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理论解释AHF的稳定性强于HClHF分子间有氢键而HCl没有B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白磷分子中P—P间的键角是109°28′C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SO2是电解质D第一电离能:N>ON原子2p能级半充满

A.AB.BC.CD.D2、2023年4月20日,SpaceX的巨无霸航天器“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星基地进行了试飞。下列关于“星舰”说法不正确的是A.“星舰”采用不锈钢外壳,不锈钢密度比铝合金大B.“星舰”舰体外的烧蚀层可采用耐高温材料C.“星舰”及助推器都实现了重复使用,从而大大降低发射成本D.“星舰”采用的猛禽发动机以液氧和甲烷为燃料,比使用与偏二甲肼为燃料环保3、磷酸铝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材料,由磷硅渣[主要成分为等]制备磷酸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废渣中一定含B.“浸出”和“除硫”的操作均在高温下进行C.“除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D.流程中的循环操作可以提高P、Al元素的利用率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A.AB.BC.CD.D5、硫酰氯可用作杀虫剂,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沸点为在潮湿空气中“发烟”;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可分解,制备时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球形冷凝管B应从a口进水b口出水B.可通过观察D和E中气泡产生速率控制通入A中的和的体积比C.仪器C,D,E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无水氯化钙、浓硫酸、浓硫酸D.长期放置的硫酰氯液体会发黄的原因是溶解了氯气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2)已知:常温时,H2R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23×10-2,Ka2=5.60×10-8,则0.1mol•L-1的NaHR溶液显__(填“酸”;“中”或“碱”)性。

(3)实验室用AlCl3(s)配制AlCl3溶液的操作为__,若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到的物质为___(填化学式)。

(4)25℃时,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下列4种溶液中,充分搅拌后,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标号);③中银离子的浓度为_____mol•L-1。(氯化银的Ksp=1.8×10-10)

①100mL0.1mol•L-1盐酸②100mL0.2mol•L-1AgNO3溶液。

③100mL0.1mol•L-1氯化铝溶液④100mL蒸馏水7、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M和N;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_______(填“>”、“<”或“=”)0。

(2)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请在图2中画出30min~40min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以及标出40min~50min内对应的曲线_____。

(3)0~8min内,_______;50min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0min~30min内,反应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8、晶体硼熔点为1873K;其结构单元为正二十面体,结构如图所示。氮化硼(BN)有多种相结构,例如六方相氮化硼与立方相氮化硼,结构如图所示,六方相氮化硼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硼原子有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硼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元素有___种。

(2)晶体硼为___(填晶体类型),结构单元由___个硼原子构成,共含有___个B-B键。

(3)关于氮化硼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d.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4)NH4BF4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1molNH4BF4含有___mol配位键。9、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H2S热分解反应:2H2S(g)=S2(g)+2H2(g)ΔH4=170kJ·mol-1,在1373K、100kPa反应条件下,对于n(H2S):n(Ar)分别为4:1、1:1、1:4、1:9、1:19的H2S-Ar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H2S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n(H2S):n(Ar)=1:9对应图中曲线___________,计算其在0~0.1s之间,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___kPa·s-1。10、研究CO还原NOx对环境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ⅠNO2(g)+CO(g)CO2(g)+NO(g)ΔH1

Ⅱ2NO2(g)+4CO(g)N2(g)+4CO2(g)ΔH2<0

Ⅲ2NO(g)+2CO(g)N2(g)+2CO2(g)ΔH3<0

(1)已知:每1mol下列物质分解为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能量分别为。NO2COCO2NO819kJ1076kJ1490kJ632kJ

①根据上述信息计算ΔH1=_______kJ·molˉ1。

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只进行反应Ⅰ;若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ⅡΔH<0;ΔS<0;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恒温条件下;增大CO的浓度能使反应Ⅲ的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升温,三个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均一直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2)在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NO2和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为1∶2进行反应,反应在无分子筛膜时二氧化氮平衡转化率和有分子筛膜时二氧化氮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N2。

①二氧化氮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

②P点二氧化氮转化率高于T点的原因为_______。

(3)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只发生反应Ⅲ,在tl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0.1mol,n(NO)=0.2mol,n(N2)=amol,且N2占平衡总体积的1/4则:=_______。

②在t2时刻,将容器迅速压缩到原容积的1/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请在图中补充画出t2-t3-t4时段,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_______。

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1mol该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________H2。

