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B.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原尿中水的重吸收都发生在内环境中C.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答案】C〖祥解〗一、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二、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和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析】A、由于机体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因此,在人体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即使外部环境经常变化,机体的内环境也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在消化道,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也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而是发生在肾小囊腔内,该处的原尿不再属于内环境,B错误;C、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同时也需要免疫调节的参与,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故选C。2.如表为人体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成分及其含量/(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005.0025.001.50103.006.0016.00③147.004.001.251.00114.007.501.00④10.00140.002.5010.3525.00—47.00A.②属于血浆,其pH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其中的Na+、Cl-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可维持正常形态【答案】A〖祥解〗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详析】A、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根据④内钾离子含量最高,可知④是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血浆pH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其中的HCO3-、H2CO3等缓冲物质有关,A错误;B、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③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以保证其渗透压,C正确;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可维持正常形态,D正确。故选A。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刺激神经细胞向肿瘤浸润,而这种浸润又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将含有麻醉剂的纳米颗粒作用于癌变组织和神经元的接触点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据此分析,该麻醉剂的作用机制不可能是()A.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使其减少释放神经递质B.与释放后的神经递质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使其结构变化D.作用于神经纤维,阻止其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答案】D〖祥解〗由题意可知,癌细胞刺激神经细胞向肿瘤浸润,而这种浸润又刺激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说明麻醉剂可能通过作用与突触或神经递质或相关受体发挥作用。【详析】A、将含有麻醉剂的纳米颗粒作用于癌变组织和神经元的接触点后,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使其减少释放神经递质,可影响突触结构的兴奋传递功能,进而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A不符合题意;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若释放后的神经递质被麻醉剂结合而不能发挥作用,也会影响突触的兴奋传递功能,进而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B不符合题意;C、癌细胞膜表面受体蛋白结构变化,会使神经细胞不能对其发挥作用,进而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C不符合题意;D、神经纤维不是两种细胞的接触点,D符合题意。故选D。4.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将会失明C.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D.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脏的活动密切相关【答案】B〖祥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析】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A正确;B、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不会失明,而是不能识别文字,B错误;C、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导致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C正确;D、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B。5.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的第一信使都是大分子物质,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为第二信使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导致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C.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D.人的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A〖祥解〗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详析】A、内环境中的第一信使不都是大分子物质,比如一些小分子神经递质也可以是第一信使,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通常是第一信使,A错误;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导致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D、人的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这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细胞合成了不同的受体蛋白,D正确。故选A。6.临床观察发现,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可引发血压升高、痉挛性腹痛等症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往往不受意识的支配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C.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心率和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血压升高和痉挛性腹痛D.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的症状【答案】C〖祥解〗一、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二、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析】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往往不受意识的支配,A正确;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B正确;C、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减弱,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维持需要人们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D正确。故选C。7.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胃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才能传到胰腺B.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属于体液调节C.胰腺细胞上同一受体既能识别神经递质,又能识别促胰液素D.分泌促胰液素的小肠黏膜和分泌胰液的胰腺均属于内分泌腺【答案】A〖祥解〗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详析】A、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属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胃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才能传到胰腺,A正确;B、体液调节需要通过体液传送信号分子,信号分子与特定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该过程没有经过体液传送,也没有体现促胰液素的作用结果,故不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C、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识别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的是胰腺细胞上的不同受体,C错误;D、促胰液素是激素,由内分泌细胞构成,而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酶,分泌的胰液需要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因此分泌胰液的胰腺不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故选A。8.甲状腺激素一方面能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来升高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能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B.