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但不同类型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差异。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分类总人口/万占全国比重/%老龄人口/万老龄化率/%2000资源型38358.4930.852561.876.68非资源型85986.2969.156370.457.292010资源型39462.1929.593497.448.86非资源型93912.1370.418402.108.952020资源型38499.3927.315406.4614.04非资源型102472.3772.6913657.7413331.推测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人口特征是()A.平均预期寿命较低 B.老年人口大量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老龄人口比重升高2.2010~2020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差异发生变化,其直接原因是资源型城市()A.大量年轻人口迁出 B.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生态环境优美宜人【答案】1.D2.A【解析】【1题详析】读表格可知,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老龄人口比重升高,D正确;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会提高,A错误;图中老年人口增加,不能推测老年人口迁出,B错误;据表中信息无法推断人口自然增长率,C错误。故选D。【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当资源价格走低或者资源面临枯竭时就会导致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降低,青年人口不断流出,导致老年人口占比上升,A正确,B错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会吸引老年人迁入,但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升高并不是老年人口迁入导致的,CD错误。故选A。莱索托位于非洲南部,面积30344平方千米,人口230万(2022年),绝大多数人口属班图语系的巴苏陀族和祖鲁族,首都马塞卢,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莱索托以农业为主,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莱索托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莱索托高地海拔2200~3400米,由侏罗纪时期火山喷发形成。下图示意莱索托位置及东部莱索托高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莱索托高地()A.常绿硬叶林广布 B.以种植业为主C.水能资源较丰富 D.水运较为发达4.莱索托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成因是()A.地处内陆,交通不便 B.地形较为单一C.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D.民族构成复杂5.莱索托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因为()A.人口密度较小 B.水土流失较严重 C.灌溉水源不足 D.城镇化进程较快【答案】3.C4.A5.B【解析】【3题详析】据图及材料分析可知,莱索托高地地处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但水运条件较差,C正确,D错误;莱索托高地位于非洲东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B错误。故选C。【4题详析】据图文材料可知,受自然条件限制,莱索托以农牧业为主,加之地处内陆,交通不便,阻碍了经济发展,经济相对落后,成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A正确;地形单一、土地广阔、人烟稀少、民族构成复杂与经济落后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5题详析】莱索托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且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水冲刷地表浅层土壤,水土流失较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单产低,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B正确;人口密度较小,与粮食安全问题关系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C错误;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发展进程缓慢,D错误。故选B。位于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经度。观测杆影时(如下图所示)发现,影端落在A点时,北京时间为14:18,影端落在B点时北京时间为15:34,且影长OA与OB相等,当杆影与OC重合时,影长与杆长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当杆影与OC重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14.5°S,76°E) B.(14.5°S,164°E)C.(6.5°N,142°E) D.(21.5°N,100°E)7.春分日该地为正午时()A.上海气温正值一天中最低 B.纽约当地物体日影较长C.东京市市民正在准备午餐 D.伦敦市日影朝向西北方【答案】6.A7.D【解析】【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OC为正午日影,表示当地地方时为12时,OC是OA与OB的分界线,故影端落在A点的地方时与影端落在B点的地方时距当地12时的时间相等,则两影端距离当地正午时间为(15:34-14:18)/2=38分钟,北京时间14:56(14:18+38分钟)时当地为12时,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56分钟,由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56分钟,且经度相差44°,故当地经度=120°-44°=76°E。杆影与OC重合,影长与杆长相等,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当地位于30.5°N,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依据正午太阳高度=两地纬度差,计算可知,45°=90°-(30.5°+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4.5°S。