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下列关于单抗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需要给实验动物注射某种抗原B.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后,相应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C.单抗的制备过程中需用到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D.动物体内存在很多种浆细胞,每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豆种子用60Co处理后,筛选出一株杂合子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则其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此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C.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D.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快速育种时常选用单倍体育种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根尖、茎尖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人参皂甙,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C.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D.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5、如图表示某动物的卵子的发生过程,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是第一极体,B是合子,C是受精B.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所处细胞时期可能不同C.图中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D.当观察到两个极体时,可以表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2020年7月20日,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II期临床试验的成果。该试验是由陈薇院士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的研究,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试验结果表明,单次接种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95.3%受试者产生了中和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这表明,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可为健康人群提供“三重保护”,将新冠病毒“拒之门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的制备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受试者接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后,体内能产生分泌特定抗体的效应T细胞C.主要通过检测受试者体内新冠病毒抗体的含量来评价试验的有效性D.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可以不注射该疫苗7、限制酶BamHⅠ和BglⅡ是两种常见的工具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依次为G↓GATCC和A↓GATCT。研究中用BamHⅠ切割DNA获得目的基因,用BglⅡ切割质粒,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酶切过程中,需控制好酶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B.目的基因经BamH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CTAGC.分别用两种限制酶切割,保证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质粒D.经两种酶处理得到的重组质粒不能再被这两种酶所识别8、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灭菌处理B.对上、下层菌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计数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9、甲流试剂盒中的抗血凝素单克隆抗体能与甲流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特异性结合,发挥诊断作用。利用小鼠制备抗HA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抗HA单克隆抗体使用的B淋巴细胞取自注射过HA的小鼠脾脏B.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C.放入96孔板的细胞为多种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所需抗体D.将图中细胞群a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出大量的抗HA单克隆抗体10、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安全性和伦理道德方面引发了许多争论,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科学家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负责,对社会负责B.科学家应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C.公众应该理性地、负责任地对待这些问题D.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采取不同的态度11、新冠肺炎的发生使我们对病毒的威力有了深刻体会,所以更要禁止生物武器,面对一切可能的生物武器的威胁,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下列关于禁止生物武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日军在我国多个地区使用过细菌武器,给我国人民带来很大苦难B.生物武器相对容易获得,也便于携带和释放,一旦被恐怖组织利用,将产生极大的危害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制造各种新型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以让大批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D.1975年3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清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12、玉米秸秆转化为绿色能源酒精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措施之一,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酸或碱预处理有利于酶与底物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效率B.步骤③中,酵母菌在发酵初期更多分布在发酵液的上层C.随培养次数的增加,分离出的菌落类型越少表示纯度越高,其遗传基因型越稳定D.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升高会抑制酵母菌代谢活动,同时使发酵液pH降低,发酵停止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都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两者没有区别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C.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仍然是天然的蛋白质D.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直接改造蛋白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________15、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16、本课题对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但是,这只是分离纯化菌种的第一步。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___________将尿素分解成了_____________。氨会使培养基的________________,pH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______________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________________。17、醋酸菌是一种____________细菌。醋酸生成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8、PCR技术的DNA体外复制环境有DNA解旋酶、耐热DNA聚合酶、DNA母链、4种脱氧核苷酸和__________,它能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________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人教P58列表),而引物是一段______________片段,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____个核苷酸。19、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二苯胺要___________。2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有关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我们能基于所学生物学知识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吗?尝试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______。2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作用。

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22、某种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某种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前者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尝试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改造该种微生物蛋白酶的思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30分)23、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错误24、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选择性必修3P104)()A.正确B.错误25、转入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6分)26、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a-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等量的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一段时间,接种_____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a-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__。27、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廇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8、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炭疽的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皮肤炭疽病在人类炭疽病中最为常见,这类患者的皮肤渗出物中含有炭疽芽孢杆菌。皮肤炭疽病疑似患者就医时,医生先要取患者的皮肤渗出物稀释后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获得的平板可能是_____。A.B.C.D.(2)挑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注: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芽孢杆菌)。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

②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实验过程中为避免杂菌污染进行的操作包括_____(至少写出两点)。