激素G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仅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答案】B〖祥解〗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与机体内其他升血糖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详析】A、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也可激活肝脏中的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间接降低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A错误;B、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是通过体液运输实现,属于体液调节,激素需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激素G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仅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血糖浓度降低时,会通过调节作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血糖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D、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下丘脑也可以通过有关神经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D错误。故选B。9.支原体能够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引起多种疾病。粘附是成功侵入的关键先决条件,由支原体表面粘附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成。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与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的部分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相似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粘附等成功侵入各种类型的细胞是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支原体入侵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C.支原体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并由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病原体D.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支原体肺炎会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发症【答案】D〖祥解〗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等)、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3)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析】A、支原体通过粘附等成功侵入各种类型的细胞是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A错误;B、支原体入侵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错误;C、支原体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能将宿主细胞中的抗原暴露出来,进而通过抗体的作用消灭病原体,C错误;D、支原体能够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题中显示,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与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的部分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相似性,进而导致抗体攻击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因而支原体肺炎会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发症,D正确。故选D。10.抗体由C区和V区构成,其中C区可与体内多种细胞表面的C区受体(FcR)结合,V区则往往与外来抗原结合。有些抗体的V区可结合病毒的抗体,其C区若再与某些细胞的FcR结合,反而使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病毒如果通过ADE进入某些免疫细胞内,就可能逃避免疫攻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的V区与病毒表面的吸附蛋白结合,可能会引起ADE效应B.抗体的C区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不利于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病毒C.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某些抗体的C区结合在浆细胞的FcR有关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ADE侵入辅助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答案】D〖祥解〗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详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的V区与外来抗原结合,C区若再与某些细胞的FcR结合,才可能会引起ADE效应,A错误;B、抗体的C区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发挥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可以帮助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病毒,B错误;C、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某些抗体的C区结合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FcR有关,C错误;D、ADE使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ADE侵入辅助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D正确。故选D。1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有关。当人体受紧张、惊吓和焦虑等因素刺激时,交感神经可通过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等,引起血压升高,部分调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与心肌通过突触建立联系,心肌细胞由静息到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到负B.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高血压患者摄入较多盐,会增大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D.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加快心率【答案】A〖祥解〗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神经肌肉接头处通过突触联系,因此交感神经与心肌通过突触建立联系,心肌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膜内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A错误;B、题图可知,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血管紧张素II(激素)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神经递质),因此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确;C、高血压患者盐摄入过多,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进而导致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因此应注意低盐、清淡饮食,C正确;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作为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和靶器官发挥作用;作为神经递质只需要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相邻突触后膜上,D正确。故选A。12.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TRAb),包括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TSH)样作用的长效甲状腺激素(LATS)、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亦包括拮抗TSH作用或破坏TSH受体的TRA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内有LATS或TSI的患者的免疫自稳能力异常B.TRAb与TSH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TSH受体结合C.TRAb引起的疾病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均属于自身免疫病D.拮抗TSH作用的TRAb致病的患者伴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答案】C〖祥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详析】A、LATS或TSI属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无法起作用,这属于自身免疫病,因而患者的免疫自稳能力异常,A正确;B、TRAb与TSH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TSH受体结合,且能起到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作用,B正确;C、TRAb具有拮抗TSH作用或破坏TSH受体的作用,属于自身免疫病,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D、拮抗TSH作用的TRAb致病的患者表现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而患者伴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D正确。故选C。13.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会受到影响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从根本上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喷施赤霉菌培养液使水稻幼苗疯长的原因是培养液中含有植物激素赤霉素【答案】B〖祥解〗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详析】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受到影响,A错误;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延缓叶片衰老,B正确;C、植物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来讲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D、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D错误。