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1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2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3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4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一.选择题(共25小题)“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甲图示意引江济淮工程,乙图示意通水通航渡槽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实施,对皖北、豫东地区最主要的作用是()A.航运 B.养殖 C.发电 D.灌溉2.“引江济巢”段对巢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减少生物多样性 B.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C.枯水期水位下降 D.缩短水体更新周期3.江淮运河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处修建“水上立交”,其突出优点是()A.提高淠河航运价值 B.降低修建成本 C.保障江淮运河航运 D.增加技术难度刘家峡水库是黄河干流开发的第一期重点工程之一,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如图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位置图及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3月份开始,刘家峡水库蓄水总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A.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B.为迎接汛期到来腾出库容 C.雨季还未来临,降水量少 D.为下游农业生产提供水源5.11月,刘家峡水库开闸放水防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下泄水温升高,缩短封冻长度 B.下泄水温升高,提前封冻时间 C.下泄水温降低,延长封冻长度 D.下泄水温降低,推迟封冻时间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6﹣6题。6.与高校技术转移强度呈负相关的是()A.高校科研经费投入 B.高校等级 C.城市吸收能力 D.空间距离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下面7﹣7小题。7.高校等级和城市吸收能力对高校技术转移强度的影响向不同方向变化,为提高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最应该()A.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 B.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 C.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发展 D.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答万群众受益。如图示意该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主要原因是()A.运输成本较低 B.沿途环境污染严重 C.沿途地形复杂 D.沿途蒸发量大9.该工程输水后,调水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河流水污染加重②生物多样性受威胁③荒漠化面积扩大④径流年际变化减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由于自然原因及高强度的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侵蚀沟逐渐发育。如图为某年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沟壑密度差异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从坡向看,与当地沟壑密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A.黑土质地 B.植被状况 C.年降水量 D.冻融作用11.该地治理侵蚀沟的重点区域,应选在()A.3°以下的东坡 B.6°~9°左右的南坡 C.12°~15°的东南坡 D.18°~21°的西北坡12.为降低沟壑密度,当地农业生产应()A.沿等高线耕作 B.增施有机肥料 C.坡地铺草方格 D.实行作物轮作江门市位于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基地。2012年,该市建成T产业园,发展车轴制造等产业。2021年起,该市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广东省出台省内产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政策,江门市重点承接来自深圳等地的工业转移,吸引多家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新建成的Z产业园,进军新型储能领域。据此完成13﹣15题。13.2023年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就业机会 B.扶持龙头企业 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D.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14.Z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江门市的主要影响有()A.创新区际合作模式 B.扩大城市腹地范围 C.节省建设成本 D.优化产业结构15.除园区配套设施外,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江门主要看重的是当地()A.广阔的下游市场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低廉的土地价格 D.便捷的交通条件读世界两大洲示意图,完成16﹣17题。16.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水源短缺 B.地形崎岖 C.气候不宜 D.植被茂盛17.两大洲经济落后的共同原因是()A.矿产资源匮乏 B.气候条件恶劣 C.人口增长过慢 D.殖民统治影响如图为亚洲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18﹣20题。18.符合该地气温特征的说法是()A.气温逐月上升 B.气温常年稳定 C.7月气温远高于1月 D.每月气温增幅稳定19.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分别是()A.9~12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5~8月气压带、风带移动 C.9~12月西风带控制 D.5~8月东南信风控制20.属于该区域的地理现象是()A.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B.草场上大规模斑马迁徙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巴颜喀拉山脉的走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河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分界点 D.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22.甲山脉南、北坡分别是()A.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有结冰期和无结冰期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如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23.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A.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B.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D.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24.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贵州一低一喀斯特地貌广布 B.河南一低一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C.新疆一高一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D.海南岛一高一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东数西算”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如图为我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A.提升东部地区非实时算力水平 B.加快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进程 C.提高西部地区常规能源利用率 D.促进西部地区电子制造业升级二.解答题(共5小题)26.(2023秋•乌鲁木齐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如图1示意)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地形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曾经河水清澈,水草肥美。近千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不合理开垦和战乱等,该地地面植被丧失殆尽,逐渐扩展成我国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来,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已达80%。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000亩,陆续建成四个大型农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2018年9月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图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1)分析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的自然原因。