供需双方的需求和供给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技术转移的效率。提高技术供需匹配度,有助于提高技术转移成功率。2.3.3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技术转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度,有助于促进技术转移。2.3.4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有助于提高技术转移效率。2.3.5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加强产学研各方的合作,有利于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第3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构建3.1创新服务模式概述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创新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愈发受到关注。创新服务模式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以满足产业需求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本节将从创新服务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3.2国内外典型创新服务模式分析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有必要对国内外典型创新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国外典型创新服务模式分析:以美国硅谷、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以色列创新生态系统等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特点。(2)国内典型创新服务模式分析: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为例,剖析其创新服务模式的优势与不足。(3)国内外创新服务模式的启示: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创新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3.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框架基于对国内外典型创新服务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情况,本节提出以下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框架:(1)主体架构:明确创新服务模式的主体,包括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2)核心要素:分析创新服务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3)服务流程:设计创新服务模式的流程,包括需求挖掘、资源整合、服务提供、效果评估等环节。(4)支持体系:构建创新服务模式的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等。(5)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协调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构建,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一种高效、协同、可持续的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第4章技术转移机制与政策研究4.1技术转移机制概述技术转移机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技术从创新源头向应用终端传递的过程和方式。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技术转移机制进行概述:技术转移的定义、技术转移的主体、技术转移的途径以及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阐述,为后续政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1.1技术转移的定义技术转移是指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从创新源头(如科研机构、高校等)向应用终端(如企业、产业等)传递的过程。技术转移的核心是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4.1.2技术转移的主体技术转移的主体主要包括创新源头、技术转移机构和应用终端。创新源头主要包括科研机构、高校等;技术转移机构包括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应用终端主要是企业、产业等。4.1.3技术转移的途径技术转移的途径主要包括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直接转移主要包括技术许可、技术合作、技术并购等;间接转移主要包括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4.1.4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技术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成熟度、技术转移双方的能力与意愿等。4.2我国技术转移政策现状与问题4.2.1政策现状我国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技术转移提供法制保障。(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激励技术转移。(3)建立多层次技术转移体系,提高技术转移效率。(4)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4.2.2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在技术转移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部分政策效果不明显。(2)技术转移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3)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转移渠道不畅。(4)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技术转移效率。4.3政策建议与措施针对我国技术转移政策现状与问题,本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与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度。(2)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升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3)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①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②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技术转移效率。(4)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转移能力。①加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素质。②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通过以上政策建议与措施的实施,有望进一步优化我国技术转移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的构建。第5章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分析5.1技术转移主体及其作用技术转移主体是指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各类组织与个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5.1.1企业企业作为技术转移的主体,具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多重功能。企业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二是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三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满足市场需求。5.1.2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科研机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主体,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技术转移提供源头创新;二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技术转移提供人才支持;三是与企业、部门等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5.1.3部门部门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技术转移;二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三是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各方主体提供信息、人才、资金等支持。5.1.4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提供技术转移相关信息,促进供需双方对接;二是协助企业、高校等完成技术成果转化,提高转化效率;三是为技术转移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降低技术转移风险。5.2技术转移客体及其特点技术转移客体是指技术转移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技术产品等。其主要特点如下:5.2.1知识产权属性技术转移客体通常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包括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这些知识产权是技术转移的核心,决定了技术转移的可行性和价值。5.2.2技术成熟度技术转移客体往往具有不同的技术成熟度,包括实验室成果、中试成果、成熟技术等。不同成熟度的技术成果在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存在差异。5.2.3应用领域广泛技术转移客体涉及多个领域,如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技术转移客体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技术转移工作。5.2.4更新换代速度快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技术转移客体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这要求技术转移主体及时关注技术动态,提高技术转移的时效性。5.3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技术转移主体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活动,推动技术转移客体的产生和发展;另,技术转移客体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前景,影响技术转移主体的研究方向和投入力度。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通过合作、竞争、协同等互动方式,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部门、中介机构等则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服务等方式,为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提供支持。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技术转移主体与客体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第6章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构建6.1创新服务体系概述创新服务体系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为特点,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整套制度和机制。创新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创新服务四个方面。本节将从这四个方面对创新服务体系进行概述。