(2)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是___。

(2)图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3)图C反应的表达式为__。

(4)图D实验目的是__。13、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0.1mol·L-1的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

现象。

甲。

向装置I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装置I的____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连接装置I;III,打开活塞。

装置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装置III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乙。

向装置II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装置II;III,点燃酒精灯。

装置III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丙。

向装置II中加入____,向装置III中再加入适量0.1mol·L-1的H2SO4溶液;连接装置II;III,点燃酒精灯。

装置III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组实验推测,甲实验中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为了验证推测,可将装置I中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填字母)溶液中,依据实验现象来证明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B.FeCl2C.H2S(5)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

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_________。

(2)如果要验证乙同学判断的正确性;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可用试剂,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请将选用的试剂代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可供选用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四氯化碳D.硫氰化钾溶液E.硝酸银溶液F.碘化钾淀粉溶液。实验方案。

所选用试剂(填代号)

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则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8题,共16分)15、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可以为____________。

(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

(4)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16、亚硫酸盐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同学在实验中对亚硫酸盐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

(1)Cu2SO3·CuSO3•2H2O是一种深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和乙醇,100℃时发生分解,其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常温下用装置A制取SO2时;用较浓的硫酸而不用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装置B中获得的固体需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再真空干燥,而不直接用烘干的方式得到产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HSO3溶液中加入NaClO溶液时;反应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I.NaHSO3和NaClO恰好反应;II.NaHSO3过量;III.NaClO过量。甲同学欲通过下列实验确定该反应属于哪一种情况;请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取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于试管A中;滴加稀硫酸。

若有气泡产生;则_①__(填“I”“II”或“III”,下同)成立,若没有气泡产生,则_②___成立。

另取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于试管B中;滴加几滴淀粉KI溶液,充分振荡。

③___;则III成立。

(3)请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比较室温下NaHSO3浓液中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与水解平衡常数Kb的相对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某实验小组欲探究浓硝酸的性质。

Ⅰ.木炭与浓硝酸反应:

(1)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能作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证据;其理由是____。

(3)乙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实验;木炭能燃烧,并产生红棕色气体。针对该实验现象,乙同学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b: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NO2可能具有助燃性;木炭燃烧;

假设c: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O2,木炭与O2反应燃烧;

假设d: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和O2;共同影响木炭的燃烧;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b成立;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木炭在该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

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木炭与此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设计硝酸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实验;方案见下表:

装置。

操作。

及。

现象。

先点燃ⅰ处酒精灯;溶液沸腾后没有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产生。然后撤走ⅰ处酒精灯,点燃ⅱ处酒精灯并加热试管中部,很快看到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

光照8小时;溶液不变黄。

光照几分钟后看到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溶液变黄。

(5)分析上述现象,得出使硝酸成功分解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18、CuCl用于石油工业脱硫与脱色,是一种不溶于水和乙醇的白色粉末,在潮湿空气中可被迅速氧化。实验室是用CuSO4-NaCl混合液与Na2SO3溶液反应制取CuCl。相关装置及数据如图。

回答以下问题:

(1)制备过程中Na2SO3过量会发生副反应生成[Cu(SO3)2]3-,为提高产率,CuSO4-NaCl混合液应装在仪器1中,仪器1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2的构造中有连通管,该构造的作用是_______。

(2)乙图是体系pH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写出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丙图是产率随pH变化关系图。实验过程中常用Na2SO3-Na2CO3混合溶液代替Na2SO3溶液,其中Na2CO3的作用是及时除去生成的H+并维持pH在_______左右以保证较高产率。

(4)反应完成后经抽滤、洗涤、干燥获得产品。抽滤所采用装置如丁图所示,其中抽气泵的作用是使吸滤瓶与安全瓶中的压强减小。跟常规过滤相比,抽滤的优点是得到的滤饼更干燥,且_______;洗涤时,用“去氧水”做洗涤剂,使用“去氧水”的理由是_______。

(5)工业上常用CuCl作为O2、CO的吸收剂。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上测定高炉煤气中CO、CO2、N2和O2的含量。已知:Na2S2O4和KOH的混合溶液也能吸收氧气。

装置的连接顺序应为_______→D,用D装置测N2含量,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19、过氧化钙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某小组同学利用CaCl2在碱性条件下与H2O2反应制得。制备的实验方案和装置图如下:

(1)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支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步骤Ⅲ中洗涤CaO2·8H2O的液体X应选择_________;

A.无水乙醇。

B.浓盐酸。

C.CaCl2溶液。

④该反应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有:i.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ii._________。