(2)简述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3)分析改良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治理措施。27.(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如图为世界著名渔场(阴影部分)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1)说出甲、乙渔场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条件的差异。(2)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甲渔场的不利影响。(3)判断图2季节,并说明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4)用实线箭头符号在太平洋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寒流28.(2024秋•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交汇处,地势西高东低,被天目山支脉所环绕,总占地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古城遗址中存在大量碳化稻谷和粮仓,表明良渚文明已步入稻作农业规模化发展阶段,城中的稻田遗址由整齐划一的耕地和交错的水渠构成。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至5100年前,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之一。如图为良渚古城遗址位置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示意图。(1)分析影响良渚古城选址的因素。(2)简述良渚地区能够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原因。(3)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良渚水利系统建设的必要性。29.(2024秋•沈阳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岭东西绵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其南北的自然要素呈现差异性变化。秦岭南北侧部分区域示意图(图1),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图(图2)。材料二:兴隆岭地处秦岭南坡腹地,气候暖湿,物产丰富,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附近300km范围内,山高林密,在不同海拔栖息着朱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兴隆岭也因此被誉为汉中盆地的“聚宝盆”。材料三: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其东西长约61千米,南北宽约39千米,山体呈东西向展布。由于其山体高大,由山麓到山顶有着复杂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图3)。(1)结合材料一,推测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2)结合材料二,从地形的角度,说明秦岭对兴隆岭形成“西北小江南”气候特征所起的作用。(3)结合材料三,与太白山北坡相比,指出太白山南坡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30.(2024秋•武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沙漠化严重。当地政府与农民积极探索治沙方法,成功实践了沙漠养鸡治沙方案。鸡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刨地,把沙子和粪便搅和在一起,其生长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库布齐沙漠核心区,有一个面积达15万亩的立体光伏生态治沙园,在高支架光伏板下,每亩地可以养30只鸡。农民放置可移动的鸡笼供鸡夜间休息,每天移动一定的距离,并配合种植沙生植物,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治沙效果,还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1)分析在光伏生态治沙园养鸡的优势自然条件。(2)说明养鸡有利于沙生植物存活的主要原因。(3)简述进一步提高沙漠养鸡的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DCDADCDAAB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ACDACDBBCBB题号232425答案BDB一.选择题(共25小题)“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甲图示意引江济淮工程,乙图示意通水通航渡槽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实施,对皖北、豫东地区最主要的作用是()A.航运 B.养殖 C.发电 D.灌溉【分析】跨资源调配可以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流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跨资源调配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跨资源调配可能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重构;跨资源调配可能对调入地的环境产生影响。【解答】解:豫东、皖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制约了该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引江济淮工程中,江水北送对豫东、皖北地区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D正确。航运、养殖、发电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引江济巢”段对巢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减少生物多样性 B.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C.枯水期水位下降 D.缩短水体更新周期【分析】跨资源调配可以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流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跨资源调配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调入地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跨资源调配可能对调入地的环境产生影响。【解答】解:水量增加,会缩短巢湖换水的周期,D正确。长江水进入巢湖,会补充巢湖的水量,增强湖水的自净能力,B错误。引江济巢有利于保护巢湖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错误。引江济巢有利于减轻巢湖枯水期水位下降的问题,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3.江淮运河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处修建“水上立交”,其突出优点是()A.提高淠河航运价值 B.降低修建成本 C.保障江淮运河航运 D.增加技术难度【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地形地貌和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在选择交通运输线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运输线路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江淮运河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可知在江淮运河段,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水面宽广,大型轮船可通过,保障江淮运河航运,C正确。渡槽淠河河面以上,会干扰淠河航运,A错误。“下穿”修建隧道输水是传统技术,技术难度不大,而渡槽的技术难度更高,建设成本更大,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刘家峡水库是黄河干流开发的第一期重点工程之一,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如图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位置图及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3月份开始,刘家峡水库蓄水总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A.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B.为迎接汛期到来腾出库容 C.雨季还未来临,降水量少 D.为下游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分析】3月份开始刘家峡水库蓄水总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应从区域气候、河流补给、河流水文等方面分析。【解答】解:“读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位置图及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春季,气温回升,黄河上游地区冰雪融水增多,该季节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水位的影响远小于上游地区的来水量对水库水位的影响,因此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并不是刘家峡水库蓄水总量不断减少的原因,AC错误。黄河流域的雨季在7、8月,腾出库容防汛的时间是在雨季来临的前一个月(6月),3月份蓄水量减少并不是为了迎接汛期到来,B错误。