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1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2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3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4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一.选择题(共11小题)2024年4月上旬,铀矿丰富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遭遇了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融雪性洪灾,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水灾后,全球市场上铀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据此完成1﹣3题。1.2014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2.气象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气候异常是此次洪灾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与常年相比,该区域自2023年冬至2024年3月()A.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B.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C.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D.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3.导致洪灾后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发电量不足②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铀产品产量下降③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救灾和重建工作推进缓慢④全球市场的铀供应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⑤全球减少化石燃料并转向清洁能源的趋势日益明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土壤碳含量取决于碳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输入主要受有机体残渣归还量的影响。图示意贡嘎山东坡针叶林中四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样地海拔逐渐升高,据此回答4﹣4题。4.S2样地b层土壤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该现象指示了S2样地()A.枯枝落叶最少 B.大气温度最高 C.微生物量最少 D.淋溶作用最强珠江广州段临近入海口,受潮汐影响显著,每日涨落两次。历史上广州人常借助潮汐之利,乘小船前往沿水分布的城郊园林游玩,因小船动力弱,往返需依循潮汐涨落的规律。冬季的一个午后,住在沙面岛东侧的某家庭顺应潮汐规律,乘船前往荔枝湾,傍晚返回。如图示意沙面岛到荔枝湾水路。据此完成5﹣5题。5.为顺应潮汐规律,该日午后游园出发应选在如图中的()A.甲时刻 B.乙时刻 C.丙时刻 D.丁时刻图为某年2月连续几日广州某地室内地板温度、气温和露点变化图。露点是根据当时水汽含量和气压计算出的水汽饱和温度,物体温度低于露点时会导致水汽凝结。如图中甲﹣乙时段墙壁和地板出现小水珠,俗称地蒸液现象。读图,完成6﹣6题。6.该地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干冷气团到来 B.副热带高压北移 C.准静止锋形成 D.超强台风登陆雷暴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图示意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7.丙地年均雷暴天数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汽含量 B.盛行风向 C.地形地势 D.沿岸寒流8.驱动丁地雷暴频繁发生的局地环流为()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飓风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如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完成9﹣9题。9.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A.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B.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 D.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内陆盆地。表为某年青海湖冰封期内部分天气现象与湖面特征。据此完成10﹣11题。日期天气现象湖面特征2月10日夜间降雪积雪覆盖冰面2月12日白天大风、沙尘沙尘覆盖冰面2月18日大风、(南岸)降雪冰面裸露且部分消融10.与2月10日相比,2月12日青海湖()A.表层湖水温度低 B.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强 C.湖面反射率低 D.白天太阳辐射量大11.2月18日,青海湖盛行()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二.解答题(共4小题)12.(2023•龙岩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的大江:它是一条流经沙漠的江,简称为“沙江”;全程中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有的河段形成许多汊流构成的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江”。藏南谷地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甲处河谷横剖面上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和乙地“辫状”景观示意图。(1)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蒸发系数(蒸发量占降水量的比重)低的原因。(2)推测甲处附近断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3)请你任选其一,说明其形成过程。①乙处河谷“辫状”景观的形成过程。②丙处“峡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4)说明雅鲁藏布江峡谷对西藏“小江南”形成的影响。13.(2023•福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暴发频繁,加之沿海地区不合理的开发,使风暴潮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增大,防治风暴潮现已成为很多沿海城市海岸带保护的重要一环。青岛市积极制定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及灾害应急预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图为青岛市海岸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简述青岛海岸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原因,并结合青岛海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简述防治风暴潮的可行性措施。14.(2023•上杭县校级模拟)读下面图1“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图2“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2是图1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1、2、3位于等压面上,4、5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1)A层的直接热源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或降低)。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层。(2)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处,气压较高的是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高空5处气压(大于或小于)4处。(3)若图2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城市或郊区)。15.(2023•上杭县校级模拟)2018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66起,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主要分布在该省的和。(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ADDAADACCD一.