(2)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取a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g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_(作指示剂)。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c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mL。

则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已知:I2+2==2I-+)20、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各装置位置未确定)

(1)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E装置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氯气的流速为每分钟2.24升,实验持续5分钟,则烧杯E中至少盛放2.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___mL。

(3)连接装置时,B、C的前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21、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88;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补铁剂,可由乳酸[CH3CH(OH)COOH]与FeCO3反应制得。

I.碳酸亚铁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实验操作如下:打开kl、k2,加入适量稀硫酸,关闭kl,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

(2)接下来关闭k2使仪器C中的制备反应发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Ⅱ.乳酸亚铁的制备及铁元素含量测定。

(3)仪器C中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得到FeCO3沉淀,检验其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

向纯净FeCO3固体中加入足量乳酸溶液;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经过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低温蒸发等操作后,获得乳酸亚铁晶体。

(4)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案进行铁元素含量测定:

①甲同学通过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2+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在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所得纯度总是大于l00%,其原因可能是___。

②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后改用碘量法测定铁元素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称取3.000g样品,灼烧完全灰化,加足量盐酸溶解,取所有可溶物配成l00mL溶液。吸取25.00rnL该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已知:I2+2S2O32-=S4O62-+2I-),当溶液____,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滴定3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3.80mL,则样品纯度为____%(保留1位小数)。22、实验室用乙醇;浓磷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

H3PO4(浓)+NaBrNaH2PO4+HBr、CH3CH2OH+HBr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乙醇溴乙烷溴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深红色液体密度g/mL0.791.443.1沸点/℃78.538.459

(1)A中放入沸石的作用是___。

(2)仪器B的名称为___,B中进水口为___(填“a”或“b”)口。

(3)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___。

(4)制取氢溴酸时,为什么不能用浓H2SO4代替浓磷酸?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将C中的馏出液转入三角烧瓶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4以除去水等杂质,滴加浓硫酸约1~2mL,使溶液明显分层,再用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将经硫酸处理后的溴乙烷转入蒸馏瓶,水浴加热蒸馏,收集到35~40℃馏分约10.0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评卷人得分四、原理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3、过渡元素铜的配合物在物质制备;尖端技术、医药科学、催化反应、材料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推测胆矾(CuSO4·5H2O)的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图:

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胆矾的化学式为______;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其中硫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

(2)Cu能与(SCN)2反应生成Cu(SCN)2。1mol(SCN)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和异硫氰酸其中异硫氰酸的沸点较高,原因是______。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则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写微粒符号);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浓氨水,先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浓氨水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Cu单独与氨水、过氧化氢都不反应,但能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评卷人得分五、有机推断题(共1题,共6分)24、G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合成该药物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R1CH2BrR1CH=CHR2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①的反应类型_______。

(2)反应②所需的试剂和条件_______。

(3)B中含氧官能团的检验方法_______。

(4)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

(5)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写出满足下列条件,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含苯环;④含有5个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

(7)设计一条以乙烯和乙醛为原料(其它无机试剂任选)制备聚2-丁烯()的合成路线_______。(合成路线常用的表达方式为:AB目标产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氢化物中化学键键能就越大,该氢化物就越稳定。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A错误;

B.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分子中4个P原子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所以分子中P—P间的键角是60°,B错误;

C.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是由于SO2与H2O反应产生H2SO3,H2SO3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说SO2是电解质,而是H2SO3是电解质;C错误;

D.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4,而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3;由于N原子的最外层的2p上的3个电子分别位于3个轨道,处于半满的稳定状态,因此失去电子消耗能量比O大些,故第一电离能:N>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2、B【分析】【详解】

A.不锈钢是密度比铝合金大的铁合金;故A正确;

B.烧蚀层应采用熔沸点低易挥发的物质;不能采用耐高温材料,故B错误;

C.航天器和助推器的重复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发射成本;有利于提高航天器的商业化利润,故C正确;

D.与发动机以有毒的二氧化氮与偏二甲肼为燃料相比;使用液氧和甲烷为燃料对环境污染相对比较小,更环保,故D正确;

故选B。3、B【分析】【分析】

【详解】

A.根据题给流程图分析可知,磷硅渣在浓硫酸“浸出”操作之后涉及的物质中不含有硅元素且不与浓硫酸反应,则废渣中一定含有选项A正确;