③实验结果为_____时;表明该疑似患者被炭疽芽孢杆菌感染。

④实验过程中需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35℃下振荡培养24h,直至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振荡培养说明炭疽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_。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

(3)对炭疽芽孢杆菌进行计数时,选用10-4、10-5、10-6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各取0.2mL涂布,每个稀释度作三次重复,经24h恒温培养后结果如表。稀释度10-410-510-6平板编号A1A2A3B1B2B3C1C2C3菌落数31529830245535112911

由表可知,最适合计数的稀释度为_____,原因是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9、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过程①需用同种____________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____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_____________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__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30、中国甜柿的自然脱涩与乙醛代谢关键酶基因(PDC)密切相关;推测涩味程度可能与PDC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关。

(1)启动子位于基因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同时启动子区域还存在着许多调控蛋白的结合位点,RNA聚合酶和调控蛋白共同影响了基因的___________。

(2)为筛选PDC基因的调控蛋白;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PDC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未知,为获得大量该基因启动子所在片段,可利用限制酶将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将已知序列信息的接头片段连接在PDC基因的上游,根据___________和PDC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利用质粒A(图1)构建含有PDC基因启动子片段的重组质粒并导入代谢缺陷型酵母菌,用不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可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酵母菌Y1H。

②质粒G(图2)上的AD基因表达出的AD蛋白与启动子足够靠近时,能够激活后续基因转录,因此需获得待测蛋白与AD蛋白的融合蛋白用于后续筛选。科研人员从中国甜柿中提取RNA,将逆转录形成的各种cDNA与质粒G连接后导入酵母菌,此时应选择质粒G中的位点______(填序号1~5)作为cDNA的插入位点;最终获得携带不同cDNA片段的酵母菌群Y187。

③重组酵母Y187与Y1H能够进行接合生殖,形成的接合子含有两种酵母菌质粒上的所有基因。若接合子能在含有金担子素的培养基中生存,则推测待测蛋白是PDC基因的调控蛋白,请结合图示阐述作出该推测的理由______。

31、特异性重组的Cre/loxP敲除系统是首先利用同源重组将基因组上的靶基因替换为两端带有重组位点loxP的karR基因,然后由重组酶Cre识别loxP位点并发生重组反应,去除基因组上的karR基因,进一步利用质粒的温敏特性将其消除,从而实现靶基因的敲除。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Cre/loxP敲除系统敲除谷氨酸棒状杆菌argR基因(精氨酸代谢的调控因子),获得高产精氨酸菌株的过程,其中kanR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cat是氯霉素抗性基因,HindⅢ;BanHⅠ是限制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的原料是_____,所需的酶是_____。

(2)下列引物1、引物2用于扩增argR基因上游序列,引物3、引物4用于扩增argR基因下游序列,下划线序列是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则HindⅢ、BamHⅠ的识别序列分别是_____、_____。

引物1:5'-GTCGACGGTATCGAT____AGGACTCAAACTTATGACTTCACAACCA-3'

引物2:5-CGCCCTATAGTGAGTCGTATTGGGATTTAAGTTTTCCGGTGTTGACG-3'

引物3:5'-CTTTAGTGAGGGTTAATTGCGCGTTAATCGCTTGTTAATGCAGGCA-3'

引物4:5'-CGCTCTAGAACTAGT____CAAAGCCTCGTGAGCCTTAATC-3'

(3)②过程(融合PCR)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引物,形成具有重叠链的PCR引物,通过PCR引物重叠链的延伸,从而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下列引物5、引物6用于扩增两端含loxP的karR片段,引物5、引物6可分别与_____、_____(引物1;引物2、引物3、引物4)重叠从而实现不同DNA片段的连接。

引物5:5'-CGTCAACACCGGAAAACTTAAATCCCAATACGACTCACTATAGGGCG-3'

引物6:5-TGCCTGCATTAACAAGCGATTAACGCGCAATTAACCCTCACTAAAG-3'

(4)④过程将质粒3导入_____态谷氨酸棒状杆菌,⑤过程在同源重组的作用下谷氨酸棒状杆菌株的argR基因被替换为_____片段。

(5)⑥过程导入质粒4的目的是_____。

(6)由于质粒4的温敏特性,⑦过程先在37℃条件下培养消除质粒4,然后用影印接种(A、B、C三个培养基中接种菌种的位置相同)培养验证其抗性,其结果如下图,则_____是目的基因被敲除的目的菌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在选择培养基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详解】