黄河中下游引黄灌区冬小麦返青灌溉进入关键时期,为确保黄河流域春灌补水需求,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因此3月份开始,刘家峡水库蓄水总量不断减少,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5.11月,刘家峡水库开闸放水防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下泄水温升高,缩短封冻长度 B.下泄水温升高,提前封冻时间 C.下泄水温降低,延长封冻长度 D.下泄水温降低,推迟封冻时间【分析】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解答】解:读“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位置图及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水体温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冬季,表层水温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大,水库底部水温高于表层,在凌汛期间,刘家峡水库下泄的水温较高,有利于缩短下游河流封冻的长度,推迟封冻时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6﹣6题。6.与高校技术转移强度呈负相关的是()A.高校科研经费投入 B.高校等级 C.城市吸收能力 D.空间距离【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解答】解:读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越高,越有利于产出更多的技术成果,为技术转移提供技术源;高校等级越高,一般情况下,产出的技术成果越多;城市吸收能力越强,越能有效承接高校技术转移,ABC呈现正相关,不符合题意。空间距离越大,越不利于实现技术转移,D呈现负相关,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即可。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下面7﹣7小题。7.高校等级和城市吸收能力对高校技术转移强度的影响向不同方向变化,为提高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最应该()A.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 B.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 C.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发展 D.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解答】解:由图可知,高校等级的影响在减小,城市吸收能力的影响在增大,因此需要从提高城市吸收能力的角度人手,即发展城市的科技产业,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产业载体,C正确。读图可知,高校等级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逐渐减弱,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即可。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答万群众受益。如图示意该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主要原因是()A.运输成本较低 B.沿途环境污染严重 C.沿途地形复杂 D.沿途蒸发量大【分析】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主要原因应从减少浪费、保障水质、节约能源、输水距离、减少蒸发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沿途蒸发量大,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D正确。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建设成本高,运输成本高,所以运输成本不是其主要原因,A错误。沿途环境污染严重、沿途地形复杂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9.该工程输水后,调水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河流水污染加重②生物多样性受威胁③荒漠化面积扩大④径流年际变化减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该工程输水后对调水区的影响可以从生物多样性、水污染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该工程输水后,调水区河流径流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加重;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变小,生物多样性受威胁,①②正确。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主要由气候决定,与流域调水关联性较小,④错误。调水区降水较为丰富,荒漠化问题较轻,③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由于自然原因及高强度的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侵蚀沟逐渐发育。如图为某年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沟壑密度差异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从坡向看,与当地沟壑密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A.黑土质地 B.植被状况 C.年降水量 D.冻融作用【分析】暂时性线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各种冲沟,是水土流失主要方式之一,在多暴雨、地面有一定倾斜、植物稀少、覆盖厚层疏松物质的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解答】解:从坡向看西北坡沟壑密度最低,说明垦殖强度最低,不管哪个坡向都是黑土质地,没有大小差别,故A错误,符合题意。西北坡垦殖强度弱,说明植被状况较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北坡年降水量小,是影响因素之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同坡向光照与降水差异造成了冻融差异,冻融起到风化作用,与沟壑密度相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体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力等核心素养。11.该地治理侵蚀沟的重点区域,应选在()A.3°以下的东坡 B.6°~9°左右的南坡 C.12°~15°的东南坡 D.18°~21°的西北坡【分析】该地治理侵蚀沟的重点区域应从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沟壑密度差异图表中,沟壑密度大小数据分析解答。【解答】解:读右图可知,沟壑密度最大的坡向为南坡;从左图可知,6°~9°的沟壑密度最大,因此是治理侵蚀沟的重点区域应选在6°~9°左右的南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需从不同坡度和坡向的侵蚀沟沟壑密度变化入手,主要是要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难度小。12.为降低沟壑密度,当地农业生产应()A.沿等高线耕作 B.增施有机肥料 C.坡地铺草方格 D.实行作物轮作【分析】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解答】解:当地农业生产沿等高线耕作,减少土壤坡度,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沟壑密度,A正确。增施有机肥料主要是增加土壤肥力,不能减少水土流水、降低沟壑密度,B错误。坡地铺草方格与当地农业生产无关,不属于农业措施,C错误。实行作物轮作,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减少土壤侵蚀,对降低沟壑密度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点评】解题关键是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水土流失措施,主要是要求学生熟记课本基础知识。江门市位于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基地。2012年,该市建成T产业园,发展车轴制造等产业。2021年起,该市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广东省出台省内产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政策,江门市重点承接来自深圳等地的工业转移,吸引多家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新建成的Z产业园,进军新型储能领域。据此完成13﹣15题。13.2023年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就业机会 B.扶持龙头企业 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D.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分析】2023年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的目的从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新兴产业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2023年广东省出台省内产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政策,江门市重点承接来自深圳等地的工业转移,吸引多家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新建成的Z产业园,进军新型储能领域”分析可知,广东省准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该产业并不是当地的龙头产业,所以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的目的不是扶持龙头产业的发展,B错误。