B.高温条件下;硫酸钙的结晶水容易失去,所以“除硫”的操作不能在高温下进行,选项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可知,“除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选项C正确;

D.进入循环的滤液中主要含有P、等元素,所以可以提高P、元素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

答案选B。4、B【分析】【详解】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没有加热,所以不能产生氯气,导致不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错误;

B.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所以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C.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混合导致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虽然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氢氧化铝不和氨水反应,所以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只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所以试管中的现象是紫色变成红色,故D错误;

答案选B。5、C【分析】【详解】

A.球形冷凝管B从a口进水b口出水;冷凝回流效果好,故A正确;

B.可通过观察D和E中气泡产生速率控制通入A中的和的体积比;故B正确;

C.仪器C的作用为尾气处理和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体系;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该反应的尾气,可用碱石灰,故C错误;

D.硫酰氯长期放置会分解生成和因分解产生的氯气溶解在其中而发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涉及对反应原理、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仪器的识别、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注意对物质性质信息的应用。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详解】

(1)NaHCO3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NaHCO3=Na++电离产生是会发生电离作用:H++也会发生水解作用:+H2OH2CO3+OH-。发生电离、水解作用都会消耗离子导致c(Na+)>c();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由于其水解作用大于电离作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主要以盐电离产生的离子存在,所以c()>c(OH-);溶液中的H+除会电离产生,还有H2O电离产生,而只有电离产生,故离子浓度:c(H+)>c(),因此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OH-)>c(H+)>c();

(2)在0.1mol•L-1的NaHR溶液中,存在HR-的电离作用:HR-R2-+H+,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同时也存在着水解中:HR-+H2OH2R+OH-,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其平衡常数Kh=<Ka2=5.60×10-8,说明HR-的电离作用大于水解作用;因此NaHR溶液显酸性;

(3)Al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作用:AlCl3+3H2OAl(OH)3+3HCl,导致溶液变浑浊,由于水解产生HCl,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若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将其溶解在一定量的浓盐酸中,增加了H+的浓度,就可以抑制盐的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就可以得到澄清溶液;若将AlCl3溶液蒸干,水解平衡正向进行直至水解完全,HCl挥发逸出,得到的固体是Al(OH)3,然后将固体灼烧至恒重,Al(OH)3分解产生Al2O3和H2O,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4)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Ag+、Cl-都会抑制物质的溶解,溶液中Ag+、Cl-浓度越大;其抑制AgCl溶解的程度就越大。

①100mL0.1mol•L-1盐酸中c(Cl-)=0.1mol/L;

②100mL0.2mol•L-1AgNO3溶液中c(Ag+)=0.2mol/L;

③100mL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Cl-)=0.1mol/L×3=0.3mol/L;

④100mL蒸馏水中不含Cl-、Ag+;对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无抑制作用。

它们抑制AgCl溶解程度③>②>①>④,AgNO3溶液中含有Ag+,该溶液中含有的c(Ag+)最大;则这四种液体物质中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③中c(Cl-)=0.3mol/L,由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c(Ag+)·c(Cl-)=1.8×10-10,则该溶液中c(Ag+)==6.0×10-10mol/L。【解析】c(Na+)>c()>c(OH-)>c(H+)>c()酸将AlCl3(s)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Al2O3②>④>①>③6.0×10-107、略

【分析】【详解】

(1)依据图1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可得到0-20min,M、N浓度减少量为1.5mol/L,P浓度增加量为3mol/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图1可知,40min时平衡发生了移动,而P、M、N的浓度没有改变,且改变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温度,30min时P、M、N浓度均减小则改变的条件为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由图2可知40min时速率增大,则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而生成物P的浓度在减小,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判断该反应的

(2)由(1)分析可知,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扩大容器的体积;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在图2中画出30min~40min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以及标出40min~50min内对应的曲线为

(3)8min时,M、N、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设

则解得x=2,故8min时,0~8min内;

50min后;M;N、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M的转化率为33.3%;

(4)由图1可知,20min~30min内,为平衡状态,M、N的平衡浓度为1.5mol/L,P的平衡浓度为3mol/L,则反应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解析】(1)<

(2)扩大容器的体积升高温度

(3)33.3%

(4)48、略

【分析】【分析】

(1)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电子位于1s;2s、2p三个能量不同的能级上;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由于全充满和半充满的缘故,ⅡA族和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

(2)由晶体硼熔点为1873K可知,晶体硼为熔沸点高、硬度大的原子晶体;在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结构中,每5个面共用一个顶点,每个面拥有这个顶点的每2个面共用一个B-B键,每个面拥有这个B-B键的

