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实验操作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需先点燃酒精灯预热试管,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Mg(OH)2分解要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将Mg(OH)2添加到易燃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阻燃的叙述错误的是()A.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隔绝空气B.Mg(OH)2分解吸收热量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Mg(OH)2分解吸收热量降温,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能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3、化学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化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最早发明了火药、造纸术B.早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C.侯德榜创立的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D.最早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酒精燃烧D.石蜡融化5、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rm{(}rm{)}A.硫的核电荷数是rm{16}B.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rm{16}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32.6g}D.硫是金属元素6、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了鉴别真伪,可以用下列一种化学反应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A.酚酞试液B.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7、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首创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多年修订和拓展,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如今包含118种元素.最近俄研究人员打算与美国研究人员合作,尝试合成第119种化学元素.研究人员说:“我们确实相信,118号元素不是(周期表中)最后一种元素”.以下有关“119”这个数字理解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该元素的核电核数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D.该元素的中子数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加热铜绿时试管破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小于1/5——红磷过量C.在玻璃管口点燃氢气时火焰为黄色——氢气不纯D.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不好9、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B.反应物质量比等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C.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变化10、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B硫酸铵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加氯化钡溶液C合成纤维和纯棉面料抽丝点燃闻是否有烧焦毛发的气味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无色酚酞试液A.AB.BC.CD.D11、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D.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12、下列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不污染环境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磷在空气中燃烧C.硫在空气中燃烧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A.Z的化学式为XY3B.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a-b)gY2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钡元素的元素符号BAB.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C.2H2O表示2个水分子D.3Ca2+表示3个钙原子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有许多民间习俗.

(1)写出对联有时用墨(主要成分:炭黑),也有时用金粉(铜、锌、铝等成分组成的有色合金颜料).用墨写的对联字迹可保留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原因是____;金粉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

(2)燃放烟花爆竹.烟花里含有黑火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的混合物),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KNO3+3C+S=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16、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17、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①____,②____,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里,应先通____(填化学式),后加热____(填物质名称),其原因是____,实验现象是____.18、(2014•随州模拟)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

(2)在空气中(填“铝”或“铁”)____制品更耐腐蚀.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填序号)____.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

(4)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填“大”或“小”)____.

(5)小林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①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____.

②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任意二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____(填字母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关系密切.20、现有锌;氦气、氯化钠、甲烷、氧化钙五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rm{(1)}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它的化学式是______。

rm{(2)}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

rm{(3)}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理是______rm{(}填“物理”或“化学”rm{)}变化。

rm{(4)}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反应原理是______rm{(}填化学方程式rm{)}

rm{(5)}锌常用于实验室中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反应原理是______rm{(}填化学方程式rm{)}21、(2014秋•台州月考)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小科同学选用如图的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填字母).

A.甲、乙、丙B.丙、乙、甲C.丙、甲、乙、丙D.丙、甲、丙、乙.22、(2014秋•巴中月考)如图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A:VB约等于____

(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____.2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磷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讨论并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现现象结论与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实验过程中,a试管中气球的变化为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他重新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

[拓展与迁移]

按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多少呢?”

你预测大约为____,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24、在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1:4.____.25、【判断题】鱼能在河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____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3题,共21分)26、请填写下列空白.

(1)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______,放入药品后再将容器慢慢地______起来,以免打破容器.

(2)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后;要立即______,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3)试管洗净的标准是试管内壁的水______.

27、将等质量的rm{NaCl}rm{KNO_{3}}rm{NH_{4}NO_{3}}rm{NaOH}等rm{4}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盖好橡胶塞,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rm{.}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理由是______.28、(1)活性炭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的软化水的方法是______;检验软硬水的方法是加______.

(3)某学生为了使一杯浑浊的食盐水变成澄清透明;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

①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②)出图中的二个错误:①______②______.

(4)三峡工程二期已开始蓄水.为防止库区被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______.

①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②防止船舶污染③整治相关河流污染④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⑤禁止航运.

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9、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试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30、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会形成一层白色固体:____(填化学式),洗去该白色固体需要用的试剂是____(填名称).31、(2011•磴口县校级模拟)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____、碱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

④____.32、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名称:____.b名称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采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F,理由是①____;

②____.

(3)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CH4可以用下图装置收集;请填写进气管的字母代号:

若用图1装置收集,CH4从____端通入;若用图2装置收集,CH4从____端通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固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该实验操作不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应通入一氧化碳气体,以排出试管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预热试管,以防止发生爆炸,该实验操作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故选项正确.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该实验操作不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该实验操作不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故选:B.2、C【分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解:A;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正确;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正确.

