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调研报告编写手册_第1页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编写手册_第2页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编写手册_第3页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编写手册_第4页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编写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编写手册TOC\o"1-2"\h\u18496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方法、报告结构安排。 325996第二章三农问题现状分析: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包括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321360第三章三农问题原因分析:探讨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325307第四章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与措施: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327139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发觉,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312871第二章三农问题概述 316542.1农业发展现状 3287712.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304302.1.2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3285682.1.3农业绿色发展 356552.2农村社会经济状况 443552.2.1农村经济发展 4132402.2.2农村劳动力转移 4135992.2.3农村社会事业 4185632.3农民生活水平与问题 428102.3.1农民收入水平 4172482.3.2农村消费水平 4311662.3.3农村公共服务 5233342.3.4农村社会治理 532725第三章农业现代化问题 5296353.1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 531738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229093.3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 614317第四章农村土地问题 6274914.1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724684.2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7220574.3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718225第五章农村经济组织与发展 8192045.1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8273205.2农村企业与小微企业 8149145.3农村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 928453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60566.1农村交通与物流 9295736.1.1引言 979176.1.2农村交通现状 9251316.1.3农村交通问题分析 101906.1.4农村交通改进措施 105266.2农村水利与水电 10259056.2.1引言 10194586.2.2农村水利现状 10221676.2.3农村水利问题分析 10273136.2.4农村水利改进措施 1066.3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11172926.3.1引言 11176896.3.2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1161506.3.3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1193916.3.4农村公共服务改进措施 112516第七章农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1199117.1农村教育发展状况 11250987.1.1概述 11218347.1.2发展成果 12149277.1.3存在问题 129297.2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12247017.2.1概述 12311427.2.2劳动力转移现状 12205787.2.3就业状况 1244077.3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 13154967.3.1概述 13313167.3.2人才引进现状 1397657.3.3人才培养措施 1317860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13178278.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346098.1.1基本概述 13205838.1.2农村基层组织的内涵与功能 14216098.1.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14198948.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4186918.2.1基本概述 14317308.2.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与原则 1495598.2.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1442228.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5202738.3.1基本概述 15123038.3.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现状 1577458.3.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 1510803第九章农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5102329.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567339.1.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5202429.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5249369.1.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16237239.2农村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16183039.2.1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6222359.2.2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6184829.2.3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措施 16105239.3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摸索 17281649.3.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753919.3.2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7308609.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7221209.3.4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711595第十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73147410.1研究结论与发觉 172866610.2政策建议与措施 181435810.3研究展望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18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方法、报告结构安排。第二章三农问题现状分析: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包括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第三章三农问题原因分析:探讨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第四章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与措施: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发觉,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第二章三农问题概述2.1农业发展现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以下从几个方面概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2.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进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粮食生产逐渐向优势产区集中,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日益完善。2.1.2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为农业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1.3农业绿色发展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加强,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扩大。2.2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是衡量三农问题的重要指标。以下从几个方面概述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2.2.1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农村市场活力逐步释放,农村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2.2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2.2.3农村社会事业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迅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2.3农民生活水平与问题农民生活水平是衡量三农问题的核心指标。以下从几个方面概述当前我国农民生活水平及存在的问题:2.3.1农民收入水平我国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多渠道收入来源不断丰富,农民收入结构逐渐优化。但是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增收压力依然存在。2.3.2农村消费水平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优化,消费需求逐步扩大。但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农村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2.3.3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仍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3.4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法治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农村社会稳定和和谐程度有待提高。同时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和改革任务艰巨。第三章农业现代化问题3.1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农业科技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各级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推广等服务,提高了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业参与度较低,导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不足,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地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民需求。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作物结构优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国粮食作物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稻米、专用小麦等高品质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经济作物发展迅速。我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迅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3)畜牧业和渔业比重上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畜牧业和渔业比重逐年上升。但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以下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仍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业产值较低。(2)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产后加工、储藏、物流等环节发展滞后,影响了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3)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导致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3.3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取得了以下成果:(1)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农业产后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产后加工能力逐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完善,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3)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地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提升。但是我国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仍面临以下问题:(1)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链中的产后加工、储藏、物流等环节发展滞后,制约了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提升。(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是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3)农业产业链融资难题。农业产业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影响了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提升。第四章农村土地问题4.1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在改革过程中,要明确界定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经营权,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面的权益。(2)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合理确定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征收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功能不降低。4.2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关键环节:(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值。(4)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监管。保证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经营,防止非农化、非粮化现象。4.3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以下是在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全面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2)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提高耕地利用效益,保证粮食安全。(3)推广节约用地技术。提高农村居民节约用地意识,推广节地技术,降低土地资源消耗。