选择题(共11小题)2024年4月上旬,铀矿丰富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遭遇了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融雪性洪灾,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水灾后,全球市场上铀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据此完成1﹣3题。1.2014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分析】结合图文材料信息,此次洪水形成情况,分析判断影响此次洪水形成的天气系统。【解答】解:读图文材料可知,发生洪灾时,当地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此次洪灾为冰雪短时期内大量融化所致,与气旋、锋面过境常引起阴雨天气不符,A、C、D错。受反气旋控制,太阳辐射强,气温骤升有关。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气象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气候异常是此次洪灾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与常年相比,该区域自2023年冬至2024年3月()A.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B.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C.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D.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分析】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解答】解:此次洪灾为融雪性洪灾,需要在前期有充足的降雪形成积雪。2023年冬至2024年3月为积雪形成时期,要有更多的积雪,与常年相比,该地应该降水(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积雪不易融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洪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导致洪灾后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发电量不足②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铀产品产量下降③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救灾和重建工作推进缓慢④全球市场的铀供应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⑤全球减少化石燃料并转向清洁能源的趋势日益明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分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能缓解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铀产品的价格变化主要与供求关系相关。【解答】解: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发电量不足,不是导致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原因,故①错误。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铀产品产量下降,导致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故②正确。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救灾和重建工作推进缓慢,导致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故③正确。全球市场的铀供应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不会导致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故④错误。全球减少化石燃料并转向清洁能源的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故⑤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结合材料获取相关信息。土壤碳含量取决于碳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输入主要受有机体残渣归还量的影响。图示意贡嘎山东坡针叶林中四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样地海拔逐渐升高,据此回答4﹣4题。4.S2样地b层土壤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该现象指示了S2样地()A.枯枝落叶最少 B.大气温度最高 C.微生物量最少 D.淋溶作用最强【分析】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由图可知,在凋落物层和淀积层(b层)中,S2样地的土壤碳含量都是最高的,但是在淋溶层(a层)中,S2样地的土壤碳含量相对较小,由此指示出S2样地的淋溶作用强,从而导致淋溶层土壤碳流失及淀积层中土壤碳积累,故D正确。S2样地的土壤碳含量在凋落物层中最高,说明其枯枝落叶收入量最大,故A错误。S2样地海拔较S1样地高,因此大气温度不是最高的,故B错误。S2样地海拔适中,气温适中,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并非最少,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中成分的来源,并能够结合材料获取相关信息。珠江广州段临近入海口,受潮汐影响显著,每日涨落两次。历史上广州人常借助潮汐之利,乘小船前往沿水分布的城郊园林游玩,因小船动力弱,往返需依循潮汐涨落的规律。冬季的一个午后,住在沙面岛东侧的某家庭顺应潮汐规律,乘船前往荔枝湾,傍晚返回。如图示意沙面岛到荔枝湾水路。据此完成5﹣5题。5.为顺应潮汐规律,该日午后游园出发应选在如图中的()A.甲时刻 B.乙时刻 C.丙时刻 D.丁时刻【分析】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解答】解:据图可知,沙面岛位于荔枝湾下游,沙面岛到荔枝湾水路为“顺时针”路线,图中正值指向下游,即负值指向上游,0﹣6小时为指向上游,午后出发需从下游驶向上游,此时潮流向上游有利于航行,甲时出发,乙时不久指向下游,故选择甲时刻;大约经过6小时到傍晚时,此时从上游驶向下游,潮流向下游有利于航行返回,选择甲时刻有充足的时间顺应潮汐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该日午后游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图为某年2月连续几日广州某地室内地板温度、气温和露点变化图。露点是根据当时水汽含量和气压计算出的水汽饱和温度,物体温度低于露点时会导致水汽凝结。如图中甲﹣乙时段墙壁和地板出现小水珠,俗称地蒸液现象。读图,完成6﹣6题。6.该地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干冷气团到来 B.副热带高压北移 C.准静止锋形成 D.超强台风登陆【分析】地蒸液现象消失与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有关。【解答】解:图示16日气温急剧下降,说明是北方干冷气团影响该地,导致暖湿气团退出,地蒸液现象消失,A正确。副热带高压北移,会驱使暖湿空气进入,有利于地蒸液现象形成,B错误。广州市纬度低,没有准静止锋,C错误。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一般没有台风登陆我国,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雷暴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图示意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7.丙地年均雷暴天数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汽含量 B.盛行风向 C.地形地势 D.沿岸寒流【分析】雷暴天数的多少反映了该地区暖湿气流的势力及上升的强弱程度,与水汽含量、上升气流强度及地形有关。【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丙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作用显著,导致丙地气温较低;雷暴发生需要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丙地气温较低,不利于暖湿空气上升,不利于雷暴天气较少,D正确。丙地位于沿海地区,水汽含量充足,A错误。盛行风向和地形地势不是影响雷暴天气的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雷暴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8.驱动丁地雷暴频繁发生的局地环流为()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飓风【分析】雷暴是热带和温带地区可见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雷暴发生时可伴随有雷击、闪电、强风和强降水,例如雨或冰雹。雷暴可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见的例子是夏季午后,但也可能在冬季随暴风雪发生,被称为雷雪。雷暴天数的多少反映了该地区暖湿气流的势力及上升的强弱程度,与水汽含量、上升气流强度及地形有关。