(3)a.由图可知;立方相氮化硼中N原子和B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

b.由图可知;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小;

c.由图可知;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

d.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4)NH4BF4是由NH4+和BF4—构成,NH4+中N原子和其中一个H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BF4—中B原子和其中一个F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配位键。

【详解】

(1)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电子位于1s;2s、2p三个能量不同的能级上,则有3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由于全充满和半充满的缘故,ⅡA族和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介于硼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有Be、C、O三种元素,故答案为:3;3;

(2)由晶体硼熔点为1873K可知,晶体硼为熔沸点高、硬度大的原子晶体;在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结构中,每5个面共用一个顶点,每个面拥有这个顶点的每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顶点为20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顶点为×20=12;每2个面共用一个B-B键,每个面拥有这个B-B键的每个等边三角形占有的B-B键为20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B-B键为×20=30;故答案为:12;30;

(3)a.由图可知;立方相氮化硼中N原子和B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则立方相氮化硼中含有σ键,不存在π键,故错误;

b.由图可知;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故正确;

c.由图可知;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故错误;

d.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

bd正确,故答案为:bd;

(4)NH4BF4是由NH4+和BF4—构成,NH4+中N原子和其中一个H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BF4—中B原子和其中一个F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配位键,所以含有2个配位键,则1molNH4BF4含有2mol配位键,故答案为:2。【解析】①.3②.3③.原子晶体④.12⑤.30⑥.bd⑦.29、略

【分析】【分析】

2H2S(g)=S2(g)+2H2(g)ΔH4=170kJ·mol-1,该反应正方向为体积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对于n(H2S):n(Ar)为4:1、1:1、1:4、1:9、1:19的H2S-Ar混合气在图中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b;c、d、e。

【详解】

(1)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相当于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H2S平衡转化率越高;

(2)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越高,所以n(H2S):n(Ar)=1:9对应的曲线是d;根据图像可知n(H2S):n(Ar)=1:9反应进行到0.1s时H2S转化率为0.24;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9mo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

此时H2S的压强为≈7.51kPa,H2S的起始压强为10kPa,所以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24.9kPa·s-1。【解析】(1)越高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2S平衡转化率越高。

(2)d24.910、略

【分析】【详解】

(1)①ΔH1=E反应物-E生成物=819+1076-1490-632=-227kJ/mol;

②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如果是恒温恒容,无论平衡是否移动,容器中的压强均不变,换为绝热容器后,随着反应的正向进行,反应放出热量,体系温度升高,等量气体的压强随之增大,此时压强是变量,可以作为平衡的依据,A项正确;

B.当ΔH-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由ΔH<0,ΔS<0,推出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进行,B项正确;

C.增大CO的浓度可以使反应Ⅲ的平衡向正向移动;但是平衡常数只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

D.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三个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三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平衡移动的初期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为了达到新的平衡,逆反应速率向正反应速率靠近,逆反应速率会减小,所以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D项错误;

(2)①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吸热)方向进行,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

②相同温度下,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在P点较高是因为使用了分子筛膜,将产物N2分离出来;降低了产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进行,从而二氧化氮的转化率提高;

(3)①列三段式求解:因为N2占平衡总体积的1/4,所以a=0.3mol,此时为平衡状态,有v正=v逆,即k正·c2(NO)·c2(CO)=k逆·c(N2)·c2(CO2);

②在t2时刻,将容器迅速压缩到原容积的1/2,压强瞬间增大为原来压强的两倍,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气体系数减小)方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正反应速率的总体趋势为先突然增大,然后减小,直至平衡,其图像为【解析】①.-227②.AB③.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或平衡常数减小)④.分子筛膜从反应体系中不断分离出N2,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二氧化氮转化率升高⑤.270⑥.(起点的纵坐标为16,t3时刻达到平衡,t3-t4处于平衡状态与已有线平齐)11、略

【分析】【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OH;-COOH、碳碳双键,结合醇、羧酸、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

(1)该有机物中的-OH、-COOH均与Na反应,金属钠过量,则有机物完全反应,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羟基和1mol羧基,由2-OH~H2↑、2-COOH~H2↑可知,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molH2;

故答案为:1.5mol;

(2)-OH、-COOH均与Na反应,-COOH与NaOH、NaHCO3反应,则1mol该物质消耗1.5molNa、1molNaOH、1molNaHCO3,则n(Na):n(NaOH):n(NaHCO3)=1.5mol:1mol:1mol=3:2:2;

