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5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2024年

1.(2024•新疆•中考真题)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

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大和政权的建立B.幕府统治的强化

C.大化改新的影响D.明治维新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

与走向都相同”和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

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所以,以上现

象是大化改新的影响的结果,C项正确;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

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

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不符合题

意,排除B项;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

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罗马扩张B.城市自治C.大学兴起D.大化改新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

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主要向中国学习,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经过改革,

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能体现“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

汲取外国文明”,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3世纪西

方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治城市,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随着经济的发展,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得花朵,与题干不符,

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广西・中考真题)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

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A.科技的发展B.文学的兴盛C.社会的转型D.制度的革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气象、天文、地理等都属于科学技术领域,可以得出,“百年翻

译运动”有助于阿拉伯帝国广泛吸收其他文明的科技成果,推动阿拉伯帝国科技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

要体现阿拉伯帝国吸收他国的科技成果,与“文学兴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

伯国家的社会转型,排除C项;科技发展与制度革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河南・中考真题)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

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

A.统治疆域辽阔B.翻译事业兴盛C.文化成就显著D.大学教育普及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

学的教科书。”可知,欧洲各大学将阿拉伯人的著作定为教科书,说明阿拉伯文化成就突出,影响世界,C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文化成就,与统治疆域无关,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涉及翻译的相关信息,排除B

项;仅从题干信息无法说明阿拉伯大学教育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

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B.公元前5世纪,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和所学可知,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对阿拉伯人传播世界文化这一事件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

C项正确;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是对希腊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公元前5

世纪,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对罗马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公元前4世纪,亚

历山大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对亚历山大帝国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6.(2024・陕西・中考真题)对下图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A.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B.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C.都实行封君封臣制D.都是奴隶制帝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阿拉伯帝国示意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的扩

张示意图》中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中阿

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8世纪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因此材料所述两大帝国疆域

都横跨亚、非、欧三洲,A项正确;哈里发指历史上伊斯兰国家的统治者,古代罗马帝国没有哈里发,排

除B项;阿拉伯帝国没有推行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

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封建王朝,而不是奴隶制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

A.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B.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D.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

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

项正确;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但题干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

东西方文化的角色,而不是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排除C项;题干意在强调阿拉伯人的传播作用,没有

涉及阿拉伯人是否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九(3)班开展历史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了下列论据材料。由此判断,

他们陈述的观点是阿拉伯帝国()

数学: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

文学:《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医学:《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A.注重法治建设B.垄断亚非欧贸易

C.建立国际秩序D.沟通东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

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

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等内容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传

递,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注重法治建设、垄断亚非欧贸易、建立国际秩序的内容,强调的是沟通东西

方文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

9.(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A.雅利安人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D.意大利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

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C项正确;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意大利人,与题干信息“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都不符,排除

ABD项。故选C项。

023年

1.(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A项

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揭开了俄国近代化的序幕,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3・湖北・中考真题)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

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D.明治维新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

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

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

B项正确;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幕

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的日本,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

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百日维新”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D.卡德纳斯改革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

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百日维新”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

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的变法,发生于中国,而非日本,排除A项;彼得一世的改革,使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排除C项;卡德

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

顶点的标志,发生于墨西哥,而非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进入

长达近700年的()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C.哈里发统治时期D.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

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D项正确;孔雀王朝是古印度

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斯图亚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王朝,排除B项;哈里发是指穆罕

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海南・中考真题)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

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

A.排斥外来文化B.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C.传播东方文化D.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燃起文艺复

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

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

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传承古希腊罗马文

化,不能说明阿拉伯人排斥外来文化、传播东方文化、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排除ACD。故选B项。

6.(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化学用品名称,如酒精、苏打等都源自于一个独特的

民族,它用战车把伊斯兰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指古代()

A.埃及人B.印度人C.阿拉伯人D.日耳曼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化学用品名称,如酒精、苏打等都源自于一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

车把伊斯兰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指阿拉伯民族。阿拉伯人足

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

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C项正确;埃及人、印度人、日耳曼人与“它用战车把

伊斯兰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7.(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征服

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刺激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B.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突破了地域的阻隔,沟

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c项正确;伴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信仰伊斯兰教,与“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不符,排除B项;新航

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

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

的原因是()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

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

煌的文化成就”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并加以创新和改造,B项正确;材料

并未涉及安定的环境、人才教育与经济方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3•山东荷泽・中考真题)它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帝国(下图),还因保存和发展古典科技成

果赢得了科学“义父”的美誉。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帝国的核心在阿拉伯半岛上,最后定都巴格达,8世纪达

到极盛,很明显是阿拉伯帝国,且阿拉伯帝国因为百年翻译运动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大量经典著作,保

存和发展了古典科技成果,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以巴比伦为首都,罗马帝国的首都是

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拜占庭,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的。”表明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在东

西方文化沟通上的角色,与建立帝国无关,排除A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

除B项;材料展示的传播的中国和印度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

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到9

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

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

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B项正确;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

项;《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项;《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是

古希腊文明,《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由阿拉伯人创

建的文化是()

A.伊斯兰文化B.儒家文化C.玛雅文化D.印加文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人信奉

伊斯兰教,创造了辉煌的伊斯兰文化,其中以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为代

表,A项正确;儒家文化属于中国文化,排除B项;玛雅文化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隔绝的条件下,

