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1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即“精明的捕食者策略”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和进化2、已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患者通常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下图是某个家族该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推测,Ⅱ代4号和5号夫妇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A.1B.3/4C.1/2D.3/8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4、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豌豆的紫花和红花属于相对性状B.杂合子自交后代都不能稳定遗传C.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人工授粉前后都需要套袋D.纯合子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5、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此细胞可能形成2个第二极体C.此细胞可能形成2个精子或1个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条染色体6、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其中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是()

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①7、某植物茎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共同决定,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才表现为高茎;E基因使雄配子致死,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下图。研究人员利用甲、乙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分别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甲作父本,则F2代中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16B.如果甲作母本,则F2代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2C.如果乙作父本为正交,则反交的F1代个体数量是正交的1/2D.如果将甲植株连续自交两代,则子二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48、根据涉及基因的不同,白化病分为不同类型。两类白化病(OCA)的情况如下表。类型涉及基因常染色体表现I型酪氨酸酶基因11号缺乏酪氨酸酶而难以合成黑色素Ⅱ型P基因15号缺乏P蛋白,干扰黑色素的合成

两类患者的白化表现型不易区分。下图是某OCA患者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5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I-1和I-2B.可确定1-4含有不同OCA类型的致病基因C.Ⅲ-8形成的精子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精子约占25%D.了解Ⅲ-9的家庭成员OCA表现情况,有利于分析IV-10患上OCA的概率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图1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如图2(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种条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条带2代表基因aC.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0、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不影响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阻碍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B.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可能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C.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11、人类血友病是-种伴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庭该病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血友病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血友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II1一定是纯合子D.I1和I2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1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真核生物核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能量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如果DNA双链不能解开,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会发生障碍13、某种水绵(n=12)可进行接合生殖.两条水绵相对的两个细胞连通,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合子,合子的细胞核减数分裂产生4个核,其中3个核退化,仅1个发育,最后形成一条新的水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接合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合子中染色体为48条C.接合生殖属于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D.合子形成四个核的过程不需要进行DNA复制14、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增加自身数量,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下列有关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互换,增大了精子遗传组成的多样性B.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是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数目不同15、农作物的雄性不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在育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油菜的雄性不育与育性正常由3个复等位基因(A1、A2、a)决定,其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利用油菜的雄性不育突变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雄性不育株、品系1、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2A2、A1A1、aaB.杂交一和杂交二后代中的雄性不育只有一个区别,即是否有纯合子A2A2C.通过杂交二最终获得雄性不育个体,最终只有雄性不育株的一条完整染色体D.若不考虑突变,杂交二的后代上下两代的雄性不育植株有可能遗传物质的组成相同16、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aabbC.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D.实验二的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中,有些植株的自交后代均不能产生豌豆素,这样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17、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UC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温度、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激活的UCP可使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H+由膜间隙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基质C.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不能产生ATPD.两种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DNA复制需要(_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19、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_____,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_____和_____。进行数量统计时数量比接近于_____,并且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_____。20、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21、位于_____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22、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最早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距今_____年前的_____。在此之后的大约20亿年中,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_____,它们都是_____生物。真核生物出现大约在_____年前,出现了_____这种新的繁殖方式。无脊椎动物大爆发发生在距今____年前的_____纪。陆生植物出现发生在_____年前。23、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______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4、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____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_____,并提出了_____和_____的概念。2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6、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的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碱基之间的这种配对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_原则。

(3)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18分)27、某植物红花品系的自交后代均为红花,研究人员从该红花品系中选育了甲、乙和丙3个纯合白花品系。已知红花和白花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控制;且这些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植物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中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红花品系及3个白花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该植物的花色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丙的基因型中有隐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对;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推测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用射线处理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并诱发基因突变,假定只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28、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相对量的变化曲线图(②--⑤),请据图回答(设该动物细胞核中有6个DNA分子)。

(1)图中②时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这时细胞内有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图中④时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这时细胞内有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个姐妹染色单体。

(3)图中③发展④时期,DNA分子数的变化是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是由于________分离;并进入两个子细胞。