A;为提高单抗制备成功率;往往需要多次给实验动物注射同一种抗原,A正确;

B;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后,相应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B正确;

C;基因工程中需用到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单抗的制备过程中需用到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C错误;

D;每种成熟的B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一种效应B细胞(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2、D【分析】【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总结:

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3;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5;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详解】

A、杂合子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杂合子在第n代所占比例为Fn=则其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为(1-)1/2;其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上升,A错误;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没有用到基因工程技术,B错误;

C;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还需诱导染色体加倍;再筛选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C错误;

D;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快速育种时常选用单倍体育种,D正确。

故选D。3、A【分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

(1)定义: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

(2)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

(4)已分化细胞全能表达的条件:离体;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

【详解】

A;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根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所以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或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而不是抗病毒的品种,A错误;

B;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阶段;其中在花药离体培养中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

C;利用人参细胞培养来生产人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利用的技术是植物细胞培养,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C正确;

D;由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传统的有性杂交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例如“白菜-甘蓝”,这样打破了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D正确;

故选A。4、C【分析】【分析】

1;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2、平板划线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

【详解】

A;微生物培养前应对培养基先灭菌再接种;以防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

B;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呼吸条件下大量繁殖,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

C;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是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自养型微生物要用不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C错误;

D;筛选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以菌落的特性来筛选鉴别微生物,D正确。

故选C。5、C【分析】【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受精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排出第二极体。A为第一极体,B为合子,C为受精作用过程。

【详解】

A;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受精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C是受精过程,B是合子,A正确;

B;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所处细胞时期可能不同;如马、犬排出的卵子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猪、羊排出的卵子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

D;当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作用,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A:C:D【分析】【分析】

疫苗研制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疫苗指的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通过体外培养病毒,然后用灭活的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疫苗;

第二代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第三代疫苗是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DNA疫苗是将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作为疫苗,注射到人体中,通过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持续作出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详解】

A;该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需要将腺病毒载体和新冠病毒的基因进行连接,所以该疫苗的制备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

B;受试者接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后;体内能产生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B错误;

C;主要通过检测受试者体内新冠病毒抗体的含量来评价试验的有效性;C正确;

D;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体内产生了新冠病毒抗体和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可以不注射该疫苗,D正确。

故选ACD。7、B:C【分析】【分析】

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

A;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因此酶切过程中,需控制好酶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G↓GATCC,因此目的基因经BamHI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是-GATC或CTAG-,B错误;

C;由于这两种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分别用这两种限制酶切割,不能保证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质粒,C错误;

D;经两种酶处理得到的重组质粒的相应部位的序列不能再被这两种酶识别;D正确。

故选BC。

【点睛】8、A:B:C【分析】【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A;为避免杂菌的污染;实验中的滤膜、培养皿、固体培养基等均需灭菌处理,A正确;

B;对活菌进行计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具体方法是:先将菌体进行梯度稀释,再涂布到滤膜的表面,待菌落数稳定时进行计数,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原因是显微镜直接计数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B正确;

C;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乙组中野生型可产生tce1蛋白作用于tcel-tcil双突变体,后者无法产生tci1蛋白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使野生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在丙组中,野生型可产生tce1蛋白作用于tcel突变体,后者可以产生tci1蛋白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使野生型的生长受到抑制,由此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C正确;

D;由甲组、乙组可知;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由甲组、丙组可知,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不占优势,D错误。

故选ABC。9、A:B:D【分析】【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

A;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为制备抗HA单克隆抗体,则使用的B淋巴细胞应取自注射过HA的小鼠脾脏,A正确;

B;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B淋巴细胞类型、骨髓瘤细胞类型)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型和骨髓瘤-骨髓瘤细胞型)都会死亡,B正确;

C;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放入96孔板,不一定都能产生所需抗体,还需进行抗体阳性检测,C错误;

D;据图可知;图中细胞群a在加入HA抗原后呈阳性,说明细胞群a产生了抗HA抗原的抗体,故将图中细胞群a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出大量的抗HA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ABD。10、A:B:C【分析】【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正确做法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2;对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详解】