故答案为:3∶2∶2。【解析】①.1.5mol②.3∶2∶212、略

【分析】【分析】

(1)托盘天平的平衡原理: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3)图C表示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铜;

(4)图D表示加压气体体积缩小;

【详解】

(1)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5=NaCl质量+3,NaCl的实际质量是15g-3g=12g;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图C的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4)图D表示加压气体体积缩小,实验目的是验证分子之间的存在间隙;【解析】12g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铜+氧气氧化铜验证分子之间的存在间隙13、略

【分析】【分析】

(1)甲实验:根据裝置Ⅰ不要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知道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

(2)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对比乙、丙实验可以知道,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酸性环境;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同,装置Ⅲ中出现蓝色的速率不同;

(4)证明Ⅰ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氧气和双氧水都具有氧化性,需要利用不同性质进行检验;

(5)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可能是生成的碘单质在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钾;碘酸钾,验证是否正确是在未变蓝色的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是否变蓝。

【详解】

(1)甲实验:根据装置Ⅰ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知道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向Ⅰ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Ⅰ的分液漏斗中加入30%H2O2溶液;连接Ⅰ;Ⅲ,打开活塞,Ⅰ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故答案为:O2+4I-+4H+=2I2+2H2O;

(3)向装置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装置II、III,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1的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对比乙、丙实验可以知道,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酸性环境;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故答案为:酸性环境;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狻作对比实验;

(4)A.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将双氧水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氧气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A正确;

B.氧气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无法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和氧气都能够氧化硫化氢;无法用硫化氢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双氧水,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5)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3H2O,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为: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1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故答案为:3I2+6OH-=5I-+IO3-+3H2O;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1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

【点睛】

在做探究性实验的题目时,根据资料,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那么除了资料中给的化学反应,还要考虑酸性或碱性环境的影响,结合题目的上下文进行联系,综合考虑得出结论。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时的难点。【解析】分液漏斗KMnO4固体O2+4I-+4H+=2I2+2H2O酸性环境使用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做对比实验A3I2+6OH-=5I-+IO3-+3H2O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1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14、略

【分析】【分析】

溴单质氧化性较强,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在水溶液中是黄色的;要验证乙同学的判断正确,可检验黄色溶液中不含Br2或黄色溶液中含Fe3+,根据Br2和Fe3+的性质进行检验,Br2可溶于CCl4,Fe3+可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Br2能将Fe2+氧化成Fe3+,说明还原性:Fe2+>Br-;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先强后弱”规律判断。

【详解】

(1)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若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为Br2;若是发生化学反应,二价铁离子被溴单质氧化为三价铁在水溶液中是黄色的;因此答案是:Br2;Fe3+;

(2)要验证乙同学的判断正确,可检验黄色溶液中不含Br2或黄色溶液中含Fe3+,根据Br2和Fe3+的性质进行检验,Br2可溶于CCl4,Fe3+可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方案一可选用CCl4(C),向黄色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分层,若下层呈无色,表明黄色溶液中不含Br2,则乙同学的判断正确;方案二可选用KSCN溶液(D),向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黄色溶液中含Fe3+;则乙同学的判断正确。

(3)根据上述推测说明发生反应Br2+2Fe2+=2Fe3++2Br-,由此说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Cl2具有氧化性,先氧化的离子是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因此答案是:Fe2+;2Fe2++Cl2=2Fe3++2Cl-。【解析】Br2;Fe3+答案如下: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C

有机层无色。

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变红。

Fe2+2Fe2++Cl22Fe3++2Cl-三、实验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分析】

由流程可知,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溶解,配制成溶液,先加氢氧化钾溶液,除去镁离子,生成C含有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再加碳酸钾,除去多余的钡离子,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硝酸易挥发,加热煮沸,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E),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由流程可知;操作①为(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故答案为加水溶解;

(2)先加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再加碳酸钠,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

先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再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

先加入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能把钙离子和多余钡离子除去,再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故答案为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

(3)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Ba(NO3)2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故答案为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少量BaCl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或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

(4)不合理;理由是调节pH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则会引入Cl-。【解析】加水溶解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少量BaCl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或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或其他合理答案不合理调节pH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则会引入Cl-16、略

【分析】【详解】

(1)①根据仪器的结构可知仪器X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浓硫酸含水量少,且能吸水,有利于二氧化硫的溢出;

