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艺术
塑作类一、塑作类是指以捏、塑、堆、纳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其内容包括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纸浆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艺术。塑作类艺术往往靠艺人以手施艺,靠手工方法造型,由于采用了与雕刻不同的创作手法,它们的艺术效果也不同。塑作类艺术还常结合彩绘装饰方法,在塑形后再施以彩绘,以增加艺术品的欣赏性、象征性和吉庆祥和的气氛。泥塑中的典型作品有江苏惠山的“手捏戏文”、河南淮阳的“泥泥狗”、北京面人汤和面人郎的作品等;泥模玩具如泥饽饽、泥玩具中的耍货“阿福”、凤翔泥塑、北京兔儿爷、中秋月饼、巧果、糖塑等。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塑作类民间艺术。一些民间脸谱和器物采用纸浆拍塑而成,而玻璃类、糖人等则采用吹塑方法,趁热边吹边塑形,也属于塑作类艺术。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或磕模捺泥成形,或素或彩,形象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国境内考古发掘的大量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文物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的丧葬习俗中大量使用陶泥偶像作为陪葬品。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杰出的代表。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供儿童玩耍。天津、江苏无锡惠山、广东大吴、陕西凤翔、河南浚县和淮阳及北京等地仍是传统泥塑的重要产地。
据文献资料记载,汉代早已有面塑存在了。宋代《梦粱录》中记载了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的习俗。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发现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墓中出土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清代出现了以制作面人为生的手艺人。直到今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存着面人制作的手艺和习俗。面塑一般分为观赏的面塑和食用的面花(礼馍)。用于观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材料的不同使这两种面塑在制作工艺上也有少许的不同。食用面花的制作工具简单,全凭妇女的心灵手巧,其方法是先将白面搓、捏成面团,用剪刀、菜刀和梳子等工具对面团进行造型。
木偶艺术二、木偶是一种木刻的人像,又称木禺。木偶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手工艺品,后来演员操作它演戏,于是成为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受欢迎的表演艺术,称为“傀儡戏”或“木偶戏”。木偶在我国起源很早。《列子·汤问》说周穆王时曾有一个乐师带着演员给他演出,“歌合律,舞应节”,但解开一看,原来是绑着皮革的木头人。这种木头人其实就是木偶。我国汉代的木偶比较发达。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莱西汉墓发现了一个大型木偶人,身高193厘米,头颅用整块木段雕成,有口、耳、眼、鼻,全身关节可以活动,可立、坐、跪,关节的每个部位都有卯榫接合并画有拼合符号。这样的木偶制造是需要相当的水平的,因为这种大木偶不仅要求造型准确,各关节的机械活动性能也要严格计算,没有一定的技术是不可能造出来的。用木偶演傀儡戏,据说也源于汉代。唐代杜佑《通典》说:“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唐代是木偶制作和木偶戏发展的时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曾出土过两个木偶头像,分别戴着纱帽和介帻,眉清目秀,敷彩谐合,雕刻非常精美。两宋时期,木偶戏的种类更加繁多,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药发木偶和水木偶等。明清时期,木偶戏遍及全国。一些民间艺人走街串巷,一根扁担把一方箱式的舞台支撑起来,围上幔布,马上就敲锣打鼓,又演又唱。木偶是游戏、故事、玩具三合一的结合体,木偶“演员”是玩具,所以木偶的制作要人物性格化、脸谱图案化、玩具化,而且要趣味、灵巧。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福建、广东的木偶很著名。福建木偶以泉州提线木偶最有特色。泉州木偶制作精致,人物造型与唐代人物接近,表演难度也大。广东木偶品种繁多,有杖头、铁线、圆身纸影、竹窗纸影、提线、布袋等形式。广东木偶造型多样,如潮汕木偶纤秀、东江木偶精细、五华木偶粗放;操作亦不同,如海南杖头木偶操作时曲肘,临高木偶操作时人偶同时出现,各具地方特色。浙江泰顺也是有名的木偶之乡,近年曾在该县民间发现一批共34件明清时代的木偶头。
剪纸与刻纸三、剪纸艺术(见图3-34)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根据历史的记载和出土的实物来看,剪纸至少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了。剪纸的出现应该是在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后,造纸术的发明为剪纸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到了唐代,剪纸艺术大大发展,以剪纸招魂是当时民间的重要习俗之一。在民间,剪纸图案还被广泛应用于木版雕刻、铜器饰纹、布匹印染等其他艺术领域。宋代的造纸业发展成熟,纸品种类的增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出现了诸如民间窗花、灯彩和茶盏上的装饰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比唐代更为扩大。图3-34剪纸艺术中国的剪、刻纸艺术一般来说可分为北方风格和南方风格两大类型,即使如此,每个地区的剪、刻纸也有着不尽相同之处。陕西剪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北方剪纸艺术,广泛用于春节窗花、结婚的喜花、丧葬中大量的纸活儿装饰、社火表演中的道具、庙宇中宗教气氛的营造等,各种民俗活动也离不开剪纸。河北蔚县染色刻纸是中国典型的刻纸艺术形式,相传已有200年历史,尤其以窗花见长。此外,山东剪纸、湖北剪纸、浙江浦江戏曲剪纸、浙江乐清细纹刻纸、广州佛山剪纸等也都非常有名。
