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0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多次到雅典讲学的大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晚年因“不敬神”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也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由此可见A.法律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根本保障B.梭伦中庸的理念贻害无穷C.雅典民主未必有个人的真正自由D.智者学派在当时难以立足2、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B.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D.印刷术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3、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4、“别管这些画逼真不逼真细不细致,如果觉得太粗,可以用贡不里希的法子眯眼看一您有没有感受到阳光与风呢?有没有感受到那时的声音与乐舞呢?”下列属于这位画家的作品是A.B.C.D.5、下表中思想家的言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对应正确的是。人物言论内涵A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自强不息B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C管子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天下为公D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和而不同
A.AB.BC.CD.D6、据《礼记·玉藻》记载,春秋时期“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在车则闻鸾和(车铃)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邪恶)之心无自人也”。据此可知()A.儒家理念受到了统治阶级推崇B.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C.用玉制度强化了贵族尊卑秩序D.鬼神思想影响到社会审美标准7、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内容可知,两者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抨击君主专制B.倡导践行良知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8、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移民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依然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反映了A.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B.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C.文化与宗教信仰自然选择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深圳翠园中学;肇庆中学(珠三角组)揭阳一中和潮州金中(粤东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跨区域的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粤东组。
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汉书·地理志》材料2:拓林;黄岗、南澳、樟林、东里、达派、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往外货输入。
—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结论2:潮州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
珠三角组。
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
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110处、清代188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
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
请回答:
(1)哪两个结论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涉及的史料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
(2)本次研究交流的话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请任选一个组别加入,列举出当地与海丝之路相关的一处历史遗迹,同时谈谈你对海丝之路的认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创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三字经》中提出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化任务的明证。在家庭伦理方面,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观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有序,而且具有尊老抚幼的社会保障功能。它成功实现了把家庭伦理同人际伦理、政治伦理的对接和统一。宋代进土袁采在《袁氏家范》中提出“子弟有愚缪贫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宦。”清代监察御史蒋伊在《蒋氏家训》中明文规定:子孙如果“有败类不率教者,父兄诫谕之。谕而不从,则公集家庙责之。责乏而犹不改,甘为不肯,则告庙换之,终身不齿”。材料二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1921年10月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黄炎培手书“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32字家训”相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黄炎培家庭教育的主要观念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12、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艮,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师承王阳明,写下了《孝悌葳》,其后人发展为《王氏宗祠六规训》。一、孝顺父母生我育我苦万千,朝夕顾复不离手。二、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三、和睦乡里见人争斗莫挑唆,闻人患难犹己事.四、教训子孙纵使不才休遽弃,教育还需父母恩。五、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六、毋作非为白书纵逃三尺法,暗中犹有鬼神知。——节选自《王氏宗祠六规训》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氏宗祠六规训》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家训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4、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12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帝王庙帝王庙是祭祀传说时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对传说时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在其传说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所在地举行。北魏皇帝不但对黄帝、帝尧、帝舜等进行祭祀,还对周王朝的政治人物进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内修建了祭祀传说时代圣君的庙,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进行。元代时祭祀地点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动地区。明代是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的真正出现时期。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中祭祀18位历史人物,包括传说时代圣君,还有夏、商、周、汉、唐、宋、元王朝的开国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从祠于历代帝王庙,这些名臣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基本相同。清代沿袭了明代北京城历代帝王庙。顺治二年,历代帝王庙中增加了辽、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还有明代的国君与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据国家观念、正统理念,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其祭祀内容发展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家祭祀,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从“国家认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惊,答道:“我是个卑贱污秽的人,有资格随你出家吗?听说您的僧团都是刹帝利的王族和婆罗门的行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伟大佛陀您的弟子吗?”佛陀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摘编自《佛陀传》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所谓“利玛窦规矩”,一般是指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时实行的“文化适应”中国或“本土化”传教策略,具体则指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在传教过程中实行的那些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教方式,如认为儒家学说不是宗教、祭孔祭祖不是偶像崇拜、允许中国教徒祭祖、因地制宜的改革天主教圣事礼仪以适应中国民俗风情等。如果从更大范国来考察利玛窦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教策略的话,我们也可以将耶穌会的“上层传教”策略,包括“附儒易佛”和“科学传教”等方面的内容概括进广义的“利玛窦规矩”之中。——摘编自任婷婷《天主教改革与“利玛窦规矩”的兴衰》明末欧洲耶稣会士的东来,是明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利玛窦规矩”的形成进行阐释。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在中国历代刻印的“华夷图”“广舆图”中“都把周边国家的位置标得模糊不清,中国的区域画得颇大,而汪洋大海却绘得很小”,认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优越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是天下之文化或文明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种“华尊夷卑”的观念。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告别了自我封闭而成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在中国历代刻印的“华夷图”“广舆图”中“都把周边国家的位置标得模糊不清,中国的区域画得颇大,而汪洋大海却绘得很小”,认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优越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是天下之文化或文明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种“华尊夷卑”的观念。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告别了自我封闭而成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9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与当时人们敬神的思想不符,因此以“不敬神”被控,并遭放逐,说明雅典民主未必有个人的真正自由,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维护学术自由,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梭伦中庸的理念,排除B;材料反映普罗塔哥个人的遭遇,无法体现智者学派在当时难以立足,排除D。