【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位于半岛,三面环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风显著,水汽充足,对流运动强烈,导致雷暴频发,A正确。该半岛地势较低,山谷风不显著,B错误。该地受季风影响较小,C错误。飓风水平方向风速较快,不利于形成气压差,不利于雷暴的形成,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雷暴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如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完成9﹣9题。9.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A.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B.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 D.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分析】流水作用主要有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侵蚀和搬运作用在上游,沉积作用主要在中下游,沉积物具有分选性。【解答】解:根据鹅卵石“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可知,这些鹅卵石在形成时期经过了长距离的流水搬运,在搬运的过程中砂石不断滚动、相互撞击,原本较明显的棱角逐渐被磨圆,在水动力减弱时鹅卵石沉积在河床上,故C正确。冰川磨蚀的磨圆度低,分选性差,故A错误。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强,风力作用弱,故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内陆盆地。表为某年青海湖冰封期内部分天气现象与湖面特征。据此完成10﹣11题。日期天气现象湖面特征2月10日夜间降雪积雪覆盖冰面2月12日白天大风、沙尘沙尘覆盖冰面2月18日大风、(南岸)降雪冰面裸露且部分消融10.与2月10日相比,2月12日青海湖()A.表层湖水温度低 B.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强 C.湖面反射率低 D.白天太阳辐射量大【分析】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到达地面的热量减少;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失的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解答】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月10日和12日青海湖的湖面均已冰封,说明温度均低,故A错误。2月10日冰面上覆盖的是积雪,而2月12日覆盖的则是沙尘,受沙尘的作用,2月12日青海湖湖面反射率低,故C正确。2月12日白天大风,应该是晴天为主,晴天云量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故B错误。太阳辐射量变化不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根据表格内容分析解答。11.2月18日,青海湖盛行()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风向是风的来向。【解答】解:由于青海湖“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内陆盆地”,所以其周围的水汽难以到达青海湖,尤其是冬季,则该日南岸产生降雪应该来自于青海湖,应该是偏北风从消融的青海湖湖面带来丰富的湿润气流,受南岸的抬升形成的地形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分析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2.(2023•龙岩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的大江:它是一条流经沙漠的江,简称为“沙江”;全程中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有的河段形成许多汊流构成的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江”。藏南谷地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甲处河谷横剖面上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和乙地“辫状”景观示意图。(1)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蒸发系数(蒸发量占降水量的比重)低的原因。(2)推测甲处附近断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3)请你任选其一,说明其形成过程。①乙处河谷“辫状”景观的形成过程。②丙处“峡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4)说明雅鲁藏布江峡谷对西藏“小江南”形成的影响。【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考虑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等。(2)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为”U“形谷,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的峡谷一般为”V“形谷。(3)峡谷的形成需要从内力断裂下陷和外力的下切侵蚀综合分析;”辨状“河谷的形成一般是河流流速变缓,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大量沙洲,水流易分汊,枯水期季节,水位下降,沙洲裸露。(4)河谷地形对于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当河谷走向与暖湿气流走向一致时有利于其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海拔相对于周边其他地区低,气温高。【解答】(1)根据题意,蒸发系数为蒸发量占降水量的比重,该地蒸发系数小,则需要说明蒸发弱,降水多的特点。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整体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蒸发弱;受来自印度洋暖润气流深入河谷的影响,降水量较大;河谷地区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湿度大,不利于蒸发。故蒸发量占降水量比重小。(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估计1950年前的谷地形态为U形,现状还有少量冰碛物,说明在冰川活动时期,受冰川侵蚀,该地形成U形谷,冻结堆积大量疏松冰碛物;特别1950年后,气候变暖加剧,冰川融化,冰碛物堆积,暴雨侵蚀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带走了谷底的大量物质;谷地落差不断增大,谷地中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水流下切侵蚀,形成“V”形谷底。(3)根据材料全程中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有的河段形成许多汊流构成的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辫状”景观形成在宽谷,“峡江”地貌形成在窄谷。①乙处河谷“辫状”景观的形成过程:根据辫状景观图可知,乙处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乙处河谷以上为窄谷,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泥沙来源丰富。汛期河流径流量大,从窄谷流入宽谷段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大量沙洲,水流易分汊;枯水期季节,水位下降,沙洲裸露,形成新河道,多汊流,形成辫状景观。②丙处“峡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雅鲁藏布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抬升,地势高;地壳运动活跃,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丙处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从而形成“峡江”。(4)小江南说明该地自然环境特征类似江南,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多样等等。雅鲁藏布江峡谷与西藏其他地方相比,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谷地利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受峡谷两侧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河谷两侧多高山,相对高度较大,气候垂直分异较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流带来泥沙在谷畔沉积,土壤较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故答案为:(1)整体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小;该流域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量较大;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不利于蒸发。