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准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该地区传统产业劳动力较多,与增加就业无关,A错误。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旨在调整和优化全省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发展更加均衡,减少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C正确。广东推动省内产业转移,准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环境问题,但不是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Z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江门市的主要影响有()A.创新区际合作模式 B.扩大城市腹地范围 C.节省建设成本 D.优化产业结构【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1、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臭氧破坏、全球变暖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2023年广东省出台省内产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政策,江门市重点承接来自深圳等地的工业转移,吸引多家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新建成的Z产业园,进军新型储能领域”可知,Z产业园主要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江门市优化产业结构,并没有创新区际合作模式,D正确,A错误。Z产业园属于新建产业园,并没有节约建设成本,C错误。Z产业园与扩大城市腹地范围无关,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Z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江门市的主要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5.除园区配套设施外,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江门主要看重的是当地()A.广阔的下游市场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低廉的土地价格 D.便捷的交通条件【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江门市位于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基地”可知,该地劳动力主要服务于传统制造业,劳动力素质并不一定适用于新能源产业,且该地为传统制造业基地,地价并不低,BC错误。江门市是传统制造业基地,交通便利,属于基础配套设施,与题意不符,D错误。江门市是传统制造业基地,发展历史悠久,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所以新能源储能企业落户江门主要看重的是当地的消费市场,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世界两大洲示意图,完成16﹣17题。16.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水源短缺 B.地形崎岖 C.气候不宜 D.植被茂盛【分析】生存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分布稀少,比如: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及地势陡峭的高原和山地等。【解答】解:甲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地位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皆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分布少,故C正确。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植被茂盛,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分布,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力等核心素养。17.两大洲经济落后的共同原因是()A.矿产资源匮乏 B.气候条件恶劣 C.人口增长过慢 D.殖民统治影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工农业基础、发展历史等影响。【解答】解:图示两大洲分别为南美洲和非洲,两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曾受到长期的殖民统治,经济发展缓慢,故D正确。两大洲矿产资源都较丰富,故A错误。两大洲中有很多气候条件良好的地区,故B错误。两大洲人口增长均较快,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分布,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读图分析的能力。如图为亚洲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18﹣20题。18.符合该地气温特征的说法是()A.气温逐月上升 B.气温常年稳定 C.7月气温远高于1月 D.每月气温增幅稳定【分析】气温特征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洋流等。【解答】解:读图气温累计曲线呈倾斜直线,斜率固定,说明逐月增加值接近,每个月的气温都较稳定且接近,气温的季节变化小,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气温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9.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分别是()A.9~12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5~8月气压带、风带移动 C.9~12月西风带控制 D.5~8月东南信风控制【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解答】解: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降水较多的月份为5~8月,主要原因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后达到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强劲的西南风,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为该地带来充沛的降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月份和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20.属于该区域的地理现象是()A.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B.草场上大规模斑马迁徙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分析】区域特征主要从两方面分析,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解答】解:根据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曲线图判断该地区气温较为稳定,月平均气温高,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明显的旱雨两季,年降水量大于2000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作用强,土壤贫瘠,黑土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A错误。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热带季雨林为主,斑马迁徙主要在热带草原气候区,BD错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变化大,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巴颜喀拉山脉的走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河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分界点 D.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分析】我国的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解答】解:太行山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故A错误。读图,巴颜喀拉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故B正确;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分界点,故C错误。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分析即可。22.甲山脉南、北坡分别是()A.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有结冰期和无结冰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秦岭一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一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一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一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一淮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等。【解答】解:甲山脉是秦岭,该山脉是1月0℃等温线分界线,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所以南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坡是温带季风气候,故A错误。秦岭以南是长江流域,秦岭以北是黄河流域,故B正确。