故选B。14.下图是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已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B.赤霉素能够促进茎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生长素的分解,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C.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的原因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的纵向伸长D.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该图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图中赤霉素可以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氧化分解而使细胞内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生长素、赤霉素表现为协同关。生长素在高浓度条件下,促进乙烯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纵向伸长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生长素和乙烯是拮抗(相抗衡)关系。【详析】A、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二者在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B、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茎杆伸长的原因是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促进生长素的产生,进而实现了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产生实现了对细胞伸长的促进,B错误;C、由图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上升对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抑制,进而抑制细胞的纵向伸长,C正确;D、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进而可促进果实的成熟,这种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物质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C.生产啤酒时,赤霉素可以催化大麦种子中的淀粉D.用高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答案】D〖祥解〗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析】A、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类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但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A错误;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不同浓度处理组之间相互对照即可,B错误;C、生产啤酒时通常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因为赤霉素可诱导种子中淀粉酶的合成,进而催化种子中淀粉的水解,赤霉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D、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较单子叶植物敏感,故较高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某同学计划进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设置鸡肝匀浆、黄瓜匀浆、稀释的鸡蛋清三组进行对照实验B.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C.在各组中分别先滴加盐酸后滴加NaOH溶液并测定pHD.实验过程中用Na2SO4和NaHSO4配制pH为7的硫酸缓冲液【答案】B〖祥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原理是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详析】A、“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应设置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作为对照实验,A错误;B、该实验通过改变酸或碱的滴数来改变pH变化,因此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B正确;C、在各组中分别滴加HCl和NaOH溶液并测定pH,而不是先滴加盐酸后滴加NaOH溶液,C错误;D、实验过程中用Na2HPO4和NaH2PO4配制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D错误。故选B。17.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依赖于Ca2+内流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在突触前和突触后检测到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峰电位形成前后,先后开放Na+和K+通道B.突触前膜Ca2+通道的激活先于Na+通道的激活C.突触后膜产生峰电位是由Ca2+内流直接形成的D.缺乏Na+会降低骨骼肌的兴奋性,肌肉收缩减弱【答案】AD〖祥解〗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形成的主要原因为K+外流;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主要原因为Na+内流。【详析】A、突触前膜先后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和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即先开放Na+通道产生动作电位,后K+开放恢复为静息电位,A正确;B、由图可知,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先于Ca2+电流变化,说明Ca2+通道的激活后于Na+通道的激活,B错误;C、图中突触后膜峰电位的产生过程中Ca2+电流未发生变化,说明后膜峰电位不是直接由Ca2+内流形成的,C错误;D、缺乏Na+会导致神经元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因此会降低骨骼肌的兴奋性,肌肉收缩减弱,D正确。故选AD。18.醛固酮的分泌主要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瘤或肾上腺皮质异常增生造成的,患者表现为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吸收增强B.血钠含量降低可使肾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增加C.抗利尿激素增多与PP患者均可使细胞外液增多D.相比健康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的肾素分泌量会减少【答案】BD〖祥解〗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详析】A、由题意可知,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因此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转运异常,重吸收钠离子减少,而不是吸收Na+增强,A错误;B、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即肾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正确;C、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患PP的人会表现缺少醛固酮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而缺少醛固酮会导致钠离子重吸收减少,因此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机体通过多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因此会导致细胞外液的量减少,C错误;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瘤或肾上腺皮质异常增生造成的,患者表现为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量增加,由图可知,细胞外液量增加,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减少,D正确。故选BD。19.NK细胞、巨噬细胞都属先天免疫细胞,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速度非常迅速。NK细胞抗击肿瘤的功能更加突出,科学家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来增强NK细胞的功能最终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相关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图中A、B、C、D为相应细胞分泌的物质,甲、乙、丙、丁代表细胞。A.巨噬细胞、NK细胞无需识别病原体表面蛋白,从而迅速产生免疫应答B.激素B的受体分布在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细胞膜上C.甲、乙、丙、丁四种细胞中,只有丙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肾上腺皮质激素C和抗体D都能与NK细胞特异性结合【答案】BCD〖祥解〗由图可知,图中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为肾上腺皮质激素,D为抗体,甲为B细胞,乙为辅助性T细胞,丙为浆细胞,丁为记忆细胞。【详析】A、巨噬细胞、NK细胞需识别病原体表面蛋白,才能迅速产生免疫应答,A错误;B、由图可知,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受体分布在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细胞膜上,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B正确;C、甲(B细胞)、乙(辅助性T细胞)、丙(浆细胞)、丁(记忆细胞)四种细胞中,只有丙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正确;D、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C和抗体D都能与NK细胞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BCD。20.隐花色素可通过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的传导而发挥作用。利用野生型和无法合成隐花色素的突变型(CRY1突变型)拟南芥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注:MS为基本培养基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ABAB.一定浓度范围内,ABA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C.