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1页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2页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3页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4页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海-气相互作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海一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 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C.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D.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2.下列海域海一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A.波罗的海 B.加勒比海 C.渤海 D.红海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海洋与大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B.海洋与大气之间不存在物质和能量交换C.海洋不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 D.大气中的水热变化是由海洋决定的4.海水向大气输送水分也会(

)A.把海洋的热量带到陆地 B.把海洋的泥沙带到陆地C.把高纬的热量带到低纬 D.把太阳的热量带到海洋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下列人类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的有(

)①鱼类养殖②海滨浴场营业时间③海洋运输④远洋捕捞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考点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影响1.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中东部海温异常变暖或变冷的一种气候现象。下图为热带太平洋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2.其中表示拉尼娜现象的是(

)A. B.C. D.活跃火指遥感卫星捕捉的地表热异常,包括林火、农火、城市火灾等。中南半岛活跃火发生频次存在较大时空差异,研究表明活跃火发生与厄尔尼诺、植被覆盖度、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相关。下图示意中南半岛活跃火高密度值空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中南半岛活跃火发生频次较高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4.中南半岛常绿阔叶林区的活跃火出现频次明显高于落叶阔叶林区与常绿针叶林区,其主要原因是常绿阔叶林区(

)A.枯枝落叶多 B.油性物质多 C.植被破坏大 D.农业活动多5.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上升气流将减弱,此时中南半岛(

)A.降水减少,活跃火增加 B.降水增加,活跃火减少C.气温降低,活跃火减少 D.气温升高,活跃火增加提升综合练图为“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在高纬度地区更强烈 B.①过程输送的水量与②相等C.②过程能形成风蚀地貌景观 D.③过程实现了地表水热输送2.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时(

)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①会减少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②会增加C.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①会增加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②会增加“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图为2021年1月7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海面云雾主要由冰晶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此次“海浩”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一气温差小②气温低于水温③维持水热平衡④维持大气稳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气象专家认为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东南信风减弱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多暴雨C.赤道逆流减弱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多山火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导致2021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将偏冷。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如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印尼降水增多,热带经济作物增产B.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C.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D.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大西洋没影响6.拉尼娜导致今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是(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C.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D.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下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分布图(单位:℃)。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区海水等温线(

)A.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加大 B.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减小C.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加大 D.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减小8.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乙海区,等温线密集是因为(

)A.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 B.寒暖流在此海区交汇C.海陆热力差异更显著 D.上升补偿流导致降温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当日青岛市附近海面烟雾袅袅,出现了罕见的“海浩”奇观(如左图)。“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右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1)试从天气系统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青岛“海浩”现象的成因。(2)读右图,说出我国近海年蒸发量2000mm以上高值区的分布特点,并推测成因。10.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正常年份,东部表层海水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向西偏转;西部表层海水温度高,湿热空气上升,到达高空后向东偏转。由此,在赤道太平洋上空形成一个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圈。(1)在图1上方的圆角矩形框内绘出材料所述的热力环流圈。(2)在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低。解释该现象的成因。(注意:只解释“东部低”,不用解释“西部高”。)(3)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