A;科学家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负责;对社会负责,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等问题,A正确;

B;科学家应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问题,B正确;

C;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等生物技术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C正确;

D;公众应该理性地、负责任地对待这些问题;不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采取不同的态度,D错误。

故选ABC。11、A:B:C:D【分析】【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3;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详解】

AB;生物武器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日军在我国多个地区使用过细菌武器,给我国人民带来很大苦难,他们的种种暴行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一些恐怖组织或个人在试图寻找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生物武器相对容易获得,也便于携带和释放,一旦被他们利用,将产生极大的危害,AB正确;

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制造各种新型致病菌;这些人类没有接触过的致病菌可以让大批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C正确;

D;1975年3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清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彻底销毁生物武器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期望,D正确。

故选ABCD。12、A:B:C【分析】【分析】

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发酵的过程;所利用的微生物为酵母菌,通过酒精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玉米秸秆中含有的糖类主要是纤维素,因此需要先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再进行发酵。

【详解】

A;由于纤维素组成成分复杂、结构稳定;生物降解时难以迅速进行,常用酸或碱进行预处理,初步打断纤维素内部的化学键,降低聚合度,利于酶与底物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效率,A正确;

B;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上层培养液与空气接触部位氧气较多,短时间内酵母菌更多分布在发酵液的上层,B正确;

C;在选择培养基中经多次培养;分离出的菌落类型越少表示纯度越高,其遗传基因型越稳定,C正确;

D、发酵液pH下降是因为产生了CO2;D错误。

故选ABC。13、A:C:D【分析】【分析】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区别。

【详解】

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都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但是二者有区别,蛋白质工程可以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获得的蛋白质是自然界中已有的,A错误;

B;蛋白质工程可以看做是第二代基因工程;因此,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B正确;

C;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C错误;

D;蛋白质工程改造的是蛋白质;但对蛋白质的改造需要通过改造相应基因的结构来实现,D错误。

故选ACD。

【点睛】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略

【解析】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又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15、略

【解析】①.接种②.平板划线法③.稀释涂布平板法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脲酶氨碱性增强升高pH的变化酚红指示剂红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好氧C2H5OH+O2→CH3COOH+H2O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种引物DNA或RNA20—30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现配现用20、略

【分析】【详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有关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有:生殖性克隆人伦理问题;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伦理问题、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和生物武器的安全性等。

例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是否安全,二是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的安全方面;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投放市场的转基因作物都是经过充分实验的,被改变的基因仅限于增加作物的抗病;抗灾害能力,并且在北美地区转基因食品已经使用的很多年,可以说现在美国加拿大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从小就是吃转基因食品长大的;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他们的证据主要是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用转基因食品喂养的小白鼠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但问题是这个实验只成功过一次,后来别的科学家在相同的条件下都没能再现这个实验结果。

在环境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是最大的;也是欧洲人反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要依据,反对人持有的观点是,通过改良基因创造出抵抗病虫害和其他灾害的植物,这种技术如果失去控制可能会把农作物改造成适应性极强的超级植物,自然平衡使任何生物都不可能占绝对优势地位,但转基因技术产生的超级植物可能会打破自然平衡而泛滥成灾。

伦理问题:由于转基因技术创新打破了物种界限,使不同物种间的基因可以进行前所未有的新组合,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难以预见,这就使转基因技术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全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引出种种有关生物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和学术自由的哲学争论。在转基因植物技术创新中,功利主义的预设和学术自由的主张必须以人类的价值、尊严和社会公正为前提条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必须担当起必要的道德责任,把握好伦理横杆,以促使转基因植物技术创新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有关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有:生殖性克隆人伦理问题;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伦理问题、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和生物武器的安全性等。

例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是否安全,二是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的安全方面;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投放市场的转基因作物都是经过充分实验的,被改变的基因仅限于增加作物的抗病;抗灾害能力,并且在北美地区转基因食品已经使用的很多年,可以说现在美国加拿大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从小就是吃转基因食品长大的;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他们的证据主要是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用转基因食品喂养的小白鼠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但问题是这个实验只成功过一次,后来别的科学家在相同的条件下都没能再现这个实验结果。