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位于(14.5°S,76°E),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76°E(其地方时接近东5区区时),春分日其为正午时,伦敦市(中时区)大致为7时,太阳位于东南方,日影朝向西北方,D正确;该地为正午时,上海(东8区)大致为15时,气温较高,A错误;纽约所在的西五区比该地晚约10小时,正值深夜,没有日影,B错误;东京市位于东九区,当地大致为16时,市民可能正在准备晚餐,C错误。故选D。滨海城市的山水格局布局,对小尺度区域大气环流形式有着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滨海城市与城市外界大气的交换。下图为我国四种不同山水格局滨海城市空气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城市中属于平原面水型的是()A.秦皇岛 B.青岛 C.上海 D.宁波9.仅考虑大气热力环流对气温的影响,夏季降温效果最明显的城市类型是()A.依山傍水型 B.山水环绕型 C.平原面水型 D.众山环绕型10.与山水环绕型城市相比,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A.全年降水频率较高 B.夜晚更易形成逆温C.山谷风发生频率低 D.大气质量指数偏低【答案】8.C9.A10.B【解析】【8题详析】平原面水型城市的特点主要是城市位于平原地区,且面向海洋。秦皇岛位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不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A错误;青岛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不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B错误;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面向海洋,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C正确;宁波位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不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D错误。故选C。【9题详析】结合图示可知,依山傍水型格局的城市,在海洋和山地热力性质差异下,夜晚在山风作用下,把森林和山坡的冷空气带到城市,降温效果较好,白天,海洋形成高压区,山坡和陆地气温高,盛行海风,较易把海洋冷空气输送到城市,因此,城市始终受冷空气影响,降温效果最好,A正确;山水环绕型城市被湿地分割,海风与山风被削弱,降温效果不如依山傍水型城市,B错误;平原面水型城市夜晚风从陆地来,没有明显的冷源,夜晚降温没有依山傍水型城市明显,C错误;众山环绕型城市容易受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温效果差,D错误。故选A。【10题详析】与山水环绕型城市相比,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水汽受山地阻挡,进入城市的水汽量少,降水频率较低,A错误;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夜晚陆地方向山地冷空气下沉,暖空气抬升,夜晚较易形成逆温层,B正确;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四周为山体,受背景风影响小,山谷风发生频率较高,C错误;受地形影响,众山环绕型格局城市与外界大气交换弱,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大气质量指数偏高,D错误。故选B。障碍层指在混合层(海洋上层受风搅拌形成的温度与密度都均匀的水层)之下、温跃层(位于混合层之下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显著下降的水层)之上存在的密度随深度急剧增大而温度近乎均匀的水层。下图示意1980~2015年孟加拉湾1月、4月、7月和10月平均障碍层厚度(单位:m)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1980~2015年孟加拉湾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特点为()A.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变厚 B.由1月至10月整体呈变薄趋势C.与距陆地距离呈正相关 D.由春季至冬季呈逐渐变厚的趋势12.4月孟加拉湾平均障碍层厚度状况的成因是()A.径流汇入量大 B.太阳辐射较强烈 C.海面风速较小 D.表层海水密度高13.障碍层对孟加拉湾沿岸海域的影响主要为()A.加速海水垂直运动 B.不利于形成大型渔场C.提高表层海水盐度 D.沿岸海域降水量锐减【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析】由图中月平均障碍层厚度数值可知,1980~2015年孟加拉湾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由春季(4月)至冬季(1月)呈逐渐变厚的趋势,D正确。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由北向南没有明显的变厚趋势,A错误。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由1月至10月整体呈变厚趋势,B错误。月平均障碍层厚度与距陆地距离没有相关性,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由图可知,与其他几个月份相比,4月孟加拉湾平均障碍层厚度最小。4月孟加拉湾上层海水逐渐变暖,且处于季风转换期,海面风速较小,对表层海水扰动小,海水垂直运动较弱,混合层较薄,海水等温层(温跃层以下直至海底的区域)上界深度达到全年最小值,使得障碍层厚度也最小,C正确。4月孟加拉湾径流汇入量不大,A错误;4月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位于10°N以南,孟加拉湾太阳辐射不是很强烈,B错误;障碍层指密度随深度急剧增大而温度近乎均匀的水层,4月月平均障碍层厚度小,孟加拉湾表层海水密度低,深层盐度高,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分析可知,障碍层会阻滞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的交换,减弱海水垂直运动,冷海水上泛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A错误,B正确;海水垂直运动减弱,表层海水盐度不会提高,且使得海洋表层上升气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孟加拉湾沿岸海域的降水,C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坡面,该坡面不同区域植被类型不完全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该地区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水分 C.