6.2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的融合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融合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技术转移是指将科研成果、技术知识等从科研机构、高校等源头向企业、产业等终端用户转移的过程。创新服务体系则为技术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保障。以下是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融合的几个关键点:6.2.1构建多元化技术转移渠道充分利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多方力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渠道,促进技术供需双方的对接。6.2.2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提高技术转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6.2.3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激发创新主体参与技术转移的积极性。6.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策略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提出以下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策略:6.3.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6.3.2促进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创新合力。6.3.3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6.3.4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新服务。6.3.5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各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一个高效、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7章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平台建设7.1创新技术转移平台的功能与定位7.1.1功能布局创新技术转移平台的功能布局应围绕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协同、技术信息共享、技术交易服务等核心环节展开。其主要功能包括:(1)技术成果转化功能: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提供技术成果展示、评估、对接和转化服务;(2)技术创新协同功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形成技术创新合作机制;(3)技术信息共享功能:汇聚国内外技术动态、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信息资源,实现技术信息互联互通;(4)技术交易服务功能:提供技术合同登记、技术经纪人培训、技术交易咨询等服务。7.1.2定位创新技术转移平台定位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的枢纽,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载体。其定位具体体现在:(1)产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技术转移的桥梁与纽带: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通道,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流动;(3)创新服务模式的试验田:摸索适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7.2创新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支持7.2.1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技术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技术转移提供有力数据支持。7.2.2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技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为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7.2.3区块链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数据真实性,提高技术交易的可信度。7.2.4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人员、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营效率。7.3创新服务平台运营与管理模式7.3.1运营模式创新服务平台采用“引导、市场运作、产学研用协同”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优势,形成合力。7.3.2管理模式创新服务平台实行理事会制度,设立专家委员会、运营公司、用户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7.3.3服务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协同创新、技术信息共享、技术交易等多元化服务。7.3.4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绩效考核等保障措施,保证创新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模式实践案例8.1国内外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成功案例8.1.1国际案例(1)美国硅谷技术转移模式美国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的高地,其技术转移模式具有高度市场化、网络化特点。硅谷通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其通过建立斯坦福研究园,将高校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推动技术转移。(2)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模式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其技术转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应用研究。协会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合同研究、技术许可、技术孵化等多种形式,促进技术成果转化。8.1.2国内案例(1)中关村发展集团模式中关村发展集团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集团,其通过建立技术转移平台,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集团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一所两制”模式,即研究与应用并重、成果与产业相结合。研究院通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内外优质技术资源整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8.2案例分析与启示通过对国内外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强化市场化导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2)构建多元化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3)注重人才培养与交流,提升技术转移能力。(4)完善政策环境,为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提供有力支持。8.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实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高技术转移效率。(2)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3)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4)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培育技术转移人才,提升技术转移能力。通过以上实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仍需在政策、机制、人才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环境,助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第9章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研究9.1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风险概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这些风险可能来源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波动、政策法规的变化、合作方信誉等多个方面。本节将对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基础。9.1.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不足、技术成果转化不成功、技术成熟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成本增加甚至项目失败。9.1.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涉及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变化等方面。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产品销售不佳、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9.1.3政策法规风险政策法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变动、法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方面。这些风险可能对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的合法性、合规性产生影响,甚至导致项目终止。9.1.4合作风险合作风险主要包括合作方信誉、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合作风险可能导致项目推进不顺利、资源整合效果不佳等问题。9.1.5资金风险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9.2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为了有效管理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需采用科学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本节将介绍以下方法:9.2.1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模糊量化,结合专家意见,对风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该方法适用于风险因素较多、难以精确量化的情况。9.2.2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风险识别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识别潜在的风险点。9.2.3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通过大量随机抽样,模拟风险因素的变化,计算风险事件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9.2.4德尔菲法德尔菲法通过多轮专家问卷调查,收集和整理专家意见,形成对风险因素的共识,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9.3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针对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本节提出以下防范与应对策略:9.3.1技术风险防范与应对(1)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成熟度;(2)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提高转化成功率;(3)与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