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_第1页
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_第2页
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_第3页
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_第4页
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TOC\o"1-2"\h\u2518第一章概述 3106341.1监控系统建设背景 338931.2监控系统建设目标 3128811.3监控系统建设原则 39556第二章需求分析 4279642.1业务需求分析 4207012.2技术需求分析 4228742.3用户需求分析 513683第三章系统设计 5208413.1系统架构设计 5312193.2功能模块设计 690933.3数据库设计 613300第四章系统开发 7141154.1开发环境搭建 7154394.2关键技术实现 7153794.3系统测试 77328第五章系统部署 8292775.1部署策略制定 815775.2部署实施 9230895.3部署验证 91151第六章运维管理 9215826.1监控系统运维流程 9294156.1.1系统部署 10159976.1.2系统监控 10126196.1.3故障处理 10135956.1.4系统优化 10159236.2运维团队建设 10106956.2.1人员配置 11177006.2.2培训与认证 11165606.2.3团队协作 11279856.3运维工具选型 11125646.3.1功能需求 11211256.3.2系统兼容性 1127986.3.3扩展性 1188796.3.4成本效益 1248416.3.5技术支持 1227767第七章安全防护 12120447.1安全风险分析 12204147.1.1系统漏洞风险 12291267.1.2数据安全风险 1217977.1.3网络攻击风险 12323117.1.4设备故障风险 12145937.2安全防护策略 1261287.2.1安全设计策略 12153437.2.2安全防护技术 133807.2.3安全管理制度 131007.3安全防护实施 13103557.3.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3183397.3.2安全防护方案制定 13212247.3.3安全防护措施落实 13107027.3.4安全防护效果评估 1324936第八章功能优化 13210968.1功能评估 1345908.1.1评估指标选取 14199618.1.2数据采集与分析 14213648.1.3功能基线建立 14230058.2优化策略制定 14304728.2.1系统架构优化 14285468.2.2软件功能优化 14129458.2.3硬件功能优化 14201308.3优化实施与评估 14191058.3.1优化方案实施 1497888.3.2优化效果评估 1592338.3.3持续优化 1514933第九章故障处理 15172039.1故障分类与分级 1553229.1.1故障分类 15117449.1.2故障分级 154489.2故障处理流程 1537579.2.1故障发觉 16236619.2.2故障确认 16110179.2.3故障定位 1659689.2.4故障处理 1628399.3故障处理工具与技巧 167949.3.1故障处理工具 16270039.3.2故障处理技巧 1712745第十章项目管理与评估 172930410.1项目管理流程 173272010.1.1项目启动 172177410.1.2项目规划 172335310.1.3项目执行 173224810.1.4项目验收 182487210.2项目评估方法 182144110.2.1经济效益评估 182769110.2.2技术评估 181747410.2.3社会效益评估 181694210.2.4管理评估 181414910.3项目总结与改进 181820410.3.1项目总结 182231610.3.2项目改进 18第一章概述1.1监控系统建设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IT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应运而生。我国IT运维服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传统的运维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为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实现运维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纷纷开始摸索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1.2监控系统建设目标本章节主要阐述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旨在为我国IT运维服务行业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监控手段。监控系统建设目标如下:(1)实时监控:实现对IT系统的实时监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及时发觉并处理故障。(2)故障预警:通过数据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警,提前采取预防措施。(3)自动化运维:通过智能化的运维工具,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提高运维效率。(4)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系统运行规律,为运维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安全可靠:保证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1.3监控系统建设原则为保证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果,以下原则应予以遵循:(1)实用性原则:监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满足企业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设计和浪费。(2)先进性原则:监控系统应采用先进的technologies,保证系统的技术领先性。(3)可扩展性原则:监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适应企业业务发展和技术更新。(4)易用性原则:监控系统应易于操作和维护,降低运维人员的学习成本。(5)安全性原则:监控系统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6)经济性原则:监控系统建设应考虑成本效益,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平衡。通过遵循以上原则,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高运维效率,保障业务稳定运行。第二章需求分析2.1业务需求分析在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中,业务需求分析是首要环节。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我们得出以下业务需求:(1)实时监控: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控IT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故障预警:系统应具备故障预警功能,当检测到设备运行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通知运维人员处理。(3)故障定位: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为运维人员提供故障处理的依据。(4)故障分析:系统应对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运维人员提供故障解决方案。(5)运维管理:系统应具备运维管理功能,包括运维任务分配、运维进度跟踪、运维成果评估等。2.2技术需求分析在技术需求方面,智能监控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高可用性:系统应具备高可用性,保证在设备故障情况下,监控系统仍能正常运行。(2)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新设备的接入和监控。(3)兼容性:系统应与现有IT设备、系统兼容,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性。(4)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5)易用性: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降低运维人员的学习成本。2.3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是保证系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关键。以下为用户需求:(1)实时监控:用户希望系统能够实时展示设备运行状态,便于发觉异常。(2)故障预警:用户希望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故障警报,缩短故障处理时间。(3)故障定位:用户希望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故障部位,提高故障处理效率。