独立创造的文明,排除C项;印加文化是位于南美洲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3•重庆•中考真题)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

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

国()

A,疆域辽阔B.贸易发达C.人口密集D.港口众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市场上拥有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非洲各地的商品,说明阿

拉伯帝国与海外市场联系加强,贸易发达,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信息,得不出疆域辽

阔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人口分布情况,得不出人口密集的结论,排除C项;港口

众多在材料没有体现,只是强调贸易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以及一种普遍的生

活方式,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

【答案】C

【解析】从"'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指

的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他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

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

区广泛传播,C项正确;佛教创立于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

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印度教是伴随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

生新变化而出现的。由此可知,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均与题干“‘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不符,排

除ABD项。故选C项。

15.(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

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

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1)阅读材料一,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

(2)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材料二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

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我们要继续在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

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一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

(3)解读材料二,写出中国一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的历史渊源。

(4)分析两则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例:《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阿拉伯,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被

广泛应用等。

(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汉代使

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

(4)作用:都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解析】(1)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真

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阿拉伯,并由阿拉伯人传入

欧洲;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等体现了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o

(3)历史渊源:根据材料二“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

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

可知,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汉代

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

(4)作用:根据材料二“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

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都促进

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16.(2023・云南・中考真题)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汉之际,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纸。东汉时

期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的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价格便宜且宜于书写。

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

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

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

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术”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说说纸的发明

和推广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答案】(1)人物:蔡伦。意义:纸张的发明和改进提供了便于书写的载体,方便书籍的复制与传播,在

传承、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贡献:融合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把中国和印度的科技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

文化的发展。

【解析】(1)人物: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为“改进造纸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意义:根据材料一中的“价格便宜且宜于书写”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提供了便于书写的载体一纸张,

方便了书籍的复制与传播,在传承、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

献”可知,造纸术的推广,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贡献:根据材料二中的“广泛翻译……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阿拉伯人融

合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I,促

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和印度的科技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022年

1.(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下列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史实史论

A《汉谟拉比法典》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法国《人权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启蒙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使日本由奴隶社

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项正确;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古巴比伦王国的《汉

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美国的《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排除C项;启蒙运动为资

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

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

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A.幕府统治B.倒幕运动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哝业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化

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大化改

新后,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幕府统治,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

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ABD不

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3.(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

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

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B项;大化改新与限制了天皇的权利、促进了封

建庄园制度形成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4.(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

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古代向唐王朝学习实行了大化改新,B项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是古代雅典

城邦的改革,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是近代俄国的改革,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的改革,排除D

项。故选B项。

5.(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六百四十六年开始,日

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是指

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C.废除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指的是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因此年为

大化元年,故大化改新,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彼得一世在17世纪末进行的一次改革,开启了俄

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项;废除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改革,使得

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日本1868年进行的改革,此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

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倒幕运动D.明治维新

【答案】A

【解析】从646年(7世纪)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据"7

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可知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A项正确;1861年,俄国发生农奴制改革,

排除B项;19世纪中期,日本爆发倒幕运动,排除C项;1868年爆发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A.农奴制改革B.明治维新C.彼得一世改革D.大化改新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再结合所学,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推行改革,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

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革的内容在政治上是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D项

正确;农奴制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的,排除AC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

项。故选D项。

8.(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据《日本书纪》记载,孝德天皇想把

日本建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所以他领导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史称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贞观之治D.伯里克利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据《日本书纪》记载,孝德天皇想把日本建成一

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所以他领导了一场革新运动”可得出大化改新是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其

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

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A项正确;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90年代日本的改革运动,排除B项;

贞观之治是中国唐太宗时期的治世,排除C项;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主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并达到古代世界最高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

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A.封君封臣制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中国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使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B项正确;欧洲封建时代实行封君封臣制、1861年俄国实施农奴制改

革、19世纪中后期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实行明治维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世界文明成果辉煌灿烂,各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代数学、脍炙人口的《天

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阿拉伯文明D.华夏文明

【答案】C

【解析】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

的瑰宝,因此属于阿拉伯文明,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

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作品属于阿拉伯文学瑰宝的是()

A.《荷马史诗》B.《神曲》C.《天方夜谭》D.《人间喜剧》

【答案】C

【解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

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

活,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天方夜谭》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C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明,排除

A项;《神曲》是意大利的但丁所著,排除B项;《人间喜剧》的作者是法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

字经他们传入欧洲I。“他们”是()

A.古埃及人B.苏美尔人C.古印度人D.阿拉伯人

【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

知,承担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任务的是阿拉伯人,D项正确;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文字是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的,不是古埃及人、苏美尔人和古印度人,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

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

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可知,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阿拉伯人是东西

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沟通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没

有体现阿拉伯人自身的数学、文学或医学成就,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

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解析】根据“7-8世纪”“政教合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

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任者继续扩张,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

了中亚大部分地区。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他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

域最大的帝国,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在7-8世纪之前已经灭亡,排除A项;罗马帝国没有与“唐朝发生

了怛罗斯之战”,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没有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2.重庆・中考真题)下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B.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D.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担

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项正确;两河流域产生古巴比伦王国,

排除A项;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底格里斯河的码头,沟通世界贸

易起重要作用,排除B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