隐花色素能缓解ABA的抑制作用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光不是本实验的自变量,在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实验【答案】BC〖祥解〗该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图中显示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添加不同浓度ABA的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详析】A、由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ABA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A错误;B、由图可知,随着ABA浓度的增加,野生型和突变型种子的萌发率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范围内,ABA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B正确;C、脱落酸处理的条件下,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高于突变型,而突变型无法合成隐花色素,因此可知隐花色素能缓解ABA的抑制作用提高种子的萌发率,C正确;D、已知隐花色素可通过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的传导而发挥作用,因此本实验虽然光是无关变量,但均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才能使隐花色素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另外,人体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不同器官中存在很大的差异。(1)脑脊液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为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脑组织水肿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功能,所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维持______。(3)在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的器官内,组织液中有差别的成分是______。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不同器官内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属于②.双向(2)①.脑外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②.内环境中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①.离子、蛋白质②.不同器官行使的功能不同,需要的物质不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祥解〗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小问1详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属于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因而脑脊液与和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也是双向的。【小问2详析】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脑脊液增多,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脑组织水肿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功能,进而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因此维持内环境稳态实质是维持内环境中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小问3详析】在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的器官内,会导致组织液中离子、蛋白质的成分有差异。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是由于不同器官担负的功能不同,进而需要相应的器官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从本质上讲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的原因是不同器官行使的功能不同,需要的物质不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22.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在人体内的合成、储存、释放和摄取的途径如图所示。(1)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包括______两部分。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神经元起着辅助作用,具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多种功能。(2)谷氨酸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后,储存在______(填结构)中。释放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其转移途径是______。(3)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涨破,原因是______。若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上述病症,则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①.脑和脊髓②.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2)①.突触小泡②.被EAAT转运,在神经胶质细胞内转化为谷氨酰胺,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储藏在突触小泡中(3)①.Na+过度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渗透压升高,引起吸水增多②.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EAAT转运谷氨酸〖祥解〗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中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着神经递质,受到刺激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经过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者胞体膜),而突触后膜上有相应神经递质对应的受体,可以与神经递质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二、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会引起下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灭活,若某些原因造成神经递质不能分解,则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小问1详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脑干等)和脊髓两部分。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神经元起着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小问2详析】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据图可知,释放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被胶质细胞膜上和突触前神经元上的EAAT转运,其在神经胶质细胞内转化为谷氨酰胺,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则储藏在突触小泡中,可参与下一次的兴奋传递。【小问3详析】突触间隙中谷氨酸(兴奋性神经递质)积累过多会持续作用,引起突触后膜的Na+过度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吸水增多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涨破。若想避免此现象,可以减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含量或抑制其在突触后膜发挥作用,故可通过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或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或促进EAAT转运谷氨酸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上述病症。23.拟南芥中的光敏色素会感受光信号,在受到光刺激时,光敏色素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植物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在拟南芥的幼根中,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根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地上部分,地上部分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然后根尖的生长素再通过皮层回流。在幼根的中柱和皮层细胞中,无论生长素以什么方式进入细胞,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见图1。将拟南芥横放后,其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感受到重力信号,细胞内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通过一系列调控使根向地生长,见图2。(1)光敏色素是一类______(化学本质),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包括:______、传导信号、发生反应三个过程。(2)生长素被认定为是一种植物激素的原因是:______。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______。生长素是由______经过一系列转化而来的。(3)图1中,生长素在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的原因是______。(4)据图分析,拟南芥横放后,由于______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向地弯曲生长。【答案】(1)①.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②.感受信号(2)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②.生长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③.色氨酸(3)生长素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运出细胞,而PIN蛋白只位于细胞靠近根尖的一侧(4)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使位于细胞膜上的PIN蛋白的分布发生了变化,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根的近地侧运输〖祥解〗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所以要不断的穿过构成中柱的细胞才能到达根尖,即不断的进细胞、出细胞,向下运输。