光照 D.气温15.生长在丙区域的植被一般具有的特点是()A.耐盐碱 B.耐高温 C.怕渍涝 D.喜阴凉16.甲、乙、丙三个区域生长的主要植被类型最可能分别为()A.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灌木 B.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灌木C.温带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 D.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草甸【答案】14.B15.A16.D【解析】【14题详析】由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黄土高原某地区坡面,其中沟谷地区有河流分布,水分条件好,坡底地区次之,坡顶和坡中的坡度较大,水分条件较差,故水分是造成该地区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由图可知,坡顶至沟谷海拔差异不明显且位于同一坡面,降水、光照、气温对植被类型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蒸发较强。丙区域位于沟谷地区,水分条件好,但受强烈蒸发影响,土壤易发生盐碱化,故丙区域植被一般具有耐盐碱的特点,A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全年平均温度不高,植被没有耐高温特征,B错误。丙区域位于水域处,植有耐渍涝的特征,C错误。丙区域谷雨沟谷,周围遮挡物少,光线较充足,植被没有喜阴凉特征,D错误。故选A。【16题详析】由图可推知,丙区域位于河流附近,水分条件好,最可能生长草甸;乙区域水分条件次之,且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可能生长落叶阔叶林(热量不足,常绿林难以生长);甲区域位于坡顶,水分条件差,最可能生长荒漠草原,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尘卷风是由于地表强烈受热引起小尺度湍流涡旋携带地表沙尘向上输送的热力起沙现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尘卷风夏季多发,且起沙量大。下图示意1990~2020年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季节变化(颜色越深,发生时数越多)。注:图中黑线为海拔3000m等高线,黑色方框表示柴达木盆地。(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2)简述柴达木盆地尘卷风夏季多发且起沙量大主要自然原因。(3)调查发现,1990~2020年柴达木盆地尘卷风发生时数呈减少趋势。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时间变化特征:季节差异明显,春夏发生时数较多,秋冬发生时数较少,其中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空间变化特征:高原西南部和北部发生时数较多,东南部发生时数最少。(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夏季近地面气温高,对流旺感,易形成湍流涡旋;周边山脉围绕阻挡外来水汽,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沙源丰富。(3)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近地面地气温差减小,对流减弱;气候变暖,夏季降水增多,气候呈暖湿化,土壤湿度增加;生态恢复工程推进,植被覆盖度增加,不易起沙。【解析】【小问1详析】青藏高原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应从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时间变化特征:读图可知,述青藏高原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季节差异明显,春夏发生时数较多,秋冬发生时数较少,其中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空间变化特征:对比四图可知,高原西南部和北部发生时数较多,而东南部发生时数最少。【小问2详析】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夏季近地面气温高,对流旺盛,易形成湍流涡旋;柴达木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地形较为闭塞,周边山脉围绕阻挡外来水汽,导致盆地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大;加上土壤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沙源丰富,气流运动时极易起沙。【小问3详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柴达木盆地气温升高,近地面地气温差减小,不利于空气对流,对流减弱;气候变暖,夏季降水增多,气候呈暖湿化,土壤湿度增加,即便风力吹佛,也不能大量起沙;随着生态恢复工程推进,加之气候的暖湿化,植被生长条件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增加,防风固沙的作用增强,不易起沙。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禾尧庄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期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主要分布在中更新世䚋期~晚更新世初期(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活跃)发育的泥河湾湖相沉积层中,该地区自下而上主要分布古河流相沉积层、泥河湾湖相沉积层、火山碎屑层,而河流砂砾石层不整合镶嵌于泥河湾湖相沉积层和火山碎屑沉积层之上,并被冲-洪积黄土层覆盖。下图示意禾尧庄遗址地理位置以及古地貌表层出露地层分布。(1)简述禾尧庄遗址区古河流地貌特征。(2)简述禾尧庄遗址所在地第四纪早期及之后的沉积层的形成过程。(3)从自然角度分析禾尧庄遗址选址的合理性。【答案】(1)遗址区地形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主河道河床亦随地形自北而南逐渐降低,遗址区古河流主干两侧发育有较多分支河流或沟谷。