故选:C3、C【分析】【解答】解:A;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其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有造纸、制火药,故A正确;

B;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故B正确;

C;侯德榜创立的制取碳酸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故C不正确;

D;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其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有造纸、制火药;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侯德榜创立的制取碳酸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4、C【分析】【解答】解:A;冰雪融化;还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空气中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石蜡融化;还是石蜡,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5、A【分析】解:rm{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rm{16}表示原子序数为rm{16}根据原子序数rm{=}核电荷数,则硫的核电荷数是rm{16}故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所以硫原子的核外有rm{1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rm{2}rm{8}rm{6}结构,最外层有rm{6}个电子;故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32.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rm{1}”;不是“克”,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硫,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rm{(}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rm{)}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析】rm{A}6、D【分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会电离出Cl-,根据结合酸的化学性质、Cl-检验方法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显酸性,遇酚酞试液不变色,不能鉴别真伪,故选项错误.

B;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真伪,故选项错误.

C;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真伪,故选项错误.

D;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到底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7、B【分析】【分析】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关于元素种类的情况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即可;【解析】【解答】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方式中关于多少号元素的说法可知:元素的号数即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它反映了元素的种类,由于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所以119代表的是元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而不能反应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以及核外的电子数.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BC【分析】试题分析:A、加热铜绿时试管破裂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为未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未略向下倾斜放置,导致产生的水蒸汽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使之受热不匀;集中加热时未用外焰作为加热中心,甚至焰心和试管接触(局部加热不匀),故分析合理;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读数等;故分析错误;C、黄色是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导致的,而不是氢气不纯引起的,故分析错误;D、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到CO2,可能是装置漏气,故分析合理。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答案】BC9、CD【分析】【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B;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组成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解析】【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可能发生改变,故错误.

B、反应物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例如CH4+2O2CO2+2H2O,CH4与2O2质量比为1:4,CO2与2H2O质量比为11:9;故错误;

C;一切化学变化都是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D;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正确;

故选:CD.10、CD【分析】【分析】A;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铵、硝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A;取样品;滴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

B;取样品;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方法正确;

C;取样品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羊毛面料,而合成纤维和纯棉面料的成分都不含有蛋白质,因此燃烧都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不可以鉴别,故C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方法错误.

故选:CD.11、BD【分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析】【解答】解:A;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之一,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12、AD【分析】【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能生成水进行解答;

B;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

C;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解答;

D、根据氢气燃烧能生成水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不污染环境;

B;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水不污染环境.

故选AD.13、CD【分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可以判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解析】【解答】解: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由化学方程式可求出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故C不正确;

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D不正确.

故选CD.14、BC【分析】【分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Ba;(2)元素符合或化学式前面有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如:2H2O表示2个水分子,3Ca2+表示3个钙离子;氧化铝的化学式就是Al2O3.【解析】【解答】解:A;钡元素的元素符号Ba;所以A不正确;

B、氧化铝的化学式就是Al2O3;所以B正确;

C、化学式前面加了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意义,2H2O表示2个水分子;所以C正确;

D、3Ca2+表示3个钙离子;所以D不正确.

故选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1)据碳的化学性质;金粉的组成分析解答;

(2)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用墨写的对联字迹可保留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根据题意:金粉是由铜;锌、铝等成分组成的有色合金颜料,锌、铝常温下都会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推测其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2KNO3+S+3C=X+N2↑+3CO2↑,可知反应前钾原子是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6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3个,反应后有氮原子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6个,所以X的化学式是K2S.

故答案为:(1)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2)K2S.16、略

【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解析】【解答】解: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构成不同.17、略

【分析】【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以及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里,应先通CO,后加热氧化铜,其原因是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是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可燃性;还原性;CO;氧化铜;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18、略

【分析】【分析】(1)人类使用金属的顺序正好和金属的活动性相反;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越难冶炼;

(2)依据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分析;

(3)要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依据金属能否与盐的反应进行比较;

(4)根据合金的性能进行分析;

(5)①根据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碱能与盐反应,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可解答此题;

②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解析】【解答】解:(1)活动性弱的金属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能以单质形式存在,并比较容易冶炼,故人类使用金属的顺序正好和金属的活动性相反;

(2)铝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铝继续被腐蚀,所以在空气中铝更耐腐蚀;