(4)故障分析: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提供故障原因分析,为故障处理提供有力支持。(5)运维管理:用户希望系统能够简化运维管理流程,提高运维效率。(6)数据统计与报表: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提供设备运行数据统计和报表功能,便于分析设备运行状况。(7)个性化定制: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支持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监控需求。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架构设计在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系统架构设计是的一环。本系统采用了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1)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数据源(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收集原始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协议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转换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存储。(3)数据存储层: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便于长期保存和快速查询。(4)业务逻辑层: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如数据监控、故障诊断、功能优化等。(5)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配置、数据查询、报告等操作。3.2功能模块设计根据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种数据源收集原始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协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转换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存储。(3)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便于长期保存和快速查询。(4)数据监控模块:实时监控IT运维服务行业的关键指标,如服务器负载、网络延迟、存储空间等,并监控报表。(5)故障诊断模块:对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定位和诊断,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6)功能优化模块: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提供功能优化建议,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7)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3.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本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存储和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以下是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1)数据表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索引等。(2)数据关系设计:明确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并建立相应的关联字段。(3)数据约束设计: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设置合理的数据约束,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4)数据安全设计:考虑数据安全风险,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5)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保证数据在意外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四章系统开发4.1开发环境搭建在进行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稳定且高效的开发环境。开发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1)硬件环境: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2)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操作系统选择符合项目需求的Linux或Windows系统;数据库选择MySQL、Oracle等;中间件选择Tomcat、WebLogic等。(3)网络环境:保证网络稳定可靠,提供足够的带宽,以满足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的需求。4.2关键技术实现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以下关键技术是实现智能监控系统的关键:(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分布式数据采集技术,对IT运维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功能数据等。通过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等技术,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存储与检索: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如Hadoop、HBase等,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高效检索。(3)数据分析与挖掘: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运维决策提供支持。(4)智能报警与通知:通过设置阈值、规则等,实现智能报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报警通知,提高运维效率。(5)可视化展示: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监控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便于运维人员快速了解系统运行状况。4.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保证监控系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测试:(1)功能测试:检查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等场景下的功能表现,保证系统稳定可靠。(3)安全测试:检查系统在各种安全攻击手段下的安全性,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4)兼容性测试:验证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环境下的兼容性。(5)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系统,观察系统是否出现内存泄漏、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通过以上测试,保证智能监控系统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达到预期的功能和功能要求。第五章系统部署5.1部署策略制定在进行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部署策略。部署策略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系统安全:在部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监控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2)高效稳定:部署策略应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和运维成本。(3)灵活扩展:监控系统需具备较强的扩展性,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4)易于维护:部署策略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具体部署策略如下:(1)硬件设备部署: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2)软件部署: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监控软件等。