在环境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是最大的;也是欧洲人反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要依据,反对人持有的观点是,通过改良基因创造出抵抗病虫害和其他灾害的植物,这种技术如果失去控制可能会把农作物改造成适应性极强的超级植物,自然平衡使任何生物都不可能占绝对优势地位,但转基因技术产生的超级植物可能会打破自然平衡而泛滥成灾。

伦理问题:由于转基因技术创新打破了物种界限,使不同物种间的基因可以进行前所未有的新组合,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难以预见,这就使转基因技术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全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引出种种有关生物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和学术自由的哲学争论。在转基因植物技术创新中,功利主义的预设和学术自由的主张必须以人类的价值、尊严和社会公正为前提条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必须担当起必要的道德责任,把握好伦理横杆,以促使转基因植物技术创新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21、略

【分析】略【解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启动子上游RNA聚合酶终止子下游转录标记22、略

【分析】【详解】

要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可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改善其功能,需要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解析】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四、判断题(共3题,共30分)23、B【分析】【详解】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最终获得了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植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使获得大量的植物细胞,从而获得次生代谢物,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故错误。24、A【分析】【详解】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该说法正确。25、A【分析】【详解】

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则可能通过减数分裂进入到花粉细胞中,进而传入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体内。本说法正确。五、实验题(共3题,共6分)26、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为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的培育过程,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②③表示分离纯化工程酵母菌菌种。乙图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菌落,但是其菌落没有均匀分布,说明其涂布是不均匀的。

【详解】

(1)该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因此其培养基应该以淀粉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为分离纯化工程酵母菌菌种,多次重复筛选可以提高分解淀粉能力强的工程酵母菌菌种的纯度。

(2)图乙显示平板培养后;形成了多个菌落,因此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是菌落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一定区域,说明是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3)与普通酵母菌相比;在以淀粉为原料的培养条件下,工程酵母菌更能够高效地利用淀粉,其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的能力更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速率更快,所以需要先排气。

(4)凝胶色谱法分离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只能分布在颗粒之间,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的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的速度较慢。因此,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蛋白质的分离等相关知识,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培养基成分,并能够根据工程菌的特点分析其代谢情况。【解析】淀粉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或高效利用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不均匀工程酵母工程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强,工程菌呼吸强度大,产生CO2多小2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以杂交瘤细胞为背景;考查了动物细胞融合;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在第四次免疫后;Y的血清抗体效价大于16000,所以最少需要经过四次免疫.由图可知,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时,Y的效价最大,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

(2)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一起融合时;可能发生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细胞之间的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和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由于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由于核膜也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B细胞有40条染色体,骨髓瘤细胞有60条染色体,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有100条染色体。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多次培养后不能存活。

【点睛】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4Y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1100不能无限增殖28、略

【分析】【分析】

1;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2、平板划线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

【详解】

(1)A;B、C中的菌落分布较均匀;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而D是通过平板划线法获得的,划线平板法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故选ABC。

(2)①从整个实验过程可以看出;实验通过对皮肤渗出物稀释培养形成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后,利用噬菌体的作用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炭疽芽孢杆菌。②对照组中加入的液体不应含有噬菌体,因此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为防止杂菌的混入,消毒和灭菌工作是关键,主要包括对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灭菌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等。③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中的炭疽芽孢杆菌被噬菌体侵染与破坏,即该疑似患者感染了炭疽芽孢杆菌。④炭疽芽孢杆菌属于细菌,能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说明它是异养型生物,培养时需要借助摇床振荡培养,说明它是需氧型生物;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有利于炭疽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培养液变浑浊表明炭疽芽孢杆菌大量繁殖。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只有稀释度为10-5时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合用于计数。【解析】(1)ABC

(2)检验皮肤炭疽病疑似患者的皮肤渗出物中是否含有炭疽芽孢杆菌与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灭菌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异养)需氧型增加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炭疽芽孢杆菌大量繁殖。

(3)10-5稀释度为10-5时菌落数在30~300之间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9、略

【分析】(1)过程①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选择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重组质粒中的T-DNA片段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筛选获得T-DNA片段的植物细胞,即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细胞分裂素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