(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五章农村经济组织与发展5.1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具有明显的互助合作性质,旨在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村合作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业务,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信用合作社以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为农民提供贷款、存款、结算等服务;农村供销合作社以农产品流通为主要业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则是指农民在自愿、互助、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目的,按照章程进行组织、管理和经营的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某一农产品或产业为主导,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协会以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市场开拓等为主要内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5.2农村企业与小微企业农村企业与小微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企业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旅游企业、农村电商企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旅游企业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电商企业则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小微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活跃分子,具有经营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小微企业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小微企业等。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农村个体工商户以个体经营为主,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农村小微企业则以农村市场为导向,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5.3农村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题、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提供政策性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农村商业银行以服务农村、农民、农业为己任,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农村信用合作社则侧重于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农村保险等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创新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关键。我国农村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电商金融服务、农村光伏扶贫贷款等。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等。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1农村交通与物流6.1.1引言农村交通与物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关键作用。本节主要对农村交通与物流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调研分析。6.1.2农村交通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交通需求也日益增长,部分地区农村交通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2)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不足,农民出行不便;(3)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较高。6.1.3农村交通问题分析农村交通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交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2)农村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3)农村交通管理体制不健全。6.1.4农村交通改进措施针对农村交通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大农村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公路等级;(2)优化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3)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6.2农村水利与水电6.2.1引言农村水利与水电设施是保障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本节主要对农村水利与水电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调研分析。6.2.2农村水利现状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水利设施老化严重;(2)农村供水设施不完善,水质安全存在隐患;(3)农村排水设施不足,易受水患影响。6.2.3农村水利问题分析农村水利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2)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滞后;(3)农村水利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6.2.4农村水利改进措施针对农村水利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大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水利设施;(2)推进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维护保养,保障农村水利安全。6.3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化建设6.3.1引言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对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调研分析。6.3.2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2)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3)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6.3.3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分析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不足;(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3)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6.3.4农村公共服务改进措施针对农村公共服务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七章农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7.1农村教育发展状况7.1.1概述农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农村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7.1.2发展成果(1)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保障了农村儿童的基本教育权益。(2)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3)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7.1.3存在问题(1)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资源仍然较为匮乏,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农村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3)农村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农村教育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农村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7.2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7.2.1概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农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7.2.2劳动力转移现状(1)转移规模逐年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2)转移领域逐渐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域从传统的建筑业、制造业逐渐拓展到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3)转移方式多样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从过去的自发转移逐渐转向有组织的转移,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劳动力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2.3就业状况(1)就业渠道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就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逐渐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就业结构得到优化。(3)就业稳定性增强。和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得到增强。7.3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7.3.1概述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农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通过引进和培养农村人才,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7.3.2人才引进现状(1)政策引导作用明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地区发展。(2)人才引进渠道多样化。通过人才招聘、项目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农村地区引进了各类人才。(3)人才引进效果逐步显现。引进的人才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7.3.3人才培养措施(1)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养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农村人才。(2)开展职业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地区发展。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8.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8.1.1基本概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承担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职责。本节将从农村基层组织的内涵、功能、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8.1.2农村基层组织的内涵与功能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村委会、村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其内涵与功能如下:(1)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2)村支部: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3)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进行监督,保障村民利益。8.1.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组织体系不完善: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不合理,组织体系不健全。(2)人才队伍不足:农村基层组织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专业人才。(3)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基层组织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8.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8.2.1基本概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本节将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原则、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8.2.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与原则(1)内涵: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是指在传统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对农村社会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治理。(2)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2.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2)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3)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率。(4)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政策体系,保障农民权益。8.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8.3.1基本概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本节将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现状、建设任务等方面进行阐述。8.3.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现状(1)内涵: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以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为农民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系统。(2)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a.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城乡差距较大。b.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需求。c.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8.3.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4)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第九章农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9.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9.1.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9.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企业、农民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恢复农村生态环境。9.1.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逐步增强。9.2农村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9.2.1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以下成果:(1)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生态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2)生态农业产业链逐渐形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延伸至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旅游等环节。(3)生态农业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部分生态农业产品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9.2.2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我国农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为主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产业链。(3)农村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减轻了农村环境污染。9.2.3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提高农民技术素养。(3)培育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9.3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摸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