②装置C为安全瓶;防倒吸;

③装置B中硫酸铜与二氧化硫生成产物Cu2SO3•CuSO3•2H2O的反应,铜元素化合价有降低到+1价,则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升价到+6价,则该离子方程式为:3Cu2++3SO2+6H2O=Cu2SO3•CuSO3•2H2O↓+8H++SO42-;

④由题可知,谢弗勒尔盐受热易分解,不能烘干是为了防止Cu2SO3•CuSO3•2H2O发生分解和被氧化;

(2)向NaHSO3溶液中加入NaClO溶液时,反应有I.NaHSO3和NaClO恰好反应:NaHSO3+NaClO=NaHSO4+NaCl;Ⅱ.NaClO不足:2NaHSO3+NaClO=Na2SO4+SO2↑+H2O+NaCl;Ⅲ.NaClO过量:NaHSO3+NaClO=Na2SO4+NaCl+HClO;

。序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①继续向试管A中滴加溴水;充分振荡.

若溶液褪色;结合步骤①,则Ⅱ成立;若溶液不褪色,结合步骤①,则Ⅰ成立。

②另取上述混合溶液于试管B中;滴加几滴淀粉KI溶液,充分振荡.

溶液变为蓝色;则Ⅲ成立.

(3)电离显酸性,水解显碱性,则测定pH即可,则设计实验为常温下,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NaHS03溶液的pH,若pH<7,则Ka>Kb,若pH>7,则Ka<Kb。【解析】分液漏斗SO2易溶于水,用较浓的硫酸有利于SO2的逸出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3Cu2++3SO2+6H2O==Cu2SO3•CuSO3•2H2O↓+8H++SO42-防止Cu2SO3•CuSO3•2H2O发生分解和被氧化III或III溶液变为蓝色常温下,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NaHSO3溶液的pH,若PH<7,则Ka>Kb;若pH>7,则Kab17、略

【分析】(1)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同时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2)硝酸分解也能产生红棕色NO2气体,故红棕色气体不能作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证据;(3)加热浓硝酸,硝酸上面的红热木炭能燃烧,并产生红棕色气体。故可能为:红热木炭直接和硝酸蒸气反应;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NO2可能具有助燃性,木炭燃烧;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O2,木炭与O2反应燃烧;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和O2,共同影响木炭的燃烧;(4)①实验方法: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木炭在该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据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CN2+2CO2;(5)根据设计实验加热硝酸溶液沸腾后;点燃ⅱ处酒精灯并加热试管中部,很快看到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应该是加热硝酸蒸气或硝酸分子分解;光照一段时间,试管充满硝酸蒸气,再光照几分钟后看到看到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溶液变黄,综上得光照或加热硝酸蒸气(或硝酸分子)分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尤其是对实验原理的分析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易错点是(5)分析使硝酸成功分解的关键是光照或加热硝酸蒸气(或硝酸分子)分解。【解析】C+4HNO3(浓)CO2↑+4NO2↑+2H2O硝酸分解也能产生红棕色NO2气体红热木炭直接和硝酸蒸气反应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2NO2+2CN2+2CO2光照或加热硝酸蒸气(或硝酸分子)分解1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仪器的结构和用途;甲图中仪器1的名称是三颈烧瓶;仪器2的构造中有连通管,该构造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故答案:三颈烧瓶;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2)乙图是体系pH随时间变化关系图,随反应的进行,pH降低,酸性增强,Cu2+将SO32-氧化,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2Cu2++SO32-+2Cl-+H2O=2CuCl↓+2H++SO42-,故答案:2Cu2++SO+2Cl-+H2O=2CuCl↓+SO+2H+。

(3)丙图是产率随pH变化关系图,pH=3.5时CuCl产率最高,实验过程中往往用CuSO4-Na2CO3混合溶液代替Na2SO3溶液,其中Na2CO3的作用是及时除去系统中反应生成的H+;并维持pH在3.5左右以保证较高产率。故答案:3.5。

(4)抽滤所采用装置如丁图所示;其中抽气泵的作用是使吸滤瓶与安全瓶中的压强减小,跟常规过滤相比,采用抽滤的优点是可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写一条);

洗涤时;用“去氧水”作洗涤剂洗涤产品,作用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同时防止CuCl被氧化。故答案:过滤速度更快;防止产品氧化。

