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_第1页
农业生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_第2页
农业生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_第3页
农业生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_第4页
农业生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TOC\o"1-2"\h\u30125第一章总则 2126271.1立法宗旨与目的 29945第二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 2275361.1.1调查内容 244831.1.2调查方法 3224191.1.3资源评估 3248531.1.4资源监测 3264111.1.5监测周期与频次 430791.1.6监测数据管理 423366第三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 419075第四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6252371.1.7立法保障 6130401.1.8政策引导 6231271.1.9规划编制 6133571.1.10技术支持 6108141.1.11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 687661.1.12严格保护关键生境 7155751.1.13加强救护与繁育 7291061.1.14规范资源利用 7245401.1.15加强宣传与培训 7243491.1.16强化执法监管 729776第五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责任与义务 727463第六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管理 8216001.1.17许可制度 866671.1.18监管措施 9177501.1.19利用规范 943481.1.20利用限制 915912第七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10236131.1.21法律法规宣传 10203201.1.22保护意识培养 1049291.1.23科技知识普及 1080541.1.24案例分析 1092791.1.25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11181341.1.26科普讲座与培训 1111921.1.27公众参与活动 11289611.1.28媒体宣传 11137881.1.29合作与交流 115483第八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监督检查 1118668第九章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 1325994第六条调解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138509第十章附则 13第一章总则1.1立法宗旨与目的第一条本办法旨在加强农业生产中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条本办法的立法宗旨是: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防止资源过度开发,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节适用范围与定义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学、推广等活动中涉及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我国境内自然生长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野生近缘种、野生蔬菜、野生果树、野生药材、野生饲料植物等。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防止资源过度开发,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六条本办法所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管理,是指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监测、评估、规划、利用、保护和恢复等活动的总称。第七条本办法所称合理利用,是指在保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本办法所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第二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第一节调查内容与方法1.1.1调查内容(1)物种调查: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2)生态调查:了解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习性、生态位、生态功能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3)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1.1.2调查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2)现场调查法:深入实地,采用样方调查、线路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3)数据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揭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4)遥感技术法: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监测。第二节资源评估与监测1.1.3资源评估(1)物种评估: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评估,确定珍稀濒危物种。(2)生态评估:评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可能受到的威胁因素。(3)社会经济评估:分析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1.1.4资源监测(1)监测内容: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等进行长期监测。(2)监测方法:(1)地面监测:通过定期实地调查,了解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状况和变化趋势。(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3)生物监测:通过对指示物种的监测,评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变化。(4)社会经济监测:关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变化。1.1.5监测周期与频次根据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周期和生态环境特点,确定监测周期和频次。一般而言,监测周期不宜过长,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监测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1.6监测数据管理(1)建立数据库:将监测数据整理、归档,建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3)数据共享: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第一节保护规划编制第一条编制原则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数据,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等因素,实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全面保护。(3)可持续性原则:保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4)区域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第二条编制程序(1)组织专家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评估,收集相关数据。(2)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确定保护目标、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3)按照行政区域,组织编制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4)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5)报上级审批。第三条规划内容(1)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包括资源种类、分布、数量、生态环境状况等。(2)保护目标:明确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具体目标,如资源数量、覆盖率等。(3)保护范围:确定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等。(4)保护措施: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手段等。(5)保障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机制,保证规划实施。第二节保护区域划分第四条划分标准(1)根据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生态环境状况等因素,划分保护区域。(2)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明保证护区域的级别和类型。(3)考虑到保护区域的连通性和生态完整性,合理划分保护区域。第五条保护区域类型(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科研、观赏、药用价值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以及关键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2)省级自然保护区: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价值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3)县级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4)种质资源保护区:对农业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重点保护。第六条保护区域划分程序(1)组织专家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确定保护区域划分依据。(2)根据划分标准,初步划分保护区域。(3)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对保护区域划分进行修改完善。(4)报上级审批,发布保护区域划分结果。第七条保护区域管理(1)建立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2)制定保护区域管理制度,加强保护区域内的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3)实施保护区域监测,定期评估保护效果,及时调整保护措施。(4)加强保护区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第四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第一节保护措施制定1.1.7立法保障国家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进行规范。法律法规应明保证护目标、保护范围、保护责任主体、保护措施等内容,保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1.1.8政策引导各级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政策应涵盖资源调查、监测、评估、救护、繁育、利用等方面,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持。1.1.9规划编制各级应组织编制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明保证护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规划应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农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形成统一的保护体系。1.1.10技术支持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技术研究,推广适用技术,提高保护水平。主要包括:调查与监测技术、救护与繁育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第二节保护措施实施1.1.11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各级应定期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全面掌握资源种类、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等信息。同时建立健全资源监测体系,对重点保护物种和关键生境进行动态监测。1.1.12严格保护关键生境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关键生境实施严格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活动。对已受到破坏的生境,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1.1.13加强救护与繁育对濒危和受威胁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应采取救护与繁育措施,提高其生存能力。主要包括: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外回归等。1.1.14规范资源利用合理利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对利用行为进行规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同时推广绿色、环保的利用方式,降低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15加强宣传与培训广泛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对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保护能力。