秦岭南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错误。秦岭是1月0℃等温线分界线,秦岭以南冬季温度大于0℃,无结冰期,秦岭以北冬季低于0℃,有结冰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岭—淮河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如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23.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A.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B.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D.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分析】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主要从降水、河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解答】解:读图,根据图例,东北的黑龙江水条件较好,贫困程度没有由南向北逐渐加重的规律,A错。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C错。水贫困程度与经济水平没有相关性,D错。我国的水资源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与图中水贫困程度总体情况相吻合,B对。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4.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贵州一低一喀斯特地貌广布 B.河南一低一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C.新疆一高一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D.海南岛一高一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分析】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从气候、地形、河流、海陆位置、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解答】解: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河,导致地表水缺乏,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地貌,A错。河南虽然是我国的半湿润地区,且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因为实施了农业的节水措施,所以水贫困状况低,B错。新疆因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故C错。海南岛虽地处我国南方,雨季长,但因为是岛屿面积小,储水条件有待改善,再加上多山,地形的阻挡也会使得部分地区处于雨影区,出现降水少的情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东数西算”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如图为我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A.提升东部地区非实时算力水平 B.加快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进程 C.提高西部地区常规能源利用率 D.促进西部地区电子制造业升级【分析】“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的影响主要从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减少、保护环境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在东数西算工程中,东部地区主要承担的是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A错误。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可以更好的发挥东部人才和市场广阔的优势,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的进程,B正确。东数西算工程主要利用清洁能源,C错误。西部主要是存储数据,不是发展电子制造业,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有利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5小题)26.(2023秋•乌鲁木齐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如图1示意)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地形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曾经河水清澈,水草肥美。近千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不合理开垦和战乱等,该地地面植被丧失殆尽,逐渐扩展成我国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来,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已达80%。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000亩,陆续建成四个大型农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2018年9月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图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1)分析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的自然原因。(2)简述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3)分析改良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治理措施。【分析】(1)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降水条件、地下水源等方面分析。(2)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可以从植被覆盖率、下渗、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等角度分析。(3)改良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从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毛乌素沙地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易成活,所以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结合图中显示,毛乌素沙地附近有大量河流,且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恢复植被所需的水源较多,引水灌溉方便,所以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2)结合所学知识,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能够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汇集速度,从而使得地表水有充足时间下渗,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森林的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大量降水蓄积地下,地下水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得当地地表河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因此改良毛乌素沙地使得土壤水分含量增多,发展种植业通过耕作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增加土壤粘度、提高土壤抵抗水蚀和风蚀的能力;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得空气湿度增大,改善局部气候条件;材料信息表明,秸秆冬季不收割,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率,作物秸秆有利于削减风力,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沙尘天气;改良毛乌素沙地有利于涵养水源,使得当地河流径流量更稳定,生态用水得到保证;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种植业采用喷灌形式灌溉,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当地缺水状况,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易成活;附近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灌溉方便。(2)变化: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3)空气湿度增大,改善气候条件;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增多,增加土壤粘度、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恢复地表植被,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沙尘天气(或止沙生绿)﹔涵养水源,河流径流量更稳定;秸秆冬季不收割,有利于削减风力,减轻风沙侵蚀;喷灌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点评】本题以毛乌素沙地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治理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森林的生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27.