(2)该地地势低平,位于河流流出出山口处,多冲积扇分布,形成河流沉积物;而后随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在该地积水成湖,形成湖相沉积物覆盖;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逐渐干涸,后经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火山碎屑物覆盖;气候变化,降水增多,爆发山洪,水流动能增强,形成河流砂砾石层覆盖;随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流量减少,携沙能力减弱,形成冲-洪积黄土层覆盖。(3)周围山地森林盛产果实,便于古人类采集;水草茂盛且有草食性动物生活,利于古人类便于捕猎;山前发育的冲(洪)积扇带来优质石器原料,利于古人类制造工具。【解析】【小问1详析】由图可知,遗址区地形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图中河道分布形态可知,主河道河床随地形自北而南逐渐降低,干流发育较多支流,遗址区古河流主干两侧发育有较多分支河流或沟谷。【小问2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下而上主要分布古河流相沉积层、泥河湾湖相沉积层、火山碎屑层,而河流砂砾石层不整合镶嵌于泥河湾湖相沉积层和火山碎屑沉积层之上,并被冲-洪积黄土层覆盖。该地地势低平,位于河流流出出山口处,多冲积扇分布,最先形成古河流沉积物;而后随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径流增多,该地地势低洼,河流在该地积水成湖,形成湖相沉积物覆盖;而后经历内力作用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逐渐干涸,后经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火山碎屑物覆盖;随时间推移,该地发生气候变化,降水增多,爆发山洪,河流搬运能力增强能,河流分选作用,形成不整合的河流砂砾石层覆盖;后又发生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流量减少,携沙能力减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达,形成冲-洪积黄土层覆盖。【小问3详析】由材料可知,禾尧庄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期人类文化遗址,古人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周围山地森林盛产果实,便于古人类采集;气候较为湿润,水草茂盛且有草食性动物生活,利于古人类便于捕猎;河流砂砾石层不整合镶嵌于泥河湾湖相沉积层和火山碎屑沉积层之上,山前发育的冲(洪)积扇带来优质石器原料,利于古人类制造工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地区最大的无冰区,该地区科考站密度高、人类活动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研究南极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与空间管理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南极旅游悄然兴起,南极游客大幅增加,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成为南极地区的“旅游胜地”,但商业旅游活动快速扩张对当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下图示意菲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1)说出菲尔德斯半岛地区能够成为南极地区“旅游胜地”的有利条件。(2)指出去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段,并说明理由。(3)推测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商业旅游活动快速扩张可能对当地产生的负面影响。【答案】(1)无冰区面积大,便于开展旅游活动;科考站密度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物多样性丰富,旅游资源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11月至次年3月。理由: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极昼现象出现,白昼时间长,便于旅游活动的开展。(3)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干扰当地的科研活动;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可知,“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地区最大的无冰区”,无冰区面积大,为游客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开展各种旅游活动。“该地区科考站密度高”,意味着该地区有相对较多的基础设施,如住宿、餐饮、通信等设施可能会借助科考站的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为游客提供便利。“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各种南极特有的动植物,增加旅游的吸引力。“人类活动多”“人类活动与空间管理的理想区域”“南极游客大幅增加”说明该地区处于交通相对便利的位置,便于游客到达。【小问2详析】去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段为11月至次年3月,理由如下: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候相对温和,游客在户外活动时不会过于寒冷,能提高旅游的舒适度。极昼现象出现,白昼时间长甚至全天为白昼,为旅游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方便游客进行各种游览、探险等活动。【小问3详析】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带来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同时游客的活动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如践踏植被、干扰动物的栖息等。旅游活动可能会产生噪音、干扰科考站的正常运行,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研究进度。游客的活动可能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物的行为和分布,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减少生物多样性。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但不同类型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差异。