(4)描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图像________。

(5)描述该动物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该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_______。30、下图表示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某时期的细胞图示;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有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坐标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的细胞图,其中②是__________。

(2)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条,DNA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个,该细胞下个时期的染色单体数目是__________。该细胞在有丝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DM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个。

(3)图乙实线表示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图甲所示细胞大致位于图乙的线段是__________。

(4)图乙中出现bc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与某一DNA分子相关的三种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种生理过程中,发生在细胞核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图中a,b,c,d,e,f,m,n所示的长链中;______________是核糖核苷酸长链。

(2)已知该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200个,则该基因的表达的产物最多由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3)过程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该过程是在___________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单链为模板,按照___________原则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的。

(4)过程丙称为______________;与f链结合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细胞器在f链上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A端→B端或B端→A端)。

(5)如果丙图中现有过程全部完成后,可以得到_____条肽链,这些肽链中的______相同。A.氨基酸数目B.氨基酸种类C.氨基酸排列顺序D.R基团的种类和数目(6)在人体正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有:(请标出必要的文字)______32、油菜物种I(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I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生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l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物种的进化;既可以是相互斗争,相互淘汰,从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进化发生。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3;捕食者在捕食被捕食者时;主要是捕食其中的老、弱个体,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种群,一般不捕食数量少的种群,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4;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共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能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详解】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物种的进化;既可以通过生存斗争,也可以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包括主要是捕食其中的老、弱个体;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种群,一般不捕食数量少的种群等,C错误;

D;捕食者的存在能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平时积累。2、B【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其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分析系谱图:Ⅱ4和Ⅱ5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Ⅱ5的基因型为XBY;子代正常的概率为3/4。

故选B。3、D【分析】【分析】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详解】

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并形成对照,只能说明活的S型细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用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其后代全是S型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将S菌可能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R型菌培养基中,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菌落,这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点睛】

理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思路才是判断本题的关键。4、B【分析】【分析】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

【详解】

A;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自交后代为AA、Aa和aa,后代中纯合子能稳定遗传,B错误;

C;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人工授粉前后,均需要给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

D;纯合子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所以能稳定遗传,D正确。

故选B。5、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由图示可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此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

B;此细胞如果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可形成2个精子,如果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可形成1个第二极体和1个卵细胞,如果为第一极体,则可形成2个第二极体,B正确;

C;此细胞如果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可形成2个精子,如果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可形成1个第二极体和1个卵细胞,C正确;

D;该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6、C【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

(1)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详解】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如果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则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即如图②;如果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则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即如图④,C正确。

故选C。7、C【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表现为高茎,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矮茎。而A/a;E/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且当E存在时,雄配子致死。

【详解】

A、如果甲作父本,则其只能产生Abe一种配子,而e基因对后代没有影响,因此F1基因型为AaBb,则F2代中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3/4×3/4=9/16;A正确;

B、根据图形分析可知,B基因不受E的影响,因此如果甲作母本,F1基因型为Bb,F2代群体中BB:Bb:bb=1:2:1,则F2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2;B正确;

C;由于基因E只会使得雄配子致死;雌配子不受影响,而植物产生的雄配子是足够多的,因此正反交产生的后代的数量是差不多的,C错误;

D;当甲自交时;B基因始终是纯合的,可以不考虑,则甲的基因型为AAEe,雄配子为Ae、雌配子为AE、Ae,子一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Ee:AAee=1:1,纯合子占1/2,其中前者自交后代仍然有1/2为纯合子,后者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因此子二代中纯合子的比例=1/2×1/2+1/2=3/4,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确定高茎、矮茎的相关基因型,明确E雄配子是不能成活的,进而对后代的情况进行预测。8、B【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白化病分为2种类型,且据图可知,第I代均正常,II代出现患病个体,可判断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II-5和II-6生出正常的子代,可推知该病可能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的话,A-B-的个体表现正常,aa或bb的个体患病;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II-5患病,设其基因型为aaBB,则I-1和I-2基因型可能均为AaBB,即Ⅱ-5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I-1和I-2,A正确;