(3)网络部署:合理规划网络结构,保证监控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安全防护。(4)数据存储部署:根据数据量、数据类型和存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5)系统安全部署: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性。5.2部署实施在部署策略制定完成后,进行部署实施。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硬件设备安装:按照设计方案,安装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2)软件安装与配置: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监控软件等,并进行相关配置。(3)网络配置:根据网络部署方案,配置网络设备,保证网络通畅。(4)数据库迁移与备份:将现有数据迁移至新系统,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5)系统安全设置: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6)系统测试与调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5.3部署验证系统部署完成后,需进行部署验证,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部署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功能验证:检查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包括监控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示等。(2)功能验证:测试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情况下的功能表现,保证系统稳定可靠。(3)安全验证:检查系统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4)可靠性验证:对系统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验证系统的可靠性。(5)可维护性验证:检查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否方便,提高运维效率。通过以上部署验证,保证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业务需求,为企业的运维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运维管理6.1监控系统运维流程监控系统运维流程是保证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监控系统运维流程的详细阐述:6.1.1系统部署监控系统部署前,需对系统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进行充分评估,保证系统稳定可靠。部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安装监控软件及硬件设备;(2)配置监控系统参数,包括数据采集、报警阈值设置等;(3)集成第三方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交互;(4)对监控系统进行测试,保证各项功能正常运行。6.1.2系统监控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实时关注以下方面:(1)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采集准确、完整;(2)报警处理:对异常数据进行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3)功能分析:对系统功能进行实时分析,发觉潜在问题;(4)日志管理:记录系统运行日志,便于故障排查。6.1.3故障处理当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启动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报修:发觉故障后,及时向上级报告;(2)故障定位:通过日志、监控数据等信息,定位故障原因;(3)故障排除: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4)故障总结:总结故障原因及处理过程,优化监控系统。6.1.4系统优化为提高监控系统功能,应定期进行以下优化工作:(1)参数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监控参数;(2)硬件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升级硬件设备;(3)软件更新:关注监控系统软件版本更新,及时进行升级;(4)系统整合:整合现有监控系统,提高运维效率。6.2运维团队建设运维团队是监控系统运维工作的主体,其建设。6.2.1人员配置运维团队应具备以下人员:(1)系统管理员:负责监控系统部署、维护及优化;(2)数据分析师:负责数据分析、功能优化;(3)故障处理工程师:负责故障处理、系统恢复;(4)安全工程师:负责系统安全防护。6.2.2培训与认证运维团队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以下培训内容:(1)监控系统原理及操作;(2)故障处理方法及技巧;(3)系统安全防护策略;(4)最新技术动态。同时鼓励团队成员参加相关认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6.2.3团队协作运维团队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高效开展:(1)制定运维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沟通效率;(3)定期召开团队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工作流程。6.3运维工具选型运维工具是监控系统运维工作的重要辅段。以下为运维工具选型的关键因素:6.3.1功能需求根据监控系统运维需求,选择具备以下功能的工具:(1)数据采集与展示:支持多种数据源接入,实时展示监控数据;(2)报警通知:支持多种报警方式,如短信、邮件等;(3)功能分析:提供系统功能分析报告,便于发觉潜在问题;(4)故障处理:支持故障排查、定位及恢复。6.3.2系统兼容性选择与现有监控系统兼容的工具,保证系统正常运行。6.3.3扩展性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选择具备良好扩展性的运维工具。6.3.4成本效益综合比较运维工具的功能、价格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6.3.5技术支持选择具备良好技术支持的运维工具,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与指导。第七章安全防护7.1安全风险分析7.1.1系统漏洞风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运维服务行业的智能监控系统日益复杂,系统漏洞成为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系统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因此,对系统漏洞的风险分析。7.1.2数据安全风险智能监控系统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用户信息、系统日志等。数据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丢失等。一旦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将直接影响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7.1.3网络攻击风险智能监控系统通常与互联网相连,容易遭受网络攻击。网络攻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DDoS攻击、端口扫描、SQL注入等。这些攻击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7.1.4设备故障风险智能监控系统中的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可能因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原因导致安全风险。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监控系统失效,影响运维服务的质量。7.2安全防护策略7.2.1安全设计策略在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安全可靠的架构设计,降低系统漏洞风险;(2)采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3)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7.2.2安全防护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应采用以下安全防护技术:(1)防火墙:部署防火墙,对内外网络进行隔离,防止非法访问;(2)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3)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保证安全事件的追溯性;(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保证数据安全。