(3)A;铁和铜都不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铁和铜都排在铝的后面,但是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顺序,故A错误;

B;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铝在铁的前面,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能证明铝、铁、铜的顺序,故B正确;

C;铝和铁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和铁在铜的前面,但是不能说明铝和铁的顺序,故C错误;

(4)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要大;钢就比纯铁硬度大的多;

(5)①因为我们学过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碱能与盐反应,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因为盐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就少了酸性氧化物反应这种类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学过的最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

故选CO2(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②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①Ca(OH)2+2HCl=CaCl2+2H2O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故答案为:(1)Cu、Fe、Al;(2)铝(3)B;(4)大;(5)①CO2;②:Ca(OH)2+2HCl=CaCl2+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19、26.98BAB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分析】(1)先弄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查知其相对原子质量;

(2)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总结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4)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推测其得失电子情况.【解析】【解答】解:(1)先弄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内容;查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2)根据元素的概念;可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故答案为:(1)26.98;(2)B;(3)AB;(4)失去;最外层电子数.20、略

【分析】解:rm{(1)}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其化学式为:rm{He}

rm{(2)}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

rm{(3)}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从而吸收水分,属于化学变化。

rm{(4)}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反应原理是rm{CH_{4}+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

rm{CH_{4}+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锌常用于实验室中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反应原理是rm{(5)}

故答案为:rm{Zn+2HCl=ZnCl_{2}+H_{2}隆眉}rm{(1)He}rm{(2)Cl^{-}}化学;rm{(4)CH_{4}+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rm{(3)}

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以及化学变化的概念等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rm{(4)CH_{4}+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解析】rm{He}rm{Cl^{-}}化学;rm{CH_{4}+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rm{CH_{4}+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rm{Zn+2HCl=ZnCl_{2}+H_{2}隆眉}21、略

【分析】【分析】首先分析气体的性质及各装置的作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可通过甲灼热的氧化铜,并检验其生成物分析气体的成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乙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丙中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由白色变为蓝色,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其次,还要注意验证气体一定要排除干扰性气体的存在.【解析】【解答】解:由于气体从水溶液中出来的时候都带有水蒸气;氢气还原氧化铜也会生成水,为了排除这些干扰因素,首先应将气体通过丙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然后将气体通过甲,再检验气体还原氧化铜后的气体产物,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可用丙来检验,为了排除干扰,先通过丙,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再通过乙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故选D.22、略

【分析】【分析】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结论和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析】【解答】解:(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结论,可知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负;氧气;

(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结论,A中是氢气,B中是氧气,VA:VB约等于2:1;故答案为:2:1;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3、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分析】【分析】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根据白磷燃烧发出热量以及压强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分析可得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分析.【解析】【解答】解:【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Ⅱ装置与图Ⅰ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Ⅲ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故答案为:【改进与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先膨胀;后又变小;

【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24、×【分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在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2×1):(16×4)≠2:1:4.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气,而不是含有氧元素.【解析】【解答】解:动物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鱼在水中能生存,是因为水中有氧气.

故答案为:×五、计算题(共3题,共21分)26、略

【分析】

(1)取用块状固体时;将容器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到容器底部,再将容器慢慢地竖起.

故答案为:横放;竖立.

(2)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后;要立即盖紧瓶塞;

故答案为:盖紧瓶塞.

(3)当洗过的试管内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试管已洗干净.

故答案为: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答案】(1)固体药品的取用:将容器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到容器底部;

(2)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后;要立即盖紧瓶塞;

(3)根据实验室正确洗涤试管的方法作答.

27、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分析】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导致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着红墨水向外运动.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氯化钠、硝酸钾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rm{.}根据液面的变化进行推断.

此题是学科综合题rm{.}考查了有关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rm{.}做题时,要把握: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rm{.}如: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的rm{.}如硝酸铵固体.【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28、略

【分析】

(1)活性炭有吸附性;活性炭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的软化水的方法是煮沸;检验软硬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

(3)(①)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漏斗;②烧杯;

(②)图中的错误有: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的尖嘴未紧靠烧杯的内壁;

(4)三峡工程二期已开始蓄水;可通过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防止船舶污染、整治相关河流污染、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等措施防止库区被污染.

故答为:(1)吸附性;(2)煮沸;肥皂水(3)(①)①漏斗,②烧杯;(②)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的尖嘴未紧靠烧杯的内壁;(4)①②③④.

【解析】【答案】(1)活性炭有吸附性;

(2)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3)(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