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所以推测将生长素运输载体PIN蛋白位于细胞靠近根尖的一侧,而其他部位没有该载体分布。【小问1详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能感受光信号,进而对植物生长发育做出调节,即光作为一种信号,能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小问2详析】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因而被称为植物激素,即生长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生长素是信息分子,作用后即被灭活,因此,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而来的。【小问3详析】细胞内的生长素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的PIN蛋白,而PIN蛋白只位于中柱细胞细胞靠根尖的一侧,因此,生长素在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小问4详析】拟南芥横放后,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感受到重力信号,细胞内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使位于细胞膜上的PIN蛋白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进而使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根的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同时由于根对生长素反应较敏感,因而根近地侧细胞伸长受到抑制,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细胞生长较快,因而根向地弯曲生长。24.肠促胰素是由肠道分泌的一类物质,主要有GIP和GLP-1。正常人在进餐后,肠促胰素开始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受损,主要表现为进餐后GLP-1浓度升高幅度较正常人有所减小。GLP-1的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1)由图可知,GLP-1可作为______起作用,参与消化道接受刺激到产生饱腹感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有______。正常人在进餐后,开始分泌肠促胰素的意义在于______。(2)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注射GLP-1类似物过多导致血糖降低的过程,胰岛B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量逐渐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从而导致______,使得GLP-1的胞内信号转导的促进作用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由此可见,与注射胰岛素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注射GLP-1类似物的优点在于______。(3)为进一步探究GLP-1的降血糖机制,请设计实验探究GLP-1类似物是否通过影响糖尿病大鼠的胰岛B细胞数量来起作用。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实验材料及试剂:生长状态相似的正常大鼠若干(A)、STZ(低剂量STZ能少量破坏胰岛B细胞)、生理盐水、GLP-1类似物等【答案】(1)①.神经递质、激素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③.促胰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因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2)①.减少②.细胞呼吸减慢,细胞中ATP浓度降低③.能避免因药量过多引发低血糖症状(3)将A平均分成三组,向1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向2、3组分别注射适量等量的STZ后,再向2组注射适量的GLP-1类似物、3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每次实验前后胰岛B细胞数量和血糖浓度〖祥解〗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发现,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相抗衡。【小问1详析】由图可知,肠道细胞分泌的GLP-1可随体液传送到达胰岛B细胞,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做出调节,同时PPG释放的GLP-1还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进而对机体的做出调节,可见参与消化道接受刺激到产生饱腹感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正常人在进餐后,机体开始分泌肠促胰素,促胰素随着体液的传送到达胰腺起作用,促进胰液的分泌,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进而促进肠道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因而有利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小问2详析】题意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受损,表现为进餐后GLP-1浓度低于正常人,给Ⅱ型糖尿病患者注射GLP-1类似物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若注射过多,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因而会导致血糖降低,因而胰岛B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呼吸减慢,细胞中ATP浓度降低,使得GLP-1的胞内信号转导的促进作用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由此可见,与注射胰岛素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注射GLP-1类似物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因药量过多引发低血糖症状,进而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小问3详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GLP-1类似物是否通过影响糖尿病大鼠的胰岛B细胞数量来起降血糖作用的。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GLP-1类似物,因变量是血糖浓度以及胰岛B细胞的数量。这实验设计思路如下:生长状态相似的正常大鼠若干分成三组,向1组(正常对照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向2、3组分别注射适量等量的STZ后(其目的是获得糖尿病鼠),再向2组注射适量的GLP-1类似物(患病实验组)、3组(患病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后将三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检测各组大鼠每次实验前后胰岛B细胞数量和血糖浓度。25.肿瘤细胞可产生一种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从而抑制T细胞的识别,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应用于癌症治疗,其机理如图1所示。Taltirelin(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我国科学家将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疗法应用于癌症治疗。(1)在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在______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细胞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定抗原。(2)免疫检查分子抗体是以______为抗原制备的。据图1可知,解除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原理是______。(3)科学家为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设置4组肿瘤小鼠进行实验,分别用4种溶液处理后检测肿瘤体积,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______。据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4)检测发现T细胞可表达TRH受体,树突状细胞(DC)可表达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推测Tal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可能是;①______,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②Tal能促进TSH的释放,______,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答案】(1)①.辅助性T细胞②.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2)①.免疫检查分子②.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与免疫检查分子结合,阻断肿瘤细胞表达的配体与T细胞免疫检查分子的结合(3)①.作为对照组②.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都有抗肿瘤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抗肿瘤效果(4)①.Tal与T细胞表面的TRH受体结合②.TSH作用于DC(上的TSH受体)〖祥解〗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析】在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中心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即细胞毒性T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定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引起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起到免疫监视的作用。【小问2详析】肿瘤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了T细胞的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作用是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结合。以免疫检查分子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提高了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小问3详析】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设计了四组实验,其中设置缓冲液组作为对照组,用于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据图2可知,与缓冲液组相比,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Tal组和Tal+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都有所减小,其中Tal+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故得出结论: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都有抗肿瘤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抗肿瘤效果。