B、图示I-3和I-4正常,其女儿II-6患病,女儿基因型为AAbb,则I-3和I-4基因型可能均为AABb,也可能I-3和I-4基因型均为AaBb;不能确定1-4是否含有不同OCA类型的致病基因,B错误;

C、由于II--5基因型为aaBB,II-6基因型为AAbb,则III-8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精子为AB、Ab、aB、a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精子AB约占25%,C正确;

D;由于该病属于遗传病;了解Ⅲ-9的家庭成员OCA表现情况(遗传咨询),有利于分析IV-10患上OCA的概率,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亲本不患病,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图乙可知,Ⅰ2和Ⅱ1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Ⅰ1无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分局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1患病含有条带1;说明条带1为基因a,则条带2代表基因A,B错误;

C、由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正常,Ⅱ1患病,因此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和XAXa,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C正确;

D、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1/2XAXa或1/2XAXA,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故选BD。10、A:C【分析】【分析】

由题干可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是会抑制基因的表达。

【详解】

A;DNA甲基化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A错误;

B;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过量甲基化会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进而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B正确;

C;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遗传信息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

D;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可能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所以抑制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方向,D正确。

故选AC。11、A:D【分析】【分析】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详解】

A;由图可知;第I代1号和2号正常,生下了患病的3号,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第I代1号正常;所以血友病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B错误;

C、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第I代1号(XBY)和2号(XBXb)婚配,第II代1号可能是XBXB或XBXb;C错误;

D、I1(XBY)和I2(XBXb)再生一个患病孩子(XbY)的概率:1/2×1/2=1/4;D正确;

故选AD。12、B:C:D【分析】【分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

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

B;真核生物核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同时需要能量,B正确;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比染色体更易解螺旋;因此其上的DNA复制更容易,C正确;

D;DNA复制和转录的前提是作为模板的DNA要解螺旋;若DNA双链不能解开,复制与转录都会受阻,D正确。

故选BCD。13、B:C:D【分析】根据题意;合子的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24条,DNA24条,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核,最终一个可以发育成个体,则每个核中含有DNA24条,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DAN的复制。

【详解】

A;结合生殖过程中有减数分裂产生四个核的过程;会发生DNA的复制,可能有基因突变,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水棉的染色体为12条;两个水棉细胞融合后含有染色体24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4条,DNA48条,B错误;

C;水棉的结合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该过程有减数分裂过程,C错误;

D;合子形成四个核的过程需要进行DNA复制;合子含有24条DNA,复制一次后48条,才能平均分到每个核中12条,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稳定,D错误。

故选BCD。14、C:D【分析】【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详解】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这属于基因重组,可以增大精子遗传组成的多样性,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减数分裂时非同源色体自由组合;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有丝分裂能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C错误;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前者是后者的2倍、核DNA数目前者是后者的2倍,D错误。

故选CD。15、A:D【分析】【分析】

由杂交一可知,品系1中的育性基因对雄性不育株中的基因为显性,由杂交二可知,雄性不育株中的基因对品系3中的基因为显性,3个等位基因其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因此杂交一的亲本为雄性不育株(A2A2)×品系1(A1A1),杂交二的亲本为雄性不育株(A2A2)×品系3(aa)。

【详解】

A、根据杂交一亲本和子一代可知,品系1中的育性基因对雄性不育株中的基因为显性,又根据杂交二中亲本和子一代可知,雄性不育株中的基因对品系3中的基因为显性,且根据题意可知,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即A1>A2>a,因此可判断杂交一亲本为雄性不育株(A2A2)×品系1(A1A1),杂交二的亲本为雄性不育株(A2A2)×品系3(aa);A正确;

B、杂交一的雄性不育基因型为A2A2,杂交二后代中的雄性不育基因型为A2a;即杂交一和杂交二后代中的雄性不育个体的基因型不同,B错误;

C;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雄性不育和品系3的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因此杂交二最终获得雄性不育个体,可能不只有雄性不育株的一条完整染色体,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雄性不育和品系3的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因此雄性不育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中可能只含有亲本雄性不育株的一套染色体,因此后代雄性不育个体的遗传物质为一个染色体组来自品系3,一个染色体组来自亲本雄性不育株,因此若不考虑突变,杂交二的后代上下两代的雄性不育植株有可能遗传物质的组成相同,D正确。