【点睛】2、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说明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A正确;宋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印刷书籍大量出现,与社会秩序无关,故C错误;印刷术发展并没有促进宋代社会转型,而且题干没有涉及,故D错误。
【点睛】3、C【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故选C;自然条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不是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BD。4、A【分析】【详解】
根据“眯眼看一您有没有感受到阳光与风呢?”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印象派绘画,重视光色变化,A是印象画《日出》,故选A;B是现代主义美术,C是浪漫主义美术,D是现实主义美术,排除BCD。
【点睛】5、B【分析】【详解】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强调将国与家结合起来,体现了家国情怀,B项正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的是和而不同思想,而非自强不息,排除A项;“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体现的是民本思想,而非天下为公,排除C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而非和而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佩玉风尚使得玉的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玉被“人格化”和“道德化”,成为君子修身养性的参照和规范道德品行的重要标准,“以玉比德”的道德标准与新道德观念表明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B项正确;春秋时期儒家理念并未受到统治阶级推崇,西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促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贵族尊卑秩序的论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鬼神思想如何影响到社会审美标准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7、D【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并结合表中“天地”、“生民”、“天下”等信息,可知两位思想家都强调儒家“入世”思想,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A项;“良知”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且材料也未体现,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先天存在的“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在拉丁美洲地区内存在西班牙、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反映了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B项正确;世界分化不分优劣,故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的说法错误,排除A;文化与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经济生活等因素有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排除D。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合浦船行”“汉书”可得出汉代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结论1正确;根据“潮州志”等处皆为出洋之口远达南洋日本”可得出结论2。第二小问,《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
(2)第一小问的历史遗迹,珠三角可列举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光孝寺、南越王墓等;深圳赤湾天后庙;佛山南风古灶等。粤东可列举汕头樟林古港、凤岭古港;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笔架山宋窑;揭阳靖海港、石碑山灯塔、南门天后宫等。第二小问的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海上绸丝之路的发展概况、兴衰原因、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发展概况可从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兴衰进行阐述。兴盛原因可从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角度分析阐述。衰落原因可从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等角度分析阐述。影响可从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总结。【解析】(1)结论1;2
一手史料:《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
(2)历史遗迹(任答一处)
珠三角: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光孝寺、南越王墓等;深圳赤湾天后庙;佛山南风古灶等。
粤东:汕头樟林古港;凤岭古港;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笔架山宋窑;揭阳靖海港、石碑山灯塔、南门天后宫等。
认识:可从海丝之路的发展概况;兴衰原因、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①发展概况: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衰。②兴衰原因:兴盛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衰落原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③影响: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现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依托。11、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创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可归纳出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根据材料“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可归纳出家庭成为教育的基本组织机构;根据材料“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观念”可归纳出以“孝悌”为核心内容和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影响可从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观念:根据材料“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可归纳出严复倡导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据材料“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可归纳出黄炎培强调事业进取心、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既有主见又和谐交融。评价:结合其主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及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特点: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家庭成为教育的基本组织机构;以“孝悌”为核心内容;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影响:保障了社会教育的有效性和长久性;实现了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伦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观念:严复倡导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黄炎培强调事业进取心;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既有主见又和谐交融。
评价:严复、黄炎培的家庭教育观念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民族危机沉重的社会现实;对优秀文化传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珍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映出先进中国人自觉的文化复兴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思想:根据材料“孝顺父母生我育我苦万千;朝夕顾复不离手”可知,仁爱忠孝;根据材料“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可得,尊卑有序;根据材料“和睦乡里见人争斗莫挑唆,闻人患难犹己事”可知,修身立德,强调社会责任;根据材料“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可得,节俭持家;根据材料“毋作非为白书纵逃三尺法,暗中犹有鬼神知”可知,奉公守法。
(2)表现:根据材料“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可知,形式上主要以家书为形式;根据材料“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可知,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根据材料“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知,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出现;根据材料“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知,晚清家训革新得益于西方思想传入。