【小问4详析】①因为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且已知T细胞表达TRH受体,所以推测Tal可能与该受体结合,即Tal与T细胞表面的TRH受体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②依据题干信息,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通过分级调节,Tal可以促进TSH的作用,已知DC表达TSH受体,所以推测TSH作用于DC细胞上的受体,综上,Tal能促进TSH作用于DC细胞上的受体,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B.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原尿中水的重吸收都发生在内环境中C.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答案】C〖祥解〗一、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二、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和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析】A、由于机体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因此,在人体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即使外部环境经常变化,机体的内环境也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在消化道,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也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而是发生在肾小囊腔内,该处的原尿不再属于内环境,B错误;C、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同时也需要免疫调节的参与,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故选C。2.如表为人体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成分及其含量/(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005.0025.001.50103.006.0016.00③147.004.001.251.00114.007.501.00④10.00140.002.5010.3525.00—47.00A.②属于血浆,其pH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其中的Na+、Cl-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可维持正常形态【答案】A〖祥解〗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详析】A、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根据④内钾离子含量最高,可知④是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血浆pH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其中的HCO3-、H2CO3等缓冲物质有关,A错误;B、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③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以保证其渗透压,C正确;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可维持正常形态,D正确。故选A。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刺激神经细胞向肿瘤浸润,而这种浸润又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将含有麻醉剂的纳米颗粒作用于癌变组织和神经元的接触点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据此分析,该麻醉剂的作用机制不可能是()A.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使其减少释放神经递质B.与释放后的神经递质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使其结构变化D.作用于神经纤维,阻止其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答案】D〖祥解〗由题意可知,癌细胞刺激神经细胞向肿瘤浸润,而这种浸润又刺激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说明麻醉剂可能通过作用与突触或神经递质或相关受体发挥作用。【详析】A、将含有麻醉剂的纳米颗粒作用于癌变组织和神经元的接触点后,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使其减少释放神经递质,可影响突触结构的兴奋传递功能,进而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A不符合题意;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若释放后的神经递质被麻醉剂结合而不能发挥作用,也会影响突触的兴奋传递功能,进而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B不符合题意;C、癌细胞膜表面受体蛋白结构变化,会使神经细胞不能对其发挥作用,进而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显著减缓,C不符合题意;D、神经纤维不是两种细胞的接触点,D符合题意。故选D。4.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将会失明C.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D.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脏的活动密切相关【答案】B〖祥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析】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A正确;B、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不会失明,而是不能识别文字,B错误;C、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导致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C正确;D、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B。5.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的第一信使都是大分子物质,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为第二信使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导致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C.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D.人的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A〖祥解〗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详析】A、内环境中的第一信使不都是大分子物质,比如一些小分子神经递质也可以是第一信使,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通常是第一信使,A错误;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导致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D、人的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这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细胞合成了不同的受体蛋白,D正确。故选A。6.临床观察发现,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可引发血压升高、痉挛性腹痛等症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往往不受意识的支配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C.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心率和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血压升高和痉挛性腹痛D.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的症状【答案】C〖祥解〗一、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二、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析】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往往不受意识的支配,A正确;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B正确;C、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减弱,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维持需要人们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D正确。故选C。7.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胃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才能传到胰腺B.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属于体液调节C.胰腺细胞上同一受体既能识别神经递质,又能识别促胰液素D.分泌促胰液素的小肠黏膜和分泌胰液的胰腺均属于内分泌腺【答案】A〖祥解〗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详析】A、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属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胃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才能传到胰腺,A正确;B、体液调节需要通过体液传送信号分子,信号分子与特定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该过程没有经过体液传送,也没有体现促胰液素的作用结果,故不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C、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识别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的是胰腺细胞上的不同受体,C错误;D、促胰液素是激素,由内分泌细胞构成,而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酶,分泌的胰液需要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因此分泌胰液的胰腺不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故选A。