1.1.16强化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建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第五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责任与义务第一节保护责任主体第一条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第二条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和监管工作,保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得非法采挖、破坏或者经营国家重点保护的农业野生植物。第四条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宣传教育、科研监测、救护繁育等活动。第五条公民个人有义务爱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不得非法采挖、破坏或者经营国家重点保护的农业野生植物。第二节保护义务履行第六条国家机关应当履行以下保护义务:(一)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二)建立健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明保证护目标和责任;(三)组织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资源状况;(四)制定并实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保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保护义务:(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要求;(二)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三)对涉及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资源的影响;(四)积极参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公益活动。第八条社会组织应当履行以下保护义务:(一)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二)参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协助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四)对破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第九条公民个人应当履行以下保护义务:(一)自觉遵守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二)不非法采挖、破坏或者经营国家重点保护的农业野生植物;(三)积极参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四)发觉破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第六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管理第一节利用许可与监管1.1.17许可制度(1)为保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实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许可制度。从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利用许可证。(2)利用许可证分为采集许可证、加工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采集许可证用于规范采集行为,加工许可证用于规范加工行为,经营许可证用于规范经营行为。(3)申请利用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条件;(2)有明确的利用目的和计划;(3)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信誉;(4)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有积极作用。1.1.18监管措施(1)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监管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2)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3)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利用许可证的发放、使用和撤销情况进行实时监控。(4)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利用许可政策。第二节利用规范与限制1.1.19利用规范(1)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利用者应当遵守以下规范:(1)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期限进行利用;(2)采取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3)对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4)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防止破坏生态环境。(2)利用者应当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利用情况,接受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1.1.20利用限制(1)以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禁止利用:(1)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物种;(2)珍稀、濒危物种;(3)具有重要科研、药用价值的物种;(4)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利用的物种。(2)对以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实行限制利用:(1)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应当实行限额利用;(2)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物种,应当实行季节性利用;(3)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需要限制利用的物种。(3)利用者违反利用规范和限制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监管部门有权依法采取行政措施,包括撤销利用许可证、罚款等。第七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第一节宣传教育内容1.1.21法律法规宣传宣传教育内容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核心,重点宣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遵守意识。1.1.22保护意识培养宣传教育内容应关注培养公众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通过普及保护意识,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1.1.23科技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内容应涵盖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科技知识,包括植物分类、生长习性、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普及科技知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认知水平,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资源。1.1.24案例分析宣传教育内容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实例说法,使公众更直观地了解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第二节宣传教育活动1.1.25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组织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周、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内容,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1.1.26科普讲座与培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科普讲座与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面向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不同群体,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技能。1.1.27公众参与活动举办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题的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提高保护意识。1.1.28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平台,制作专题节目、专栏、宣传片等,宣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1.1.29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国内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分享保护经验,提高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监督检查第一节监督检查机制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本办法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节监督检查机制。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部门应建立健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职责、程序和内容。第三条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情况;(四)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五)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情况。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部门应定期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第五条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听取有关单位汇报;(二)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三)现场检查;(四)询问有关人员。第六条对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节处罚与整改第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部门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一)未经许可擅自采集、出售、收购、利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二)未经许可擅自设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保护点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三)破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设施、标志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四)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八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除依照第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外,还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九条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部门应责令有关单位及时整改。整改措施包括:(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二)完善保护设施,保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安全;(三)调整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效果;(四)对破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林业部门应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第九章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第一节法律责任规定第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采集、破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农业农村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条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买卖、利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农业农村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相关许可证。第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