(5)氢氧化钾会吸收二氧化碳,盐酸挥发出的HCl会影响氧气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故C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B中盛放保险粉(Na2S2O4)和KOH的混合溶液吸收氧气,A中盛放CuCl的盐酸溶液吸收CO,D测定氮气的体积,装置的连接顺序应为C→B→A→D;用D装置测N2含量,读数时应注意温度降到常温,上下调节量气管至左右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故答案:C→B→A;温度降至常温(或上下调节量气管至左右液体相平;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点相平)。【解析】三颈(烧)瓶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2Cu2++SO+2Cl-+H2O=2CuC↓+SO+2H+3.5过滤速度更快防止产品氧化C→B→A温度降至常温(或上下调节量气管至左右液体相平;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点相平)19、略

【分析】【分析】

(1)①根据装置图判断仪器A的名称;支管B能平衡气压;

②三颈烧瓶中CaCl2、H2O2、氨水反应生成CaO2•8H2O;

③根据过氧化钙;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分析;

④根据H2O2易分解回答;

(2)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选择指示剂;根据CaO2+4H++2I-═Ca2++2H2O+I2,I2+2===2I-+得关系式:CaO2~I2~2S2O32-;根据关系式计算过氧化钙百分含量。

【详解】

(1)①根据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支管B能平衡气压,使6%的H2O2溶液和氨水能顺利流入三口烧瓶;

②三颈烧瓶中CaCl2、H2O2、氨水反应生成CaO2•8H2O,反应方程式是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

③过氧化钙,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所以最好用无水乙醇洗涤CaO2·8H2O;选A;

④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为:i.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ii.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根据关系式CaO2~I2~2S2O32-,可知CaO2的物质的量是mol;CaO2的质量分数为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组成及含量测定计算,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与评价原则,明确探究物质组成及含量测定的方法。【解析】球形干燥管能平衡气压,平衡气压,便于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滴下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A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淀粉溶液20、略

【分析】【详解】

(1)烧瓶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氯气有毒;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直接排空;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E装置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

实验中若氯气的流速为每分钟2.24升,实验持续5分钟,n(Cl2)==0.5mol;

Cl2+2NaOH=NaCl+NaClO+H2O

0.5mol1mol

V(NaOH)==0.4L

则烧杯E中至少盛放2.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00mL。

(3)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收集的是气体,所以除杂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因为饱和食盐水中有水,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先连接饱和食盐水装置后连接浓硫酸装置;实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因为湿润的有色布条有水分,所以D装置先连接C后连接B,顺序为a→i→j→g→f→e→d→b→c→h;

连接装置时;B;C的前后顺序是:先连接C后连接B。

(4)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是HCl,每16molHCl参加反应,还原剂只有10mol,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和氯气性质的检验,明确气体制备原理及各装置作用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易错点(4)还原剂是HCl,每16molHCl参加反应,还原剂只有10mol。【解析】MnO2+4HCl(浓)MnCl2+Cl2↑+2H2O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NaCl+NaClO+H2O400mL先连接C后连接B1:521、略

【分析】【分析】

I.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关闭K2,B中生成氢气,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C中。C装置中硫酸亚铁和NH4HCO3发生反应产生FeCO3沉淀。

Ⅱ.(3)FeCO3是从含有SO42-的溶液中过滤出来的,可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是否含有SO42-判断。

(4)①乳酸和亚铁离子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②滴定终点时,I2完全被硫代硫酸钠还原;根据已知反应可得关系式2Fe3+~~I2~~2S2O32-计算样品纯度。

【详解】

I.(1)由仪器图形可知C为三颈烧瓶;打开kl、k2,加入适量稀硫酸,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且用B中产生的H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

(2)待装置内空气排出后,再关闭k2,反应产生的氢气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可将B中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排到装置C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

(3)FeCO3是从含有SO42-的溶液中过滤出来的,可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是否含有SO42-判断。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酸化,滴加一定量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表明洗涤液中不存在SO42-,即可判断FeCO3沉淀洗涤干净;

Ⅱ.(4)①乳酸根中含有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Fe2+也可以被氧化,因此二者反应都消耗KMnO4溶液;导致消耗高锰酸钾的量增大,使计算所得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会大于100%;

②I2遇淀粉溶液显蓝色,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I2与Na2S2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当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即可判断为滴定终点;23.80mL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中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S2O3)=0.02380L×0.100mol/L=2.38×10-3mol,根据关系式2Fe2+~2Fe3+~I2~2S2O32-,可知样品中CH3CH(OH)COO]2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