(3)现实意义:开放性试题,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进步等角度回答即可。【解析】(1)思想:仁爱忠孝;尊卑有序;修身立德;强调社会责任;节俭持家;奉公守法。
(2)表现:形式上主要以家书为形式;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原因:民族危机出现:西方思想传入。
(3)现实意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利于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进步。13、略
【分析】【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地理空间和数量可知;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从非洲人口迁移情况看,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得出,交通发达,根据“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可得出,范围广泛;根据“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可知,政策开放;根据“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等可得出,政府设机构管理;根据“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等可得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社会环境有关。评价:综合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整体史观,从中外文明交往等角度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四、论述题(共4题,共12分)15、略
【分析】【详解】
解读: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明确解读角度为“国家认同”,然后立足这一角度,阅读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将材料分为先秦、魏晋、唐代、宋元、明和清共六个层次,并逐层提取信息,随后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信息逐一展开解读,如根据材料的前两句话,可得出信息“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对之前帝王祭祀的行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随后解释这一现象,指出其说明中国很早就有对祖先认同、国家历史认同的观念;对“北魏时,皇帝不仅祭祀传说时代的帝王,还祭祀周朝政治人物”这一信息的解读应为,这表明北魏皇帝对“三皇五帝”的祖先认同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接下来一层的信息是“唐朝虽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庙,但祭祀活动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举行,宋元的祭祀活动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可解读为这表明唐、宋、元继承了帝王祭祀活动,也形成了对祖先和国家历史的认同;从材料对明朝情况的介绍,可得出信息“明朝时,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真正出现了,祭祀活动在此举行,祭祀的人物不仅有先代圣君,还有主要王朝的开国君主以及各族名臣”,进而说明这体现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根据材料对清代国家认同的介绍,可得出信息“清朝沿袭并发展了北京城历代帝王庙,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随后说明这一信息反映出当时祭祀内容更加完善,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成为国家历史的一种象征;最后综合以上各条信息,进行整体解读,并总结规律,升华认识,说明从先秦到明清的这种帝王祭祀实际上是对共同祖先、共同国家历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庙的发展过程也是国家认同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种国家认同,中华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整个解题过程注意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解析】示例: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对之前“帝王”祭祀的行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这表明中国很早就有对祖先认同;国家历史认同的观念。内容+解释北魏时,皇帝不仅祭祀传说时代的“帝王”,还祭祀周朝政治人物,这表明了北魏皇帝对“三皇五帝”的祖先认同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唐朝虽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庙,但祭祀活动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举行,宋元的祭祀活动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这表明唐、宋、元继承了帝王祭祀活动,也形成了对祖先和国家历史的认同。
明朝时;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真正出现了,祭祀活动在此举行,祭祀的人物不仅有先代“圣君”,还有主要王朝的开国君主以及各族名臣,这体现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清朝沿袭并发展了北京城历代帝王庙;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祭祀内容更加完善,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成为国家历史的一种象征。
从先秦到明清的这种帝王祭祀实际上是对共同祖先、共同国家历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庙的发展过程也是国家认同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种国家认同,中华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理解与概括。如选取情节:旃陀罗尼提遇到佛陀赶快躲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得出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概述时可结合所学,从印度古代的种姓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概括。【解析】情节:旃陀罗尼提遇到佛陀赶快躲开。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概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其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旃陀罗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
评价:这一制度通过严格规定社会等级,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古代印度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但等级之间权利和地位的严重不平等,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促使佛教的产生。17、略
【分析】【详解】
阐释:根据材料信息“利玛窦规矩”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利玛窦规矩”的形成首先阐释它形成的背景即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三件大事,继而答出这三件大事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最后答出对中国的影响,同时指出宗教改革的影响,利玛窦传教的目的,传教的特点,对利玛窦传教的评价,即“在耶稣会传数过程中形成的“利玛窦规矩”,既是欧洲海外扩张、宗教改革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解析】阐释: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标志近代欧洲历史开端的三大历史事件,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也标志着欧洲开始领先于世界、进人对外殖民和扩张的历史阶段。
在全球化进程开始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与逐步幅起的欧洲开始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西学东渐就是这一联系的表现。
天主教会面对新教“挑战”,力图通过自身的改革达到复兴的目的从而组建了耶稣会,积极进行海外传敏活动,试图将天主教改革的成果推广。“利玛窦规矩”是传教士基于中西文化差异、中国政教关系及儒家文化特点等考虑,力图在中国发展基督徒的必然选择;是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不得不做出的适应和调整。总之,在耶稣会传数过程中形成的“利玛窦规矩”,既是欧洲海外扩张、宗教改革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18、略
【分析】【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知识可以拟定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和世界认知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后根据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知是在西方的武力入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自保之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一次性技术咨询服务采购合同12篇
- 2025年度速录服务与智能语音助手融合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范本6篇
- 2025年度高空作业安全生产责任与保障协议3篇
- 2025年猪圈建造与新能源利用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四年专业债务清收公司委托合同3篇
- 2025版螺旋钢管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升级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园区场地租赁及物流服务合同2篇
- 2024租养鸡场的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事业单位项目合作合同示范文本2篇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护理安全用氧培训课件
-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 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高数辅导课件
- 土方劳务分包合同中铁十一局
- 乳腺导管原位癌
- 冷库管道应急预案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
- 公共部分装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 《学习教育重要论述》考试复习题库(共250余题)
- 装饰装修施工及担保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