皮影艺术四、皮影又名影戏,或称灯影戏,是艺人用兽皮或纸板刻制的戏曲影人、布景、道具的总称,以人物为主。表演时,用白绸做屏幕,燃灯作为光照效果,表演者手持操纵皮影肢体活动的操纵杆,隐身于灯前幕后做表演,将物像映于屏幕上,而且边说边唱,并配以音乐,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据文献记载,皮影戏的历史可上溯到西汉时代。传说西汉文帝时,宫娥抱着太子在窗前玩耍,用桐树叶剪制成人形,映在纱窗上表演取乐,后世的皮影戏实源于此。另一个传说就是方士李少翁让汉武帝在帐帷灯火下看李夫人影像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影像虽还不是真正的皮影,但它们是皮影的雏形。历史上真正的皮影戏出现于北宋时代。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十分发达。随着商业的繁荣,市民说唱文学兴盛起来,大量的民间优秀文学作品开始以歌曲、说书、鼓词、弹词、戏曲等艺术形式出现。皮影戏就是由说书讲史演变成的形声并茂的特殊剧种。据北宋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在宋仁宗时,市上就有以影人讲谈三国历史的,颇为深入人心。每逢正月十六,京城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并设有很多小影戏棚子,为了防止本坊巷游人的小儿迷失,让他们聚集在影棚里看戏。当时著名影戏艺人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等,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向人们展示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博得了人们的赞扬。最早的皮影不是皮影而是纸影,人物用素纸雕镂而成,后来才用羊皮雕形,用彩色装饰,以加强其牢固性。当时演出的剧目多是市人喜爱的三国故事,真假参半。所雕皮影往往是忠臣良将雕以正貌,奸臣贼子雕以丑形,寓褒贬之意于其中。南宋时,皮影戏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扎根发展起来。著名皮影艺人有贾震、贾雄、尚保义、沈显、陈松、马俊、马进、郭真、李二娘等,城内还出现了名为“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当时,皮影戏不仅为农民和城市居民喜爱,也为宫廷享用。孝宗时,为给太上皇做寿,曾召皮影戏艺人王润卿进宫中演出助兴。
金兵攻陷汴京后,汴京的纸窗影戏艺人被掳到山西,影戏在山西扎下了根。元代初年,影戏作为军队内部的娱乐活动,经常在军营中流动演出。古代皮影的造型很受古代帛画尤其是汉画像石的影响。因为它们都是以全侧面的结构来表达人物的面部表情,所以必然把眉、眼联画在一起。明清时期,皮影戏空前发展并广泛普及开来。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北京举行过一次百戏大会演,皮影戏也参加了演出。明清皮影戏在传播过程中,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地方剧种的风格及民间传统的审美习惯,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不同的造型风格和流派,主要有陕西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西皮影、四川皮影、湖北皮影等。陕西皮影按地区和艺术特点分为东、西两大路流派。东路(咸阳以东关中地区)皮影,造型精巧细致,装饰严密,刻工讲究,影人较小,生旦脸部造型以额头突出、鼻子秀气、嘴形小为特点。西路(咸阳以西至宝鸡地区)皮影,造型粗犷有力,装饰简洁,质朴大方,影人较高,花脸多圆鼻深目,生旦脸型多配有通天鼻。陕西皮影的制作分选皮、制皮、画稿、雕镂、彩绘、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工序。造型艺术讲究观赏性,有势有韵,整幅皮影繁丽而不杂沓,极具艺术特点。北京皮影据传始于清代初期,分成两派:一派是从涿州来的,班社大都在西城,叫西城派;另一派是从滦州来的,班社大都在东城,叫东城派。山西皮影的雕刻均以牛皮为主,选料为小口齿的母牛皮,由专门工匠制作,上色后古色古香。山西皮影有南北路之分:南路受陕西东路皮影的影响,作品体形大,刻工细,装饰性强,色彩明快,主要分布于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区;北路受北京西城派影响,刻工精巧缜密,色彩艳丽醒目,主要分布于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区。四川皮影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就已流行,分为东路(川东和川北)和西路(川西成都平原)两种。东路的风格与陕西东路相近,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影人小,便于在山区演出;西路皮影皮厚体大,风格浑厚,受唐代壁画和川剧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外科专科知识培训课件
- 肠道门诊知识培训
- 辅导员工作中的团队协作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农业气象学2024年农艺师试题及答案
- 美发裁剪知识培训课件
- 网店管家知识培训课件
- 绩效考核知识培训课件
- 网络安全宣传日
- 辅导员考试试题回顾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配电变压器运行管理制度
- 不可gdqwz01-ae001l01eel cl0501rev.0物料电力电缆表
- 保安队排班表
- 快递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1
- 电气设计任务书
- 排油烟设施清洗技术规程
- 北京一心关爱慈善护理院项目说明书
- AD域部署方案完整版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T∕CAGHP 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 初一数学趣味竞赛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