故选AD。16、A:B:C【分析】【分析】

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因此能够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无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_、aabb、aaB_,在实验二中,品系甲与品系乙杂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

A、依题意可知,无豌豆素的植株有A_B_、aabb、aaB_,有豌豆素的植株为A_bb。在实验二中,品系甲与品系乙杂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

B、在实验一中,野生型(AAbb)与品系甲杂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说明F1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即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知: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品系乙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它们的数量比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C正确;

D、实验二的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中,自交后代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为1/13AABB、2/13AaBB、1/13aaBB、2/13aaBb、1/13aabb;所占的比例为7/13,D错误。

故选ABC。

【点睛】17、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有两种方式,方式一:利用ATP合成酶,伴随ATP的合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方式二:在激活的UCP的作用下H+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伴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UCP的存在使线粒体内膜合成的ATP减少,释放热能增多。

【详解】

A;此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A正确;

B、由图可知H+可以从膜间隙运动到线粒体基质同时促进ATP的合成,说明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H+由膜间隙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线粒体基质;B错误;

C;由题干可知;激活的UCP可使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但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基质产生ATP,C错误;

D;两种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两种蛋白质的基因不同;D正确。

故选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略

【分析】【详解】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解析】模板、原料、能量和酶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交黄色皱粒绿色圆粒9:3:3:1自由组合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性性别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35亿古细菌化石蓝藻和细菌原核15亿有性生殖约5.7亿~5.0亿寒武距今4亿23、略

【解析】①.全部②.全部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约翰逊基因表现型基因型25、略

【分析】【详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6、略

【分析】【详解】

(1)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的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中的这种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4)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解析】①.脱氧核苷酸②.碱基互补配对③.缺失④.种群⑤.生殖隔离⑥.基因突变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18分)27、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该数据分析,杂交组别3、4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7:37,有64个组合,且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3/4×3/4×3/4),说明该植物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且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C_,其余基因型为白花。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表格中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2)杂交组合3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7:37,说明子一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丙含有3对隐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杂交组合1的结果说明甲有1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2的结果说明乙有2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4的结果说明甲、乙一共有3对隐性基因,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即基因型为aaBBcc,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CC。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若若用射线处理该红花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或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全白色;若基因型为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红∶白=27∶37。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杂交组合3、4后代的特殊性状分离比判断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和相关性状对应的基因型,并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甲、乙、丙含有的隐性基因的对数。【解析】3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AAbbCC全白或红∶白=27∶3728、略

【分析】【分析】

②间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详解】

(1)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对应雄性的细胞名称是精原细胞,该生物体细胞含6条染色体,故精原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2)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前期和中期含有3条染色体,6条染色单体;后期含有6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3)③减数第一次分裂经过细胞分裂进入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NA和染色体均会发生减半12→6,因为同源染色体分裂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精原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前期和中期含有3条染色体,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短暂的加倍为6条,末期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变为3。故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是:6→3→6→3。

【点睛】

DNA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NA和染色体减半的原因均为细胞分裂。【解析】精原细胞63次级精母细胞3或66或012→6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6→3→6→3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9、略

【分析】【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正确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

2、种群是指位于一定的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综合;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2)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4)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5)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DNA分子,简便方法是PCR。【解析】突变(变异)、自然选择种群基本单位基因库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遗传PCR(聚合酶链反应)30、略

【分析】【分析】

图甲细胞中染色体处于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属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中①和③属于姐妹染色单体,②是着丝点,④表示一条染色体,⑤和⑥表示同源染色体,④和⑦是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⑧表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⑨表示中心体。图乙实线表示有丝分裂DNA变化曲线图,虚线表示染色体变化曲线图,其中AB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BD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中BC表示前中期,CD表示后末期。ab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中期,bc着丝点分裂;cd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

(1)

图甲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中②是着丝点,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就是以着丝点数目进行计数。

(2)

图中细胞中着丝点有4个;染色体数目有4条。一条染色体上DNA数目有2个,因此细胞中DNA的数目有8个,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下一个时期是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都变成染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