(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如图为世界著名渔场(阴影部分)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1)说出甲、乙渔场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条件的差异。(2)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甲渔场的不利影响。(3)判断图2季节,并说明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4)用实线箭头符号在太平洋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寒流【分析】(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2)厄尔尼诺现象对甲渔场的不利影响主要从饵料、水温等方面分析。(3)索马里海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根据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冬季风与索马里海岸线相交,使得沿岸呈现向岸风,海水不断堆积,然后下沉,形成近岸下沉流,表层热水下沉顺风南下,形成暖流。由于下沉流具有干热的特点,使得索马里的冬天,并没有因为暖流而增湿。寒暖流主要根据洋流与流经海域的海水温度进行对比分析。(4)界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解答】解:(1)结合所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可知,甲渔场为秘鲁渔场,它是受离岸风的影响,上升流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形成的大渔场。乙渔场为北海道渔场,该处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深层营养物质上泛,表层海水中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群集中于此,形成著名北海道渔场。且北海道附近海域位于温带大陆架地区,光热资源充足,适合多种鱼类生长繁殖;洋流交汇处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鱼的种类丰富,利于形成渔场。(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减弱,导致上泛的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减少;由于上升流减弱,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造成渔业资源减产。(3)由图中信息可知,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即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因此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寒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索马里寒流出现时,该地盛行西南风,为夏季。(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的寒流有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和西风漂流,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甲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乙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鱼的种类丰富,形成大渔场。(2)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减弱,鱼类饵料减少;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3)夏季;寒流。(4)【点评】本大题以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试题,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季风洋流、洋流性质及分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8.(2024秋•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交汇处,地势西高东低,被天目山支脉所环绕,总占地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古城遗址中存在大量碳化稻谷和粮仓,表明良渚文明已步入稻作农业规模化发展阶段,城中的稻田遗址由整齐划一的耕地和交错的水渠构成。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至5100年前,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之一。如图为良渚古城遗址位置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示意图。(1)分析影响良渚古城选址的因素。(2)简述良渚地区能够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原因。(3)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良渚水利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影响良渚古城选址的因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资源、水运等角度分析。(2)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3)良渚水利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以从气候、地形、灾害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由材料“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交汇处,地势西高东低”可知,良渚古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居;读图,古城以西、西北为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天目山支脉所环绕”,便于军事防御,有利于古城的安全;地处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交汇处,地势低平,利于农耕和城址建设,工程量小,节省投资;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网纵横,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和运输。(2)由材料可知,城中有“交错的水渠”,“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共同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为水稻种植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有整齐划一的耕地”,说明周围平原面积广,适宜水稻种植的面积大;由材料可知,古城占地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说明聚落规模大,人口多,水稻种植需精耕细作,古城能够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且粮食需求量大。(3)联系已学可知,良渚古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降水量变率大;古城以西、西北为山地,地势西高东低,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暴雨,山区集水速度快,易引发山区洪水;读图可知,古城位于山前低地,地势低平、水流平缓,洪水期排水不畅,易受洪水的威胁。故答案为:(1)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环绕,便于防御;地势低平,利于农耕和城址建设;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和运输。(2)大型水利系统保障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周围平原面积广,适宜水稻种植的面积大;聚落规模大,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变率大;地势西高东低,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暴雨易引发山区洪水;古城位于山前低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受洪水的威胁。【点评】本题以良渚古城为背景,涉及聚落的区位、农业区位及水利系统建设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9.(2024秋•沈阳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岭东西绵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其南北的自然要素呈现差异性变化。秦岭南北侧部分区域示意图(图1),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图(图2)。材料二:兴隆岭地处秦岭南坡腹地,气候暖湿,物产丰富,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附近300km范围内,山高林密,在不同海拔栖息着朱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兴隆岭也因此被誉为汉中盆地的“聚宝盆”。材料三: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其东西长约61千米,南北宽约39千米,山体呈东西向展布。由于其山体高大,由山麓到山顶有着复杂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图3)。(1)结合材料一,推测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2)结合材料二,从地形的角度,说明秦岭对兴隆岭形成“西北小江南”气候特征所起的作用。(3)结合材料三,与太白山北坡相比,指出太白山南坡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分析】(1)引起地表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