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分类总人口/万占全国比重/%老龄人口/万老龄化率/%2000资源型38358.4930.852561.876.68非资源型85986.2969.156370.457.292010资源型39462.1929.593497.448.86非资源型93912.1370.418402.108.952020资源型38499.3927.315406.4614.04非资源型102472.3772.6913657.7413331.推测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人口特征是()A.平均预期寿命较低 B.老年人口大量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老龄人口比重升高2.2010~2020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差异发生变化,其直接原因是资源型城市()A.大量年轻人口迁出 B.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生态环境优美宜人【答案】1.D2.A【解析】【1题详析】读表格可知,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老龄人口比重升高,D正确;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会提高,A错误;图中老年人口增加,不能推测老年人口迁出,B错误;据表中信息无法推断人口自然增长率,C错误。故选D。【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当资源价格走低或者资源面临枯竭时就会导致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降低,青年人口不断流出,导致老年人口占比上升,A正确,B错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会吸引老年人迁入,但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升高并不是老年人口迁入导致的,CD错误。故选A。莱索托位于非洲南部,面积30344平方千米,人口230万(2022年),绝大多数人口属班图语系的巴苏陀族和祖鲁族,首都马塞卢,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莱索托以农业为主,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莱索托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莱索托高地海拔2200~3400米,由侏罗纪时期火山喷发形成。下图示意莱索托位置及东部莱索托高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莱索托高地()A.常绿硬叶林广布 B.以种植业为主C.水能资源较丰富 D.水运较为发达4.莱索托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成因是()A.地处内陆,交通不便 B.地形较为单一C.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D.民族构成复杂5.莱索托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因为()A.人口密度较小 B.水土流失较严重 C.灌溉水源不足 D.城镇化进程较快【答案】3.C4.A5.B【解析】【3题详析】据图及材料分析可知,莱索托高地地处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但水运条件较差,C正确,D错误;莱索托高地位于非洲东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B错误。故选C。【4题详析】据图文材料可知,受自然条件限制,莱索托以农牧业为主,加之地处内陆,交通不便,阻碍了经济发展,经济相对落后,成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A正确;地形单一、土地广阔、人烟稀少、民族构成复杂与经济落后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5题详析】莱索托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且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水冲刷地表浅层土壤,水土流失较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单产低,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B正确;人口密度较小,与粮食安全问题关系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C错误;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发展进程缓慢,D错误。故选B。位于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经度。观测杆影时(如下图所示)发现,影端落在A点时,北京时间为14:18,影端落在B点时北京时间为15:34,且影长OA与OB相等,当杆影与OC重合时,影长与杆长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当杆影与OC重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14.5°S,76°E) B.(14.5°S,164°E)C.(6.5°N,142°E) D.(21.5°N,100°E)7.春分日该地为正午时()A.上海气温正值一天中最低 B.纽约当地物体日影较长C.东京市市民正在准备午餐 D.伦敦市日影朝向西北方【答案】6.A7.D【解析】【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OC为正午日影,表示当地地方时为12时,OC是OA与OB的分界线,故影端落在A点的地方时与影端落在B点的地方时距当地12时的时间相等,则两影端距离当地正午时间为(15:34-14:18)/2=38分钟,北京时间14:56(14:18+38分钟)时当地为12时,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56分钟,由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56分钟,且经度相差44°,故当地经度=120°-44°=76°E。杆影与OC重合,影长与杆长相等,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当地位于30.5°N,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依据正午太阳高度=两地纬度差,计算可知,45°=90°-(30.5°+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4.5°S。