7.2.3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1)制定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和要求;(2)设立安全管理组织,负责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3)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7.3安全防护实施7.3.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在实施安全防护前,应对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明确系统的安全风险点,为后续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7.3.2安全防护方案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方案,包括安全设计、安全防护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实施。7.3.3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在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按照安全防护方案,逐一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7.3.4安全防护效果评估在安全防护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新的安全风险,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防护策略。第八章功能优化8.1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满足预设的功能要求。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评估指标选取在功能评估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评估指标。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资源利用率、并发用户数等。评估指标的选取应结合系统特点和业务需求,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8.1.2数据采集与分析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功能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系统功能现状,找出潜在的功能瓶颈。8.1.3功能基线建立在系统上线前,需建立功能基线,作为后续功能优化的参考依据。功能基线应包括各类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表现。8.2优化策略制定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提高系统功能。8.2.1系统架构优化针对系统架构层面的功能瓶颈,优化策略包括:模块划分、组件解耦、分布式部署、负载均衡等。8.2.2软件功能优化针对软件层面的功能瓶颈,优化策略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缓存策略、线程池管理等。8.2.3硬件功能优化针对硬件层面的功能瓶颈,优化策略包括:服务器升级、存储优化、网络优化等。8.3优化实施与评估优化实施与评估是功能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保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8.3.1优化方案实施根据制定的优化策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优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2)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3)优化效果的实时监控。8.3.2优化效果评估在优化方案实施后,需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以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内容包括:(1)优化后的功能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是否得到提升;(3)优化措施是否具备可持续性。8.3.3持续优化功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进行功能评估,发觉新的功能瓶颈;(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策略;(3)不断迭代优化方案,提升系统功能。第九章故障处理9.1故障分类与分级9.1.1故障分类在IT运维服务行业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中,故障分类是故障处理的基础。根据故障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可以将故障分为以下几类:(1)硬件故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故障。(2)软件故障: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程序等软件的故障。(3)网络故障:包括网络连接、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协议等方面的故障。(4)配置故障:包括系统配置、网络配置、应用配置等方面的故障。(5)人为故障:包括误操作、错误配置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9.1.2故障分级根据故障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可以将故障分为以下几级:(1)一级故障:严重影响业务,导致业务中断或严重降低业务功能。(2)二级故障:对业务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3)三级故障:对业务影响较小,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9.2故障处理流程9.2.1故障发觉故障发觉是故障处理的第一步,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故障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故障发觉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故障监控:对关键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2)故障报警:当监控到故障时,系统自动向运维人员发送报警信息。9.2.2故障确认故障确认是故障处理的第二步,对报警信息进行核实,确认故障发生。故障确认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报警信息分析:分析报警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级别。(2)故障现场调查:对故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故障原因。9.2.3故障定位故障定位是故障处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故障现象和相关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故障定位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系统日志分析:查看系统日志,寻找故障发生的线索。(2)故障现象复现:模拟故障现象,验证故障原因。(3)故障原因分析:结合故障现象和相关日志,分析故障原因。9.2.4故障处理故障处理是故障处理的最终环节,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故障。故障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临时措施:采取临时措施,保障业务正常运行。(2)故障修复:针对故障原因,采取修复措施。(3)故障总结:总结故障处理经验,完善故障处理流程。9.3故障处理工具与技巧9.3.1故障处理工具在故障处理过程中,以下工具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1)日志分析工具:如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日志分析系统,方便运维人员查看和分析系统日志。(2)网络诊断工具:如Wireshark、tcpdump等,用于分析网络数据包,定位网络故障。(3)系统监控工具:如Nagios、Zabbix等,用于实时监控系统和设备状态。(4)配置管理工具:如Puppet、Ansible等,用于自动化部署和配置管理。9.3.2故障处理技巧以下技巧可以帮助运维人员提高故障处理效率:(1)快速定位故障:通过分析报警信息和系统日志,迅速确定故障类型和级别。(2)故障现象复现:模拟故障现象,验证故障原因。(3)历史故障查询:查询历史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