8.甲状腺激素一方面能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来升高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能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B.激素G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仅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答案】B〖祥解〗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与机体内其他升血糖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详析】A、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也可激活肝脏中的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间接降低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A错误;B、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是通过体液运输实现,属于体液调节,激素需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激素G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仅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血糖浓度降低时,会通过调节作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血糖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D、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下丘脑也可以通过有关神经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D错误。故选B。9.支原体能够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引起多种疾病。粘附是成功侵入的关键先决条件,由支原体表面粘附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成。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与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的部分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相似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粘附等成功侵入各种类型的细胞是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支原体入侵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C.支原体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并由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病原体D.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支原体肺炎会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发症【答案】D〖祥解〗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等)、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3)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析】A、支原体通过粘附等成功侵入各种类型的细胞是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A错误;B、支原体入侵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错误;C、支原体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能将宿主细胞中的抗原暴露出来,进而通过抗体的作用消灭病原体,C错误;D、支原体能够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题中显示,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与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的部分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相似性,进而导致抗体攻击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因而支原体肺炎会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发症,D正确。故选D。10.抗体由C区和V区构成,其中C区可与体内多种细胞表面的C区受体(FcR)结合,V区则往往与外来抗原结合。有些抗体的V区可结合病毒的抗体,其C区若再与某些细胞的FcR结合,反而使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病毒如果通过ADE进入某些免疫细胞内,就可能逃避免疫攻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的V区与病毒表面的吸附蛋白结合,可能会引起ADE效应B.抗体的C区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不利于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病毒C.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某些抗体的C区结合在浆细胞的FcR有关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ADE侵入辅助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答案】D〖祥解〗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详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的V区与外来抗原结合,C区若再与某些细胞的FcR结合,才可能会引起ADE效应,A错误;B、抗体的C区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发挥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可以帮助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病毒,B错误;C、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某些抗体的C区结合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FcR有关,C错误;D、ADE使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ADE侵入辅助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D正确。故选D。1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有关。当人体受紧张、惊吓和焦虑等因素刺激时,交感神经可通过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等,引起血压升高,部分调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与心肌通过突触建立联系,心肌细胞由静息到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到负B.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高血压患者摄入较多盐,会增大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D.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加快心率【答案】A〖祥解〗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神经肌肉接头处通过突触联系,因此交感神经与心肌通过突触建立联系,心肌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膜内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A错误;B、题图可知,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血管紧张素II(激素)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神经递质),因此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确;C、高血压患者盐摄入过多,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进而导致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因此应注意低盐、清淡饮食,C正确;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作为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和靶器官发挥作用;作为神经递质只需要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相邻突触后膜上,D正确。故选A。12.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TRAb),包括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TSH)样作用的长效甲状腺激素(LATS)、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亦包括拮抗TSH作用或破坏TSH受体的TRA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内有LATS或TSI的患者的免疫自稳能力异常B.TRAb与TSH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TSH受体结合C.TRAb引起的疾病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均属于自身免疫病D.拮抗TSH作用的TRAb致病的患者伴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答案】C〖祥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详析】A、LATS或TSI属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无法起作用,这属于自身免疫病,因而患者的免疫自稳能力异常,A正确;B、TRAb与TSH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TSH受体结合,且能起到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作用,B正确;C、TRAb具有拮抗TSH作用或破坏TSH受体的作用,属于自身免疫病,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D、拮抗TSH作用的TRAb致病的患者表现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而患者伴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D正确。故选C。13.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