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位于(14.5°S,76°E),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76°E(其地方时接近东5区区时),春分日其为正午时,伦敦市(中时区)大致为7时,太阳位于东南方,日影朝向西北方,D正确;该地为正午时,上海(东8区)大致为15时,气温较高,A错误;纽约所在的西五区比该地晚约10小时,正值深夜,没有日影,B错误;东京市位于东九区,当地大致为16时,市民可能正在准备晚餐,C错误。故选D。滨海城市的山水格局布局,对小尺度区域大气环流形式有着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滨海城市与城市外界大气的交换。下图为我国四种不同山水格局滨海城市空气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城市中属于平原面水型的是()A.秦皇岛 B.青岛 C.上海 D.宁波9.仅考虑大气热力环流对气温的影响,夏季降温效果最明显的城市类型是()A.依山傍水型 B.山水环绕型 C.平原面水型 D.众山环绕型10.与山水环绕型城市相比,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A.全年降水频率较高 B.夜晚更易形成逆温C.山谷风发生频率低 D.大气质量指数偏低【答案】8.C9.A10.B【解析】【8题详析】平原面水型城市的特点主要是城市位于平原地区,且面向海洋。秦皇岛位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不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A错误;青岛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不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B错误;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面向海洋,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C正确;宁波位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不符合平原面水型的特点,D错误。故选C。【9题详析】结合图示可知,依山傍水型格局的城市,在海洋和山地热力性质差异下,夜晚在山风作用下,把森林和山坡的冷空气带到城市,降温效果较好,白天,海洋形成高压区,山坡和陆地气温高,盛行海风,较易把海洋冷空气输送到城市,因此,城市始终受冷空气影响,降温效果最好,A正确;山水环绕型城市被湿地分割,海风与山风被削弱,降温效果不如依山傍水型城市,B错误;平原面水型城市夜晚风从陆地来,没有明显的冷源,夜晚降温没有依山傍水型城市明显,C错误;众山环绕型城市容易受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温效果差,D错误。故选A。【10题详析】与山水环绕型城市相比,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水汽受山地阻挡,进入城市的水汽量少,降水频率较低,A错误;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夜晚陆地方向山地冷空气下沉,暖空气抬升,夜晚较易形成逆温层,B正确;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四周为山体,受背景风影响小,山谷风发生频率较高,C错误;受地形影响,众山环绕型格局城市与外界大气交换弱,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大气质量指数偏高,D错误。故选B。障碍层指在混合层(海洋上层受风搅拌形成的温度与密度都均匀的水层)之下、温跃层(位于混合层之下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显著下降的水层)之上存在的密度随深度急剧增大而温度近乎均匀的水层。下图示意1980~2015年孟加拉湾1月、4月、7月和10月平均障碍层厚度(单位:m)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1980~2015年孟加拉湾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特点为()A.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变厚 B.由1月至10月整体呈变薄趋势C.与距陆地距离呈正相关 D.由春季至冬季呈逐渐变厚的趋势12.4月孟加拉湾平均障碍层厚度状况的成因是()A.径流汇入量大 B.太阳辐射较强烈 C.海面风速较小 D.表层海水密度高13.障碍层对孟加拉湾沿岸海域的影响主要为()A.加速海水垂直运动 B.不利于形成大型渔场C.提高表层海水盐度 D.沿岸海域降水量锐减【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析】由图中月平均障碍层厚度数值可知,1980~2015年孟加拉湾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由春季(4月)至冬季(1月)呈逐渐变厚的趋势,D正确。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由北向南没有明显的变厚趋势,A错误。月平均障碍层厚度由1月至10月整体呈变厚趋势,B错误。月平均障碍层厚度与距陆地距离没有相关性,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由图可知,与其他几个月份相比,4月孟加拉湾平均障碍层厚度最小。4月孟加拉湾上层海水逐渐变暖,且处于季风转换期,海面风速较小,对表层海水扰动小,海水垂直运动较弱,混合层较薄,海水等温层(温跃层以下直至海底的区域)上界深度达到全年最小值,使得障碍层厚度也最小,C正确。4月孟加拉湾径流汇入量不大,A错误;4月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位于10°N以南,孟加拉湾太阳辐射不是很强烈,B错误;障碍层指密度随深度急剧增大而温度近乎均匀的水层,4月月平均障碍层厚度小,孟加拉湾表层海水密度低,深层盐度高,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分析可知,障碍层会阻滞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的交换,减弱海水垂直运动,冷海水上泛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A错误,B正确;海水垂直运动减弱,表层海水盐度不会提高,且使得海洋表层上升气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孟加拉湾沿岸海域的降水,C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坡面,该坡面不同区域植被类型不完全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该地区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水分 C.光照 D.气温15.生长在丙区域的植被一般具有的特点是()A.耐盐碱 B.耐高温 C.怕渍涝 D.喜阴凉16.