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_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_第2页
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_第3页
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_第4页
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地理内容索引必备知识自主诊断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来自地球本身,主要包括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风化、

、搬运、沉积等

地壳运动

太阳辐射侵蚀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①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

大板块,分别是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③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或者相邻板块彼此分离。六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2)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相撞挤压(图甲):发生碰撞或俯冲,形成巨大山脉、

、岛弧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②板块张裂(图乙):形成

或发育为海洋。

海沟裂谷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与地表形态

类型岩层形态最初形成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背斜一般向上

山岭

向斜一般向下弯曲

山岭拱起谷地谷地(2)断层与地表形态

断层位移方向形成的地表形态以垂直方向为主图示类型地垒地堑断层位移方向形成的地表形态以垂直方向为主岩层运动方向一侧岩体相对

另一侧岩体相对下降地表形态常形成

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举例

、庐山、泰山

吐鲁番盆地、

、汾河谷地

上升断块山华山渭河谷地地理实践力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提示

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

即为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的类型:根据喷发状况,可分为

喷发和

喷发。

喷出地表裂隙式中心式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

、水、大气及

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风化作用分类①物理风化: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②化学风化: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③生物风化: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温度变化生物2.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1)水蚀作用侵蚀类型作用形式主要发生地区作用结果下切侵蚀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加深河床或沟床,常形成深切的

溯源侵蚀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V形侵蚀类型作用形式主要发生地区作用结果侧向侵蚀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河流弯曲河段山区:河谷不断展宽平原地区:形成

带,最终形成

曲流牛轭湖(2)沉积作用①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河流流速较大时,可挟带比较粗的碎屑颗粒;河流流速较小时,只能挟带比较细的泥沙。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

②在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在河口地区出现三角洲。细3.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蚀作用①概念: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②类型类

型概

念作用特点

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造成地表物质的损失,使地表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各种

地貌

磨蚀作用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吹蚀风蚀(2)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

关键能力整合突破规律•深化整合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或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或凹陷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

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张裂(相离运动)相撞(相向运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巨大山系和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

例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

示3.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

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思路•典题透析【典例1】

(2018全国Ⅲ卷,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素养解读】本组题以贝加尔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贝加尔湖的成因,主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1.材料信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有断层活动,且该地地壳继续

下沉2.图示信息:下降上升答案

(1)A

(2)C【典例2】

〔2020全国Ⅱ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印度洋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题组•训练突破角度1

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完成第1~2题。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地势较高,利于防洪,光照充足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是洼地,而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之后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乾坤湾。第2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条件差异不大。角度2

板块的边界类型读太平洋东部某地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完成第

3~4题。3.甲板块可能位于(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②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③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④冰岛的成因与此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此图为太平洋东部某地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附近为岩浆喷发生成的新岩层,那么该地应该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该生长边界应该是太平洋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该生长边界位于甲板块的东侧,甲板块可能位于太平洋板块。C正确。美洲板块西部为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东部是消亡边界,非洲板块远离太平洋。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底可能形成海岭,深海沟出现在消亡边界,①③错误,②正确。冰岛位于大西洋,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出露海面形成的,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④正确。D正确。角度3

变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下图示意华山地区地质概况。华山地区出露花岗岩和片麻岩。片麻岩由距今27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据此完成第5~6题。5.片麻岩形成于(

)A.沉积环境

B.变质环境C.冷凝环境

D.熔融环境6.对图中地质概况的形成,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压实、固结→地壳抬升B.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熔化作用C.地壳抬升→外力作用→熔化作用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片麻岩由距今27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由此可知,片麻岩形成的环境是变质环境。第6题,图中的岩石为岩浆岩和变质岩,所以首先会经历岩浆活动,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出现变质岩;地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壳抬升的作用下逐渐到达地面,在外力作用下裸露出来。规律•深化整合考向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与断层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岩层形态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岩层新老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相对下沉的一侧,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和断层。(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思路•典题透析【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