(2)冰川活动时期,(形成U形谷),冻结堆积大量疏松冰碛物;(气候变暖)后来冰川融化,落差增大,谷地中水流下切侵蚀;暴雨侵蚀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带走了谷底的大量物质,形成“V”形谷底。(3)①:乙处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泥沙来源丰富。汛期径流量大,宽谷段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易分汊;枯水期沙洲裸露,形成新河道,凸显形成辫状景观。②: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升高;断裂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容易遭受侵蚀;丙处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4)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河谷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分异较显著,生物资源种类较多;谷畔泥沙沉积,土壤较肥沃。【点评】本大题以雅鲁藏布江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水循环主要环节、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13.(2023•福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暴发频繁,加之沿海地区不合理的开发,使风暴潮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增大,防治风暴潮现已成为很多沿海城市海岸带保护的重要一环。青岛市积极制定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及灾害应急预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图为青岛市海岸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简述青岛海岸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原因,并结合青岛海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简述防治风暴潮的可行性措施。【分析】青岛海岸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原因主要与致灾因子和受灾体有关;防治风暴潮的可行性措施主要从工程设施、植被覆盖、扩大水域面积、气象检测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青岛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春秋季多寒潮大风天气,夏季受台风影响几率大,风暴潮发生频率较高;据图可知青岛海岸线长且曲折,沿海多地势较低的海湾,利于海水的上涌;沿海地区林地分布较少,且不均匀,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对风力削弱作用弱,风暴潮增水明显;据图可知,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因此受灾时造成的损失大。风暴潮防治的措施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工程措施以及监测预报等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在风暴潮风险度高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附近,利用修建堤坝或加固堤坝等工程设施改造海岸线,增强抗潮能力;在风暴潮风险度较低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附近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利用植被的生态功能,保护海岸环境;在陆地附近适当扩大水域面积,作为风暴潮发生时的蓄洪空间,以减轻风暴潮对陆上建筑物、耕地等的影响;最后加强气象和海洋监测,及时进行预报,提前疏散受灾区域居民,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故答案为:原因:①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春秋季多寒潮大风天气,夏季多台风,风暴潮发生频率较高;②海岸线长且曲折,多地势较低的海湾,利于海水上涌;③沿海地区林地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风暴潮增水明显;④沿海地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受灾损失大。措施:①风暴潮风险度高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附近可修建堤坝等工程设施,或加固堤坝;②风暴潮风险度较低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附近可以增加植被覆盖,保护海岸环境。③陆地附近适当扩大水域面积,可作为风暴潮发生时的蓄洪空间,减轻风暴潮影响。④加强气象和海洋监测,及时进行预报,降低灾害风险。【点评】本题以青岛地区风暴潮灾害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风暴潮灾害风险度高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4.(2023•上杭县校级模拟)读下面图1“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图2“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2是图1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1、2、3位于等压面上,4、5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1)A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升高或降低)。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平流层层。(2)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乙处,气压较高的是甲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甲。高空5处气压小于(大于或小于)4处。(3)若图2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海洋(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城市(城市或郊区)。【分析】(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高空飞行。(2)近地面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后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在高空和近地面空气分别由高气压水平运动到低气压,出现热力环流。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近地面地区空气受热形成低压、空气较冷形成高压。(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城区的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集聚形成高压区,并向两侧的郊区流动,高空便形成了从城市流向郊区的风;城区空气受热上升后,近地表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因此近地面的空气从郊区流向城市,进行补充,形成了从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即为城市风。【解答】解:(1)从图中看,A为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从图中看,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大气能见度高,适合高空飞行。(2)从图中看,甲高空等压面向低处弯曲,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可判断出甲地近地面为高压,气温低;乙地近地面为低压,气温高;因此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乙处,气压较高的是甲处;甲处气流垂直下沉,多晴天,昼夜温差大,乙处气流垂直上升,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4和3大致是位于同一竖直面上,3处海拔较4处高,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故3处气压小于4处,同理,1处气压高于5处,1、2、3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所以5处气压小于4处。(3)海陆间存在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甲处高空等压面向低处弯曲,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高压,晴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