甲、乙、丙三个区域生长的主要植被类型最可能分别为()A.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灌木 B.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灌木C.温带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 D.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草甸【答案】14.B15.A16.D【解析】【14题详析】由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黄土高原某地区坡面,其中沟谷地区有河流分布,水分条件好,坡底地区次之,坡顶和坡中的坡度较大,水分条件较差,故水分是造成该地区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由图可知,坡顶至沟谷海拔差异不明显且位于同一坡面,降水、光照、气温对植被类型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蒸发较强。丙区域位于沟谷地区,水分条件好,但受强烈蒸发影响,土壤易发生盐碱化,故丙区域植被一般具有耐盐碱的特点,A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全年平均温度不高,植被没有耐高温特征,B错误。丙区域位于水域处,植有耐渍涝的特征,C错误。丙区域谷雨沟谷,周围遮挡物少,光线较充足,植被没有喜阴凉特征,D错误。故选A。【16题详析】由图可推知,丙区域位于河流附近,水分条件好,最可能生长草甸;乙区域水分条件次之,且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可能生长落叶阔叶林(热量不足,常绿林难以生长);甲区域位于坡顶,水分条件差,最可能生长荒漠草原,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尘卷风是由于地表强烈受热引起小尺度湍流涡旋携带地表沙尘向上输送的热力起沙现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尘卷风夏季多发,且起沙量大。下图示意1990~2020年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季节变化(颜色越深,发生时数越多)。注:图中黑线为海拔3000m等高线,黑色方框表示柴达木盆地。(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2)简述柴达木盆地尘卷风夏季多发且起沙量大主要自然原因。(3)调查发现,1990~2020年柴达木盆地尘卷风发生时数呈减少趋势。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时间变化特征:季节差异明显,春夏发生时数较多,秋冬发生时数较少,其中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空间变化特征:高原西南部和北部发生时数较多,东南部发生时数最少。(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夏季近地面气温高,对流旺感,易形成湍流涡旋;周边山脉围绕阻挡外来水汽,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沙源丰富。(3)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近地面地气温差减小,对流减弱;气候变暖,夏季降水增多,气候呈暖湿化,土壤湿度增加;生态恢复工程推进,植被覆盖度增加,不易起沙。【解析】【小问1详析】青藏高原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应从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时间变化特征:读图可知,述青藏高原年平均尘卷风发生时数的季节差异明显,春夏发生时数较多,秋冬发生时数较少,其中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空间变化特征:对比四图可知,高原西南部和北部发生时数较多,而东南部发生时数最少。【小问2详析】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夏季近地面气温高,对流旺盛,易形成湍流涡旋;柴达木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地形较为闭塞,周边山脉围绕阻挡外来水汽,导致盆地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大;加上土壤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沙源丰富,气流运动时极易起沙。【小问3详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柴达木盆地气温升高,近地面地气温差减小,不利于空气对流,对流减弱;气候变暖,夏季降水增多,气候呈暖湿化,土壤湿度增加,即便风力吹佛,也不能大量起沙;随着生态恢复工程推进,加之气候的暖湿化,植被生长条件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增加,防风固沙的作用增强,不易起沙。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禾尧庄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期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主要分布在中更新世䚋期~晚更新世初期(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活跃)发育的泥河湾湖相沉积层中,该地区自下而上主要分布古河流相沉积层、泥河湾湖相沉积层、火山碎屑层,而河流砂砾石层不整合镶嵌于泥河湾湖相沉积层和火山碎屑沉积层之上,并被冲-洪积黄土层覆盖。下图示意禾尧庄遗址地理位置以及古地貌表层出露地层分布。(1)简述禾尧庄遗址区古河流地貌特征。(2)简述禾尧庄遗址所在地第四纪早期及之后的沉积层的形成过程。(3)从自然角度分析禾尧庄遗址选址的合理性。【答案】(1)遗址区地形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主河道河床亦随地形自北而南逐渐降低,遗址区古河流主干两侧发育有较多分支河流或沟谷。(2)该地地势低平,位于河流流出出山口处,多冲积扇分布,形成河流沉积物;而后随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在该地积水成湖,形成湖相沉积物覆盖;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逐渐干涸,后经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火山碎屑物覆盖;气候变化,降水增多,爆发山洪,水流动能增强,形成河流砂砾石层覆盖;随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流量减少,携沙能力减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